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邱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敏主编;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617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199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12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邱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3
大事记13
第一编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 境域73
第一节 地理位置73
第二节 隶属沿革73
第三节 境域变化74
第二章 行政区划76
第一节 元代以前76
第二节 明清时期76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78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81
第三章 县城乡(镇)村83
第一节 县城83
第二节 乡镇83
第三节 村庄87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地貌109
第一节 地质109
第二节 地貌112
第二章 气候 物候114
第一节 四季特征114
第二节 日照 辐射115
第三节 温度115
第四节 风115
第五节 霜期116
第六节 降水116
第七节 物候118
第三章 水文120
第一节 地表水120
第二节 地下水121
第三节 水质121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22
第一节 土壤母质122
第二节 类型分布123
第三节 理化性质125
第四节 植被127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128
第一节 野生动物128
第二节 野生植物130
第六章 自然灾害130
第一节 气象灾害130
第二节 生物灾害142
第三节 地震灾害144
附:特异自然现象145
第三编 居民149
第一章 人口源流149
第一节 渊源149
附:洪洞县老槐树下迁民考149
第二节 变动153
第二章 人口总量与密度154
第一节 总量154
第二节 密度157
第三章 人口结构158
第一节 民族构成158
第二节 性别构成159
第三节 年龄构成159
第四节 职业构成163
第五节 城乡构成165
第六节 姓氏构成166
附:阶级成份169
第四章 人口质量169
第一节 身体素质169
附:建国后百岁老人170
第二节 文化素质171
第三节 劳动技能171
第四节 死亡因素172
附:邱县部分村1995~1999年人口死亡调查172
第五章 婚姻家庭175
第一节 婚姻175
第二节 家庭179
第三节 生育180
第四节 养育181
第五节 继承181
第六章 人口控制182
第一节 政策措施182
第二节 奖罚制度182
第三节 技术队伍183
第四节 管理机构184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185
第一节 土地资源占有185
第二节 劳动就业185
第三节 生活需求186
第四编 经济综述第一章 发展概况189
第一节 发展速度189
第二节 发展过程189
第二章 综合指标191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191
第二节 总产出192
第三节 工农业总产值194
第四节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4
第三章 经济结构195
第一节 产业结构195
第二节 工农业结构195
第三节 农业内部结构196
第四节 工业内部结构196
第四章 居民生活196
第一节 农村居民196
第二节 城镇居民197
第五编 农业20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205
第一节 土地改革205
第二节 互助合作206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208
第四节 家庭承包责任制209
第二章 劳动力与耕地210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210
第二节 耕地210
第三章 农业机具213
第一节 耕播机具213
第二节 排灌机具214
第三节 收获机具214
第四节 植保机具215
第五节 加工机具215
第六节 运输机具215
第四章 农业区划216
第一节 西部粮牧区217
第二节 中部粮棉瓜菜区217
第三节 老沙河沿岸林果油棉区218
第四节 东部粮棉菜经济区218
第五章 种植业219
第一节 粮食作物219
第二节 棉花223
附:棉花定量留枝高产栽培技术224
第三节 蔬菜226
第四节 其它经济作物226
第六章 农技农艺231
第一节 耕作制度231
第二节 作物栽培232
第三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233
第四节 土壤改良234
第五节 植物保护236
第七章 林果业238
第一节 林果资源238
第二节 植树造林240
第三节 果树发展243
第四节 林业科技244
第八章 畜牧水产业245
第一节 家畜245
附:饲养大户许学宪247
第二节 家禽247
第三节 其它养殖248
第四节 水产249
第五节 饲草 饲料249
第六节 疫病防治250
附:邱县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示范中心253
第九章 农业综合开发253
第一节 内资项目253
第二节 外资项目253
第三节 综合效益254
第十章 管理机构与服务协会2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4
第二节 服务协会256
第六编 水利259
第一章 防洪除涝259
第一节 治河259
第二节 筑堤261
第三节 除涝262
第二章 灌溉工程265
第一节 水井265
第二节 机具发展268
附:深井钻机动力改革经验270
第三节 节水灌溉270
第四节 蓄水灌溉270
第三章 投资与效益274
第一节 水利投资274
第二节 水利效益276
第四章 县外水利工程277
第一节 根治海河277
第二节 修水库及其它278
第三节 支援唐山279
附:疑难施工经验教训279
第五章 管理与经营280
第一节 管理机构280
第二节 工程管理281
第三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282
第四节 综合经营282
第七编 商贸285
第一章 体制285
第一节 私营商业285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286
第三节 国营商业289
第四节 其它商业291
第二章 生活资料购销294
第一节 副食品294
第二节 布匹百货296
第三节 五金交电297
第四节 文化娱乐用品299
第五节 医药299
第三章 农副产品购销及对外贸易299
第一节 棉麻299
第二节 畜禽产品300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301
第四节 废旧物资收购302
第五节 对外贸易302
第四章 生产资料销售303
第一节 工业物资303
第二节 农用生产资料305
第三节 煤炭 石油306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307
第一节 饮食业307
附:地方风味小吃307
第二节 服务业308
第六章 经营管理309
第一节 国营商业309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309
第七章 集市、庙会与专业市场311
第一节 集市311
第二节 庙会和物资交流会312
第三节 专业市场316
第八编 粮油321
第一章 粮食收购321
第一节 公粮征收321
第二节 计划收购321
第三节 合同定购323
第四节 国家定购323
第五节 专项储备324
第二章 粮食销售325
第一节 农村销售325
第二节 城镇销售327
第三章 议购议销和集市贸易330
第一节 议购议销330
第二节 集市贸易331
第四章 油脂购销332
第一节 征购332
第二节 销售333
第五章 粮油加工335
第一节 面粉加工336
第二节 饲料加工336
第三节 油料加工336
第四节 多种经营337
第六章 粮油管理338
第一节 仓储设施338
第二节 粮油保管339
第三节 农村储备粮340
第四节 粮油调运340
第五节 管理机构341
第九编 工业345
第一章 工业体制345
第一节 个体工业345
第二节 集体工业346
第三节 国有工业348
第四节 合资与联营工业349
第二章 工业门类352
第一节 农产品加工352
第二节 机械修造353
第三节 化工 农药354
第四节 纺织 服装354
第五节 造纸 包装 印刷354
第六节 木器 建材355
第七节 副食品 酿造 冷藏355
附:邱县糖厂兴衰始末356
第八节 电子357
第九节 医药357
第十节 异地采煤358
第三章 重点企业及名优产品358
第一节 重点企业358
第二节 名优产品364
第四章 企业管理3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65
第二节 管理体制366
第三节 生产经营368
第四节 内部管理370
第五节 科技管理371
第十编 乡镇企业第一章 产生与发展375
第一节 自由经营时期375
第二节 徘徊时期375
第三节 快速发展时期376
第二章 企业体制377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377
附:工业小区378
第二节 村办企业378
第三节 联户企业379
第四节 个体企业379
第三章 企业结构379
第一节 农业企业379
第二节 工业企业380
第三节 建筑企业382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382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及其它382
第四章 重点企业及专业村383
第一节 重点企业383
第二节 专业村384
第五章 管理与效益385
第一节 乡镇和村办企业385
第二节 联户和个体企业386
第三节 效益386
第四节 管理机构386
第十一编 交通运输第一章 古代交通391
第一节 陆路391
第二节 水路391
第二章 公路393
第一节 国道393
第二节 省道394
第三节 县道395
第四节 乡村道396
第三章 桥涵401
第一节 桥梁401
第二节 涵洞与倒虹吸402
第四章 运输403
第一节 运输工具403
第二节 客运405
第三节 货运406
第四节 搬运装卸407
第五章 交通管理408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8
第二节 公路养护409
第三节 公路绿化410
第四节 路政管理411
第五节 养路费征用411
附:106国道香城固收费站412
第六节 交通监理413
附:香城固重大交通事故记实414
第十二编 邮电419
第一章 邮政419
第一节 邮政网路419
第二节 邮递工具420
第三节 邮政业务421
第二章 电信422
第一节 电话422
第二节 电报426
第三章 机构与管理427
第一节 机构427
第二节 管理428
第十三编 电力431
第一章 电力建设431
第一节 蓄电、发电431
第二节 网电建设431
第二章 电力供应438
第一节 工业用电438
第二节 农业用电439
第三节 生活用电439
第三章 电力管理4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40
第二节 设施管理441
第三节 用电管理441
第四节 电费电价442
第五节 乐农服务444
第十四编 财政447
第一章 体制与机构447
第一节 体制447
第二节 机构448
第二章 财政收支449
第一节 财政收入449
第二节 财政支出452
第三章 财政管理458
第一节 行政事业经费458
第二节 企业财务459
第三节 农业财务460
第四节 乡镇村财务461
第五节 财政监督461
第六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462
第七节 国有资产462
第十五编 税务467
第一章 税制467
第一节 封建官衙税制467
第二节 民国政府税制467
第三节 人民政府税制467
第二章 税种468
第一节 农业各税468
第二节 工商各税471
第三章 税收管理477
第一节 机构477
第二节 征收477
第三节 稽查478
第四节 减免479
第十六编 金融 保险第一章 机构483
第一节 钱庄 当铺483
第二节 商店 冀南银行483
第三节 银行 信用社484
附:邱县金融学会486
第二章 货币486
第一节 货币种类486
第二节 货币流通487
第三节 现金管理488
第四节 结算 汇兑490
第三章 储蓄存款491
第一节 种类利率491
第二节 网点设置492
第三节 储蓄数额493
第四章 信贷业务495
第一节 民间借贷495
第二节 银行信贷495
第五章 信用合作499
第一节 发展过程499
第二节 信用业务500
第六章 保险501
第一节 机构501
第二节 险种 保额502
第三节 理赔502
第七章 债券 集资503
第一节 债券503
第二节 集资505
第八章 金融管理505
第一节 宏观调控505
第二节 队伍管理506
第三节 业务管理507
第四节 稽核监督508
第五节 办公设施508
第十七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县城建设511
第一节 机构511
第二节 县城变迁512
第三节 市政建设515
第二章 集镇、村落建设522
第一节 集镇建设522
第二节 村落建设524
第三章 建筑业525
第一节 建筑队伍525
第二节 建筑设计526
第三节 建筑材料526
第四节 建筑管理526
第四章 房产管理527
第一节 公房管理527
第二节 商品房管理527
第五章 环境保护529
第一节 污染源529
第二节 环境治理530
第三节 城市绿化530
第四节 环卫管理531
第五节 县城新景531
第十八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5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535
第二节 计划编制535
第三节 计划实施536
第二章 统计管理5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38
第二节 统计内容538
第三节 统计方法539
第四节 资料辑存539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540
第一节 机构540
第二节 市场管理541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54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44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546
第六节 维护消费者利益548
第四章 物价管理5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8
第二节 管理体制549
第三节 价格调控550
第五章 技术监督5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555
第二节 计量制度555
第三节 计量管理556
第四节 标准质量管理556
第五节 管理设施557
第六章 审计监督557
第一节 审计机构557
第二节 审计范围558
第三节 审计业务558
第七章 国土管理5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559
第二节 土地征用560
第三节 土地管理560
第四节 土地利用561
第八章 对内对外开放562
第一节 优惠政策563
第二节 协作项目563
第三节 外事活动564
第十九编 政党567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邱县地方组织567
第一节 组织沿革567
第二节 主要活动567
第三节 流亡解体56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邱县地方组织569
第一节 初建569
第二节 发展570
第三节 历次党的代表大会572
第四节 机构设置573
第五节 党务要事582
第六节 党务工作586
第二十编 社会团体第一章 群团组织601
第一节 工人组织601
第二节 农民组织602
第三节 青年组织603
附:少年先锋队604
第四节 妇女组织605
附:抗日战争年代邱县妇女工作片断606
第二章 经济团体608
第一节 商会608
第二节 国际商会609
第三节 农业服务协会609
第四节 工商联合会610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610
第三章 其他团体610
第一节 文救会 抗联610
第二节 中苏友好协会611
第三节 科学技术协会611
第四节 计划生育协会611
第二十一编 建国后重大政治运动第一章 镇反 三反 五反615
第一节 镇反615
第二节 三反 五反615
第二章 肃反 整风反右616
第一节 肃反616
第二节 整风反右617
附:错划右派分子典型1例617
第三章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618
第一节 表现形式618
第二节 运动得失619
第四章 “四清”620
第一节 粗线条“四清”620
第二节 细线条“四清”621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621
第一节 运动开始与红卫兵“串连”621
第二节 “四大”与破“四旧”622
第三节 忆苦思甜与一日“革命化”623
第四节 “夺权”斗争与革命委员会成立623
第五节 游斗“黑帮”与抓“国民党”624
附:邱县假“国民党”案落实政策始末627
第六节 “五七”干校631
第七节 斗、批、改631
第二十二编 法制第一章 治安635
第一节 机构设置635
第二节 治安工作636
第三节 治安管理637
第二章 检察640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0
第二节 检察工作640
第三章 审判6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2
第二节 审判制度643
第三节 审判工作644
第四章 司法行政645
第一节 司法机构645
第二节 律师与公证645
第三节 民事调解646
第四节 法制宣传646
第二十三编 军事第一章 军事机构651
第一节 地方武装651
附:日伪军事机构和武装力量652
第二节 驻军653
第三节 过军654
第二章 军事设施655
第一节 军事要地655
第二节 战备工程655
第三节 民兵训练基地656
第三章 兵役制度656
第一节 招募制656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657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657
第四节 志愿兵役制与义务兵役制相结合657
第五节 预备役制658
第四章 民兵658
第一节 民兵组织658
第二节 民兵防务659
第三节 民兵参战659
第四节 民兵训练660
第五节 参加社会主义建设661
第五章 重大兵事662
第一节 古代兵事662
第二节 近代兵事663
第三节 现代兵事664
第六章 兵祸匪患670
第一节 清代以前670
第二节 民国时期671
第二十四编 邱北抗日根据地第一章 根据地创建677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的形势677
第二节 邱城沦陷及“惨案”678
附:邱城惨案幸存者回忆录(片断)679
第三节 日伪血腥统治681
第四节 八路军及冀南党政军机关进驻邱北地区682
第五节 整编土匪武装682
第六节 中共邱县地方组织恢复与抗日政权建立683
第七节 组织救亡团体建立地方武装683
附:七支步枪的故事684
第二章 根据地巩固686
第一节 东目寨剿匪686
第二节 香城固诱伏战686
附一:《陈赓日记》688
附二:《陈赓自传》688
第三节 讨伐国民党顽固派689
第四节 “扫荡”与反“扫荡”691
第五节 对敌工作692
第三章 根据地贡献693
第一节 参军 参战 支前693
第二节 有敌人无敌区695
第三节 冀南光复第一城696
第四节 培养造就一批革命干部698
第二十五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县衙 县署701
第一节 明清县衙701
第二节 民国县署710
附:日伪政权713
第三节 区、乡、村政权713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714
第一节 代表选举714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715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716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19
第三章 人民政权722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权722
第二节 建国后县政权724
第三节 基层政权732
第四节 政务辑要735
第五节 施政制度与工作方法740
第四章 人民政协742
第一节 机构沿革742
第二节 各届政协委员会全委会议744
第三节 主要工作746
附:参议会747
第二十六编 民政第一章 赈灾与救济751
第一节 生产救灾751
第二节 社会救济755
第三节 扶贫扶优755
第二章 优待抚恤756
第一节 拥军756
第二节 优属757
第三节 抚恤758
第四节 定期定量补助760
第五节 孤老烈属赡养762
第六节 烈士褒扬762
第七节 复退军人安置764
第三章 社会福利765
第一节 鳏寡孤独供养765
第二节 残疾人照顾766
第四章 婚葬管理767
第一节 婚姻登记767
第二节 殡葬改革768
第五章 地名管理768
第一节 地名普查768
第二节 地名管理769
第二十七编 劳动人事第一章 劳动773
第一节 劳动就业773
第二节 劳动管理774
第三节 劳动保护775
第四节 工资 福利 奖金776
第五节 退休退职778
第二章 人事778
第一节 公职员编制778
第二节 公职员来源784
第三节 公职员管理785
附:干部南下北上情况785
第四节 干部构成787
第五节 工资福利787
第六节 离退休 退职790
第七节 精减与分流791
第三章 农村干部和乡镇企业职工管理791
第一节 农村干部791
第二节 乡镇企业职工792
第二十八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机构及设施795
第一节 文化单位795
第二节 表演团体797
第三节 文化设施798
第二章 文学799
第一节 民间文学799
第二节 文学创作819
第三章 艺术831
第一节 戏剧 曲艺831
第二节 音乐832
第三节 舞蹈833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834
第五节 民间艺术838
第四章 青蛙漫画839
第一节 组建与活动839
第二节 骨干作者840
第三节 漫画名家评语847
第四节 作品赏析848
第五章 图书 报刊852
第一节 图书852
第二节 报刊852
第六章 广播 电视 电影853
第一节 广播853
第二节 电视854
第三节 电影855
第七章 档案856
第一节 档案管理856
第二节 馆藏档案856
第三节 档案利用857
第八章 史志857
第一节 县志857
第二节 地名志858
第三节 中共党史资料859
第四节 文史资料859
第九章 文物古迹860
第一节 遗址861
第二节 古墓862
附:邢伦墓被破见闻863
第三节 古建筑865
第四节 革命文物867
第五节 碑刻868
第六节 文物收藏869
第十章 文化管理873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873
第二节 文化管理机构873
第二十九编 教育第一章 科举教育877
第一节 私塾 书院877
第二节 庙学 社学 义学878
第二章 学校教育879
第一节 幼儿教育879
第二节 小学教育880
附:邱县实验小学881
第三节 普通中学教育883
附:重点中学简介885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886
附:私立学校886
第三章 专业教育887
第一节 师范教育887
第二节 职业教育889
第四章 业余教育891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891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892
第三节 其它业余教育893
第五章 教师队伍893
第一节 来源与发展893
第二节 教师素质895
第三节 教师地位896
第四节 教师待遇898
第六章 学生900
第一节 学生来源900
第二节 学生组织900
第三节 学生管理900
第四节 学生消费901
第七章 教育制度902
第一节 考试902
第二节 学制907
第三节 课程设置908
第四节 教育方针909
第八章 经费与勤工俭学909
第一节 教育经费909
第二节 勤工俭学911
第九章 教育行政912
第一节 教学设施912
第二节 教学研究913
第三节 管理机构914
第三十编 科技919
第一章 科技机构9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919
第二节 科研机构919
第二章 科技队伍920
第一节 队伍920
第二节 待遇921
第三章 科技活动921
第一节 科普活动921
第二节 科研活动922
第三节 科技情报923
第四章 科技成果924
第一节 工业成果924
第二节 农业成果924
第三节 其它成果928
第五章 气象 地震 新能源929
第一节 气象测报929
附:邱县冀鲁豫信息服务中心930
第二节 地震测报931
第三节 新能源利用931
第三十一编 卫生第一章 机构设置9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935
第二节 医疗机构与设备936
附:济世堂介绍938
第二章 医疗队伍939
第一节 队伍构成939
第二节 人员培训939
第三节 医疗水平940
附:民间名医942
112例中老年人脑血栓形成临床分析944
第三章 卫生防疫945
第一节 机构945
第二节 疫病防治946
第三节 卫生监督947
第四章 妇幼保健947
第一节 新法接生947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948
第三节 儿童保健948
第五章 爱国卫生948
第一节 除“四害”949
第二节 环境卫生949
第三节 饮水卫生949
第六章 医政药政950
第一节 行医人员管理950
第二节 药品经营管理950
第七章 经费管理951
第一节 事业经费951
第二节 公费医疗952
第三节 合作医疗954
第四节 红十字会954
附:卫生工作者协会954
第三十二编 体育第一章 群众体育957
第一节 农民体育957
第二节 职工体育958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959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959
第二章 学校体育959
第一节 体育课程959
第二节 体育设施960
第三节 体育师资960
第四节 人才培养960
第三章 竞赛与机构961
第一节 体育竞赛961
第二节 体育机构963
第三十三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事务9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967
第二节 民族乡、村967
第三节 民族关系968
附:贺堡与李省庄回汉特殊村风969
第二章 回族969
第一节 回族源流969
第二节 回族风俗970
第三节 回族文化974
第四节 回族教育977
第五节 回族经济978
第六节 光荣传统979
第三章 宗教980
第一节 道教980
第二节 佛教980
第三节 伊斯兰教981
第四节 天主教983
第五节 基督教985
附:邱莘教986
第三十四编 风尚 习俗第一章 风尚989
第一节 传统美德989
第二节 文明新风990
第二章 习俗991
第一节 生活习俗991
第二节 礼仪习俗995
第三节 节令习俗1000
第四节 称谓习俗1003
第五节 商幌市声1006
第三章 陋习 禁忌1007
第一节 陋习积弊1007
第二节 禁忌 讳语1008
第三十五编 方言第一章 方言概况1011
第一节 方言分区1011
第二节 方言声韵调1012
第三节 语音特点1013
第二章 音变规律1018
第一节 文白异读1018
第二节 儿化1019
第三节 叠字变调1020
第四节 词汇例举1022
第三章 语法特点1036
第一节 “子”尾词1036
第二节 “圪”头词1036
第三节 助词1037
第四节 程度表示法1038
第五节 可能补语1039
第六节 语法例句1040
第三十六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记1051
第一节 本籍人物1051
第二节 客籍人物1080
第三节 人物简介1089
第四节 知名世家1091
第二章 人物名录1098
一、革命烈士英名录1098
二、旧志县籍部分立传人物简表1144
三、邱县籍清代以前文武职官一览表1146
四、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名录1151
五、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名录1152
六、邱县籍外地工作部分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及副高职以上专家学者名录1156
七、邱县人民政府特聘经济顾问名录1167
八、邱县籍居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人士名录1169
附录1173
一、旧志序选1173
二、史籍考证1179
三、碑文墓志1195
热门推荐
- 2875088.html
- 2786672.html
- 2830041.html
- 949620.html
- 1683484.html
- 532522.html
- 2898134.html
- 2363721.html
- 1584798.html
- 2317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0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0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5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5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2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1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1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2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