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教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明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625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教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部分理论与教学研究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定位与体系研究1
一 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视角定位1
二 结构上不宜分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部分3
三 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运行、发展和制度7
四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为体系的必备构件10
第二节 经济规律体系中各种规律的关系11
一 支配经济运行的是经济规律体系11
二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的规律构成12
三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各个规律的作用特点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国有经济比重15
一 对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解15
二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与应有的产值比重16
三 所有制改革不会动摇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18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导论部分的教学研究19
一 运用分解式示意图讲解生产关系19
二 运用组合式示意图讲解生产方式20
三 对经济规律传统观点的一个质疑21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理论及教学研究28
第一节 从产品与商品的差异审视价值范畴28
一 价值的内容和形式28
二 价值首先存在于“劳动产品”中32
三 价值范畴的历史过渡性36
第二节 正确认识商品供求关系39
一 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39
二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41
三 正确认识商品供求的变动趋势43
第三节 价值信号机制46
一 价值信号机制的功能46
二 价值信号机制的运行特点51
三 健全价值信号机制的措施55
第四节 商品与货币部分的教学研究59
一 运用比较式表格讲解基本范畴59
二 运用推导式示意图阐述商品交换原因61
三 运用概括式示意图分析货币起源62
四 运用叙述性案例通俗讲解货币本质63
五 运用函数图像讲解价值规律67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及教学研究70
第一节 影响资本运行的资源因素70
一 影响资本运行的土地资源因素70
二 影响资本运行的水资源因素74
三 影响资本运行的生物资源因素80
四 影响资本运行的矿产资源因素82
五 影响资本运行的能源因素85
六 影响资本运行的海洋资源因素88
第二节 获取剩余价值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93
一 可用来获取剩余价值的有形资产93
二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无形资产定义94
三 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96
第三节 资产获利权能及其制度安排103
一 资产所有权概述103
二 资产所有权的内含权能105
三 资产权能制度的类型107
四 资产权能制度的安排111
五 资产权能制度的配置114
第四节 准确量化企业的资产价值116
一 确定企业资产的真正净值116
二 确定企业运用资产获得的年利润119
三 确定企业获利能力的补偿价值及企业总价值121
第五节 剩余价值分配过程的公式推导125
一 利润率的公式推导125
二 利息和利息率的公式推导128
第六节 资本与剩余价值部分的教学研究130
一 运用比较式表格讲解基本范畴130
二 运用分解式示意图讲解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135
三 运用概括式示意图讲解有关原理137
四 用公式推导法讲述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138
五 运用案例通俗讲解资本主义垄断140
第四章 生产组织理论与教学研究144
第一节 我国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组织144
一 我国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组织概况144
二 先秦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及其专业分工147
三 《考工记》反映的先秦手工业生产要求149
第二节 我国古代瓷器生产组织的发展152
一 远古至汉代瓷器生产组织的发展152
二 唐时期瓷器生产组织的发展153
三 宋代瓷器生产组织的发展154
四 元时期瓷器生产组织的发展156
五 明代瓷器生产组织的发展157
六 清时期瓷器生产组织的发展158
第三节 按公司制规范要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59
一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59
二 健全提高经营者绩效的激励机制165
三 完善降低代理成本的约束机制169
第四节 产业集群产生的溢出效应172
一 企业集群与产业集群172
二 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产生的溢出效应172
三 产业集群引起的家庭之间溢出效应175
四 产业集群引起的公共经济溢出效应175
第五节 产业链式化转移与承接177
一 产业转移与承接概述177
二 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产业转移与承接179
三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产业转移与承接182
四 以生产链为基础的产业转移与承接187
第六节 生产组织部分的教学研究190
一 运用比较式表格讲解基本范畴190
二 运用分解式示意图讲解两权分离理论192
三 运用函数图像讲解经济学原理193
第五章 市场贸易理论与教学研究199
第一节 市场及其类型与结构分析199
一 市场内涵的分析200
二 市场类型分析202
三 市场结构分析208
第二节 市场规则与市场规则体系212
一 市场规则212
二 市场主体规则体系213
三 市场客体规则体系214
第三节 计划与市场两大调控机制的水乳交融式结合216
一 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若干观点的共同缺陷217
二 计划与市场两大调控机制水乳交融结合模式的基本框架221
三 计划与市场水乳交融结合而成的机制类型及其运用22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调控机制比较229
一 联系方式比较230
二 信息传导方式比较231
三 资源配置方式比较232
四 平衡方式比较232
五 利益协调方式比较233
第五节 市场贸易部分的教学研究234
一 运用比较式表格讲解基本范畴234
二 运用演进式示意图讲解市场区236
三 我国古代商业资本的参考资料240
四 运用案例通俗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的调节机制243
第六章 区域发展理论与教学研究247
第一节 我国古代农村土地开发思想管窥247
一 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分类247
二 依据农村土地区位差别核定税收数量248
三 根据农村土地的区位特点建造农田248
四 以农村耕地为基础建立国家行政区252
第二节 杜能的区域农业发展同心圆模式253
一 区域农业发展理论假设条件及基本命题253
二 区域农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同心圆模式256
三 杜能区域农业发展理论的贡献与不足260
第三节 韦伯区域工业布局论的结构考察262
一 区域工业布局论概述262
二 韦伯的运费最小区域工业布局论263
三 韦伯的劳动力费用最小区域工业布局论265
四 韦伯的区域工业集聚布局论267
五 区域产业布局指向论268
第四节 区域发展规律概述269
一 区域利益规律269
二 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270
三 区域阶段性发展规律273
四 区域主导产业优先发展规律275
五 区域周期性波动发展规律278
第五节 区域发展模式比较与选择280
一 世界发展大趋势280
二 区域发展模式比较282
三 区域发展模式选择285
第六节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思索288
一 大力培育植根于当地的制造业288
二 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潜力294
三 不断拓宽招商引资空间295
第七节 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研究298
一 运用概括式示意图讲解区域发展原理298
二 运用分解式示意图讲解区域发展原理299
三 运用图表讲解影响区域发展的等费线原理300
四 立体利用区域空间资源的环保住宅举例304
第七章 收人分配与宏观调控理论及教学研究309
第一节 我国就业制度演变纵向考察309
一 改革开放前的就业制度310
二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业制度演进的四大步骤313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制度的变动趋势316
第二节 我国工资制度变迁纵向考察320
一 改革前工资制度的演变321
二 改革开放以来工资制度的变迁323
三 在理顺收入分配制度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工资制度创新328
第三节 宏观调控目标与健全宏观调控机制330
一 宏观调控的总目标331
二 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332
三 健全宏观调控的核心机制336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方法343
一 制定适宜的经济政策343
二 完善经济法规344
三 更好地发挥计划机制的长处344
四 变动经济参数345
五 加强道德规范建设346
六 健全监督体系346
七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并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347
八 积极开展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348
九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348
十 综合运用示向性引导措施349
第五节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纵向考察350
一 由市场经济走向计划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351
二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353
三 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357
第六节 宏观调控部分教学研究364
一 运用公式推导讲解扩大再生产公式的相互联系364
二 运用分解式示意图讲解基本原理368
三 运用案例通俗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369
四 国外宏观经济环境治理新技术举例372
参考文献381
一 中文著作381
二 中文论文386
三 外文390
后记393
热门推荐
- 1309640.html
- 3026372.html
- 1307949.html
- 2866578.html
- 484828.html
- 1129079.html
- 1437424.html
- 147272.html
- 884402.html
- 10697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5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2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7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6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6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8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1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8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5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