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北古生界石油地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华北古生界石油地质
  • 郭绪杰,焦贵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368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华北古生界石油地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华北古生界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区域地层1

第二节 层序地层基本概念4

第二章 层序地层6

第一节 地层划分对比6

一、寒武系6

二、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10

三、奥陶系11

四、石炭系-二叠系14

一、层序的划分17

第二节 层序地层17

二、层序界面及标志19

三、体系域及其特征21

第三章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23

第一节 沉积相的划分23

一、下古生界23

(一)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沉积环境分析23

(二)沉积环境及沉积相29

二、上古生界35

(一)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的划分35

(二)沉积相特征综述35

(一)寒武纪各层序体系域45

二、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地层学分析45

第二节 早古生代体系域展布规律及岩相古地理45

一、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45

(二)奥陶系各层序体系域56

三、岩相古地理65

(一)早寒武世辛集期(府君山期)65

(二)早寒武世馒头期66

(三)中寒武世毛庄期68

(四)中寒武世徐庄期69

(五)中寒武世张夏期70

(六)晚寒武世71

(七)早奥陶世冶里期73

(八)早奥陶世亮甲山期74

(九)早奥陶世马家沟期76

(十)中奥陶世峰峰期77

(十一)华北地区早古生代沉积环境的演化78

第三节 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及古气候分析80

一、石炭纪-二叠纪岩相古地理80

(一)编图方法与原则80

(二)各沉积期的地层厚度80

(三)沙体厚度与石灰岩厚度81

(五)含砂率和石灰岩含量82

(四)泥岩厚度82

(六)晚古生代古地理83

二、石炭纪-二叠纪古气候分析88

(一)晚石炭世的古气候分析88

(二)早二叠世山西期-下石盒子期早中时的古气候分析90

(三)下石盒子期晚时-上石盒子期早、中时的古气候分析91

(四)晚二叠世上石盒子期晚时的古气候分析92

(五)晚古生代的古气候演化93

第一章 基底结构及大地构造背景94

第一节 基底结构94

第二篇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94

第二节 泛亚洲板块——华北盆地演化的大地构造背景109

第二章 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113

第一节 白云鄂博-渣尔泰山裂陷槽114

第二节 燕辽裂陷槽117

第三节 晋豫裂陷槽118

第四节 徐淮海槽120

第三章 早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122

第一节 沉积特征122

第二节 华北板块边缘的构造演化特征124

第三节 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区划131

第一节 沉积特征135

第四章 晚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135

第二节 华北板块边缘的构造演化特征136

第三节 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区划138

第五章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古生界的改造142

第一节 中生代沉积盆地与沉积类型组合142

第二节 新生代沉积盆地与沉积类型组合153

第三节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156

第四节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古生界的改造167

第六章 古生界构造区划及各构造单元演化特征170

第一节 构造区划170

第二节 主要断裂特征172

第三节 各构造单元主要构造演化特征177

第三篇 石油地质特征193

第一章 古生界原生油气特征193

第一节 原生油气的主要有机地球化学依据193

一、上古生界193

二、下古生界195

第二节 四种不同类型的原生油气198

一、鄂尔多斯型198

二、文留型198

三、苏桥-文安型199

五、小结200

四、孔古3型200

第一节 烃源岩分布202

一、上古生界烃源岩分布202

第二章 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演化202

二、下古生界烃源岩分布204

第二节 有机质丰度及其生烃潜力205

一、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分级评价标准205

二、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其生烃潜力207

三、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其生烃潜力216

第三节 有机质类型220

一、上古生界烃源岩220

一、热演化参数筛选224

二、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及油气生成史分析224

二、下古生界烃源岩224

第四节 烃源岩热演化224

三、小结232

第三章 储集层特征234

第一节 储层岩性及分布特征234

一、下古生界234

二、上古生界235

第二节 储层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235

一、碳酸盐岩储集层空间类型235

二、碎屑岩孔隙类型237

第四节 储层发育特征238

一、下古生界238

第三节 储层类型238

二、上古生界245

第五节 储层演化特征248

一、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演化特征(古生代—中生代)248

二、上古生界储层演化特征251

第四章 圈闭条件258

第一节 圈闭类型及特征258

第二节 各块坳圈闭条件的差异264

一、盖层岩石类型及物性265

第五章 保存条件265

第一节 盖层条件265

二、区域性封盖层的特征267

三、影响封盖能力的主要因素268

四、盖层综合评价271

第二节 水文地质与油气聚集及保存条件的关系273

一、水动力条件274

二、水化学特征274

三、主要坳陷区的水文地质条件274

二、热模拟生气强度法278

一、改进后的氯仿沥青“A”法278

第一章 油气资源潜力278

第一节 资源量测算方法278

第四篇 古生界原生油气资源潜力、成藏条件及含油气远景278

第二节 参数选取279

第三节 资源量测算结果分析280

一、油气资源总量280

二、油气资源相态分析280

三、生烃高强度区分布,西部大而整装,东部多而分散282

第二章 油气藏成藏条件284

第一节 典型油气藏剖析284

一、文安块坳苏桥气藏284

二、东濮块坳文留气藏288

三、黄骅块坳孔西潜山气藏289

四、南华北坳陷区倪丘集块凹南12井油藏291

五、燕山隆起区南缘王家河气藏292

第二节 古生界原生油气藏与邻区油气地质条件比较295

一、鄂尔多斯坳陷区中部大气田的形成条件295

二、相同点300

三、不同点302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条件303

一、具有两大烃源岩303

五、古风化壳形成的古岩溶发育段是良好的储集场所304

四、古构造是形成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条件304

三、油气藏都分布在生烃中心附近,即分布在生烃强度大的地区304

二、具有二次成气的条件304

六、具有良好的盖层条件305

七、沉积岩相是控制储层好坏的重要因素305

第三章 含油远景及勘探方向306

第一节 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306

一、一次型成烃成藏模式306

二、二次型成烃成藏模式(喜马拉雅期)310

第二节 圈闭、断层与油气生成的时空配置关系312

一、渤海湾坳陷区312

三、南华北坳陷区315

二、沁水块坳区315

第三节 生、储、盖、圈、保条件的空间配置316

一、渤海湾坳陷区317

二、沁水块坳区318

三、南华北坳陷区318

第四节 含油气远景及勘探方向319

一、综合评价319

二、远景区带描述324

三、勘探方向335

主要参考文献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