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网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唐宝民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3829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通信网-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网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1
前言1
第1章 通信网概述1
1.1 通信网的类型1
目录1
1.1.1 业务网2
1.1.2 传送网11
1.1.3 支撑网15
1.2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16
1.2.1 网络协议及其功能16
1.2.2 OSI参考模型21
1.2.3 TCP/IP协议模型32
1.2.4 IP网络的体系结构35
2.1 电话网的结构36
2.1.1 电话网的拓扑结构36
第2章 电话网36
2.1.2 电话网的等级制结构37
2.2 电话网的路由选择38
2.2.1 分级路由选择38
2.2.2 动态无级路由选择39
2.3 电话网的节点设备40
2.3.1 程控交换机结构40
2.3.2 程控交换机硬件系统40
2.3.3 程控交换机软件系统43
2.3.4 程控交换机接口43
2.4 电话网的传输规划44
2.4.1 参考当量和传输损耗及其分配45
2.4.2 误码时间率及其分配48
第3章 分组交换网络52
3.1 分组交换原理52
3.1.1 数据交换方式52
3.1.2 数据报和虚拟电路53
3.1.3 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55
3.2 统计时分复用技术56
3.3 物理层协议57
3.4 数据链路控制59
3.4.1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59
3.4.2 滑动窗口协议60
3.4.3 差错控制协议61
3.4.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62
3.5 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67
3.5.1 路由选择方法67
3.5.2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70
3.6 X.25分组交换网71
3.6.1 X.25建议71
3.6.2 X.25分组交换网的结构76
3.6.3 DPN-100型分组交换机和网络拓扑77
3.7.1 帧中继的特点79
3.7 帧中继网79
3.7.2 帧中继提供的业务80
3.7.3 帧中继协议81
3.7.4 帧中继交换和控制83
3.7.5 帧中继网的结构和组成84
3.8 ATM网络85
3.8.1 ATM技术概述85
3.8.2 ATM协议87
3.8.3 ATM和帧中继网的互通94
第4章 IP电话网络96
4.1 IP技术基础96
4.1.1 TCP/IP分层体系96
4.1.2 IP概述97
4.1.3 IP路由技术99
4.2.1 IP电话发展简史101
4.2 IP电话的基本原理101
4.2.2 IP电话的四种方式102
4.2.3 IP电话的基本过程104
4.2.4 IP电话系统的组成105
4.2.5 IP电话与传统电话的比较107
4.3 IP电话网络结构107
4.3.1 网络体系结构107
4.3.2 IP电话网组网方式108
4.4 IP电话的关键技术110
4.4.1 语音编码110
4.4.2 信令技术111
4.4.3 实时传输技术122
4.5 IP电话服务质量125
4.5.1 服务质量的要求126
4.5.2 改善IP电话质量的技术126
5.1 数字传输系统128
第5章 数字传送网128
5.1.1 PDH和SDH的特性129
5.1.2 SDH的帧结构131
5.1.3 复用和映射133
5.2 SDH网元设备138
5.2.1 SDH设备一般化逻辑框图138
5.2.2 主要SDH网元设备140
5.2.3 我国SDH传送网结构141
5.3 传送网的概念142
5.3.1 传送网的功能结构142
5.3.2 传送网的分层与分割145
5.3.3 SDH传送网的分层147
5.4 SDH传送网的保护148
5.4.1 SDH传送网的拓扑结构148
5.4.2 SDH传送网的保护方式149
6.1.1 电话网通路的建立过程的信令154
第6章 公共信道信令网154
6.1 电话网信令信号154
6.1.2 电话网的信令分类155
6.2 随路信令156
6.2.1 随路型线路信令156
6.2.2 随路型记发器信令157
6.3 No.7信令网的结构和功能158
6.3.1 No.7信令网的结构158
6.3.2 公共信道信令网的工作方式158
6.3.3 No.7信令网的功能159
6.4 No.7信令系统的协议160
6.4.1 No.7信令系统协议层次结构160
6.4.2 信令数据链路级161
6.4.3 信令链路功能级161
6.4.4 信令网功能级163
6.4.5 电话用户部分167
6.5 数字用户环路1号信令DSS1172
6.5.1 DSS1的协议172
6.5.2 电路交换呼叫过程174
6.6 信令网的规划176
6.6.1 信令网的容量176
6.6.2 全国No.7信令网的结构和177
组网177
6.6.3 本地No.7信令网组网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178
6.6.4 信令网和电话网之间的关系179
第7章 数字同步网180
7.1 同步的基本概念180
7.2 滑码及滑码率的计算180
7.2.1 滑码的产生180
7.2.2 滑码率的计算182
7.2.4 滑码率的分配183
7.2.3 滑码的影响183
7.3 网同步的方法184
7.4 同步网的时钟等级和时钟源187
7.4.1 主从同步网时钟的等级187
7.4.2 时钟信号源的产生189
7.5 网同步的技术指标和要求192
7.5.1 时钟的技术指标192
7.5.2 基准时钟的定时特性194
7.5.3 从节点时钟的定时特性195
7.6 BITS及其在同步网中的应用198
7.6.1 BITS的时钟供给范围198
7.6.2 BITS的组成199
7.7 同步网的规划和建设201
7.7.1 全国同步网的规划201
7.7.2 SDH传送网的同步规划202
7.7.3 同步状态信息的应用204
第8章 电信管理网TMN206
8.1 TMN概述206
8.1.1 TMN的基本概念206
8.1.2 TMN的组成206
8.1.3 TMN的功能结构207
8.1.4 TMN的物理结构和接口209
8.1.5 TMN管理功能的分层模型210
8.1.6 TMN的管理功能211
8.1.7 TMN的管理模型212
8.2 TMN Q3接口协议213
8.2.1 Q3接口的低层协议213
8.2.2 Q3接口的高层协议217
8.3 TMN的管理信息模型221
8.3.1 管理信息模型概述221
8.3.2 被管对象及其特性222
8.3.3 被管对象类及其继承关系224
8.3.4 被管对象实例的包含关系和命名225
8.3.5 根据GDMO被管对象的定226
义226
8.3.6 管理信息库230
8.4 数字传送网的管理232
8.4.1 SDH管理子网、SDH管理网的结构和关系233
8.4.2 SDH嵌入控制信道(ECC)协议栈234
8.4.3 SDH的管理信息模型235
8.4.4 传送网网管系统的开发240
8.5 计算机互联网的管理242
8.5.1 计算机互联网管理概述242
8.5.2 SNMP协议242
8.5.3 SNMP,CMOT和OSI管理协议243
的比较243
8.6.1 CORBA概述245
8.6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245
8.6.2 基于CORBA的TMN247
8.6.3 TMN和CORBA的融合248
第9章 接入网253
9.1 接入网概述253
9.1.1 接入网的定义和界定253
9.1.2 接入网的模型254
9.1.3 接入网技术的分类256
9.2 接入网的接口257
9.2.1 接口类型257
9.2.2 V5接口257
9.2.3 VB5接口261
9.3 IP接入网261
9.3.1 IP接入网的参考模型261
9.3.2 IP接入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262
9.3.3 IP接入方式263
9.4 铜双绞线上的宽带接入技术264
9.4.1 xDSL技术分类265
9.4.2 xDSL调制技术267
9.4.3 HDSL接入技术269
9.4.4 ADSL接入技术270
9.4.5 Home PNA技术273
9.5 光纤接入网技术276
9.5.1 光纤接入网概述276
9.5.2 有源光纤网络接入技术278
9.5.3 无源光纤网络接入技术280
9.6 以太网接入技术285
9.6.1 以太网接入技术概述285
9.6.2 以太网接入的解决方案288
9.6.3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的网络结构290
9.6.4 社区以太网宽带接入方案291
10.1.1 网络和图293
10.1.2 图的运算293
10.1 网络拓扑分析293
第10章 通信网分析293
10.1.3 树294
10.1.4 图的矩阵表示295
10.1.5 最小生成树297
10.2 最短路径算法300
10.2.1 Dijkstra算法300
10.2.2 Floyd算法301
10.3 排队论基础303
10.3.1 排队模型基本概念303
10.3.2 泊松过程304
10.3.3 M/M/1排队模型305
10.3.4 M/M/m排队307
10.4 电路交换网分析309
10.4.1 呼损系统309
10.4.2 溢呼系统313
10.5 分组交换分析318
10.5.1 节点时延318
10.5.2 端—端平均时延319
10.5.3 分组交换吞吐量321
10.6 多址接入系统的分析321
10.6.1 ALOHA技术321
10.6.2 CSMA技术、CSMA/CD技术323
10.6.3 多址接入系统的性能324
第11章 下一代网络(NGN)技术326
11.1 下一代网络概述326
11.1.1 下一代网络的产生背景326
11.1.2 下一代网络的定义326
11.1.3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327
11.1.4 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328
11.2.1 支撑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概述329
11.2 软交换技术329
11.2.2 软交换技术概述330
11.2.3 软交换的特点330
11.2.4 软交换的功能结构331
11.2.5 软交换的主要应用333
11.3 网关技术334
11.3.1 媒体网关334
11.3.3 信令网关336
11.3.2 媒体网关控制器336
11.4 下一代网络中的主要协议介绍338
11.4.1 H.248/Megaco协议338
11.4.2 SIP协议339
11.4.3 BICC协议340
11.4.4 SIGTRAN协议340
11.5 下一代网络实例341
缩略语344
参考文献348
热门推荐
- 1053869.html
- 3458540.html
- 3501348.html
- 180676.html
- 1320115.html
- 655951.html
- 29265.html
- 1187744.html
- 1633528.html
- 3378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3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8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7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2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2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9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