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地理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文地理学导论
  • 顾朝林主编;张敏,甄峰,黄春晓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644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188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人文地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文地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1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3

一、古代阶段3

二、近代阶段3

三、现代阶段4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8

一、人口地理学8

二、聚落地理学9

三、经济地理学9

四、社会地理学11

五、文化地理学11

六、政治地理学12

七、历史地理学12

八、区域地理学13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14

一、经济区划及其规划14

二、城市与区域规划15

三、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16

四、行政区划与地名学16

第五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17

一、研究方法论17

二、分析方法18

三、分析技术手段19

第六节 重要人文地理学家23

一、海外人文地理学家23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家25

推荐阅读材料27

复习思考题27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空间分析28

第一节 空间28

一、空间的概念28

二、解释性空间29

三、空间的测度30

四、空间结构31

第二节 地方32

一、地方的概念32

二、区位分析33

三、地名分析34

四、场所35

第三节 距离36

一、直线距离37

二、时间距离37

三、心理距离37

四、社会距离37

五、距离摩擦37

第四节 时间38

一、时间测度38

二、时空关系38

第五节 区域39

一、区域类型39

二、区域划分40

三、区域一体化41

第六节 尺度41

一、地图比例尺41

二、空间整合41

第七节 联系41

一、空间相互作用41

二、网络42

三、可达性42

第八节 扩散42

一、迁移扩散43

二、扩展扩散44

推荐阅读材料46

复习思考题46

参考文献46

第三章 工业化与全球化48

第一节 工业化过程48

一、前工业化社会48

二、英国工业化49

三、欧洲工业化扩展50

四、国际劳动分工54

五、帝国主义塑造的世界格局56

六、美国工业化58

七、日本工业化59

八、中国工业化61

第二节 世界发展格局的形成63

一、世界体系63

二、新殖民主义65

三、新国际劳动分工66

第三节 全球化的世界67

一、全球化67

二、世界经济的三大极核68

三、紧密型的全球网络69

四、“快”、“慢”世界出现71

推荐阅读材料72

复习思考题72

参考文献72

第四章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75

第一节 城市75

一、城市的概念75

二、城市起源76

三、城市划分标准84

四、中国城市设置87

第二节 城市化91

一、城市化的概念91

二、世界城市化过程91

三、中国城市化过程93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100

第三节 城市体系104

一、城市体系的概念104

二、城市体系的理论104

三、世界城市体系发展107

四、中国城市体系发展108

第四节 城市空间结构113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113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114

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116

四、大城市空间形态122

五、城市规划与设计125

第五节 城市问题128

一、郊区化的代价128

二、贫困问题129

三、交通和基础设施问题132

四、环境问题134

第六节 乡村聚落134

一、村落的产生134

二、乡村聚落类型135

三、中国的农村城市化136

四、乡村规划138

推荐阅读材料138

复习思考题139

参考文献139

第五章 发展与重构140

第一节 发展140

一、发展的概念140

二、发展水平评价141

三、发展的能源资源依赖147

四、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151

第二节 经济空间结构变化154

一、区位理论154

二、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变化156

三、全球重建与转移159

第三节 制造业重构与转移162

一、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162

二、去工业化162

三、产业集群的出现163

四、制造业的空间转移164

第四节 服务业重构与转移169

一、服务业类型169

二、服务业发展170

三、基于商务服务业的世界城市等级体系172

四、旅游业与经济发展174

第五节 农业与食物生产179

一、第三次农业革命180

二、农业的工业化180

三、全球农业系统重建180

推荐阅读材料183

复习思考题183

参考文献183

第六章 人口与迁移185

第一节 人口与人口普查185

一、人口的概念185

二、人口普查185

三、中国的人口普查186

第二节 人口动力学187

一、自然增长187

二、人口转型模式191

三、人口结构192

第三节 人口分布193

一、人口密集区193

二、人口稀少区195

三、人口密度196

第四节 人口迁移197

一、人口移动197

二、迁移方式197

三、迁移原因198

四、迁移类型199

五、移民政策201

六、中国流动人口202

七、海外华侨204

第五节 人口问题207

一、世界人口问题207

二、中国人口问题209

推荐阅读材料211

复习思考题211

参考文献211

第七章 文化与宗教213

第一节 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213

一、文化的概念与组成213

二、地域文化系统214

三、文化生态系统215

第二节 文化的起源与扩散215

一、文化的起源216

二、文化的形成218

三、文化传播221

第三节 文化区224

一、文化区的概念与类型224

二、文化边界与文化认同227

三、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228

第四节 语言230

一、世界语系分布230

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232

三、语言的地理学研究233

第五节 宗教234

一、宗教分类及其分布234

二、宗教的起源与传播237

三、宗教的组织空间239

四、宗教的冲突与融合243

第六节 民居244

一、特色建筑材料244

二、文化习俗与房屋朝向245

三、民居形式与环境246

四、中国民居形式246

五、美国民居形式247

第七节 风味特色食物250

一、食物多样化250

二、食物偏好与食物禁忌250

三、大众食物习俗251

四、中国饮食252

第八节 性别252

一、性别特征、文化与空间252

二、性别地理学253

第九节 大众文化的全球化256

一、全球化的大众文化256

二、大众文化的影响259

推荐阅读材料262

复习思考题262

参考文献263

第八章 种族与社会265

第一节 从种族到社会空间265

一、种族265

二、种族空间形态266

三、社会及其运行266

四、社会空间及其测度267

第二节 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268

一、美国黑人与种族歧视268

二、南非的种族隔离270

第三节 移民社会274

一、美国华人社会274

二、美国犹太人社会276

第四节 城市种族群聚区277

一、美国城市的种族群聚区277

二、欧洲城市的种族群聚区279

三、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279

第五节 种族主义及其后果283

一、德国纳粹种族主义283

二、南斯拉夫的产生与消亡286

三、犹太复国主义与中东战争287

四、中非的种族清洗290

五、斯里兰卡的种族斗争291

推荐阅读材料293

复习思考题293

参考文献293

第九章 国家与地缘政治294

第一节 民族体294

一、民族体类型294

二、民族体形成295

三、民族体地理景观297

四、世界民族体分布299

五、民族体冲突301

第二节 国家概念及其发展306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要素308

一、国民308

二、领土309

三、国家主权与国界311

四、国家政府组织形式313

五、国家首都313

第四节 国家的内部组织314

一、行政区314

二、选区315

第五节 国家的形成与演化318

一、古代国家318

二、古代帝国320

三、帝国主义和后殖民国家321

四、现代国家苏联的诞生323

五、超国家组织325

第六节 地缘政治328

一、地缘政治理论328

二、战后两极世界的形成332

三、冷战及其副产品334

第七节 地缘政治新格局337

一、冷战后新格局337

二、弧形不稳定地区338

三、主要冲突地带340

四、中国的地缘政治背景341

五、中国内部分离主义343

推荐阅读材料344

复习思考题344

参考文献344

第十章 景观及其解读346

第一节 从空间到景观346

一、空间与景观的连接346

二、农业景观与乡村景观变异347

三、文化景观349

第二节 景观描述与解释351

一、文本方法351

二、背景方法352

三、话语及其解读352

四、符号及其解读354

第三节 景观解读与创造356

一、现代景观356

二、后现代景观359

三、地方营销361

推荐阅读材料363

复习思考题363

参考文献363

第十一章 人地关系365

第一节 自然观概述365

一、宗教的自然观365

二、环境哲学与政治观366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367

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368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370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372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环境变迁375

一、能源需求对环境的影响375

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377

三、地方性城市空气污染382

第四节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82

一、资源的概念382

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384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经济385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86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86

推荐阅读材料387

复习思考题387

参考文献387

附录389

后记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