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供给侧改革 改什么、怎么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供给侧改革 改什么、怎么改?
  • 李佐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53453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改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供给侧改革 改什么、怎么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1

一、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几个要点2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2

(二)供给侧改革的实质3

(三)供给侧改革的特点4

(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4

(五)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6

二、避免对供给侧改革的误解8

三、供给侧改革包含结构性改革11

四、供给侧改革要利用供给侧力量14

(一)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企业的活力14

(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5

(三)资本积累和资本运用效率16

(四)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17

(五)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17

(六)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18

五、供给侧改革有经济学方法论基础18

六、供给侧分析框架与需求侧分析框架形成鲜明对比22

(一)需求侧分析框架22

(二)供给侧分析框架25

小结29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31

一、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32

(一)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32

(二)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33

二、供给侧改革是推进结构调整的基本手段34

(一)中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34

(二)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的阵痛表现36

(三)推进结构调整、应对结构调整阵痛要靠供给侧改革37

三、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题中之义38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38

(二)解决各种问题的出路唯有改革39

(三)正视推进全面改革的新挑战40

四、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2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2

(二)提高各主体的供给能力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前提42

(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供给能力决定一国的竞争力43

五、供给侧改革有坚实的理论基础44

(一)供给理论与经济学历史一样久远44

(二)供给学派因使用了供给这个词而成为最鲜明的供给侧经济学理论46

六、供给侧改革有丰富的国内外实践经验48

(一)美国、英国的供给侧改革和供给管理实践经验48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数改革都是从供给侧进行的50

(三)中国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特殊背景51

小结53

第三章 反思需求管理政策57

一、“三驾马车”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58

(一)“三驾马车”是什么58

(二)“三驾马车”不是什么59

(三)过分依赖“三驾马车”有许多副作用和后遗症61

二、“三驾马车”需求管理理论的缺陷62

(一)“三驾马车”需求管理理论的问题62

(二)用“五个相结合”弥补需求管理理论的缺陷64

(三)需求管理理论和政策被过度重用的原因65

三、需求管理政策带来了“投资依赖症”66

(一)过分倚重投资拉动经济会带来“投资依赖症”66

(二)中国已出现明显的“投资依赖症”68

(三)从根源入手摆脱“投资依赖症”69

四、需求管理政策带来了“低效增长症”70

(一)不可忽视的“低效增长症”70

(二)“低效增长症”的主要表现72

(三)痛下决心加快治理“低效增长症”73

五、需求管理政策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74

(一)资源环境形势日趋严峻75

(二)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76

(三)资源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79

六、需求管理政策带来了经济泡沫80

(一)投资拉动带来了经济泡沫的累积80

(二)正视经济泡沫累积带来的风险83

小结85

第四章 从供给侧寻找新动力89

一、经济发展动力是一个体系90

(一)一般性动力90

(二)特殊性动力94

二、供给侧“三大发动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96

(一)用“三大发动机”取代“三驾马车”96

(二)“三大发动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97

(三)制度变革是根源性发动机99

(四)从两个层面实现增长动力转型100

(五)转型要依靠“三大发动机”101

三、制度变革释放改革红利102

(一)改革是最重要的动力102

(二)改革释放红利的机制103

(三)改革通过多种途径释放红利105

四、结构优化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106

(一)“结构优化生产力”是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06

(二)结构优化释放生产力的机制107

(三)中国还有巨大的“结构优化生产力”109

五、要素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111

(一)要素升级不同于要素投入111

(二)要素升级既重要又紧迫112

(三)要素升级面临的障碍113

(四)推进要素升级要采取综合对策115

六、通过创新驱动寻找新动力115

(一)创新驱动刻不容缓115

(二)创新驱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116

(三)创新驱动要靠改革120

(四)创新驱动关键靠人121

(五)创新驱动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123

七、解放思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125

(一)思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根源性因素125

(二)思想通过各主体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126

(三)开启“第三次思想解放”128

小结129

第五章 推进供给侧改革133

一、供给侧改革三十六策134

(一)六大主体对策136

(二)六大要素投入对策138

(三)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策之一——四大制度变革对策140

(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策之二——四大结构优化对策142

(五)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策之三——四大要素升级对策144

(六)六大存量调整对策146

(七)六大增量培育对策148

二、在全面改革基础上推进重点领域改革150

(一)推进全面改革150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正确方向154

(三)2016年的重点改革领域156

三、推进改革本身的创新157

(一)改革要有新观念157

(二)改革要有新理论159

(三)改革要有新策略162

(四)改革要有新突破口165

(五)改革要有新招数167

四、推进全面创新168

(一)为何要推进全面创新168

(二)如何推进全面创新170

小结172

第六章 做好供给管理177

一、调整存量:“去产能”是重中之重178

(一)中央经济工作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178

(二)“三去”是一场存量革命180

(三)“三去一降一补”可扩展为“六去”182

(四)去产能是重中之重184

(五)“去超建”同样刻不容缓189

二、培育增量:重点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192

(一)培育增量的重点内容192

(二)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管理的重点193

(三)从“供给侧”寻找发展动力:以汽车业为例203

(四)做好煤炭主产区的转型升级工作204

(五)推进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206

三、降成本:应对“高成本时代”带来的挑战208

(一)“高成本时代”悄然来临208

(二)企业“高成本”之困212

(三)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214

四、补短板:重点补好生态和农村贫困短板216

(一)补好生态短板217

(二)补好农村贫困短板220

五、配套政策:十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和五大政策支柱221

(一)十方面工作重点转变221

(二)五大政策支柱223

六、地方对策: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224

小结228

参考文献2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