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造与发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士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4487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造与发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明与发明创造学概述1
第一节 发明与创造概述1
一、发明与创造的涵义1
二、发明创造的地位和作用1
三、发明创造学的起源和发展3
第二节 发明的基本类型与特征4
一、发明的基本类型4
二、发明的基本特征11
第三节 发明创造的基本因素13
一、主体因素——发明者13
二、客体因素——发明对象17
三、环境因素——发明环境19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23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分类23
一、按思维的秩序划分23
二、按思维的方向划分26
三、按思维的幅度划分32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与过程38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38
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3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障碍45
一、客观障碍45
二、主观障碍46
第三章 发明课题的选择55
第一节 选择发明课题的思路55
一、挖掘技术价值56
二、填补产品空白58
三、提高工作效率59
四、创造生活方便60
五、留心意外发现62
第二节 选择发明课题的原则64
一、符合科学规律64
二、顺应现实需要65
三、估量技术可行66
四、重视经济效果67
五、遵守社会公德68
第三节 发明课题的实用价值分析69
一、技术评价69
二、经济评价70
三、社会评价分析73
第四章 方案创造的思路与措施75
第一节 创造中的功能分析75
一、功能分析的作用75
二、功能的定义78
三、功能的分类80
四、功能的整理84
第二节 创造中的“黑匣”分析90
一、“黑匣”分析的作用90
二、“黑匣”分析的特点92
三、“黑匣”分析的方法与步骤93
第三节 创造中的技术措施99
一、组合—分解措施99
二、连贯—隔断措施100
三、剔除—插入措施101
四、弱化—强化措施102
五、混合—分离措施104
六、叠加—简化措施105
七、预置—再造措施106
八、扩延—收缩措施107
九、模仿—转换措施108
十、求异—回归措施109
十一、颠倒—替代措施110
第五章 联想发明法112
第一节 相似联想法112
一、形态相似联想112
二、属性相似联想113
三、时空扩展联想114
第二节 对比联想法116
第三节 对立联想法120
第四节 易位联想法124
第五节 触景联想法127
第六章 组合发明法131
第一节 成对组合法131
一、同向功能组合132
二、异向功能组合135
三、修正功能组合138
第二节 内插组合法140
一、原理内插组合141
二、技术内插组合142
三、构件内插组合144
第三节 辐射组合法146
一、技术辐射组合147
二、功能(现象)组合149
三、物件辐射组合152
第四节 需求组合法154
一、相似需求组合155
二、配套需求组合157
三、再造需求组合160
第五节 信息交合法162
一、平面坐标组合163
二、立体坐标组合167
三、分枝延伸组合170
第七章 类比发明法174
第一节 共性类比法174
一、形式相同类比174
二、现象相同类比176
三、因果相同类比179
第二节 要素移植法181
一、原理移植182
二、手段移植185
三、功能移植188
第三节 仿生再造法192
一、原理仿生193
二、构造仿生196
三、形象仿生197
第四节 综合类比法198
一、象征隐喻法201
二、技术回采法204
第八章 转换发明法208
第一节 功能转换法208
一、扩展型功能转换209
二、发挥型功能转换211
第二节 结构转换法214
一、模仿型结构转换214
二、增减型结构转换216
三、重组型结构转换218
第三节 用途转换法222
一、同域用途转换222
二、异域用途转换225
第四节 缺陷逆用法228
一、原理型缺陷逆用229
二、功能型缺陷逆用232
三、意义型缺陷逆用234
第五节 替代转换法235
一、物料替代转换236
二、对象替代转换237
三、手段替代转换238
第九章 列举发明法240
第一节 特性列举法240
一、特性列举法的基本特点241
二、特性列举法的基本作用243
三、特性列举法的操作原则245
四、特性列举法的基本步骤246
第二节 缺点列举法249
一、改良型缺点列举250
二、再创型缺点列举253
第三节 希望点列举法255
一、功能型希望点列举256
二、原理型希望点列举259
第四节 要素归纳法260
一、相关要素归纳261
二、因果要素归纳262
三、理想实验法266
第十章 机遇发明法271
第一节 同向性机遇法272
一、揭示原理的同向机遇273
二、启迪应用的同向机遇275
第二节 异向性机遇法276
一、原理发现的异向机遇276
二、功能发现的异向机遇279
第三节 类向性机遇法283
一、原理发现的类向机遇283
二、功能发现的类向机遇285
第四节 特异性机遇288
一、梦幻性机遇288
二、灵感性顿悟289
三、意外获果292
主要参考文献295
热门推荐
- 468308.html
- 153151.html
- 351057.html
- 3122999.html
- 2595695.html
- 650932.html
- 3417028.html
- 1455656.html
- 1683444.html
- 1802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0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5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2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7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0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2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9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2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