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阿城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阿城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0621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743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7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阿城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凡例1
概述1
第一篇 大事记7
1726--1985年7
第二篇 地理53
第一章 地理位置53
第二章 历史沿革53
第一节 金代以前53
第二节 金、元、明、清时期54
第三节 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时期55
第三章 行政区划60
第一节 清末、民国、伪满时期的行政区划60
第二节 1945--1985年的行政区划63
第四章 县城 乡镇67
第一节 县城67
第二节 乡镇69
第三节 中央、省、地、市直辖单位78
第四节 地名述略81
第五章 地质 地貌86
第一节 地质86
第二节 地貌89
第六章 土壤 植被94
第一节 土壤94
第二节 植被97
第七章 气候98
第一节 气温98
第三节 降水量与蒸发量99
第二节 降霜与结冻99
第四节 日照100
第五节 风力与风向101
第八章 自然资源103
第一节 野生植物资源103
第二节 野生动物资源105
第三节 矿产资源106
第九章 自然灾害110
第三篇 人口115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15
第一节 人口发展115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119
第一节 民族构成120
第二章 人口构成120
第二节 性别构成123
第三节 年龄构成125
第四节 文化构成126
第五节 职业构成128
第六节 婚姻状况与家庭构成130
第三章 计划生育133
第一节 节育133
第二节 晚婚 优生135
第四篇 农业138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38
第一节 土地开垦与占有138
第二节 土地改革1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146
第四节 经营管理149
第二章 种植业153
第一节 种植区划153
第二节 种植种类、面积及作物产量154
第三节 耕作制度164
第四节 栽培技术166
第五节 种子168
第六节 肥料170
第七节 植物保护172
第八节 土地管理173
第三章 养殖业174
第一节 畜禽饲养174
第二节 野生动物驯养176
第三节 养蜂 养蚕177
第四节 渔业178
第五节 繁育改良179
第六节 防疫灭病181
第四章 林业183
第一节 森林情况183
第二节 山林管理188
第三节 植树造林189
第四节 营林抚育195
第五节 森林保护198
第五章 采集 编织 加工 运输 建筑199
第一节 采集199
第二节 编织200
第三节 加工201
第五节 建筑203
第四节 运输203
第六章 水利204
第一节 水源情况204
第二节 灌区209
第三节 水库210
第四节 机电井和抽水站213
第五节 防洪 排涝214
第六节 水土保持与“三田”建设215
第七节 水利工程队伍215
第七章 农机具216
第一节 传统农具216
第二节 农机发展217
第三节 经营体制220
第四节 农机修造221
第五节 农机供应222
第八章 国营农、林、牧、渔场223
第一节 农场223
第二节 林场226
第三节 牧场228
第四节 渔场229
第五篇 工业233
第一章 私营工业233
第一节 行业 铺坊233
第二节 生产 经营2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236
第四节 个体工业237
第二章 国营工业238
第一节 建材工业238
第二节 食品工业241
第三节 纺织工业246
第四节 机械工业248
第五节 化学工业249
第六节 电子工业250
第七节 冶炼工业251
第八节 其它工业252
第九节 县营企业管理254
第十节 职工队伍258
第三章 集体工业260
第一节 手工业合作工厂(社)260
第二节 厂(校)办工厂263
第四章 乡镇工业264
第一节 业户与产品264
第二节 生产与经营265
第一节 省、市属工厂267
第五章 主要工厂简介267
第二节 县属工厂269
第六篇 供电271
第一章 电网设备271
第一节 变电机构与设备271
第二节 输配电网273
第二章 供电276
第一节 国家电网276
第二节 企事业办电278
第三章 电力管理279
第一节 计划用电280
第二节 节约用电280
第三节 安全用电281
第一节 公路 桥涵283
第七篇 交通邮电283
第一章 交通283
第二节 公路运输290
第三节 铁路运输293
第四节 交通管理294
第二章 邮电297
第一节 邮政297
第二节 电信301
第三节 驻县邮电企业303
第八篇 城乡建设305
第一章 县城建设305
第一节 道路 桥涵 堤防306
第二节 供水 排水310
第三节 公园与园林311
第六节 房屋312
第四节 街道卫生312
第五节 镇内交通312
第二章 集镇建设315
第一节 玉泉镇315
第二节 其它集镇316
第三章 村屯建设318
第一节 住宅建设318
第二节 改水与自来水319
第三节 村屯道路绿化319
第四章 环境保护320
第一节 污染源320
第二节 防治321
第一节 建筑工程公司322
第五章 建筑队伍322
第二节 建筑联营工程公司324
第九篇 贸易326
第一章 商业326
第一节 私营商业326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332
第三节 集体商业336
第四节 国营商业337
第五节 商业网点353
第六节 个体商业354
第二章 粮食356
第一节 私营粮业356
第二节 粮食配给与粮谷出荷358
第三节 粮食征购359
第四节 粮油供应362
第五节 粮油储运364
第六节 经营管理367
第三章 外贸368
第一节 产品购入368
第二节 出口物资369
第四章 物资371
第一节 物资购进371
第二节 物资供应372
第三节 物资交流373
第四节 废金属回收376
第十篇 工商 物价管理378
第一章 工商管理378
第一节 市场管理378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382
第三节 商标注册管理38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387
第二章 物价管理388
第一节 物价概况388
第二节 物价管理395
第三节 交换比价397
第十一篇 财政税务399
第一章 赋税399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财赋399
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赋税405
第二章 预算管理409
第一节 财政收支409
第二节 支出预决算412
第三节 乡(镇)财政414
第三章 税收416
第一节 税制改革416
第二节 税种与税率417
第三节 税收征管419
第四节 豁免税款423
第四章 农业税 契税424
第一节 大租 农业税424
第二节 契税426
第五章 审计监督426
第一节 财政监察426
第二节 财政 财务审计427
第三节 省、地营企业利润监交428
第一节 当铺430
第一章 当铺 钱庄430
第十二篇 金融430
第二节 钱庄431
第三节 实业银行和金融合作社432
第二章 货币433
第一节 清代、民国、伪满时期的货币433
第二节 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货币435
第三章 存款436
第一节 单位存款436
第二节 储蓄437
第三节 其它存款438
第四章 贷款439
第一节 工商企业贷款439
第二节 农业贷款440
第一节 基建拨款442
第五章 基建拨款与贷款442
第二节 基建贷款443
第六章 信用合作社444
第一节 组织沿革444
第二节 存贷业务446
第七章 公债 保险446
第一节 公债 国库券446
第二节 保险447
第十三篇 党派群团45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450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450
第二节 县党员代表会议和历届代表大会453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和所属党委(总支)461
第四节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46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46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阿城县党部466
第二节 国民党阿城县党务专员办事处467
第三章 群众团体468
第一节 工会组织468
第二节 农民组织471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472
第四节 妇女组织476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478
第六节 其它组织479
第十四篇 政权 政协480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480
第一节 城市人民代表会议和县人民代表会议48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8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84
第四节 普选486
第二章 政府487
第一节 清末县衙门与民国县公署487
第二节 伪满县公署488
第三节 人民政府490
第四节 干部队伍496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504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504
第二节 主要活动508
第十五篇 公安 司法511
第一章 公安511
第一节 清末与民国的巡警511
第二节 伪满的警察512
第三节 新中国的公安513
第二章 检察516
第一节 清末、民国、伪满的检察516
第二节 新中国的检察516
第三章 审判517
第一节 清末、民国、伪满的审判517
第二节 新中国的法院517
第四章 司法行政518
第一节 法制宣传518
第二节 公证 律师519
第三节 人民调解组织519
第一章 民政520
第一节 优抚 安置520
第十六篇 民政 劳动520
第二节 救灾 救济524
第三节 社会福利527
第四节 婚姻登记529
第五节 移民与自流人口安置530
第六节 烈士陵园530
第二章 民族 侨务531
第一节 民族事务531
第二节 侨务532
第三章 劳动533
第一节 劳动就业533
第二节 劳动工资535
第三节 劳动保护539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5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543
第一节 清朝时期543
第十七篇 军事543
第一章 驻军543
第三节 伪满时期544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与新中国初期544
第二章 地方武装544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544
第二节 伪满时期545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545
第三章 民兵546
第一节 组建546
第二节 支前参战547
第一节 八旗兵制549
第二节 募兵 征兵制549
第四章 兵役制度549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550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550
第五章 战事551
第一节 抗俄551
第二节 抗日552
第三节 创建根据地553
第十八篇 教育557
第一章 各类教育557
第一节 学前教育557
第二节 小学教育558
第三节 中学教育564
第四节 师范教育567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569
第六节 盲聋哑教育570
第七节 职业教育571
第八节 成人教育572
第二章 教师574
第一节 教师队伍574
第二节 教师培训575
第三节 教师待遇578
第三章 教育经费579
第四章 勤工俭学581
第五章 省 地驻县学校581
第十九篇 科技585
第一章 科技事业585
第一节 科技机构及学术团体585
第三节 科普活动586
第二节 科技队伍586
第二章 科技成果587
第一节 农业587
第二节 工业588
第三章 标准计量590
第一节 计量设备590
第二节 计量管理590
第二十篇 文化592
第一章 文化事业设置及文艺团体592
第一节 图书馆592
第二节 文化馆(宫、站)593
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594
第四节 剧院 曲艺茶社596
第五节 剧团597
第八节 社会文化团体598
第六节 书店598
第七节 文物管理所598
第二章 文学艺术599
第一节 戏剧 曲艺599
第二节 文艺创作600
第三节 电影放映602
第四节 群众文艺603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报纸604
第一节 广播604
第二节 电视605
第三节 《阿城报》605
第四章 文物名胜606
第一节 文物606
第二节 遗址607
第三节 庙宇609
第四节 风景名胜610
第五节 碑碣 石刻611
第二十一篇 卫生612
第一章 医疗612
第一节 医疗单位612
第二节 医疗队伍615
第三节 医疗设备617
第四节 医疗技术617
第二章 医药619
第一节 药店619
第二节 制药620
第三节 药政管理620
第一节 防疫灭病621
第三章 预防保健621
第二节 公共卫生623
第三节 妇幼保健624
第二十二篇 体育626
第一章 体育运动设施626
第一节 体育场626
第二节 体育器材628
第二章 学校体育629
第一节 体育课程629
第二节 运动员培养与输送629
第三章 群众体育630
第一节 体协组织630
第二节 体育活动630
第一节 运动会633
第四章 竞技体育633
第二节 田径运动634
第三节 球类运动635
第四节 冰雪运动637
第五节 裁判员队伍640
第二十三篇 社会641
第一章 风俗习惯641
第一节 婚嫁 丧葬641
第二节 时令 节日643
第三节 衣食住行644
第二章 宗教647
第一节 佛教647
第二节 道教647
第四节 天主教648
第三节 伊斯兰教648
第五节 基督教649
第三章 方言 谚语649
第一节 方言649
第二节 谚语653
第四章 人民生活水平654
第一节 农民生活水平654
第二节 职工生活水平655
第五章 民间传说 奇闻轶事658
第一节 民间传说658
第二节 奇闻轶事664
第一章 烈士668
第一节 烈士传668
第二十四篇 人物668
第二节 烈士录674
第三节 烈士表676
第二章 名人694
第一节 名人传694
第二节 名人录703
第三节 其他704
第三章 干部705
第一节 党政军干部705
第二节 事企业干部711
第三节 科技界干部713
第二十五篇 附录716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的历史沿革与现状716
重要文告辑存723
编后742
热门推荐
- 2432383.html
- 1234901.html
- 2028426.html
- 1106227.html
- 2593565.html
- 2514586.html
- 1613725.html
- 3654540.html
- 1024613.html
- 421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5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1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2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8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3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4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3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