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810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22页
  • 文件大小:429MB
  • 文件页数:8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7

第一卷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17

大事年表52

见证与文献51

第二章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03

大事年表134

见证与文献133

第三章 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203

大事年表234

见证与文献233

第四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277

大事年表308

见证与文献307

第二卷375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381

大事年表404

见证与文献403

第六章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457

大事年表480

见证与文献479

第七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527

大事年表550

见证与文献549

第三卷593

第八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599

大事年表622

见证与文献621

第九章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61

大事年表682

见证与文献681

第十章 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735

大事年表766

见证与文献765

后记82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17

一、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18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2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28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35

五、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43

大事年表52

见证与文献51

中华民族在屈辱中走进20世纪51

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帝制51

《新青年》上的一出双簧戏52

李大钊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53

五四前夜的北京大学53

三罢斗争中的上海55

陈独秀的被捕与出狱55

我国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56

新民学会发起之原因57

邓颖超回忆觉悟社58

“要拿工读互助团为改造社会的手段,是不可能的”59

周恩来狱中宣讲马克思主义59

邓小平回忆留法勤工俭学岁月60

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的争论61

中国工人阶段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62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63

青年毛泽东关于建党问题的两封复信63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64

《劳动界》受到工人称赞65

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举办辩论会65

陈独秀批评无政府主义66

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67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的确定68

中共一大党纲的发现69

中共创办出版社70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名称的由来71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71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2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73

蔡和森回忆《向导》创刊73

工会招牌回来了74

刘代表只身斗敌75

林祥谦慷慨就义76

李大钊会见孙中山77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制定77

邓中夏高度评价广州沙面工人罢工78

黄埔军校学生参与平定广州商团判乱79

彭湃与农会80

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81

李大钊痛挽孙中山82

力争妇女在国民会议中的地位83

枪杀顾正红案83

实录五卅惨案的电影史料84

中共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85

省港工人纠察队奋战白鹅潭86

李大钊珍爱的一幅照片87

北伐誓师词87

关税自主国民示威运动大会88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89

做一个好党员必须知道党的历史90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91

《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强调分清敌友91

中山舰事件和中山舰92

整理党务案的反共阴谋93

叶挺独立团屡建奇功94

湖南农民支援北伐军95

中国共产党最早反对贪污腐化的一份文件95

中央农讲所重视军事训练96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引人注目97

一三血案与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98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的周恩来99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获罪蒋介石99

宝山路惨案100

李大钊被捕就义101

刘少奇谈大革命失败102

第二章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03

一、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04

二、革命运动的复兴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110

三、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116

四、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22

五、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27

大事年表134

见证与文献133

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133

八七会议又称中央紧争会议的由来134

毛泽东向秋收起义部队讲话135

广州起义提前举行136

刑场上的婚礼137

黄麻起义137

渭华起义138

弋横起义前的窑头会议139

“左”倾盲动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140

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141

红军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42

朱毛会师井冈山143

龙源口战斗144

黄洋界保卫战145

毛泽东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146

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的产生147

毛泽东在连队建党148

关于红军建设问题的争论149

古田会议151

红色政权最早颁布的两部土地法151

二七会议关于土地分配的争论153

查田运动153

战斗在敌人心脏的钱壮飞,李克农155

上海大同幼稚园155

赵云霄、陈觉的遗书156

湘鄂边武装力量的创建157

鄂豫皖根据地的形成158

湘赣根据地的建立159

闽浙赣省的政权建设159

琼崖根据地红色娘子军160

红色风暴--百色起义161

邓小平主编《红星》报163

攻克长沙163

罗坊会议164

活捉国民党师长张辉瓒165

红军的第一部电台166

中央苏区的军械修理所167

瑞金山沟里的红军大学168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169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170

宁都起义的火种171

攻克漳州172

“列宁”号飞机173

平顶山惨案174

中国共产党发表反对日本侵略的宣言175

“作官即不许发财”175

赵一曼示儿书176

左联五烈士17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78

《红色中华》179

方志敏与《可爱的中国》179

遵义会议传达提纲被发现182

巧渡金沙江与《破草鞋》183

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183

抢渡大渡河第一船184

翻越夹金山185

意外会亲人185

征服草地186

张国焘另立“中央”遭到失败187

红二方面军长征189

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189

西路军的悲壮历程190

斯诺的红星八角帽191

陈毅的“绝笔”诗章192

一二·九运动193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

红军东渡的“标准时间”195

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及其英文笔名196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7

七君子事件197

张学良、杨虎城“扣蒋”经过199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9

全面抗战前的国共谈判200

苏区党代表会议202

第三章 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203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204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208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214

四、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220

五、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225

大事年表234

见证与文献233

红军改编大会233

洛川会议234

平型关大捷235

八路军第一二○师收复晋西北七城236

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237

战火中的抗日军政大学238

五台山的八路军总部239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239

叶挺与新四军的成立240

“七七”献金活动241

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主张242

《论诗久战》的发表243

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243

击毙日军“名将之花”245

王稼祥回国传达共产国际精神245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开会地点的确定246

活跃在白洋淀上的雁翎队247

八女投江247

马本斋和回民支队248

地下党员茅丽瑛遭特务暗杀24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250

欢迎陈嘉庚访问延安251

杨靖宇为国捐躯252

民族女英雄李林253

百团大战254

聂荣致臻和日本小女孩255

曾生回击国民党顽固派256

狼牙山五壮士257

李鼎铭和中共精兵简政的决策257

实行减租减息258

“子弟兵母亲”戎冠秀259

洗星海与《黄河大合唱》259

大生产运动260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261

觉醒的日军士兵参加反战工作261

香港大营救262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263

张闻天农村调查264

《新华日报》创刊五周年265

冀中抗日部队反“扫荡”胜利265

共产国际解散266

毛泽东接见中外记者团267

毛泽东与谢伟思谈话268

大后方人民响应建立联合政府的口号269

适应形势需要组建南下支队270

董必武出席旧金山会议271

胡世合运动272

起草第一个历史问题决议273

刘少奇对确立毛泽东思想的贡献274

中共七大代表团的小组会275

六名参政员到延安视察276

第四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277

一、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278

二、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283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和土地制度的改革289

四、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295

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人民政协的召开302

大事年表308

见证与文献307

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307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307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308

《沁园春·雪》轰动陪都重庆310

国共签署“双十协定”311

中共中央部署向北发展向南防御312

刘邓指挥上党大捷313

高树勋运动314

陈毅指挥部队打胜津浦路战役315

昆明一二·一惨案315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317

较场口惨案318

美国使者“调处”失败319

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四平保卫战319

刘善本驾机起义320

美国援助蒋介石打内战321

加紧练兵,准备对付国民党全面内战321

解放区的土改运动323

中原突围323

李、闻血案324

苏中作战七战七捷325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26

安平镇事件327

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328

解放区开展学习王克勤运动329

侦察英雄杨子荣壮烈牺牲329

毛泽东决定主动撤离延安330

国民党王牌军覆灭331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332

刘胡兰壮烈牺牲333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334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335

毛泽东提出五年打倒蒋介石336

胶东保卫战337

晋察冀野战军出击清风店337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布338

人民解放军开展新式整军运动339

毛泽东在城南庄会议上提出战略性方针341

中共提议召开新政协会议,各界热烈响应341

调整加强华北及中原党政军领导机关342

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东移西柏坡343

纠正土改中“左”的偏向344

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冬季攻势345

豫东大捷346

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347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348

解放区的整党运动349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349

“攻济打援”350

解放锦州351

淮海战役352

攻克天津353

解放张家口353

人民群众支援前线354

北平和平解放355

米高扬到西柏坡356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57

“进京‘赶考’去!”357

国共和平谈判359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检阅部队36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61

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61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62

英舰“紫石英”号事件363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364

解放武汉365

国民党逃台365

文艺界联合会成立366

张闻天关于东北经济建设方针的提纲367

董其武起义367

陶峙岳、包尔汉等在新疆起义368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369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370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381

一、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和巩固382

二、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国民经济的恢复389

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394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399

大事年表404

见证与文献4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4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403

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404

中印建交405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406

人民解放军进驻重庆407

解放海南岛408

大规模剿匪斗争409

西藏和平解放409

建立地方政权410

“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411

上海制止银元投机活动411

稳定物价412

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413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控诉美国侵略行径414

上甘岭战役415

战斗英雄黄继光415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16

土地改革运动417

镇压反革命运动418

取缔一贯道419

废除封建把头制419

北京市封闭妓院420

禁毒斗争421

毛泽东坐镇指挥“三反”运动421

处决刘青山、张子善423

北京公审七名贪污犯423

上海的“五反”运动425

治理淮河425

成渝铁路建成427

荆江分洪工程427

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热潮428

“156项工程”的由来429

“一五”计划任务的确定430

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奠基仪式431

毛泽东致鞍钢工人的祝贺电431

康藏、青藏公路通车432

中国人民大学创立433

钱学森归国434

周恩来谈知识分子改造问题436

第一次人口普查437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437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438

中央民族访问团访问西北各少数民族439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440

军衔制的实行440

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441

高、饶事件442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44

中缅两国增信释疑445

“求同存异”主张放光芒446

中美举行大使级会谈448

邓子恢关注农业合作化中的冒进倾向449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450

扩大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451

“不要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451

北京市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452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453

荣毅仁谈公私合营454

公私合营后的上海永安公司455

北京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456

第六章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457

一、党的八大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458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和全党整风463

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466

四、“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和政治上“左”的错误的发展470

五、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成就475

大事年表480

见证与文献479

“双百方针”的提出479

《论十大关系》的形成过程480

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48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482

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483

中央统战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484

宝成铁路通车485

《介绍一个合作社》发表486

毛泽东视察河南七里营487

炮击金门、马祖488

毛泽东致信四级党委委员489

西藏进行民主改革490

实行口粮“低标准”491

松辽盆地发现大油田493

首都建成十大建筑493

赫鲁晓夫撕毁合同撤走专家494

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珠峰495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496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497

《农业六十条》的制定498

印发《文艺八条》499

《科学工作十四条》的制定501

试行《工业七十条》501

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502

纠正农村中的平调之风503

农村退回到实行生产队核算503

开放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505

恢复中央财经小组506

甄别受批判、处分的干部507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产生与“改正”508

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509

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509

“向雷锋同志学习”511

“南京路上好八连”512

工业学大庆513

中法建交514

中国总理出访亚非欧十四国515

中国政府提出“援外八原则”516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提出517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18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519

周恩来访问苏联520

“四个现代化”的提出521

制定“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五年计划522

20万倍大型电子显微镜制成523

我国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成功524

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525

第七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527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528

二、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535

三、同“四人帮”的斗争和1975年的全面整顿539

四、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543

大事年表550

见证与文献549

《海瑞罢官》549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550

毛泽东发出《五七指示》551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552

全国院校开始揪斗所谓“黑帮”553

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554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决定》554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555

清华大学贴出批驳林彪的大字报556

人民解放军作出支左的决定556

怀仁堂会议(所谓“二月逆流”事件)557

周恩来反对打倒老干部、反对盲目夺权558

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558

要为真理而斗争559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举行560

“批陈整风”运动561

毛泽东巡视南方562

林彪出逃 机毁人亡563

四老帅对国际形势的研究和建议564

毛泽东会见斯诺565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566

商定中美联合公报568

中国代表团赴联合国570

日本称“不要错过最后一班车”571

“你不友好啊!”572

“你要用你的水来穿石”573

毛泽东的思考573

周恩来领导纠“左”575

邓小平复出576

围绕四届人大“组阁”的斗争578

1975年初中国政坛上的两声春雷579

“军队要整顿”579

“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580

“不唱天,不唱地,只唱九号文件这出戏。”581

“由我主持不合适,我是桃花源中人”582

听时不敢信,信时心已碎!583

四五运动的洪流583

毛泽东逝世前后585

颇具戏剧性的手势586

郭沫若赋诗庆祝粉碎“四人帮”588

第八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599

一、在徘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600

二、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606

三、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612

四、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616

大事年表622

见证与文献621

揭批“四人帮”的斗争621

“两个凡是”的提出621

邓小平对“两个凡是”提出批评622

众望所归的复出623

“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624

科学的春天625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626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627

对外交往新局面的出现627

“老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这才是真正的爬行主义”628

揭开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630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631

李先念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主张633

“春风第一燕”634

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634

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635

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平反637

一篇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发表的文章638

主题报告仅只“三页提纲”639

全会公报出自何人之手640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641

同心协力建设好宝钢643

“抢救农业的文件”644

万里:我批准干三五年大包干645

邓小平表态肯定责任制646

中央75号文件647

给双包上了姓“社”的户口648

执行特殊政策的两个省649

“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649

经济特区的十条政策650

张闻天遗作的保存和发表651

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653

历史的审判655

“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656

起草《历史决议》的三条要求657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659

第九章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61

一、党的十二大和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662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669

三、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基本路线672

四、经济上的治理整顿和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考验675

大事年表682

见证与文献681

胡乔木谈党的十二大681

“雏凤清于老凤声”682

“做改革的促进派”683

五个中央一号文件685

三副春联反映农村巨大变化685

基层政权改革686

“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687

对内搞活的成功典范--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688

增强企业活力689

“关广梅现象”引起的热烈讨论690

一厂三制的反差691

企业破产制度693

股份制初现端倪693

劳动用工与分配制度改革694

科技体制改革69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96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697

教育体制改革69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699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爱心700

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701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出版702

精神文明建设与清除精神污染703

实现干部新老交替704

盛况空前的国庆大阅兵705

“小平您好”705

健全法制,依法办事706

政治体制改革707

小康目标的确立发展战略的成熟708

“这个设计好”709

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710

总书记的肺腑之言711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712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713

袁庚谈“蛇口模式”714

浦东开发开放715

从“一条线”到“一大片”,到最大特区的建立716

“合资经营也可以办嘛”718

百万大裁军719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720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721

“叶九条”721

“邓六条”723

江道涵谈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723

“慑人心魄的反复较量”724

澳门问题顺利解决725

两岸关系改善726

经济上了新台阶727

价格闯关与抢购风潮728

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728

“中国不允许乱”729

新的核心731

邓小平以身作则,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731

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732

牵动国人的亚运会733

第十章 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735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和党的十四大736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成功实施741

三、“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744

四、党的十五大和跨世纪发展战略748

五、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754

六、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758

大事年表766

见证与文献765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765

首批大陆科学家赴台访问765

中国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766

《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767

我国“一箭双星”发射成功768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7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770

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实现“软着陆”770

朱镕基向财税干部“约法三章”771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77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773

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773

西雅图会晤774

向贫困宣战的庄严承诺775

中国工程院成立776

我军新晋升将官基本实现“四化”777

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在抗洪第一线殉职778

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778

中美正式签署知识产权协议780

首届“何梁何利基金”颁奖780

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的八条主张781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782

实施科教兴国加速科技进步783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784

“京九大动脉”开通运营785

勾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纲领7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南海进行军事演习787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立787

中国加强与俄、哈、吉、塔的睦邻友好关系788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78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790

《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791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792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793

香港回归祖国794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795

黄河、长江上的两大跨世纪工程796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97

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797

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798

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799

陈希同因贪污、玩忽职守受到审查、审判800

1998年抗洪抢险正气歌8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801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803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80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04

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在北约轰炸中不幸遇难805

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806

坚决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807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07

普天同庆808

“神舟”号飞船邀游太空809

中共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811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813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814

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开展警示教育815

中共中央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815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817

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纲领817

江泽民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818

中共中央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建党80周年818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820

后记8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