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鸿斌疑难杂症医案·医论医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鸿斌疑难杂症医案·医论医话
  • 马鸿斌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74957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疑难病-中医治疗法-医案-汇编-中国-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法-医论-汇编-中国-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法-医话-汇编-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鸿斌疑难杂症医案·医论医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医案1

一、呼吸系统疾病1

(一)气虚感冒案1

(二)感冒误用寒凉案3

(三)感冒纠误案5

二、泌尿系统疾病8

(一)急性肾炎案8

(二)IgA肾病案13

(三)慢性肾炎案18

(四)肾病综合征合并甲流案26

(五)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案31

(六)狼疮性肾炎50

(七)苯丙酮尿症合并肾病综合征54

(八)急性肾衰、心衰合并甲流案57

(九)泌尿系感染案63

(十)慢性肾盂肾炎案68

(十一)慢性肾盂肾炎伴湿疹案73

(十二)淋证案77

(十三)乙肝相关性肾炎案79

(十四)输尿管结石并肾盂积水案84

(十五)肾结石案87

(十六)腰痛案90

(十七)肾切除术后腹痛案92

(十八)糖尿病肾病案94

(十九)紫癜肾案101

(二十)高血压肾病案110

(二十一)慢性肾衰竭案112

(二十二)慢性肾衰合冠心病案128

(二十三)慢性肾衰并高热案132

(二十四)阳痿案135

(二十五)早泄案137

(二十六)顽固性血尿案140

(二十七)血精案144

(二十八)尿浊案146

(二十九)前列腺增生案148

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51

(一)心悸案151

(二)高血压案158

(三)眩晕案160

(四)心律失常案162

(五)肺心病心衰案164

(六)血管神经性头痛案166

四、消化系统疾病171

(一)萎缩性胃炎案171

(二)肝硬化腹水案174

五、冲气病变180

奔豚气案180

六、妇科疾病186

(一)卵巢囊肿案186

(二)产后发热案188

(三)恶露不绝案191

(四)子宫腺肌症案193

(五)月经过多案196

(六)月经不调案198

七、肢体关节疾病201

(一)颈椎病201

(二)强直性脊柱炎案203

(三)痹证案207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案214

(五)痛风案217

(六)大腿内侧发热案219

八、睡眠障碍222

(一)不寐案222

(二)发作性嗜睡案227

九、汗出异常230

(一)上半身出汗案230

(二)汗出过多案232

十、头面五官疾病235

(一)耳鸣案235

(二)面肌痉挛案237

(三)颈部肿块案239

(四)甲状腺囊肿案241

(五)暴瘖案244

十一、其他系统疾病247

(一)持续发热案247

(二)水肿案249

(三)湿疹案252

(四)前列腺癌案254

(五)腋下囊肿案258

第二部分 医论医话261

一、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初探261

(一)养生的原则261

(二)养生的具体方法262

1.顺应四时262

2.清静无为263

3.饮食有节263

4.固护阳气264

5.预防为主265

二、“神不使”浅议266

(一)患者“精神不进,志意不治”266

1.病情危重而“神不能使”266

2.不信任医生266

(1)信巫不信医266

(2)信假不信真267

(3)讳疾忌医267

(4)标本不得267

(二)医者“神不使”268

1.医技低微268

2.见利忘义268

3.明哲保身268

三、《黄帝内经》治法则浅谈270

1.治未病原则270

2.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70

3.标本先后271

4.治病求本271

5.因势利导271

6.平调阴阳271

7.正治反治271

8.适事为度272

四、读《黄帝内经》体会点滴273

(一)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273

(二)阳气者若天与日274

(三)天不足西北 地不满东南276

(四)少火生气277

(五)去菀陈莝279

(六)“瘖”之病机280

(七)病为本,工为标281

1.病人为本,医生为工281

2.疾病为本,药物为标282

(八)百病皆生于气282

(九)治痿者独取阳明284

五、从《伤寒论自序》浅谈中医药发展286

(一)合理选才286

(二)继承古人经验精华287

(三)不断创新是发展的关键288

六、抵当汤后“不下更服”浅析290

七、麻黄运用浅议293

1.辨证准确,配伍得当293

2.煎煮得法,服用有度294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295

4.浮萍代替麻黄295

八、从《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的运用论异病同治296

(一)《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所治病证296

1.脚气296

2.虚劳腰痛297

3.痰饮297

4.消渴297

5.妇人转胞298

(二)《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配伍特点298

(三)后世对“异病同治”的认识300

(四)个人对“异病同治”的思考300

九、《金匮》方活用举隅303

1.当归芍药散愈肾切除术后腹痛303

2.温经汤疗慢性肾炎血尿304

3.猪苓散治慢性肾衰呕吐305

十、论《伤寒论》重“脾胃”思想及其临床意义307

(一)《伤寒论》重脾胃思想简述307

1.中焦受病 调理脾胃307

(1)中气不足,理中为要307

(2)寒热错杂,升脾降胃308

2.他脏虚损,建中当先308

3.急下攻邪,顾护脾胃309

4.组方配伍,注重脾胃311

(1)祛邪方中,不忘扶正311

(2)安中养脾,必配大枣311

(3)虑苦寒伤中,粳米莫少312

(4)津枯而便秘,白蜜可用313

5.规范煎服,保养脾胃313

(1)无形热结,不可煎煮313

(2)有形热结,不可多服314

(3)养胃和中,白饮和服314

6.微微发汗,勿伤脾胃314

7.节制饮食,勿损胃气315

(二)《伤寒论》重脾胃思想对后世影响315

1.《伤寒论》重脾胃思想对古代医家影响315

2.《伤寒论》重脾胃思想对现代医家影响320

(三)老师重视脾胃思想浅述325

1.刘宝厚老师经验325

(1)祛风利湿法325

(2)清热利湿法325

(3)益气健脾法326

(4)益气补肾法326

2.王道坤老师经验327

(1)调理脾胃治萎缩性胃炎327

(2)健脾补肾疗糖尿病327

(3)健脾清热愈皮肤病328

(4)脾肾双运乙型肝炎328

3.张士卿老师经验328

(1)小儿咳嗽,肺胃兼顾328

(2)诸多疾病,升脾降胃329

(四)个人对《伤寒论》重脾胃思想的实践与思考329

1.对《伤寒论》重脾胃思想的实践329

(1)肾病综合征水肿,健脾为先330

(2)肝病腹水健脾为要335

2.对《伤寒论》重脾胃思想的思考336

结语338

十一、张锡纯妙用三棱、莪术临证举隅340

(一)劳瘵340

(二)妇科诸证341

(三)瘰疬341

(四)胁下焮痛342

十二、张锡纯妇科用药述要343

(一)月经久闭,鸡内金必用343

(二)血崩重症 龙、牡见功343

(三)虚寒不育,紫石英为佳344

(四)久孕滑胎 菟丝子最妙344

十三、张锡纯运用萸肉经验浅探345

(一)救脱345

(二)通络止痛345

(三)收敛止血346

(四)平息内风346

十四、张锡纯运用单味药经验348

(一)鸡内金348

1.消癥化积348

2.女子血枯348

(二)茵陈349

十五、中医药研究之误区浅议351

1.侧重于某一个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其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忽视其在不同复方中的作用的研究351

2.抛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完全以西医的观点来指导用药352

3.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353

4.急功近利,虚假成果泛滥353

十六、“奔豚”效方浅谈356

十七、肝病调摄浅议358

1.饮食调养358

2.节制房事360

3.气功导引360

十八、带状疱疹效方浅述362

十九、程氏萆薢分清饮刍议365

二十、发热效方举隅367

二十一、《寿世保元·头痛门》头痛验方369

二十二、银翘散组成之我见372

二十三、龙胆泻肝丸随想(一)374

二十四、龙胆泻肝丸随想(二)376

二十五、陈士铎杂病治肾法举隅378

1.小便不通,补肾中火378

2.虚寒吐利,温肾中阳378

3.痰湿内蕴,补命门火379

4.石淋之证,滋肾中水380

5.乳蛾重症,引火归元381

二十六、李可老中医经验点滴383

1.高血压不避麻黄383

2.痤疮不惧桂附384

3.胸水慎用攻逐384

4.实热不避寒凉385

二十七、张景岳水肿辨治经验浅述387

1.水肿多虚,治从肺脾肾387

2.水肿亦实,慎用辛香燥388

3.攻逐之法,中病即可止388

附录390

一、古今重量换算390

(一)古称以黍、铢、两、斤计量而无分名390

(二)市制(十六进制)重量与法定计量的换算391

(三)其他与重量有关的名词及非法定计量391

二、古今容量换算391

(一)古代容量与市制的换算391

(二)市制容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392

(三)其他与容量有关的非法定计量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