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 青花典藏珍藏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通史 青花典藏珍藏版
  • 《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BN:978754634164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中国-通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 青花典藏珍藏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史前史(公元前800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混沌的清晰——中国人的远祖2

旧石器时代的黄河文明2

有实物证据的最早中国人祖先——元谋人2

平额广眉的蓝田人3

火——文明之光3

传说中的有巢氏4

想象的瑰丽——盘古开天辟地4

第一个北京人4

辽宁金牛山人类化石5

最早的中国农具5

山顶洞人5

宝岛的早期文明之光6

新石器文化登场6

陶器开始唱主角7

西安半坡遗址7

鬼魂、祖先、生殖崇拜8

女娲8

尧和舜的传说9

西藏卡若遗址10

新旧制度转折点上的齐家文化10

齐家文化锻造技术的普遍应用11

齐家文化使用铜镜12

夏(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大禹治水13

大会诸侯 划定九州14

巩固君位世袭制度的斗争14

华夏族的融合15

启子承父位15

夏朝的动乱、中兴和灭亡16

商(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066年)成汤灭夏建商18

伊尹建功于商初19

殷商的民族起源19

殷商的五盛五衰20

殷商的迁都20

殷墟21

妇好墓精美玉刻22

殷商玉人22

王位继承23

官制23

商代陶器与原始青瓷23

贝币成为货币形式24

甲骨文的发现25

甲骨文中的天文学26

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周文王臣服于殷商28

周武王为进攻商朝作准备28

安抚殷民29

周公旦摄政29

东征平叛 安定东方29

周昭王征讨荆楚30

周王室的进一步衰败30

周穆王征战犬戎部族31

周穆王制定《吕刑》31

周厉王的暴政与监谤32

周、召共和32

宣王复兴周室33

世界上最早的日蚀记录33

“井田制”的理想与实际33

西周的礼器34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平王迁都东来36

秦国的崛起36

诸侯国兴起37

鲁国开始编《春秋》38

春秋出现皮制甲胄38

齐桓公即位38

齐国的内乱39

中国开始使用算筹39

孔丘诞生40

吴越春秋41

吴师破越 勾践卧薪尝胆42

吴国开凿运河42

《论语》与儒家经典43

鲁国季氏推行“田赋”43

越王勾践初伐吴国43

齐国陈恒夺权44

《春秋》的经与传44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编成44

名医扁鹊46

老子与《老子》47

二十八宿体系形成48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初期天下形势50

越国的灭吴与称霸51

范蠡和文种51

木工的始祖鲁班52

楚国势力复盛52

《国语》纪事结束52

鲁三桓攻鲁哀公53

晋国赵氏的内部争权53

晋国魏氏攻取秦国西河54

蔺相如完璧归赵54

赵国将军廉颇负荆请罪55

屈原沉江身亡55

秦国围攻大梁56

秦国建郑国渠56

秦王政夺权主政,吕不韦彻底垮台56

李斯谏逐客令57

《黄帝内经》58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58

秦灭六国59

秦灭韩60

《战国纵横家书》纪事止60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秦国统一中国61

秦王嬴政始称皇帝62

秦始皇统一法律63

秦始皇统一简化文字63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64

秦王朝大力发展农业生产64

阿房宫和骊山皇陵64

秦朝整修长城抵御匈奴入侵65

空前绝后的秦皇陵兵马俑65

秦始皇焚毁百家诗书66

秦始皇下令在咸阳坑杀儒生66

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67

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67

陈胜、吴广大泽乡暴动67

刘邦、项羽起兵反秦68

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68

秦二世被逼自杀69

赵高垮台69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25年)71

刘邦灭亡秦朝71

鸿门宴:楚汉之争的前奏曲71

项羽称霸 分封诸侯72

韩信平定齐地72

韩信背水而战 大破赵军72

张良“借箸筹策”反对分封六国后人73

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边73

刘邦称帝出台新政策74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75

吕后诱杀韩信75

吕后逞威主政76

吕后临朝称制76

王莽称帝建立“新”朝77

王莽托古改制77

王莽的经济改革78

王莽的政治改革79

对匈奴的全面战争79

“二十四节气”定型80

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成书80

中国古代计时器发展成熟81

《山海经》基本完成82

隶书定型汉字进入今文字时代83

东汉(25年至220年)86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86

刘秀下诏释放、保护奴婢87

开源节流精兵简政87

罢郡都尉官裁撤地方武装87

刘秀下诏核检垦田户口87

董宣力抗豪强被誉为“强项令”88

南匈奴归附东汉88

乌桓、鲜卑大人相继归汉89

刘秀定“谶纬”神学为官方统治思想89

班固继父志补纂《汉书》89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90

华佗成为外科鼻祖90

华佗五禽戏91

董卓部将李催控制献帝92

汉献帝东归洛阳92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92

牟子《理惑论》传播佛教思想93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94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94

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成94

曹操兴学95

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对策96

赤壁之战曹操南进受阻96

三国(220年至280年)98

曹丕称帝98

陈群创九品中正制98

吴将陆逊火烧连营 蜀主刘备兵败猇亭99

刘备继汉统在成都称帝99

千古流传的出师表99

蜀兵出祁山 第一次攻魏100

蜀相诸葛亮定南中100

建安七子101

孙权联蜀称帝101

魏复行五铢101

孙权兴建建初寺102

魏发生高平陵事变102

吴相诸葛恪被杀103

司马师杀李丰 废黜魏帝曹芳103

吴幼主孙亮被废104

嵇康死于司马昭之手104

魏帝曹髦不敌司马昭被杀105

《九章算术注》成书105

蜀汉灭亡106

西晋(265年至316年)108

司马炎受禅称帝108

吴还都建业108

晋首次分封宗室为王109

李密上《陈情表》109

羊祜襄阳屯兵110

晋公布新律令110

秃发树机能反晋111

晋诏郡国信守五条111

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死111

王宏劝课农桑受奖112

司马氏再封宗室112

纸写书普及112

长沙王政变齐王被杀113

成都王颖、河间王颐再攻洛阳113

陈敏据历阳反晋114

张昌起义反晋114

长沙王义受酷刑而死115

李雄称帝115

司马睿移镇建业116

刘渊平阳称帝116

刘聪陷洛阳 晋帝遭掳掠117

苦县之役117

石勒襄国建制118

杜弢率流民起义118

司马邺即位长安119

石勒杀王浚119

刘曜陷长安 西晋告灭亡120

东晋(317年至420年)122

司马睿建康称帝122

江东立太学122

刘曜称帝123

王敦于武昌举兵反晋123

刘曜进占秦陇124

两赵爆发高侯之战 石虎大败124

两赵关洛大战 刘曜战败被杀125

苏峻、祖约之乱爆发125

石勒称帝126

天文学家虞喜发现岁差127

张凉收服西域127

慕容皝称王建燕国128

慕容皝佃苑借牛发展生产128

孙恩起兵129

李嵩建凉129

冯跋建北燕130

匈奴赫连勃勃建夏130

刘裕北灭南燕131

卢循复起兵131

晋灭谯纵进占成都132

夏修筑统万城132

天文学成就133

刘裕北进伐后秦133

刘裕杀旧帝立新君134

十六国分布形势图134

吐谷浑在北方兴起135

南北朝(420年至589年)137

刘裕创宋137

昙无谶赴姑臧译经138

拓跋焘征贤士定律令138

拓跋魏侵刘宋139

拓跋魏统一北方139

宋魏再次爆发战争140

宋实行土断140

宋颁行《元嘉历》141

宋铸孝建四铢钱141

宋文帝下诏北伐142

祖冲之制订《大明历》142

宋魏爆发清口之战143

宋魏间再次爆发战争143

魏冯太后临朝称制144

萧道成废杀宋帝144

萧道成建齐145

突厥崛起145

陈顼废帝即位146

北周突厥伐齐146

甄鸾撰成《笑道论》147

《龙门药方》刻石147

齐宫内乱148

北周武帝禁断佛道148

宇文周统一北方149

隋(581年至618年)151

杨坚称帝建隋151

隋文帝颁布均田令15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152

杨坚废除辟署制152

隋灭陈统一南北153

杨坚改革兵制153

隋灭后梁154

隋《开皇律》成154

隋筑新都大兴城154

隋更铸五铢钱155

隋平江南豪族叛乱155

史万岁平定羌人叛乱156

隋代禁毁纬书156

隋代的赋役制度156

杨坚出征高丽157

杨广弑父157

营建东都158

杨广谋废蜀王158

杜伏威智败陈棱158

建国门起事159

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亡159

窦建德大破薛世雄159

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桥——赵州桥建成160

唐(618年至907年)162

李渊建唐162

李密降唐162

李世民大破刘武周163

秦王世民 洛阳显威 俘窦建德 王世充降164

刘黑闼起兵反唐164

唐颁行户籍法165

均田制与租庸调法165

唐行开元通宝钱166

玄武门之变166

李世民建官修史制166

李世民增设相位167

房玄龄、杜如晦拜相167

唐代科举制度167

玄奘西行求法168

李靖破突厥169

太宗整顿府兵制169

李世民更改律令170

贞观之治170

文成公主入嫁吐蕃171

李世民命画功臣像于凌烟阁171

唐平定薛延陀171

武则天置铜匦受密奏172

牛僧孺拜相172

南诏大掠成都173

甘露之变173

国子监《石经》成174

文宗卒 武宗继位174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176

朱全忠代唐称帝建(后)梁176

钱锣建吴越国176

王建称帝建前蜀177

晋王李存勖大破梁军177

刘岩称帝南汉立178

杨隆演建吴178

吴败吴越于无锡179

毋乙、董乙起兵反(后)梁179

李存勖称帝建(后)唐179

南唐设科举180

(后)周《九经》版成180

“儿皇帝”刘钧即位181

(后)周扩建开封外城181

(后)周疏浚河渠以通漕运182

湖南兵变(后)周将王逵败死182

(后)周取秦、成、阶、凤四州182

柴荣三次亲征南唐 南唐去帝号称臣183

柴荣敕立监采铜铸钱184

柴荣率军亲攻契丹184

柴荣下令均定田租185

李谷修固河堤185

南北山水画四大家185

北宋(960年至1127年)188

陈桥兵变赵匡胤建宋188

立更戍法188

废宰相坐议政事制188

宋代枢密院189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189

初设转运使190

《重定刑统》问世190

赵匡胤设封桩库存金帛以备非常之用190

赵匡胤亲征北汉190

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191

《元祐编敕》颁布191

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191

宋罢募役法192

永乐城之战192

司马光等撰成《资治通鉴》193

赵煦改元“绍圣”193

南宋(1127年至1279年)194

赵构即位宋室南迁194

李纲为相195

王彦太行山组织抗金“八字军”195

钟相杨么起兵反宋196

仙人关吴玢大胜金兵196

岳飞收复建康197

宋大败金于和尚原197

黄天荡韩世忠大胜金军198

南宋降臣刘豫建大齐国198

范汝为率民建州起义198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199

岳飞郾城大败金兵199

张浚议北伐齐200

宋廷定都临安200

宋金第一次和议201

岳飞应诏班师201

抗金名将岳飞惨遭杀害202

赵构削夺众将兵权202

柘皋之战宋大胜金203

秦九韶著《数学九章》203

杨辉撰成《详解九章算法》204

贾似道擅政204

贾似道颁行“公田法”204

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205

周密著《武林旧事》205

平江石刻天文图勒石206

辽(916年至1218年)208

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208

阿保机采取新措施208

“天皇帝”与“地皇后”208

皇族内乱209

辽朝的“北南面官制”209

燕云十六州209

俘奴寨堡——投下州209

具有民族特色的“辽瓷”210

建都城210

“决狱法”诞生210

察割政变211

乘驴车的宋太宗211

高勋之乱211

改革宫帐奴隶制212

辽与西夏的关系212

辽朝重臣:韩德让212

改革法令212

东侵高丽213

钦哀后政变213

宋臣富弼赴辽议和214

辽朝对鞑靼的战争214

耶律乙辛擅权214

辽朝的“双王制”215

繁荣的西辽商业215

西夏(1032年至1227年)217

党项族的由来217

李继迁割据地盘217

李德明为西夏建国奠定基础218

兴州升府立文武班218

“医人院”218

去赐姓改元下秃发令219

统一官民服饰219

定兵制立军名219

设蕃汉二字院220

野利仁荣220

夏宋定川之战220

夏宋三川口之战220

军器制造手工业221

精美的陶瓷221

西夏货币221

夏宋议和221

夏宋辽鼎立之势222

西夏专设“文思院”222

梁德懿辞官退职222

蒙古灭西夏223

“凉州畜牧甲天下”223

西夏的“使臣贸易”223

驰名的西夏青、白盐:采盐业224

金(1115年至1234年)226

女真族的由来226

阿骨打建立金朝226

女真建立的三大联盟226

金太祖破辽227

天祚帝降封海滨王228

创造女真文字228

勃极烈制度228

金初的刑法228

金灭北宋228

金朝颁行汉官制度229

金初军事制度229

改革勃极烈制度229

金朝大肆索卖南人229

东京辽阳政变230

金朝的火器制造230

史称“小尧舜”230

中国皮影艺术231

“正税”和“杂税”231

黄河三次大决堤231

宣宗南逃中都失陷232

金帝尊孔读经232

女真上层分子的汉化232

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232

宣宗向蒙古军求和233

元(1271年至1368年)235

铁木真被推为“成吉思汗”235

蒙古族的起源236

成吉思汗童年受辱236

“伴当”阶层的出现237

扎马鲁丁制成天文仪237

成吉思汗发动对外战争237

蒙古开明大臣耶律楚材238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238

忽必烈发兵征宋239

元军东征日本失败239

南宋长江防线完全解体239

马可·波罗到达上都240

忽必烈诏令改中都为大都240

授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240

元代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241

中日民间交往有增无减241

元廷设广教总管府241

元朝的商业贸易241

元朝国力衰退242

脱脱主修宋、辽、金史242

非洲著名旅行家伊本·拔图塔抵中国242

教皇特使至上都243

公哥朵儿只撰写《红史》243

王冕诗画自成一格243

“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244

“天完”政权建立245

明(1368年至1644年)247

朱元璋建明朝247

休养生息 开垦荒田248

明廷核实田亩248

中书省定劳役法249

朱元璋改革政治体制249

《大明律》颁行250

令州县设粮长制250

朱元璋下诏放还奴隶250

明廷实行大明宝钞250

设定都指挥使司制251

明朝的科举制和八股文251

明朝前期的赋役制度251

大兴文字狱252

朱元璋颁行《大诰》252

拓建京师外城253

努尔哈赤誓师攻明253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败杨镐254

朱由校即皇帝位254

红丸案发生254

魏忠贤矫诏杀王安专制朝政254

魏忠贤遣宦刺探边事255

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255

崇祯帝上吊明朝灭亡255

李自成退出北京256

明十三陵竣工256

清(1644年至1911年)259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259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败明军259

宁远受挫 努尔哈赤病死260

皇太极登基称帝大清国定都沈阳260

征服黑龙江诸部 漠北蒙古臣服261

大清国更易旧制 实行改革261

第二次侵朝战争爆发262

松山之战 明军防御瓦解262

多尔衮摄政263

吴三桂导引清军入关263

乾隆帝下嫁公主264

清政府颁布金瓶制264

嘉庆帝著《邪教说》教禁开放265

鹿耳门之战265

刘墉书法数变265

伊秉绶融汇篆隶266

林则徐在湖广严禁鸦片266

孙中山举起“三民主义”大旗266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开工267

孙中山直接领导六次起义267

清廷批准《宪法大纲》268

清政府设立谘议局和资政院268

光绪、慈禧死 溥仪即位269

人民反抗斗争出现新的高涨269

中华民国(1912年至1949年)271

武昌起义爆发 武汉三镇光复271

武昌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272

全国十数省独立 辛亥革命成燎原之势272

武昌军政府制定若干革新措施273

《中华民国鄂州约法》颁布273

袁世凯东山再起273

起义各省筹组中央政府274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274

袁世凯北上组阁 清廷大权尽落袁手274

孙中山就职 中华民国成立275

袁世凯“逼宫”得逞275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法令措施276

孙中山请求辞职 袁世凯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276

溥仪退位 满清终结277

孙迫袁南下受阻 民国定都北京27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277

袁世凯就任278

孙中山解职离任 南京临时政府夭折278

黄兴自动交出兵权278

国民党成立278

责任内阁制被袁世凯破坏279

袁世凯初步确立独裁统治体系279

宋教仁为建立政党内阁积极奔走279

宋教仁被刺身亡 宋案真相大白280

袁“善后大借款”280

袁颁布“八大政纲”以求稳定政局280

袁强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281

南方革命党人“二次革命”失败281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281

孙决心武装倒袁提出“非去袁不可”282

孙组建中华革命党282

解放区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282

解放区军民为克服困难局面而斗争283

中共“七大”召开283

《雅尔塔协定》签署284

国民党“六大”召开284

国共军队举行全国反攻284

中共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285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285

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285

台湾“二·二八”起义爆发286

中共制定粉碎蒋军进攻的方针政策286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286

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287

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十二月会议287

国统区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287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288

国民政府公布紧急治罪条例288

中国“民革”成立288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布289

人民解放军统一编制289

中共中央机关进驻西柏坡289

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 国共战略决战开始290

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290

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290

蒋介石“求和”、“引退”291

国民政府南迁广州、重庆29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291

中共中央迁至北平292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92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