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医师诊疗实用全书 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医师诊疗实用全书 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二
  • 张东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4201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2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1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医师诊疗实用全书 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妇科疾病诊疗3

第一章 妇科诊断步骤3

第一节 定期健康筛查3

第二节 病史4

一、病史采集方法4

二、病史内容4

第三节 物理检查5

一、全身检查5

二、腹部检查6

三、盆腔检查6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8

一、妊娠试验8

二、女性生殖道细胞学检查9

三、子宫颈黏液检查13

四、阴道清洁度检查14

五、阴道分泌物微生物学检查15

第二章 性传播疾病17

第一节 性传播疾病范围17

一、概念17

二、STD的传播方式17

三、STD流行和危害18

第二节 念珠菌感染19

一、病原学19

二、流行病学19

三、传播方式20

四、临床表现21

五、诊断21

六、鉴别诊断22

七、治疗22

一、病原学23

第三节 滴虫感染23

三、临床表现24

四、诊断24

二、传播途径24

五、鉴别诊断25

六、治疗25

第四节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26

一、病因26

二、流行病学27

三、传播方式27

四、临床表现27

五、诊断28

六、鉴别诊断28

七、治疗28

一、病原学29

二、发病机制29

八、注意事项29

第五节 淋病29

三、流行病学30

四、传播途径30

五、临床表现30

六、诊断32

七、鉴别诊断33

八、治疗33

第六节 梅毒35

一、病原学35

二、分类35

三、病理改变36

四、临床表现37

五、诊断40

七、治疗41

六、鉴别诊断41

八、随访43

九、预防43

第七节 软下疳43

一、病原学43

二、流行病学44

三、传播途径44

四、病理改变44

五、临床表现44

六、诊断45

七、鉴别诊断45

八、治疗45

三、传播途径46

四、病理改变46

第八节 腹股沟肉芽肿46

二、流行病学46

一、病原学46

五、临床表现47

六、并发症47

七、诊断47

八、鉴别诊断47

九、治疗48

第九节 花柳性淋巴肉芽肿48

一、病原学48

二、流行病学48

五、病理改变49

六、临床特点49

四、传播途径49

三、发病机制49

七、诊断50

八、鉴别诊断50

九、治疗50

第十节 尖锐湿疣51

一、病原学51

二、流行病学51

三、传播途径51

四、发病机制52

五、临床表现52

六、诊断53

七、鉴别诊断53

八、治疗与预后54

一、病因55

第十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55

九、预防55

二、发病机制56

三、病理改变56

四、临床特点56

五、诊断57

六、鉴别诊断58

七、治疗58

第十二节 艾滋病59

一、病原学59

二、流行病学59

三、发病机制60

四、传播途径61

五、临床表现61

六、诊断62

七、鉴别诊断64

八、治疗64

九、预防65

第一节 盆腔炎性疾病67

一、病因67

第三章 盆腔感染67

二、发病机制68

三、病理特点69

四、临床表现7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71

六、治疗71

第二节 手术后盆腔感染7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3

二、临床表现74

三、诊断74

四、鉴别诊断75

五、预防75

一、发病机制76

六、治疗76

第三节 盆腔结核76

二、病理77

三、诊断78

四、鉴别诊断81

五、治疗81

第四节 中毒性休克8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83

二、中毒性休克分期84

三、中毒性休克分型85

四、临床表现85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86

六、治疗86

一、病因89

第一节 盆腔淤血综合征89

第四章 慢性盆腔疼痛89

二、病理90

三、临床表现90

四、辅助检查91

五、治疗91

第二节 其他原因引起的盆腔疼痛92

一、生理学基础92

二、发病机制93

三、慢性非癌性疼痛93

四、慢性癌性疼痛97

第五章 外阴阴道良性疾病103

第一节 外阴营养障碍103

一、命名和分类103

三、病理及超微病理104

二、病因104

四、临床表现105

五、诊断106

六、预后106

七、治疗106

第二节 其他外阴色素减退疾病107

一、外阴白癜风107

二、外阴白化病108

三、外阴瘙痒108

第三节 血管及淋巴疾病109

一、外阴血管瘤109

二、外阴淋巴管瘤110

三、全身疾病的并发症110

第四节 非特异性感染111

一、外阴非特异性炎症111

二、阴道非特异性炎症112

第五节 非感染性炎症113

一、白塞病113

二、外阴湿疹114

三、外阴神经性皮炎115

四、外阴银屑病116

五、外阴克隆病117

六、外阴擦烂117

第六节 前庭大腺脓肿和囊肿117

一、前庭大腺脓肿117

二、前庭大腺囊肿118

第七节 阴道腺病119

一、病因119

二、病理119

四、诊断120

三、临床表现120

五、防治121

第八节 良性囊性肿瘤121

一、外阴良性囊性肿瘤121

二、阴道良性囊性肿瘤123

第九节 良性实性肿瘤124

一、外阴良性实性肿瘤124

二、阴道良性实性肿瘤125

第六章 宫颈良性疾病127

第一节 宫颈损伤127

一、病因127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128

三、宫颈损伤的处理129

四、宫颈损伤的预防129

二、病理130

一、病因130

第二节 宫颈炎130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132

四、宫颈炎的治疗132

五、预防133

第三节 宫颈狭窄134

一、病因134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134

三、治疗135

第四节 宫颈囊性病变135

一、病理135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136

三、治疗136

第五节 子宫颈良性肿瘤136

一、子宫颈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36

二、子宫颈平滑肌瘤137

三、子宫颈血管瘤138

第七章 宫体良性疾病141

第一节 子宫肌肥大症141

一、病因141

二、病理141

三、临床表现142

四、特殊检查142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42

六、治疗143

七、预防143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143

一、病因144

二、病理144

七、治疗145

五、实验室检查145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145

三、临床表现145

四、特殊检查145

八、预防146

第三节 子宫肌瘤146

一、病因146

二、病理147

三、临床表现149

四、特殊检查151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51

六、治疗152

七、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问题155

二、奇异型平滑肌瘤157

四、卒中性平滑肌瘤157

三、血管平滑肌瘤157

一、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157

第四节 特殊类型的平滑肌瘤157

五、上皮样平滑肌瘤158

第五节 其他子宫良性肿瘤159

一、子宫血管瘤159

二、子宫腺纤维瘤159

三、子宫腺瘤样瘤160

四、子宫血管外皮瘤161

五、子宫内膜间质结节161

六、子宫脂肪瘤162

第八章 卵巢良性疾病163

第一节 卵巢炎163

一、病因163

二、病理163

四、诊断164

五、治疗164

三、临床表现164

六、卵巢特异性炎症165

第二节 卵巢瘤样病变166

一、功能性卵巢囊肿167

二、多囊卵巢168

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68

四、炎性卵巢囊肿169

五、卵巢冠囊肿169

六、包涵囊肿169

七、妊娠卵巢黄体瘤170

第三节 卵巢增生性疾病170

一、卵巢间质增生症170

二、卵巢过度刺激171

三、卵巢重度水肿171

五、妊娠期卵巢粒层细胞增生172

四、卵巢纤维增生症172

第四节 卵巢良性肿瘤173

一、组织学分类173

二、病理173

三、临床表现176

四、诊断176

五、鉴别诊断176

六、并发症177

七、治疗178

第九章 输卵管良性疾病179

第一节 输卵管炎症179

一、急性输卵管炎179

二、慢性输卵管炎183

三、出血性输卵管炎185

四、肉芽肿性输卵管炎186

一、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88

第二节 输卵管良性疾病188

二、输卵管内膜异位症189

第三节 输卵管扭转190

第四节 输卵管良性种瘤191

一、腺瘤样瘤191

二、乳头状瘤191

三、平滑肌瘤192

四、畸胎瘤192

五、其他良性肿瘤192

第十章 中肾、中肾导管和子宫韧带良性疾病193

第一节 卵巢冠囊肿193

一、组织发生193

二、病理193

一、典型的阔韧带囊肿194

第二节 阔韧带囊肿194

五、治疗194

四、诊断194

三、临床表现194

二、卵巢旁囊肿195

三、卵巢冠泡状附件195

四、输卵管泡状附件195

第三节 其他类型阔韧带肿瘤195

第四节 宫骶韧带肿瘤197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197

二、平滑肌瘤197

第五节 圆韧带肿瘤197

一、平滑肌瘤197

二、腺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97

三、圆韧带囊肿198

四、其他198

一、发病机制199

第十一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199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199

二、病理202

三、临床表现及检查20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09

五、治疗210

六、预防214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215

一、病因216

二、病理216

三、临床表现217

四、特殊检查218

五、实验室检查219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219

第三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220

七、治疗220

八、预防220

一、病理221

二、治疗221

三、预防221

第十二章 性腺发育异常223

第一节 染色体与性腺发生和形成的关系223

一、性别分化及性别决定的基因223

二、性腺的分化及生殖道的分化226

第二节 性腺发育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229

一、染色体畸变229

二、基因突变230

第三节 性腺不发育及性腺发育不全232

一、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232

二、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234

三、纯性腺发育不全235

第十三章 两性畸形239

第一节 真两性畸形239

一、病因239

二、临床表现240

三、诊断240

四、治疗241

第二节 男性假两性畸形242

一、睾丸女性化综合征242

二、类固醇α-还原酶缺乏症244

三、睾酮生物合成障碍246

第三节 女性假两性畸形247

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47

二、性反转综合征250

一、类型253

第十四章 Müller管发育异常及尿生殖膈、尿肛膈发育异常253

第一节 输卵管畸形253

二、诊断与治疗255

第二节 子宫畸形255

一、子宫畸形的类型256

二、子宫畸形的临床表现260

三、诊断262

四、治疗264

第三节 阴道畸形265

一、先天性无阴道265

二、阴道闭锁267

三、阴道横膈268

四、阴道纵隔269

五、阴道斜隔270

第四节 处女膜闭锁271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272

二、治疗272

第五节 先天性生殖器瘘272

一、先天性尿道阴道瘘273

二、先天性膀胱阴道瘘273

三、先天性直肠阴道痿274

第十五章 盆底支持组织松弛275

第一节 尿道膨出275

一、病因275

二、临床表现27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75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276

三、临床表现276

二、临床分度276

一、病因276

第二节 膀胱膨出276

四、治疗276

五、治疗277

第三节 直肠膨出277

一、病因277

二、临床表现277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277

四、治疗278

第四节 子宫脱垂278

一、病因278

二、临床分类279

三、临床表现279

四、诊断280

五、鉴别诊断281

六、治疗281

第五节 子宫位置异常283

一、子宫后位284

二、子宫过度前位285

三、子宫翻出286

四、子宫扭转289

第六节 肠膨出290

一、病因290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90

三、鉴别诊断290

四、治疗290

第七节 盆底支持组织松弛的预防290

一、临床表现293

三、治疗293

二、诊断293

第一节 会阴陈旧性Ⅲ度裂伤293

第十六章 生殖道陈旧性损伤及瘘管293

第二节 宫颈陈旧性裂伤294

一、病因294

二、临床表现294

三、预防294

四、治疗295

第三节 尿瘘295

一、病因295

二、分类296

三、临床表现298

四、诊断299

五、预防300

六、治疗301

三、预防302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302

一、病因302

第四节 粪瘘302

四、治疗303

五、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303

第五节 其他类型生殖道瘘303

一、腹壁子宫瘘303

二、宫颈阴道瘘304

第十七章 女性泌尿系疾患305

第一节 检查与诊断305

一、病史及临床症状305

二、体格检查306

三、正常妊娠期泌尿生理改变309

四、雌激素和女性尿道膀胱中的雌激素受体及其变化310

第二节 女性泌尿系感染310

一、女性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及感染原因310

二、女性尿道综合征311

三、妊娠期泌尿系感染312

四、淋病性尿道炎313

五、非淋病性尿道炎313

六、真菌性尿道炎314

七、滴虫性尿道炎314

第三节 女性尿道器质性病变315

一、女性尿道口处女膜病315

二、尿道肉阜316

三、尿道黏膜脱垂316

四、女性尿道憩室317

五、女性尿道旁腺囊肿317

六、女性尿道肿瘤318

七、女性尿道损伤320

八、女性尿道狭窄320

一、压力性尿失禁321

第四节 女性尿失禁321

二、紧迫性尿失禁325

三、充盈性尿失禁325

四、真性尿失禁326

第五节 膀胱颈硬化症326

一、病因326

二、临床表现326

三、诊断326

四、治疗327

第六节 妇科疾病所致泌尿系并发症327

一、泌尿系统压迫症状327

二、泌尿系统浸润症状328

第七节 手术所致泌尿系并发症329

一、输尿管损伤329

二、膀胱损伤331

三、尿道损伤332

第二篇 妇科内分泌疾病诊疗335

第一章 内分泌测定335

第一节 测定方法335

一、放射免疫分析方法335

二、非放射免疫方法337

第二节 测定时间及正常值338

第三节 各种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339

一、催乳素341

二、促卵泡素(FSH)341

三、黄体生成素(LH)341

四、17β雌二醇(E2)341

五、孕酮341

十、促甲状腺激素342

九、甲状腺素(T3、T4)342

八、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42

六、睾酮342

七、脱氢表雄酮及脱氢表雄酮硫酸脂342

第二章 子宫功能性出血及子宫异常出血343

第一节 子宫功能性出血的发病机制343

一、无排卵性功血的发病机制343

二、排卵性功血的发病机制344

第二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定义、分类及诊断345

一、定义345

二、分类345

三、诊断346

第三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方法及进展348

一、无排卵性功血的药物治疗348

第四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手术治疗353

一、子宫内膜切除术353

第五节 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54

二、子宫切除术354

一、妊娠期异常子宫出血355

二、妇科疾病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355

三、非妇科疾病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356

四、绝经后子宫出血356

第三章 闭经361

第一节 原因及分类361

第二节 诊断365

第三节 处理371

第四章 与闭经有关的综合征377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377

一、PCOS的病理生理377

二、PCOS的病因379

五、PCOS的临床症状380

四、PCOS的病理380

三、PCOS发生率380

六、PCOS的B超表现381

七、PCOS的腹腔镜下的表现381

八、PCOS的激素特点381

九、PCOS的诊断382

十、鉴别诊断383

十一、PCOS的治疗383

第二节 闭经溢乳综合征和高泌乳素血症384

一、催乳素的理化385

二、PRL的异质性385

三、PRL的生理作用386

四、PRL分泌的调节386

五、影响PRL分泌的生理因素386

六、影响PRL分泌的药物387

七、影响PRL分泌的病理因素388

八、高PRL血症的症状和体征391

九、诊断393

十、治疗395

十一、高泌乳素血症的预后398

第五章 卵巢功能早衰401

一、发病率401

二、病因401

三、分类402

第一节 POF与遗传因素402

一、Turner’s综合征403

二、X染色体结构异常403

第二节 POF与自身免疫404

七、17羟化酶缺乏46,XY404

六、先天性无性腺404

四、单纯性腺发育不良404

三、嵌合体404

五、46,XX,17羟化酶缺乏404

一、抗卵巢抗体和抗类固醇生成细胞抗体405

二、抗透明带抗体405

三、POF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406

四、POF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组织学上的特殊表现406

五、自身免疫性卵巢炎407

第三节 耐促性腺激素性卵巢综合征407

第四节 POF的诊断与治疗408

一、诊断408

二、治疗409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及幼、少女期解剖生理特点411

一、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411

第六章 儿童及青少年妇科疾病411

二、幼、少女期解剖生理特点412

第二节 小儿妇科检查方法415

第三节 性成熟异常419

一、性早熟419

二、性迟发422

第四节 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427

一、处女膜闭锁427

二、阴道发育异常428

三、子宫发育异常430

四、两性畸形431

第五节 幼、少女妇科疾病433

一、生殖器创伤433

二、外阴阴道炎434

三、月经问题440

四、幼少女生殖器恶性肿瘤442

第一节 更年期及老年期妇女解剖及生理学特点447

第七章 更年期及老年期妇女疾病447

一、内分泌变化448

二、泌尿生殖器官的变化450

三、新陈代谢障碍451

四、血管动力功能失调452

第二节 更、老年期妇女疾患452

一、更年期综合征452

二、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57

三、老年性泌尿生殖器官炎症458

四、子宫脱垂463

五、老年妇科肿瘤466

第三节 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470

一、药物分类471

二、给药途径476

三、用药剂量478

四、给药方法479

五、疗程480

六、适应证480

七、禁忌证481

八、ERT与肿瘤的关系481

九、随诊及不良反应的处理482

第八章 月经并发症485

第一节 痛经485

一、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485

二、原发性痛经的病因485

第二节 经前期综合征488

一、发生率488

二、症状488

三、病因488

五、治疗490

四、诊断490

第三节 乳房胀痛491

一、乳房容积的周期性变化491

二、乳房的刺激反应492

三、乳腺增殖病492

四、乳房囊性增生病492

五、乳房胀痛的治疗492

第九章 多毛症495

第一节 女性男性化现象495

一、毛发的生长及其与内分泌的关系495

二、女性男性化现象495

第二节 雄激素对女性的作用496

一、正常妇女雄激素的合成与代谢496

二、雄激素对女性的作用496

二、非肿瘤性雄激素增多497

一、肿瘤性雄激素过多497

第三节 女性体内雄激素水平增高及多毛的原因497

第四节 诊断499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499

二、内分泌诊断500

三、其他辅助检查503

第五节 治疗504

一、病因治疗504

二、多毛症的药物治疗504

三、整容507

第十章 其他内分泌系统紊乱对性轴的影响509

第一节 垂体功能失调509

一、催乳素瘤510

二、垂体前叶功能不全511

三、空蝶鞍综合征511

一、肾上腺性征综合征512

第二节 肾上腺内分泌疾病512

二、腺皮质功能减退515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失调516

一、正常的月经周期与甲状腺激素516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卵巢功能的影响516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卵巢功能的影响517

第四节 胰岛功能失调518

第十一章 乳房非肿瘤性疾病521

第一节 乳房畸形521

一、多乳症521

二、巨乳症522

第二节 乳房炎性疾病523

一、哺乳期乳腺炎523

二、非哺乳期乳腺炎524

第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524

第一节 女性不孕的原因529

第三篇 不孕不育的诊断与治疗529

第一章 女性不孕的原因和分类529

第二节 女性不孕的分类531

第二章 不孕症的检查与诊断533

第一节 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检验533

第二节 性交后试验534

第三节 基础体温535

第四节 宫颈粘液检查537

第五节 阴道细胞学检查539

第六节 诊断性刮宫术与子宫内膜活检540

第七节 B超检查541

第八节 内分泌检查555

第九节 输卵管通畅性检查557

第十节 腹腔镜检查561

第十一节 宫腔镜检查562

第十二节 免疫学检查566

一、抗精子免疫不育的检查566

二、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症的检测569

第十三节 细胞遗传学检查569

一、染色体检查570

二、其他检查572

第三章 外阴、阴道异常引起的不孕575

第一节 两性畸形575

第二节 处女膜闭锁577

第三节 阴道横隔577

第四节 阴道纵隔与双阴道578

第五节 先天性无阴道578

第六节 阴道狭窄与粘连579

第七节 外阴阴道炎580

一、滴虫性外阴阴道炎581

二、霉菌性阴道炎582

三、尖锐湿疣583

四、非特异性阴道炎584

第八节 外阴阴道肿瘤584

一、前庭大腺囊肿584

二、外阴纤维瘤或纤维肌瘤585

三、阴道囊肿585

第四章 子宫异常引起的不孕587

第一节 子宫畸形587

第二节 子宫发育不良590

第三节 子宫内膜炎591

第四节 子宫肌瘤592

第五节 子宫腔粘连综合征593

第六节 子宫位置异常594

第七节 子宫内膜功能不全595

第五章 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不孕597

第一节 排卵障碍与促排卵治疗597

第二节 闭经602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603

第四节 高催乳素血症605

第五节 卵巢早衰608

第六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09

第七节 黄体化非破裂卵泡610

第八节 黄体机能不全611

第九节 高睾酮血症613

第六章 卵巢异常引起的不孕617

第一节 生殖腺发育不全617

一、单纯生殖腺发育不全,不伴矮身材617

二、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618

第二节 真两性畸形619

第三节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620

第四节 47,XXX综合征621

第五节 卵巢炎622

第六节 卵巢肿瘤623

第七章 宫颈异常引起的不孕625

第八章 输卵管异常引起的不孕631

第一节 输卵管炎631

一、急性输卵管炎631

二、慢性输卵管炎633

第二节 输卵管发育异常635

第九章 性交因素引起的不孕639

第一节 性交不当639

第二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640

第一节 免疫异常649

第十章 重复性流产引起的不孕649

第二节 子宫病变652

第三节 感染655

第四节 黄体功能不全656

第五节 染色体异常658

第十一章 性传播疾病引起的不孕661

第一节 淋病661

第二节 梅毒662

第三节 衣原体感染664

第四节 支原体感染665

第五节 弓形虫感染666

第十二章 全身性疾病与不孕669

第一节 肥胖症669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障碍674

第三节 糖尿病674

第十三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677

第十四章 免疫性不孕685

第一节 抗精子免疫与不孕685

第二节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688

第十五章 生殖器结核引起的不孕691

第十六章 人类生殖辅助技术697

第一节 人工授精697

第二节 配子及合子移植704

第三节 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710

第四节 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719

一、诱导排卵引起的并发症719

二、超声引导取卵引起的并发症722

三、应用腹腔镜引起的并发症722

四、使用培养液所引起的并发症723

五、ART建立的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723

第一章 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恶性肿瘤727

第四篇 妇科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727

一、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728

第一节 外阴上皮内瘤变728

二、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变730

第二节 外阴鳞状细胞癌732

一、病因732

二、病理732

三、临床表现733

四、诊断733

五、鉴别诊断734

六、转移途径734

七、临床分期734

八、治疗736

九、预后738

三、诊断739

四、治疗739

第三节 外阴疣状癌739

二、临床表现739

一、病理739

第四节 外阴黑素瘤740

一、组织病理及分型740

二、临床表现740

三、诊断740

四、分期741

五、治疗741

六、预后742

第五节 外阴肉瘤742

三、诊断743

四、治疗743

二、临床表现743

一、病理743

五、预后745

第六节 前庭大腺癌745

一、病理745

二、临床表现746

三、诊断746

四、治疗746

五、预后746

第二章 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及阴道恶性肿瘤747

第一节 阴道上皮内肿瘤747

一、病因747

二、病理747

三、临床表现747

六、治疗748

五、鉴别诊断748

四、诊断748

七、预后749

第二节 阴道癌749

一、阴道鳞状上皮癌749

二、阴道腺癌755

第三节 阴道肉瘤758

一、阴道平滑肌肉瘤758

二、阴道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葡萄状肉瘤)760

三、阴道内胚窦瘤762

四、其他阴道肉瘤763

第四节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765

一、病因765

二、病理检查765

三、临床表现766

六、分期与分级76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767

四、转移途径767

七、治疗768

八、复发769

九、预后769

第三章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恶性肿瘤771

第一节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771

一、病因771

二、病理771

三、临床表现773

四、诊断773

五、治疗776

第二节 宫颈浸润癌777

一、病因777

二、病理778

三、诊断780

四、鉴别诊断783

五、治疗783

六、预后794

第三节 宫颈肉瘤796

一、病因796

二、病理796

三、诊断797

四、鉴别诊断797

五、治疗797

六、预后798

第四章 子宫体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799

第一节 子宫内膜增生症799

一、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799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分类800

三、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原因801

四、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治疗803

一、流行病学806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806

二、发病机制807

三、病理807

四、转移途径808

五、临床分期808

六、临床表现810

七、妇科检查810

八、诊断811

九、鉴别诊断812

十、治疗813

十一、预后816

一、概述817

二、病理分类817

第三节 子宫肉瘤817

三、各类子宫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818

四、临床表现819

五、临床分期82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820

七、治疗821

八、预后822

第五章 卵巢恶性肿瘤及交界性瘤825

第一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825

一、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因学825

二、上皮性卵巢癌的扩散及临床分期828

三、病理830

四、诊断832

五、治疗834

六、预后839

第二节 卵巢交界性瘤840

七、随访840

一、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点841

二、病理特点841

三、临床表现842

四、诊断和治疗842

五、治疗后随访及预后844

第三节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845

一、卵巢无性细胞瘤845

二、未成熟畸胎瘤849

三、内胚窦瘤852

四、胚胎性癌855

五、卵巢绒癌857

六、卵巢多胚瘤858

七、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化学治疗859

八、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二次探查术861

第四节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861

一、分类861

二、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862

三、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免疫组化标志869

第五节 卵巢转移性肿瘤869

一、转移途径869

二、各种卵巢转移性肿瘤870

三、临床表现872

四、诊断872

五、治疗874

六、预后874

二、发病因素875

一、发病年龄875

三、病理875

第一节 输卵管癌875

第六章 输卵管恶性肿瘤875

四、临床表现876

五、临床分期876

六、转移途径877

七、诊断878

八、治疗878

九、影响预后的因素879

第二节 其他类型输卵管恶性肿瘤880

一、原发性输卵管绒癌880

二、原发性输卵管肉瘤880

三、输卵管恶性米勒管混合瘤881

四、转移性输卵管癌881

第七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883

一、发病率884

第一节 葡萄胎884

二、病因885

三、病理886

四、临床表现887

五、诊断888

六、鉴别诊断889

七、处理889

八、随诊890

九、预后891

第二节 侵蚀性葡萄胎892

一、起源与发病率892

二、病因892

三、病理892

四、临床表现892

五、诊断893

七、鉴别诊断894

六、处理894

八、预后895

九、对以后妊娠的影响895

十、随访895

第三节 绒毛膜癌895

一、起源与发病率896

二、病理896

三、临床表现896

四、诊断897

五、鉴别诊断898

六、临床分期898

七、预后900

八、治疗901

一、病因904

第四节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904

十、随访904

九、治愈标准904

二、病理905

三、临床表现905

四、诊断906

五、鉴别诊断906

六、治疗906

七、预后907

第八章 肿瘤标志物909

一、抗原标志物909

二、酶标志物912

三、激素标志物914

第九章 妇科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917

第一节 细胞动力学917

一、细胞群体与细胞周期917

二、细胞动力学测定技术918

四、细胞动力学理论对肿瘤放、化疗的指导作用919

三、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与疗效的关系919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921

一、烷化剂921

二、抗代谢药923

三、抗肿瘤抗生素923

四、植物类药924

五、抗肿瘤激素类926

六、其他抗肿瘤药927

第三节 化疗方案927

一、宫颈癌928

二、卵巢癌930

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936

四、子宫内膜癌939

六、原发性输卵管癌940

五、外阴和阴道恶性肿瘤940

第四节 化疗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942

一、化疗适应证942

二、化疗禁忌证943

三、化疗并发症及防治944

第五节 化疗耐药问题949

一、化疗耐药机制949

二、化疗耐药的细胞生物学标志951

三、MDR的临床逆转952

第六节 化疗药物敏感试验955

一、在体的化疗药物敏感试验955

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955

第十章 妇科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961

第一节 放射治疗的基本知识961

一、放疗物理学基础961

二、放疗生物学基础964

一、后装技术设备967

第二节 后装技术967

二、腔内照射后装技术968

三、组织间插置后装技术974

第三节 妇科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974

一、宫颈癌974

二、宫体恶性肿瘤976

三、卵巢恶性肿瘤977

四、阴道癌978

五、外阴癌978

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979

七、输卵管癌979

八、女性尿道癌979

九、晚期及转移性癌姑息治疗979

一、液体治疗中的正、负平衡981

第十一章 妇科恶性肿瘤的支持治疗981

第一节 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981

二、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982

三、液体治疗程序983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985

一、营养需要985

二、营养状况评估986

三、营养支持途径987

第三节 放、化疗期间的支持治疗989

一、成分输血989

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991

三、抗呕吐药的应用993

第四节 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治疗996

一、癌性疼痛的分类996

三、癌性疼痛治疗原则997

二、癌性疼痛特性的确定997

四、癌性疼痛治疗方法998

第十二章 分子生物学在妇科肿瘤的应用1001

第一节 基因与妇科肿瘤生长、发展的关系1001

一、癌基因的定义和分类1001

二、肿瘤抑制基因1002

三、妇科肿瘤相关的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1003

第二节 基因诊断1005

一、卵巢恶性肿瘤1005

二、子宫颈癌1006

三、子宫内膜癌1007

第三节 基因治疗1007

一、基因转染1008

二、妇科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和方向1008

一、细胞因子1013

第一节 生物反应调节剂1013

第十三章 生物治疗在妇科肿瘤的应用1013

二、免疫效应细胞1015

三、肿瘤抗体1015

四、肿瘤疫苗1015

五、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1015

六、其他1016

第二节 免疫治疗1016

一、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1016

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1017

三、被动免疫治疗1020

四、展望1022

第三节 肿瘤的基因治疗1022

一、基因治疗的基因转移方法1022

三、基因治疗的方案1024

二、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1024

第一节 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影响1027

第十四章 妇科肿瘤与内分泌1027

一、子宫肌瘤1028

二、乳癌1029

三、子宫内膜癌1030

四、卵巢癌1031

第二节 分泌激素的肿瘤1031

一、有激素活性的肿瘤1031

二、有激素活性的卵巢肿瘤1032

第三节 妇科肿瘤的激素治疗1034

一、子宫肌瘤1034

二、乳癌1034

三、子宫内膜癌1035

四、卵巢癌1037

第一节 仪器及器械的发展1041

第五篇 妇科内镜1041

第一章 腹腔镜1041

一、摄像成像系统1042

二、气腹系统1044

三、冲洗吸引系统1044

四、动力系统1044

五、手术器械1047

第二节 腹腔镜技术1048

一、麻醉1048

二、操作步骤1048

第三节 诊断性腹腔镜1050

第四节 手术性腹腔镜1051

一、病例选择1051

二、操作技术1052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1054

第五节 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的应用1054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1055

三、盆腔炎1057

第六节 腹腔镜在妇科临床的应用1059

一、宫外孕1059

二、急性盆腔炎1062

三、附件扭转1063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1063

第七节 腹腔镜在妇科肿瘤的应用1065

一、卵巢囊肿1066

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069

三、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070

第二章 宫腔镜1073

第一节 节设备及器械的发展1073

一、宫腔检查镜的设备1074

第二节 诊断性宫腔镜1074

二、膨宫介质1075

三、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1076

四、宫腔镜检查的禁忌证1076

五、宫腔镜检查方法1076

六、宫腔镜检查失败1079

七、诊断性宫腔镜临床应用的评价1080

八、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1080

第三节 治疗性宫腔镜1081

一、器械1081

二、适于宫腔镜治疗的疾病1082

三、宫腔镜下疏通输卵管1085

四、宫腔镜下绝育1085

一、手术宫腔镜的设备及其使用1086

第四节 手术性宫腔镜1086

五、宫腔镜下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1086

二、宫腔镜手术的灌流液及灌流方法1088

三、宫腔镜手术的术前准备1090

四、麻醉1091

五、手术室1092

六、病人体位1092

第五节 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1092

一、手术适应证、禁忌证1092

二、围手术期准备1093

三、手术操作步骤1094

四、术中监护1095

五、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1096

七、术后经过1097

八、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097

六、术后监护及处理1097

九、TCRE术与腹式或阴式子宫切除的比较1098

第六节 子宫内膜去除术1099

一、激光子宫内膜去除术1099

二、电凝子宫内膜去除术1099

三、其他子宫内膜去除术方法1100

第七节 经宫颈切除术1100

一、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1100

二、经宫颈子宫中隔切除术1102

三、经宫颈子宫粘连切除术1104

四、经宫颈子宫异物取出术1106

第三章 输卵管镜1107

第一节 仪器1107

一、输卵管硬镜1107

二、输卵管软镜1107

一、输卵管硬镜技术1108

第二节 输卵管镜技术1108

二、输卵管软镜技术1109

第三节 临床应用评价1111

第四章 阴道镜1113

第一节 仪器及应用历史1113

第二节 阴道镜技术1114

一、阴道镜检查步骤及注意事项1114

二、阴道镜分类及其表现1115

第三节 临床应用评价1120

一、宫颈癌的早期诊断1120

二、宫颈其他疾患的诊断及动态观察1121

三、阴道疾患的诊断及动态观察1123

四、外阴疾患的诊断及动态观察1124

第一节 配子的生成1129

一、减数分裂1129

第一章 配子的生成、受精、早期胚胎的发育和着床1129

第六篇 正常妊娠与分娩1129

二、卵母细胞的生成1130

三、精子的生成1134

第二节 精卵的运输1135

一、精子的运送1135

二、精子的获能1136

三、卵的运送1136

第三节 受精1137

一、受精的部位1138

二、受精的过程1138

第四节 早期胚胎的发育1140

第五节 着床1140

三、着床过程1141

一、着床的条件1141

二、与着床有关的因子1141

第二章 母体-胎儿-胎盘单位的生理变化1143

第一节 胎儿1143

一、胚胎的生长发育1143

二、胎儿各器官的生长发育1145

三、胎儿生理1149

第二节 胎盘1152

一、代谢功能1152

二、免疫功能1157

三、内分泌及旁分泌功能1164

第三节 脐带1180

第四节 羊水1181

二、羊水的循环1182

一、羊水的来源1182

三、羊水的量、性状与成分1183

四、羊水生理功能1185

第三章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参数1187

第一节 生殖器官变化1187

一、子宫变化1187

二、卵巢变化1188

三、输卵管变化1188

四、阴道变化1189

五,外阴变化1189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变化1189

一、心脏变化1189

二、心搏量变化1189

四、血压变化1190

第三节 呼吸系统变化1190

三、血容量变化1190

第四节 肝脏及泌尿系统变化1191

第五节 血液系统变化1191

一、红细胞变化1191

二、白细胞变化1191

三、凝血因子变化1192

四、血浆蛋白变化1192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变化1192

一、垂体变化1192

二、甲状腺变化1192

第七节 代谢变化1193

一、基础代谢率1193

二、体重1193

四、肾上腺变化1193

三、甲状旁腺变化1193

三、体液1194

四、蛋白质、脂肪1194

第四章 正常妊娠诊断1195

第一节 早期妊娠诊断1195

一、病史与症状1195

二、检查与停经1195

三、辅助诊断1196

四、鉴别诊断1198

第二节 孕龄计算1198

一、预产期推算1198

二、实际孕龄估计1198

第三节 中、晚期妊娠诊断1202

一、病史与症状1202

二、检查与体征1202

三、辅助检查1202

四、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1204

一、正确推算妊娠周数1205

二、测量子宫高度及腹围,估计胎儿大小1205

第四节 判断胎儿成熟度的指标1205

三、B型超声检查1206

四、羊水检测1206

第五章 孕期保健与监护1207

第一节 孕期监护1207

一、围生期1207

二、孕期监护1207

三、高危妊娠监护1208

第二节 产前检查的时间和内容1208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1208

二、产前检查的内容1209

二、体重增加模式1213

三、体重增加的构成1213

一、妊娠期体重增加总数1213

第三节 孕期体重增加1213

四、产后体重变化1214

第四节 孕期营养需要1214

一、蛋白质1214

二、碳水化合物1215

三、脂肪1215

四、维生素与矿物质1215

第五节 孕期的环境和生活1216

一、孕前的优良环境1217

二、孕期的优良环境1217

三、孕期性生活协调1217

第六节 咨询与保健1218

三、胎方位1221

二、胎先露1221

第一节 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1221

一、胎产式1221

第六章 正常分娩过程、监护和处理1221

第二节 分娩的要素1223

一、产力1224

二、产道1225

三、胎儿1230

第三节 分娩发动机制1231

一、子宫下段成熟作用1231

二、内分泌作用1232

三、神经介质作用1233

四、机械性作用1233

三、俯屈1234

二、下降1234

一、衔接1234

第四节 正常分娩机制1234

四、内旋转1235

五、仰伸1235

六、复位及外旋转1235

七、胎儿娩出1236

第五节 正常分娩1237

一、先兆临产1237

二、临产1237

三、产程分期1237

四、各产程临床经过1238

第六节 产时监护1240

一、病史询问1240

二、体格检查1240

第七节 产前准备1241

一、初步判断能否经阴道分娩1241

三、特殊检查1241

二、进行母乳喂养宣教1242

三、帮助孕妇建立分娩信心1242

第八节 分娩各期的处理1242

一、第一产程1242

二、第二产程1245

三、第三产程1247

第七章 正常新生儿1249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1249

一、根据胎龄分类1249

二、根据体重分类1249

三、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1250

第二节 胎龄评估1251

一、产房内快速胎龄评估法1251

四、根据生后周龄分类1251

二、新Ballard评分(new Ballard score,NBS)1252

第三节 足月新生儿特点及特殊状态1254

一、正常足月儿的外观特点1255

二、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1255

三、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1257

第四节 正常新生儿护理1258

一、保暖1259

二、喂养1259

三、皮肤、黏膜护理1259

四、预防接种1259

五、新生儿筛查1259

第八章 正常产褥期1261

第一节 产褥期的生理变化1261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1261

三、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1262

二、乳房的变化1262

四、消化系统的变化1263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1263

六、内分泌系统的变化1263

七、腹膜和腹壁的变化1263

第二节 产褥期的监护和处理1264

一、产褥期临床表现1264

二、产褥期处理1265

三、产褥期保健1266

第三节 乳汁的合成和分泌1266

一、生乳过程1266

二、泌乳过程1267

第四节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1267

二、母乳的成分及特殊功能1268

一、母乳喂养的定义1268

三、母乳喂养的优越性1270

第五节 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1271

第六节 哺乳期乳腺疾病的防治1272

一、病因1272

二、临床表现1272

三、治疗1272

四、预防1273

第七篇 病理妊娠及分娩1277

第一章 高危妊娠1277

第一节 高危妊娠的定义及范围1277

一、定义1277

二、范围1277

第二节 高危妊娠因素1278

一、母体营养与胎儿发育1278

三、烟草与尼古丁1280

二、酗酒1280

四、吸毒与妊娠1281

五、环境因素与妊娠不良结局1282

六、妊娠期用药1283

七、哺乳期用药1286

第三节 高危妊娠诊断1286

一、胎儿及新生儿潜在危险评定1286

二、产前监护胎儿安危1292

三、产时监护胎儿安危1307

第四节 胎儿宫内治疗1312

一、内科治疗1312

二、羊膜腔注药(经腹、经阴道)1313

三、对胎儿的直接输注或抽吸的操作1313

二、注意全身情况,加强一般治疗1314

一、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1314

第五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1314

四、胎儿手术1314

二、加强孕期及产时监护,掌握胎儿安危情况1315

四、对终止妊娠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从整体考虑1315

五、产时处理1315

六、加强产科与儿科合作1315

第二章 早期妊娠危险1317

第一节 自然流产1317

一、流行病学1317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317

三、临床表现1321

四、病因筛查及诊断1322

五、治疗1324

第二节 过期流产1326

一、临床表现1326

三、治疗1327

二、辅助检查132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328

第三节 习惯性流产1328

二、病因筛查1331

三、诊断1332

四、治疗1333

第四节 感染性流产1339

一、病因1339

二、临床表现1339

三、辅助检查1339

四、诊断1340

五、治疗1340

第五节 异位妊娠1341

一、输卵管妊娠1341

二、腹腔妊娠1350

四、宫颈妊娠1352

三、卵巢妊娠1352

五、残角子宫妊娠1353

第六节 胎儿毒性物质的暴露1353

一、胎儿毒性物质1354

二、妊娠不同时期胎儿毒性物质的影响1359

第三章 晚期妊娠出血1361

第一节 前置胎盘1361

一、定义1361

二、发生率1361

三、病因1361

四、分类1362

五、临床表现1363

六、诊断1364

九、预后1365

十、处理1365

七、对母儿影响1365

八、预防1365

第二节 胎盘早期剥离1367

一、定义1367

二、发生率和复发率1368

三、死亡率及新生儿生活质量1368

四、病因1368

五、病理生理变化及类型1369

六、临床表现1369

七、诊断1370

八、鉴别诊断1371

九、并发症1371

十、胎儿并发症1372

十一、预防1372

十二、治疗1372

二、分类1375

一、命名1375

第四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75

第一节 概述1375

三、流行病学1376

第二节 病因1377

一、子宫胎盘缺血学说1377

二、神经内分泌学说1377

三、钙代谢异常1377

四、免疫因素1378

五、心钠素1378

六、洋地黄类因子与Na+,K+-ATP酶1379

七、妊高征与内皮素1379

八、高胰岛素血症1379

第三节 病理生理变化1380

十一、性格因素1380

十、气候因素1380

九、一氧化氮与妊高征1380

一、血管的变化1381

二、大脑的变化1382

三、肾脏的改变1382

四、眼底的变化1383

五、心脏改变1383

六、肝脏变化1383

第四节 临床表现1383

一、轻度妊高征1384

二、中度妊高征1384

三、重度妊高征1384

第五节 诊断及鉴别诊所1386

一、诊断1386

二、鉴别诊断1390

二、心力衰竭1391

第六节 并发症1391

一、脑血管病1391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392

四、HELLP综合征1392

五、妊娠期肾病综合征1393

六、肺水肿1393

七、腹水1393

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或胎死宫内1393

九、产后血液循环衰竭1394

第七节 治疗1394

一、硫酸镁1394

二、扩张血容量1397

三、降压药物的选择1398

六、适时终止妊娠1400

四、常用镇静药1400

五、常用利尿剂1400

七、终止妊娠的方法1401

一、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1401

二、发病机制1402

三、诊断1402

四、对母儿的影响1402

五、处理1402

第八节 预防和预测1404

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1404

二、妊娠高血压征的前期预测与监测1404

第五章 妊娠合并心脏病1407

第一节 总论1407

一、发病率现状1407

二、预后1407

四、诊断1408

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母儿的影响1408

五、处理1410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1412

一、病因及发病1412

二、先心病类型与妊娠的关系1412

三、心脏畸形矫正手术与妊娠1415

四、先心病妇女的孕期管理1415

第三节 风湿性心脏病1415

一、二尖瓣狭窄1415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416

三、主动脉瓣狭窄1416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416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1417

二、扩张型心肌病1418

一、心肌炎1418

第五节 心肌炎和心肌病1418

三、肥厚型心肌病1419

四、围生期心肌病1419

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420

第七节 心律失常1421

一、类型1421

二、治疗1421

第八节 其他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422

一、二尖瓣脱垂1422

二、主动脉分离1422

三、胸廓畸形1423

第九节 妊娠期心脏病的处理1424

一、治疗性流产1424

二、妊娠期处理1424

三、分娩期处理1425

四、产褥期处理1426

第十节 妊娠期心脏手术1426

一、传统的心脏手术1426

二、心脏病介入治疗1426

三、心脏电复律1427

四、人工心脏起搏1427

第十一节 妊娠期心血管药物的应用1427

一、洋地黄1427

二、血管扩张剂1428

三、钙通道阻滞剂1429

四、利尿剂1429

五、β-受体阻滞剂1429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1429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1431

第六章 妊娠合并肝病1431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1431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1432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1437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1438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1439

第二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44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440

二、临床表现1441

三、诊断1441

四、鉴别诊断1442

五、对母儿的影响1442

六、治疗1443

第三节 妊娠急性脂肪肝144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444

三、实验室检查1445

二、临床表现1445

四、病理1446

五、诊断1446

六、治疗1446

第四节 妊娠合并肝硬化1447

一、临床表现1447

二、妊娠对肝硬化的影响1447

三、肝硬化对妊娠的影响1448

四、治疗1448

第五节 妊娠合并肝破裂144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448

二、诊断1449

三、治疗1449

二、肝移植后妊娠对母儿的影响1450

一、肝移植后妊娠的时机1450

第六节 肝移植后妊娠1450

二、肝移植后妊娠的孕产期监测1451

四、分娩方式1451

第七章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1453

第一节 妊娠期泌尿系统变化1453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1453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1454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1454

第三节 泌尿系统感染1457

一、妊娠期无症状菌尿1457

二、膀胱炎及尿道炎1457

三、急性肾盂肾炎1458

第四节 肾功能衰竭1459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1459

四、慢性肾盂肾炎1459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1461

三、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461

四、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1463

第五节 肾移植后妊娠1464

一、肾移植后的避孕问题1464

二、肾移植后妊娠应具备的条件1464

三、围生期监护1464

第六节 尿路结石1466

第七节 其他疾病1467

一、肾结核1467

二、多囊肾1467

三、反流性肾病1468

四、骨盆异位肾1468

五、泌尿道畸形1468

一、肺炎1469

第八章 妊娠合并其他内科疾病1469

第一节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469

二、肺结核1471

三、支气管哮喘1473

第二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1475

一、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1475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1476

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处理1476

第三节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1477

一、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1477

二、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1479

三、产后无痛性甲状腺炎综合征1480

第四节 妊娠合并血液病1480

一、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1480

二、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482

三、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1483

四、妊娠合并溶血性贫血1483

五、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83

第五节 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1484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因1484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1484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妊娠的相互影响1484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1484

五、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1485

第六节 妊娠合并神经、精神病1485

一、妊娠合并癫癎1485

二、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1486

一、骨盆疼痛综合征1487

第七节 妊娠合并肌肉、骨及关节综合征1487

三、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1487

四、妊娠期精神病1487

二、坐骨神经痛1488

三、腕管综合征1488

四、斜角肌综合征1488

五、其他疼痛1489

第八节 妊娠合并皮肤病1489

一、妊娠瘙痒症1489

二、妊娠痒疹1489

三、妊娠疱疹1490

四、疱疹样脓疱病1490

一、妊娠后的生理改变影响急性腹痛的诊断1491

二、妊娠期急性腹痛病人的病史询问及腹部体检要点1491

第一节 妊娠期急性腹痛1491

第九章 妊娠合并腹部外科疾病1491

三、妊娠期急腹痛病人的辅助诊断1493

第二节 妊娠期腹腔内出血1493

一、肝破裂1493

二、异位妊娠破裂1495

三、子宫破裂1495

一、妊娠期阑尾炎的诊断1496

第三节 妊娠合并阑尾炎1496

二、治疗1497

第四节 妊娠合并肠梗阻1498

第五节 妊娠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500

第六节 妊娠合并胆石症1501

一、胆囊炎及胆囊结石1501

二、胆管结石1503

第七节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503

第一节 TORCH综合征1507

一、巨细胞病毒感染1507

第十章 妊娠期感染性疾病1507

二、弓形体病1510

三、风疹病毒感染1512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514

第二节 性传播疾病1516

一、淋病1517

二、梅毒1519

三、艾滋病1521

四、尖锐湿疣1525

第十一章 高龄妊娠与青少年妊娠1529

第一节 高龄妊娠1529

一、发生率1529

二、高龄妊娠的主观及客观因素1529

三、临床表现1530

四、高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