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家训思想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长金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4654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家庭道德-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统家训思想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家训的文化背景1
第一节 家训总览1
一、家训研究概况1
二、家训的特点6
三、家训的体式8
四、家训家诫、家法族规辨10
五、家训的社会功效13
第二节 家训与农耕文化16
一、封闭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家教理念16
二、聚居不迁的生活方式形成家庭文化的积淀17
三、四季循环的农耕运作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19
四、农耕文化注重经验的承传20
第三节 家训与宗族文化21
一、宗法制度22
二、宗法家族制的特点24
三、宗法家族组织的效用25
四、宗法父权制特征28
五、古代家族同居与分居30
第四节 家训与儒家文化33
一、家训是儒家思想渡向民间的桥梁33
二、家训的核心理念是儒家思想41
三、家训的社会基础45
四、家国一体的人格培养模式48
第二章 家训溯源54
第一节 周公家训54
一、告诫伯禽治国之道55
二、教成王勤政“无逸”56
三、劝导胞弟康叔勤政爱民58
四、周公家训的特点与价值59
第二节 春秋战国至六朝家训61
一、多元的家训形式61
二、家训发展的社会背景64
第三节 隋唐家训66
一、《颜氏家训》66
二、唐代家训69
第四节 宋元家训79
一、宋元家训特点79
二、司马光家训80
三、名臣家训81
四、南宋家训82
五、元代家训84
第五节 明清家训85
一、明清帝王家训87
二、女训89
三、商贾家训90
第六节 近代家训90
一、家书训91
二、洋务派家训93
三、改良主义、启蒙主义者家训94
四、传统家训的衰落95
第三章 家训的家庭伦理97
第一节 孝悌97
一、孝的涵义97
二、家训论孝100
三、孝的思辩106
第二节 和顺108
一、夫义妇顺110
二、父慈子孝114
三、兄友弟悌115
四、姑慈妇听120
第三节 仁爱122
一、儒家的生死观122
二、家训的惜命观124
三、家训的生存环境观132
第四节 积善134
惟人所召”的行善观135
一、“吉凶灾祥,匪由天作,积善成德,135
二、袁黄“积善之方”138
三、朱柏庐的“积德”论140
第四章 家训的人生哲学143
第一节 勤学143
一、“读书者不贱”143
二、治学精神147
三、治学方法155
第二节 立志161
一、淡泊明志161
二、“人无志,非人也。”164
三、何为“志”168
第三节 恭谦170
一、谦让170
二、敬恕174
第四节 治生178
一、家训的治生学178
二、家训治生学的主要内容180
第五节 修身190
一、修身之本190
二、修身之径193
一、先哲说节俭199
第一节 节俭199
第五章 家训的道德观念199
二、以俭养德200
三、量入为出206
四、倡导节葬212
第二节 名利217
一、儒家的名利观217
二、众人重利 廉士重名220
三、家训名利观224
第三节 廉洁229
一、“仕官之法,清廉为最”229
二、追求清白家风233
三、勤政爱民、体恤民情235
第四节 诚信238
一、诚信交友240
二、诚信经商242
三、诚信治国243
第六章 家训的教育思想245
第一节 胎教245
一、传统胎教理论与实践245
二、家训的胎教思想248
三、早教——“教妇初来,教儿婴孩”249
第二节 养德253
一、“德者,事业之基”254
二、养德为立身之本259
三、德为居家之富261
四、“积德者不倾”262
五、谦谦君子,卑以自牧264
第三节 重农266
一、重农抑商的传统266
二、家训的重农思想269
三、传授农业技术经验274
一、君子必慎交游276
第四节 择友276
二、择友为人生第一事278
三、择友的标准279
四、交友之诫282
第五节 严爱相济284
一、有威有慈284
二、颜氏教育模式286
三、慈爱有节287
四、严而有度291
第六节 父教之责294
一、养不教,父之过295
二、教诫子弟是家庭第一要紧事296
三、“生子不复延师,盍思为人父母”298
第七章 家训的教育方法301
第一节 言传身教301
一、“身教亲于言教”301
二、“其身正,不令而行”303
三、重视人格影响力304
四、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305
第二节 知行结合306
一、儒家的“知行”辨306
二、家训的知行论309
三、知行结合的理念311
第三节 因人施教315
一、因材而教317
二、遇物而教319
三、随兴而教320
四、随性而教323
第四节 严爱殷责324
一、子女有错,应该惩罚325
二、使用体罚的范围325
三、扬善隐恶的溺爱情结325
四、奖罚结合327
五、家训规约化330
一、大家庭情结334
第八章 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334
第一节 家庭模式的变迁334
二、家庭人口规模336
三、现代家庭的特点339
第二节 现代家庭伦理的嬗变343
一、民主、平等的正效应343
二、腐朽、落后的负效应345
三、家庭伦理的多元性348
四、家庭伦理的无序性349
第三节 现代家庭伦理350
一、现代社会伦理的特征350
二、现代家庭伦理的定位352
第四节 现代家庭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356
一、夫妻双方平等356
二、共同承担抚养、教育儿女的责任357
三、赡养长辈、尊敬长者358
四、家庭伦理道德发展的趋向359
第五节 构建新型家庭教育模式360
一、构建新型家庭教育模式的必然性360
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借鉴362
三、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弘扬364
参考书目368
热门推荐
- 1086408.html
- 1224009.html
- 3109014.html
- 3896418.html
- 1720628.html
- 3369659.html
- 1981340.html
- 3685840.html
- 83966.html
- 2342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1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0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6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6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4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3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2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9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