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建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337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与科学涵义2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及其标志9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12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与历史地位16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6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3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新发展25
一、“三个代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产物25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30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2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36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36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表述36
二、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39
三、实事求是我们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43
第二节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45
一、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45
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和精髓48
三、实事求是是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法宝52
第三节 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55
一、解放思想是至关重要的55
二、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57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任务的理论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60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首要的根本问题60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65
三、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特点和意义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74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74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76
第三节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79
一、“三个有利于”是一个内容完整的科学标准,必须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79
二、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大意义8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85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8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8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89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91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主要内容96
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99
三、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0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10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10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110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114
第一节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14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依据114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116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和意义120
第二节 加快发展,讲求效益,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22
一、要加快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122
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124
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27
第三节 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28
一、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意义和原则128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重点131
第四节 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134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134
二、正确处理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37
第五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41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41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4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152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52
一、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52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55
第二节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57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57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60
第三节 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63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163
二、改革是动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64
三、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也干不成16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168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68
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168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70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和部署173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73
二、对外开放的发展进程和战略格局17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的理论1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78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78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18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1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90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0
二、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93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95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和功能195
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196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200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200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性20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意义20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和基本特征205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207
一、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207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208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和主要途径210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12
一、市场体系的基本特点212
二、培育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13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215
一、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客观必然性215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及政策手段216
三、转变宏观调控方式和政府经济职能218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理论220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20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220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23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225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227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228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30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230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234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36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8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240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40
二、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43
三、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246
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48
第十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5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5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254
三、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2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260
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60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62
三、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264
四、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2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268
一、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68
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271
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重在建设273
第十一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理论276
第一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76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港澳台问题的基本立场276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279
第二节“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和依据282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28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284
第三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和意义286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286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8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外交的理论296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296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96
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98
三、建立和发展同世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300
四、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03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05
一、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与安全305
二、以国家利益为观察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307
三、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309
第三节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和平外交理论在实践中的新发展312
一、苏联、东欧剧变与我国的外交对策312
二、邓小平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理论在实践中的新发展31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的理论32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21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21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23
第二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327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27
二、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须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329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34
第三节 依靠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37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337
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41
三、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344
后记350
热门推荐
- 3520627.html
- 373154.html
- 477655.html
- 1437100.html
- 2941819.html
- 622099.html
- 2632901.html
- 2855736.html
- 1762992.html
- 25686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5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3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9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6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0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7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7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4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