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射诊疗安全防护与放射卫生监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放射诊疗安全防护与放射卫生监督
  • 秦卫东,郝长付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2303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放射卫生-安全防护;放射卫生-卫生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放射诊疗安全防护与放射卫生监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放射卫生学3

第1章 放射卫生学概述3

1.1 放射卫生学的历史和现状4

1.1.1 放射卫生学的形成和发展4

1.1.2 我国放射卫生防护事业的发展5

1.2 放射卫生学的内容5

1.2.1 人类与环境6

1.2.2 危害6

1.2.3 保护与免受6

1.3 放射防护体系7

1.3.1 ICRP建议和IAEA标准防护体系的关系7

1.3.2 我国放射防护体系7

1.3.3 事件与情况网络和照射情况分析9

1.3.4 照射类型10

1.3.5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1

1.4 放射防护培训的必要性11

1.4.1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广泛性11

1.4.2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特殊性12

1.4.3 放射安全防护培训的法律依据12

第2章 电离辐射基本知识14

2.1 常用辐射量与单位15

2.1.1 描述电离辐射能量和放射性强弱的量15

2.1.2 最常用的三种剂量学量16

2.1.3 三种常用辐射防护量20

2.1.4 医疗照射中用于判断患者皮肤损伤的剂量21

2.1.5 CT扫描专用辐射剂量23

2.2 辐射效应25

2.2.1 确定性效应25

2.2.2 随机性效应29

第3章 医用辐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33

3.1 放射防护原则及应用33

3.1.1 辐射实践的正当性33

3.1.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4

3.1.3 个人剂量限值34

3.1.4 防护原则的应用35

3.2 外照射的防护38

3.2.1 基本方法38

3.2.2 实施办法39

3.3 内照射的防护40

3.3.1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的途径40

3.3.2 内照射的特点40

3.3.3 内照射防护要点41

3.4 常用防护材料及性能42

3.4.1 常用屏蔽材料42

3.4.2 屏蔽材料的防护性能44

第4章 医用辐射安全防护管理45

4.1 概述45

4.1.1 管理的目的和作用45

4.1.2 管理的依据和办法45

4.1.3 管理的职责和义务45

4.1.4 管理的效能45

4.1.5 放射性物质的特殊管理46

4.2 管理法规46

4.2.1 法规的概念与层次46

4.2.2 管理者须知的主要法规内容46

4.2.3 医用辐射工作者须知的主要法规内容47

4.3 放射源及其分类47

4.3.1 按放射源的性质分类48

4.3.2 按放射源的危险程度分类48

4.3.3 射线装置的分类49

4.4 放射防护标准49

4.4.1 标准的分级与特性49

4.4.2 标准分类50

4.4.3 外照射个人剂量限值的应用50

4.5 放射事故管理51

4.5.1 我国放射事故发生概况52

4.5.2 事故类型与原因分析52

4.5.3 事故分级53

4.5.4 放射诊疗中放射事故典型案例54

4.5.5 放射事故的预防59

4.5.6 事故处理61

第二篇 放射卫生学的实践应用65

第5章 医疗照射的特点及防护65

5.1 医疗照射的特点65

5.1.1 医疗照射施照于人65

5.1.2 医疗照射的应用范围广,受照人数多65

5.1.3 国民受照剂量大66

5.1.4 辐射危害隐匿于患者受益之中66

5.1.5 辐射治病和致病可能同时存在66

5.2 防护原则在医疗照射中的应用67

5.2.1 正当性原则的应用67

5.2.2 最优化原则的应用68

5.3 医疗照射中的特殊问题69

5.3.1 对育龄妇女的医疗照射69

5.3.2 对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的医疗照射70

5.3.3 对儿童的医疗照射71

5.3.4 应用于健康体检的X射线照射71

第6章 放射诊断的安全防护73

6.1 危险述评73

6.1.1 历史教训73

6.1.2 规避风险的几个重要问题74

6.2 放射诊断工作者的安全防护76

6.2.1 安全工作场所76

6.2.2 合格的X射线设备77

6.2.3 必备的移动式屏蔽防护设施78

6.2.4 实际操作中的防护78

6.3 受检者和患者的安全防护79

6.3.1 影响患者受照剂量的因素79

6.3.2 降低患者受照剂量的技术措施80

6.3.3 放射诊断医疗照射指导水平83

6.3.4 影像学检查操作规范83

6.3.5 对非靶器官的屏蔽防护83

6.4 几种类型X射线检查的合理应用与防护86

6.4.1 胸部X射线检查86

6.4.2 乳腺X射线摄影87

6.4.3 儿科放射学检查87

6.4.4 口腔科X射线摄影88

第7章 CT检查的安全防护91

7.1 风险述评91

7.1.1 CT检查患者的受照剂量91

7.1.2 CT检查的致癌风险92

7.1.3 CT检查的其他风险93

7.1.4 CT检查的滥用现象93

7.2 CT工作者及患者陪护人员的安全防护94

7.2.1 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94

7.2.2 陪护人员的安全防护95

7.3 CT检查患者的安全防护95

7.3.1 执行CT检查正当化原则95

7.3.2 影响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因素96

7.3.3 X射线CT检查的剂量指导水平与操作规程97

7.3.4 降低CT剂量的技术措施99

7.3.5 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100

第8章 介入放射诊疗的安全防护102

8.1 风险述评102

8.1.1 介入手术者的风险102

8.1.2 介入诊疗患者的医疗风险102

8.2 介入手术者的安全防护103

8.2.1 介入手术者的受照剂量103

8.2.2 介入手术者的安全防护措施104

8.3 患者的安全防护108

8.3.1 介入诊疗中患者的受照剂量108

8.3.2 皮肤和眼晶状体放射损伤与受照剂量的关系110

8.3.3 产生辐射反应的剂量阈值与介入透视时间的关系110

8.3.4 影响患者受照剂量的因素111

8.3.5 实用剂量控制措施112

第9章 临床核医学诊疗的安全防护114

9.1 风险述评114

9.2 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安全防护115

9.3 活性安全操作条件与要求116

9.4 放射性物质的贮存117

9.4.1 贮源室和贮源容器117

9.4.2 登记制度117

9.5 放射性废物处理117

9.5.1 液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117

9.5.2 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118

9.6 辐射监测119

9.7 对公众的安全防护119

9.7.1 墙体与门窗屏蔽防护119

9.7.2 对注药患者的管理120

9.8 核医学治疗的常见病种与常用放射性核素121

9.9 核医学诊疗中患者的安全防护122

第10章 放射治疗的安全防护124

10.1 风险述评124

10.2 放射治疗的特殊性130

10.3 放射治疗的防护原则131

10.4 放射治疗类型131

10.5 放射治疗科的人员结构与职责131

10.6 放射治疗安全场所133

10.7 放射治疗中严重的意外照射案例135

10.8 放射治疗意外照射的原因和因素136

10.9 放射治疗意外照射的预防措施138

第三篇 放射卫生监督143

第11章 放射卫生监督概述143

11.1 放射卫生监督的概念143

11.2 放射卫生监督的内容144

11.2.1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144

11.2.2 医疗机构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145

11.2.3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146

11.3 放射卫生监督检查方法及程序146

11.3.1 监督检查方法147

11.3.2 卫生监督检查的程序147

11.4 放射卫生监督结果的处理148

第12章 放射卫生的法律体系149

12.1 放射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149

12.1.1 放射卫生法律、法规的历史沿革149

12.1.2 我国现行放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151

12.1.3 我国现行的与放射卫生有关的部分法律法规152

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53

1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54

12.1.6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155

12.1.7 放射卫生监督的部门规章156

12.2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演进与分类157

12.2.1 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演进157

12.2.2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分类158

12.2.3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2002)简介160

第13章 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161

13.1 监督管理内容与要求161

13.1.1 放射诊疗工作监督内容与要求161

13.1.2 放射诊疗工作分类监督内容与要求163

13.2 经常性卫生监督要点168

13.2.1 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要点168

13.2.2 放射诊疗工作分类监督要点170

13.3 监督结果与行政处罚178

13.3.1 放射诊疗工作监督检查结果与行政处罚178

13.3.2 放射诊疗分类监督检查结果与行政处罚179

第14章 放射诊疗许可184

14.1 放射诊疗许可条件184

14.1.1 基本条件184

14.1.2 人员要求185

14.1.3 设备配置185

14.1.4 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185

14.1.5 警示标志设置185

14.2 放射诊疗许可审批程序186

14.2.1 申请与受理186

14.2.2 审查与审批187

14.3 放射诊疗许可管理195

14.3.1 校验195

14.3.2 变更196

14.3.3 注销196

14.3.4 补办196

14.3.5 撤销197

第15章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监督管理198

15.1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分类分级管理198

15.2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审核及程序199

15.2.1 申请受理200

15.2.2 审查批准201

15.3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及程序201

15.3.1 申请受理202

15.3.2 审查批准202

15.4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监督及要点203

15.4.1 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监督204

15.4.2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前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竣工验收监督204

15.5 监督结果与行政处罚204

第16章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监督206

16.1 医疗机构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206

16.1.1 《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核发管理206

16.1.2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207

16.1.3 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209

16.1.4 个人剂量监测210

16.1.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212

16.2 监督内容和要求213

16.2.1 《放射工作人员证》213

16.2.2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213

16.2.3 教育培训情况214

16.2.4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215

16.2.5 档案管理215

16.3 监督结果与行政处罚215

第17章 放射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218

17.1 资质的审定与批准219

17.1.1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的分级管理219

17.1.2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219

17.1.3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程序224

17.1.4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范围233

17.1.5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规定234

17.2 放射卫生服务机构监督内容与要求234

17.2.1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234

17.2.2 资质与组织机构的卫生监督内容与要求235

17.2.3 人员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与要求235

17.2.4 仪器设备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与要求236

17.2.5 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情况卫生监督内容与要求236

附录1 放射诊断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241

附录2 核医学诊断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243

附录3 与放射卫生监督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245

参考文献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