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固废改良土及其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固废改良土及其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
  • 孙树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8823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固体废物-废物处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固废改良土及其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及固体废弃物的分类1

1.1 土的工程分类1

1.1.1 简述1

1.1.2 土的分类1

1.2 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性4

1.2.1 淤泥类土4

1.2.2 膨胀土5

1.2.3 红黏土7

1.2.4 湿陷性黄土8

1.3 固体废弃物11

1.3.1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11

1.3.2 固体废弃物分类11

1.3.3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14

1.3.4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15

1.3.5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17

参考文献19

第二章 固废实验分析评价方法20

2.1 概述20

2.2 金属分析方法20

2.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21

2.2.2 火焰原子吸收21

2.2.3 石墨炉原子吸收21

2.2.4 氢化物原子吸收22

2.2.5 冷蒸气原子吸收22

2.3 试样制备22

2.3.1 制备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的酸消解法23

2.3.2 制备废水试样方法24

2.3.3 制备废弃物试样26

2.3.4 制备含油、润清脂或含蜡废弃物试样27

2.3.5 制备沉积物、污泥和土壤试样的一个酸消解方法29

2.3.6 ICP测定溶液中所含金属的方法31

2.3.7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溶液中金属元素的方法38

2.4 质量控制45

2.4.1 试样消解或制备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质控方法45

2.4.2 ICP测定溶液中所含金属的质控方法48

参考文献50

第三章 优化设计与敏感性分析51

3.1 试验设计51

3.2 正交设计的基本概念53

3.2.1 指标、因素与水平53

3.2.2 正交表54

3.2.3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54

3.2.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55

3.3 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56

3.3.1 无交互作用正交设计的基本步骤56

3.3.2 数据分析方法57

3.4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59

3.4.1 对有交互效应问题的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59

3.4.2 数据分析61

3.5 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63

3.5.1 混合水平正交表及其用法63

3.5.2 拟水平法64

3.6 均匀设计法64

3.7 敏感性分析67

3.7.1 简述67

3.7.2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和任务68

3.7.3 敏感性分析的步骤69

3.7.4 敏感性分析法的分类70

参考文献71

第四章 掺脱硫灰改良路基软土的试验特征73

4.1 概述73

4.2 脱硫灰的理化特性73

4.2.1 脱硫灰的形成73

4.2.2 脱硫灰与粉煤灰的物理指标对比74

4.2.3 脱硫灰与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对比76

4.3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特征80

4.3.1 采样区概况80

4.3.2 区域地质概况81

4.3.3 工程地质条件83

4.4 掺脱硫灰软土强度的试验方案85

4.4.1 试验材料85

4.4.2 前期准备85

4.5 试验结果分析93

4.5.1 击实试验93

4.5.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96

4.5.3 回弹试验100

4.5.4 CBR试验101

4.6 脱硫灰改良软土的机理分析102

4.6.1 软土定义与类型103

4.6.2 脱硫灰改良软土的机理105

4.6.3 “脱硫灰-石灰”体系改良软土的机理107

4.7 结论与展望109

4.7.1 结论109

4.7.2 展望110

参考文献110

第五章 掺铸造废砂、石灰改良膨胀土的试验特征112

5.1 概述112

5.1.1 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研究现状112

5.1.2 国内外铸造废砂的研究现状115

5.1.3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117

5.1.4 本章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117

5.2 采样点膨胀土的工程地质特征119

5.2.1 膨胀土取样点的工程地质剖面特征119

5.2.2 膨胀土的判别及分类121

5.3 试验掺入材料特性及试验方案设计125

5.3.1 试验掺入材料的性质125

5.3.2 试验方案设计127

5.4 改良土物理力学试验的结果及分析129

5.4.1 基本物理性质129

5.4.2 力学性质133

5.5 试验结果分析及改良机理初探137

5.5.1 有荷膨胀率137

5.5.2 膨胀总率139

5.5.3 石灰、铸造废砂改良膨胀土的机理140

5.6 石灰、铸造废砂改良膨胀土参数敏感性分析142

5.6.1 敏感性分析方法142

5.6.2 改良土参数敏感性分析144

5.7 结论与展望146

5.7.1 结论146

5.7.2 展望146

参考文献147

第六章 胶粉(ESR)-膨胀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149

6.1 概述149

6.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49

6.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50

6.2 试验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实验方案152

6.2.1 膨胀土152

6.2.2 废弃轮胎胶粉153

6.2.3 试验方案设计154

6.2.4 样品制作155

6.3 膨胀土-胶粉的基本物理特性155

6.3.1 ESR相对密度155

6.3.2 ESR密度156

6.3.3 ESR界限含水量156

6.3.4 ESR击实157

6.4 ESR强度特性157

6.4.1 ESR抗剪强度157

6.4.2 ESR无侧限抗压强度163

6.5 ESR变形特性166

6.5.1 无荷膨胀量变形166

6.5.2 ESR发生胀缩变形的力学条件分析167

6.6 ESR强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169

6.6.1 正交试验的极差敏感性分析169

6.6.2 正交试验的方差敏感性分析170

6.7 结论171

参考文献172

第七章 掺脱硫灰、石灰改良粉砂土的试验特征175

7.1 概述175

7.2 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特征175

7.2.1 土样采集175

7.2.2 土样的基本物理性质175

7.3 掺入材料特性及试验方案设计177

7.3.1 掺入材料特性177

7.3.2 试验方案设计178

7.3.3 试样制备179

7.4 掺灰粉砂土的动三轴试验特征180

7.4.1 素土样的动三轴试验180

7.4.2 混合土样的动三轴试验182

7.5 掺灰粉砂土的强度特征184

7.5.1 无侧限抗压强度184

7.5.2 应变控制式三轴的抗剪强度186

7.6 掺灰粉砂土强度参数敏感性分析199

7.6.1 掺石灰对脱硫灰改良土强度影响199

7.6.2 掺脱硫灰对石灰改良土强度的影响200

7.7 结论与展望201

7.7.1 结论201

7.7.2 展望202

参考文献202

第八章 掺脱硫灰改良土的重金属渗滤特性204

8.1 重金属渗滤特性及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204

8.1.1 试验方法204

8.1.2 浸出试验的影响因素206

8.2 试验材料特性208

8.2.1 渗滤剂特性208

8.2.2 土样工程特性210

8.2.3 粉煤灰与脱硫灰特性212

8.3 重金属渗滤试验方案设计216

8.3.1 浸出试验216

8.3.2 柱渗试验219

8.4 重金属渗滤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221

8.4.1 金属离子渗滤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221

8.4.2 渗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224

8.4.3 渗滤液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227

8.5 金属浸出能力的影响因素初探228

8.5.1 pH与离子渗出能力的关系228

8.5.2 配比与重金属浸出浓度关系231

8.5.3 粒径大小及颗粒形状与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关系235

8.6 结论236

参考文献237

第九章 掺铸造废砂改良土重金属浸出规律239

9.1 概述239

9.1.1 国内外研究现状239

9.1.2 研究内容247

9.2 采土样区工程地质特征248

9.2.1 粉砂土取土点地质概况248

9.2.2 淤泥质黏土取土点概况249

9.2.3 土样物理指标特征250

9.3 试验材料的性质250

9.3.1 铸造废砂250

9.3.2 石灰252

9.3.3 浸取液252

9.4 试验方案设计254

9.4.1 搅拌法254

9.4.2 柱渗实验255

9.5 试验结果及分析257

9.5.1 搅拌试验结果及分析257

9.5.2 柱渗试验结果及分析259

9.5.3 搅拌试验与柱渗试验结果比较271

9.6 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参数敏感性分析273

9.6.1 敏感性分析方法273

9.6.2 浸出液pH对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的影响273

9.6.3 掺砂量对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的影响275

9.6.4 浸出时间对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的影响277

9.7 重金属离子浸出模型及预测278

9.7.1 浸出模型建立278

9.7.2 应用模型预测279

9.8 结论与展望279

9.8.1 结论279

9.8.2 展望280

参考文献281

第十章 掺灰及二灰击实黏土电阻率特征285

10.1 概述285

10.1.1 电阻率法研究现状分析285

10.1.2 研究内容290

10.2 掺灰土的基本物理特性291

10.2.1 土样291

10.2.2 粉煤灰291

10.2.3 石灰292

10.3 掺灰土的电阻率实验方案292

10.3.1 简述292

10.3.2 试验设计、样品制作和试验步骤296

10.4 石灰土及二灰土物理性质与电阻率的关系299

10.4.1 石灰及二灰土物理性质指标特征299

10.4.2 掺灰土的电阻率特征分析304

10.4.3 物理性质指标与电阻率的关系308

10.4.4 掺灰量对于电阻率影响315

10.5 灰土电阻率计算模型317

10.5.1 简述317

10.5.2 灰土模型公式的建立320

10.5.3 不同掺入比灰土模型的建立324

10.6 结论327

参考文献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