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探寻儒学与科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想史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探寻儒学与科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想史研究
  • 马来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84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中国-近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探寻儒学与科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想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在中西文化碰撞深处理解科学1

第一编3

第一章 探寻儒学与科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明末清初奉教士人与科学”研究断想3

一、“明末清初奉教士人与科学”研究的意义与现状3

二、科学著作翻译中的儒学与科学关系7

三、科学传播社会影响中儒学与科学的关系10

第二章 明末清初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18

一、几个基本问题的说明18

二、东传科学如何影响儒学的发展?23

三、儒学如何回应东传科学?30

四、结论36

第三章 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39

一、传教士的“学术传教”40

二、洋务派的技术引进48

三、先进知识分子的科学传播与启蒙55

四、几点省察68

第四章 儒学和科学具有广阔的协调发展前景——从西学东渐的角度看78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分期78

二、西学东渐中儒学和科学的冲突与协调83

三、儒学与科学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与广阔前景91

第五章 论儒学与科学的契合98

一、儒学与科学契合存在内在根据98

二、儒学与科学契合不能自动实现102

三、儒学与科学契合的基本途径105

第六章 试论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113

一、“儒学与科学不相容”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13

二、儒学与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的相容性117

三、儒学与现代科学的相容性123

四、儒学与科学相容的根据126

第 二编133

第七章 利玛窦科学传播功过新论133

一、科学传播的动机133

二、科学传播的性质139

第八章 薛凤祚科学思想管窥150

一、科学生涯150

二、科学贡献153

三、科学思想159

第九章 “折衷众论,求归一是”——论薛凤祚的中西科学会通模式166

一、形形色色的中西会通模式166

二、薛凤祚的中西会通模式和会通实践170

三、薛凤祚中西会通模式的历史评价175

第十章 薛凤祚科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问题182

一、哥白尼日心体系的修改问题182

二、薛凤祚占验思想的评价问题184

三、薛凤祚科学观的性质与评价问题187

第十一章 薛凤祚科学思想研究的现状与任务190

一、研究现状190

二、研究任务197

三、与薛凤祚科学思想攸关的生平资料搜集问题201

第十二章 明末清初科学奇人薛凤祚204

一、三次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生转向204

二、最先采用“日心说”和引进对数205

三、一枝独秀的中西会通模式207

第十三章 严复论束缚中国科学发展的封建文化无“自由”特徵210

一、无“自由”: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徵之一210

二、无自由特徵与科学的不相容性214

三、无自由特徵严重束缚了中国科学的发展221

第十四章 严复论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229

一、科学认识方法是西方近代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关键229

二、中国传统认识方式亟待变革232

三、变革传统认识方式,促进近代科学发展239

第十五章 纠正重官轻学传统心习,优化科学发展文化环境——严复论传统职业兴趣观念与科学245

一、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中心245

二、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形成247

三、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危害250

四、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纠正:体制与政策措施252

五、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纠正:思想与观念变革253

第 三编261

第十六章 关于当代中国科学观的重建问题261

一、科学的基本品格和形象261

二、当代中国科学观的缺陷268

三、当代中国科学观重建的着力点271

第十七章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核心命题刍议——兼论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应用的限度277

一、中国现代科学主义的传播和发展277

二、科学方法万能的功过是非282

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限度287

第十八章 中国科技体制形成的历史回顾293

一、中国科学院的建立294

二、中科院如何统筹和领导全国科技工作297

三、“以中科院为领导机构兼学术中心”体制的缺陷300

四、“以中科院为领导机构兼学术中心”体制的完善措施302

五、从科学规划委员会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306

第十九章 中国科技体制的曲折发展1958—1980311

一、大跃进中科学网的建立311

二、六十年代初的科技体制调整315

三、“文革”期间的科技体制畸变319

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科技体制重建320

第二十章 一份重要的科技文献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325

一、科技工作整顿与《汇报提纲》的起草325

二、《汇报提纲》的主要内容及其向国务院领导的汇报327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引语风波331

四、馀论333

第二十一章 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新探索337

一、科技发展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全面促进社会发展337

二、科技发展策略:立足自主研究,引进与自主研究相结合339

三、科技发展体制:把“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提到国策高度341

四、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的素质提高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343

第二十二章 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350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直接联系论”350

二、“科学技术上层建筑论”354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355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358

五、中国科技意识未来发展的前景361

第二十三章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几个认识问题364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364

二、与几种相近科技思想的关系367

三、与日本“科学技术立国”战略的比较369

第四编377

第二十四章 弘扬中华民族的求真精神377

一、中华民族求真精神的估价377

二、中华民族求真精神的特点380

三、协调真善关系,推进求真精神384

第二十五章 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389

一、科学目的观:求真与致用的冲突390

二、精神气质:独立性与依附性的冲突391

三、思维方式:可检验性与神秘性的冲突392

第二十六章 传统科学目的观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396

一、传统致用科学观的负面作用397

二、对求真科学目的观的误解401

第二十七章 山东古代科技发展的三次高峰404

一、春秋战国科技高峰404

二、魏晋科技高峰406

三、宋元科技高峰408

附录413

第一章 舒炜光先生教我怎样搞科研413

一、根深才能葉茂414

二、培养问题意识416

三、从高层次入手418

第二章 关于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若干思考421

一、专:选题下沉到点421

二、新:观点要有冲击力424

三、深:不懈追问428

四、实:慎用因果关系432

第三章 人文社科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逻辑问题——以科技哲学专业为例436

一、主题鲜明与科学抽象436

二、思路清晰与逻辑规律440

三、材料可靠与逻辑证明443

第四章 人文社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创新——以科技哲学专业为例449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两个层面449

二、学位论文创新的四项指标454

编后记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