图书介绍
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忠松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778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袁隆平序二…………………………………………………………傅廷栋前言……………………………………刘忠松 官春云 陈社员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 植物雄性不育研究简史1
目录1
第二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表现及鉴定方法3
第三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5
第四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来源6
第五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布10
第二章植物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12
第一节 花药分化和雄配子体发育12
第二节 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和过程19
一、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19
二、雄性败育的过程22
一、绒毡层与雄性不育的关系29
第三节 药壁组织与雄性不育的关系29
二、其他药壁组织与雄性不育的关系31
第四节 影响雄性败育时期和过程的因素35
一、核背景35
二、细胞质37
三、生境条件37
第三章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42
第一节 雄性不育植株花药的生理生化特征43
一、基因表达43
二、能量代谢52
三、物质代谢57
第二节 雄性不育植株其他组织、器官的生理生化68
变化68
第三节 植物激素与雄性育性表达调控72
比较73
二、外源施用植物激素对雄性育性表达的效应73
一、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基因型植株的内源激素含量73
三、花器离体培养研究76
第四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态生理学研究78
一、影响雄性发育的生态因素78
二、生态因素调节雄性育性表达的生理生化过程81
第四章植物雄性育性基因的研究88
第一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88
一、CMS与NMS88
二、孢子体不育与配子体不育89
三、显性不育与隐性不育89
四、育性基因数目与基因互作91
一、孢子体CMS育性恢复基因的等位性测定100
第二节 植物核雄性育性基因的等位性测定100
二、孢子体隐性NMS基因的等位性测定101
三、孢子体显性NMS基因的等位性测定101
四、配子体隐性NMS基因的等位性测定102
第三节 植物核雄性育性基因的定位102
一、植物核育性基因的细胞遗传学定位102
二、植物核雄性育性基因的连锁分析117
三、植物核雄性育性基因的分子标记117
四、植物核雄性育性基因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的初步结论129
第四节 植物核雄性育性基因的克隆133
一、cDNA文库差别筛选法133
二、染色体步行法138
三、外源DNA插入法144
四、交叉杂交法(基因序列同源克隆法)156
第五节 植物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遗传分类157
一、根据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与细胞质互作分类158
二、直接检测细胞器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分类160
第六节 细胞质CMS有关基因研究161
一、细胞质CMS有关基因的定位162
二、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特点165
三、线粒体基因组CMS有关位点169
第五章CMS核质互作研究174
第一节 分子水平的CMS核质互作研究174
一、CMS有关线粒体基因与育性恢复基因的互作研究174
二、线粒体离体合成蛋白质比较及核恢复基因效应研究189
第二节 CMS核质互作的其他研究191
一、核背景基因型与CMS191
二、CMS培育和核雄性育性恢复基因来源193
三、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间的DNA序列同源性和互作194
四、线粒体基因的遗传转化195
五、CMS细胞质遗传效应与线粒体基因195
第三节 CMS核质互作方式198
一、Flavell(1974)模型或叫细胞毒素模型198
二、Kempken-Pring(1998)模型或叫线粒体功能缺陷模型198
三、杜尔宾(1970)模型或叫核质互作的操纵子模型199
四、汪海平(1988)模型或叫锁配钥匙”模型200
第六章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探讨201
第一节 植物雄性不育遗传理论必须包含的内容201
一、雄性育性是一个复合遗传性状201
二、从遗传上看雄性不育有两大类:CMS和NMS201
三、在CMS系中线粒体功能异常阻碍了核基因的程序化表达203
五、核基因型在决定雄性育性的表达中占主导地位204
四、植物雄性育性表达受生境条件的调控204
第二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205
一、CMS和NMS遗传控制模型205
二、雄性不育遗传的连锁控制模型208
三、光温启动因子假说209
四、雄性不育遗传的双基因模型210
第七章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应用212
第一节 原生质体融合与CMS“三系”培育和改良212
一、细胞质遗传改良的生物技术方法及其一般原理214
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培育胞质杂种的主要方法216
三、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培育改良CMS系218
四、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培育CMS恢复系221
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般原理222
NMS利用222
第二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CMS恢复系培育和222
二、分子标记辅助CMS恢复系培育224
三、NMS基因分子标记与NMS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的应用226
第三节 植物基因工程和工程杂种作物227
一、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227
二、创造转基因雄性不育的策略234
三、转基因雄性不育系的保持和育性恢复238
四、工程杂种作物的种子生产程序239
第四节 生境系的建立与两系杂种作物241
一、生境敏感雄性不育系及其培育241
二、化学去雄244
三、两系杂种作物种子生产程序247
引用文献249
热门推荐
- 3510444.html
- 259314.html
- 2003457.html
- 991825.html
- 3219077.html
- 120448.html
- 3291896.html
- 137400.html
- 1010764.html
- 3383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6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2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2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6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24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0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6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9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97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