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淑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0992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民族主义-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绪论1
一、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1
(一)选题缘由1
(二)选题意义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3
三、创新点8
四、研究方法9
第一章 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及其对近代中国民族理论的影响10
一、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11
(一)“文明国家”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11
(二)西方国际政治体系中的中国及其传统民族观念的嬗变27
二、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34
(一)西方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34
(二)传入的基本内容38
(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生成的基本过程40
三、民族主义理论对中国民族理论的影响49
(一)民族主义理论是近代中国民族理论的源头50
(二)民族主义理论是近代中国民族理论的核心61
第二章 民族自强与振兴的理论68
一、在个人与国家之间68
二、维新派为“保国”对国人素质的强调71
(一)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思想72
(二)梁启超的“新民”思想75
三、革命派实现“振兴中华”的方法82
(一)蔡锷的“军国民”思想82
(二)孙中山“恢复民族地位”的思想86
四、南京国民政府“民族复兴”的思想91
(一)加强“三民主义”宣传91
(二)新生活运动92
(三)国民精神总动员95
五、国家社会党“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主张96
六、战国策派“国命整合”的思路102
七、优生学家“优生救国”的思想105
八、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108
小结111
第三章 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基本策略112
一、对他民族认知的演变112
(一)“他者”理论112
(二)对他民族感知的演变115
(三)对帝国主义及其本质的认识123
二、革命派与南京国民政府争取民族解放的方式125
(一)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思路126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思想历程130
三、学术界维护民族独立的独特方式139
(一)史学界的民族形成观139
(二)对边疆历史与边疆行政的研究142
四、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基本策略145
(一)中国共产党反帝策略的演变147
(二)维护民族独立与争取民族解放的策略:统一战线思想及应用152
小结157
第四章 关于民族形成理论及“中华民族”内涵的确立159
一、“民族”形成理论的历史演变160
(一)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的中国化160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形成理论的中国化169
二、“中华民族”符号的提出与内涵的确立176
(一)“黄帝”的建构176
(二)“中华民族”符号的提出与内涵的确立178
(三)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符号的接纳185
小结190
第五章 关于民族国家构建的理论192
一、对民族国家形成时间及扩展过程的诸多观点192
二、民族国家的整合作用195
三、维新派民族国家构建的思路199
(一)对少数(满族)民族的态度200
(二)维新派民族建国思想202
四、革命派民族国家构建的思路210
(一)对少数民族(满族)态度的演变211
(二)“五族共和”论215
(三)民族同化论217
五、南京国民政府民族国家构建的理论与实践219
六、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构建的思路228
(一)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利益观念的明晰228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构建理论的确立过程231
小结236
第六章“大同”与“融合”的理论设想237
一、从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同思想239
(一)康有为的《大同书》239
(二)梁启超的大同畅想241
(三)孙中山的大同世界244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融合”的论断248
小结251
结语253
参考文献255
后记260
热门推荐
- 2672667.html
- 831905.html
- 414053.html
- 1436918.html
- 3569738.html
- 2833391.html
- 1275719.html
- 171527.html
- 2573386.html
- 1590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4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0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1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9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3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5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