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医药与人类健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永炎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281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9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8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医药与人类健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大会主题演讲5
1 中国中医名医战略 李振吉5
2 科学研究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 曹洪欣10
1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思考 王永炎15
大会特邀演讲15
2 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多元模式 陈可冀17
3 中药的生物多样性 肖培根等18
5 EF延缓衰老的研究 沈自尹19
4 中草药在欧洲市场的潜力 Lawrance Denzil Phillips19
6 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石学敏等22
7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李连达等25
9 人类健康生态医学实践目标模式 陆广莘26
8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在补充与替代医学方面的工作 Jeffrey D.White Dr.26
10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张伯礼28
11 SARS研究给中医临床研究的启迪 刘保延29
2 论中医理论的特质与路向 王琦33
1 中医的界定和发展 王新陆33
基础研究论坛33
3 实施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保障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发展 潘桂娟34
5 中医的思维特征与临床辨证模式 李灿东35
4 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及国际化 朱建平35
7 中西医结合的理性思考 金香兰36
6 对中医药学合理内核进行再认识是在现代生命科学时代发展中医药学的需要 李庆生36
9 对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思考 李海玉37
8 论中医理论的系统化及气化学说的作用 胡建平等37
11 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困惑与悟解 宾学森等38
10 漫谈中医科学与周易阴阳五行 陈代荣38
12 中医学心理学的气质学说与《五态人格测验表》的建立 杨秋莉等39
14 传统医学理论一考 孙基然等40
13 中西医结合——寻求两种医学“序”的结合 蔡子微40
15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初探 赵国求41
17 从信息医学角度看中医发展前景 魏雅川等42
16 中医进化学对自然法则的证明 何鉴时等42
18 中医重视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邢哲斌等43
19 论交际养生 马烈光等44
22 中医基础理论语言风格及内涵意义的索引及索明 马伟45
21 试谈中医急症与中医现代化 罗侃等45
20 论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方法 张明雪45
23 中医理论初步探释 高付斌46
25 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计算机知识表示方法 柳长华47
24 Swanson的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对中医学发展的启示 许建阳等47
26 M指数症状语言的线性和非线性简明量化表 缪兴中等48
28 再论“气”与“量流” 陈继业等49
27 传统医学再兴起与未来结合医学发展 李恩49
29 气功力——中医学的新概念 向天清50
30 血的生化 肾阳为本 王保健等51
33 近年来五运六气学说研究 杨威52
32 《内经》治病 以人为本 赵明山52
31 摄生源流论 黄福忠等52
34 传统医药养生保健理论与实践 尹志超53
36 运气学说对中医药辨治非典的启示 顾植山54
35 中医脏象学说与藏医三因素学说的比较研究 尚德阳54
37 浅议人体的正与邪 周丽波等55
39 对中医证的现代研究将导致人体状态学的产生 闪增郁等56
38 中医五脏网络调节思想的渊源和发展 易杰等56
40 六类实验研究肾阳虚证基因组的进展与前瞻 王米渠57
43 辨证辨病相结合 发展中医食疗理论 张雪亮58
42 从SARS入手探析温病辨证方法 李鲲等58
41 脾阴虚证衰老与线粒体DNA缺失关系的实验研究 尹德辉58
45 新人体结构与“肾”——形气统一人体结构探索 李尧振等59
44 叶天士择时服药辨析 罗大中59
47 人类生殖遗传创千古新论 刘龙光60
46 以中医运气学说为指导适时介入人类基因组后续研究 张承龙等60
48 病证关系简述 张天奉61
50 浅谈《内经》对消渴病的论述 易京红62
49 创用总体方法 探测血循易医 王贺志62
52 血瘀证舌诊研究 翁维良等63
51 中医睡眠医学的基本特征及优势 刘艳骄等63
53 脉学突破之精要 战百世65
55 《内经》“梦饮食”与现代医学之比较 纪征瀚66
54 藏医曼唐中的形象脉学 甄艳66
56 心主感觉 姜永平67
57 从平衡的角度认识肿瘤 周鸿飞68
59 《金匮要略》首篇“十七句”内涵辨识 袁清思69
58 “以脏补脏”与“口服耐受” 徐世杰69
62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线粒体DNA检测及中医辨证分析 张铭连等70
61 通降颗粒对大鼠实验性RE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唐旭东等70
60 补虚化瘀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讨 薛安仁70
64 浊毒与糖尿病糖毒性和脂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吴深涛71
63 不同中医治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由基和神经元凋亡的动态比较研究 王键等71
66 从信息医学角度看中药现代研究 卢贺起等72
65 从风湿毒论治输卵管阻塞 莫淑珍等72
69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郭亦然等73
68 近代中医传染病创新研究 刘晖桢73
67 中医治则理论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彭锦73
71 滋脾药物的性味和分类 汤一新等74
70 涌现性原理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王耘等74
73 中医处方行为及其有关问题 于友华等75
72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抗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丁小芬等75
75 相恶配伍探析 吴嘉瑞等76
74 医患交互主体性的回归 章红英76
76 C-肽酶免疫测定系的建立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罗伟权77
78 大鼠实验性胃食管反流病RE模型的建立与探讨 唐旭东等78
77 MTT法测定放线菌酮对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林力等78
80 华佗再造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 徐文流等79
79 小站台水环境不同应激时间对组织中5-羟色胺的变化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吴振宇等79
81 纳米钙补肾中药对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肠黏膜相关蛋白的表达 任路80
82 应用ATM转基因小鼠作为中医药肿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吕恕等81
84 肤康美治疗寻常痤疮临床与药效毒理实验研究 吴梦平82
83 地龙的利用与开发 杨党星82
86 从刺激穴位时大脑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的空间分布探讨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胡翔龙等83
85 康莱特抗LA795肺腺癌小鼠中药反应性基因研究 刘赟等83
87 针刺得气和电磁波传播及经络的微观结构探究 缪兴中等84
89 针刺对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 晋志高等85
88 皮肤线性环路系统的发现和气行经络的解剖生理基础 刘里远等85
91 针刺对妊娠家兔血清催乳素的影响 周金山等86
90 丘脑腹后外侧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张建梁等86
93 一种重要的应激形式——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 蔡子微87
92 探索针灸机理及经络本质的三个实验设计 张文彬87
95 近年来针灸临床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刘炜宏88
94 近5年针灸论文引用古医籍情况研究 郑蓉88
97 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血清TNF-α及sTNFR的影响 马晓芃等90
96 基因芯片及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针灸原理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张卫等90
98 针灸调节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COX-2的研究 施征等91
100 激光针灸的机理及其信息模拟 曾常春等92
99 隔药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吴焕淦等92
102 脊髓是电针“内关-间使”改善缺血心脏功能活动的关键部位 刘俊岭等93
101 针刺时经脉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和微循环灌注量的观察 陈铭等93
103 撑起中医五大支柱之一的砭石疗法造福人类 孟竞璧94
105 耳穴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研究 高昕妍等95
104 徐凤纳甲法补穴的实验研究 李磊等95
106 针刺和机械刺激抑制直结肠伤害性扩张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反应 荣培晶等96
108 学术思想探讨 孟国栋等97
107 气海穴定位意旨探析 雒成林等97
111 “中药配伍-代谢”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冯年平等98
110 传统中药治疗HIV感染者疗效评价的新策略 王克林98
109 传统医学养生之道与健康四大基石 张青珍98
112 用温病学理论指导非典防治 贺集运99
114 中医学“血”概念不等于现代医学“血液”概念 王强100
113 RT-PCR结合反向Northern法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相关基因 杨保林等100
115 中医治病疗法的生物信息原理 石贤富等101
2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任务 严世芸105
1 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郑守曾105
传统医学教育论坛105
5 对中医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梁菊生等106
4 名老中医成长因素分析及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 王新陆106
3 抓住机遇 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冯新送106
6 中医现代化的人才需求和分层培养 高思华107
8 关于中医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思考 彭勃108
7 传承文化 服务人民 谢阳谷108
10 中医眼科学 过去现在和未来 胡世兴109
9 中医药教育历史与现状的思考 周永学等109
11 以史为鉴 浅谈中医教育 梁峻等110
14 中医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探讨 谢世平等111
13 中医学硕士生按一级学科命题招生初探 杨敏等111
12 突出中医临床特色 做好临床专业学位试点工作 邱仕君等111
17 第六版中医妇科教材编写和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王清等112
16 北京中医继续教育发展史研究 王文娟等112
15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过程管理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鞠宝兆等112
19 高等中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江蓉星113
18 宁夏医学院中医高等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惠六宁等113
22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及方法 李洁114
21 中医要发展 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是根本 郭云飞114
20 中医药教育与传统文化 乔蔚然114
24 中医教育在法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切入点 朱勉生115
23 中医全科学士学位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童瑶115
26 新加坡中医专科教育制度初探 王葆芳116
25 现代中医在日本 陈坚鹰116
28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于永杰117
27 新加坡的中医教育 许振益117
29 中医教育国际化导论 梅万方118
2 强心复脉合剂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 刘如秀等121
1 血府逐瘀汤拆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的影响 荆鲁等121
临床研究论坛121
3 从痰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韩学杰等122
6 胸痹心脾两虚证研究 刘寨华123
5 冠心病中医防治 黄福忠等123
4 心绞痛综合治疗与单纯中药治疗比较研究 李海霞等123
8 心痹的辨证论治 邵长志124
7 胸痹(冠心病)热证研究 于涛等124
10 中风病发病前机体状态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 郭蕾等125
9 葛兰心宁软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王阶等125
12 无症状脑梗塞的中医辨治 赵歆昱126
11 中西医对癫痫机理的认识 孙宇章等126
14 脑欣口服液治疗106例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张自超127
13 参龙汤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王发渭等127
16 通腑化痰法治疗中风 丁京生等128
15 当归注射液刺激神经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曲雅文等128
18 小细胞肺癌13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总结 贺用和等129
17 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史惟等129
21 传统医药在肿瘤患者初期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王燕130
20 远期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1例 陈立胜130
19 前列消癥汤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张亚强等130
23 肿瘤治疗中的扶正祛邪与扶正抑邪 卢世秀131
22 抗癌延寿丸治疗肠癌30例 赵建成等131
25 消渴康1号治疗Ⅱ型糖尿病降糖机理的研究 孙明友等132
24 消渴与糖尿病的关系 庄乾竹132
27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临床研究 李彦青133
26 通脉饮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0例 杨树先等133
29 消渴化瘀片干预治疗IGT168例临床观察 郝爱真等134
28 辨证治疗尿毒症性心肌病30例观察 王洪霞等134
32 从脾论治糖尿病浅析 孙彬135
31 多维全息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的临床报道 张泽全135
30 固本调肝、化痰活血治疗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60例临床观察 钱秋海等135
33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 景录先等136
35 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概况 陈广垠137
34 清眩胶囊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 雷燕等137
37 高脂血症立证为精盛证临床治疗观察 刘承俊138
36 天麻钩藤饮干预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冼绍祥等138
39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徐艳玲等139
38 调脂灵的实验研究和治疗高脂血症160例的临床疗效 邢家骝等139
42 中医药控制哮喘的临床实践与研究 李华等140
41 肺结核化疗发生毒副反应及其后遗症的中医补救疗法 董仲璧140
40 辨痰治咳 刘维虔等140
44 微小残留白血病及中医药治疗对策 麻柔141
43 传统医学方法在哮喘医疗干预和健康传播中的应用 高志平141
46 肾海康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王少华等142
45 蒙西医药结合治疗白血病的新观点 田秀英等142
49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抑郁情况与中医辨证分型 杨会等143
48 益气滋肾冲剂治疗IgA肾病100例临床研究 聂莉芳等143
47 280例IgA肾病中医辨证规律研究 聂莉芳等143
51 益肾降脂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刘润侠等144
50 赵绍琴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治思路 李葆青等144
53 益气化瘀法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研究 施杞等145
52 金钠多合用中药灌肠改善糖尿病肾功的临床观察 易志宏等145
56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WDFC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谭远超等146
55 “消骨散”经皮给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05例临床研究 郑海平146
54 肾性骨病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宁等146
58 强力骨痹丸、通络止痛胶囊治疗骨质增生病500例临床观察 金广辉147
57 力电效应对骨重建和修复的实验观察与临床应用 黄克勤等147
60 丹赤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李光荣148
59 中医药防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马堃等148
63 中医多学科,建构儿童身心脑健康学 郑家贵149
62 中医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研究 安效先等149
61 盆腔消癥灵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研究 王金权等149
65 治疗面部神经疾病从激活神经末梢功能开始 孙连桂150
6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的证候规律研究 黎凯燕等150
68 中医学在美容相关皮肤病中的应用 李博鉴等151
67 中西医结合在皮肤科的应用 宋坪151
66 中药治疗牙科疾病150例 郑毓新151
70 阿是穴与压痛点 黄涛152
69 蛇丹方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及免疫学研究 刘瓦利等152
72 穴位注射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镇痛的效果观察 张祝华等153
71 黄芪葛根汤治疗重症肌无力68例临床观察 徐淑文153
75 针灸改善脑瘫患儿脑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刘振寰154
74 灸针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1000例疗效观察 王树春等154
73 分经辨证针刺治疗中风偏瘫 王大明等154
77 针灸防治克隆氏病的研究与思考 施茵等155
76 脑磁图检测在合谷穴特异性研究的应用 顾星155
79 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膝关节腔积液体会 郑新春等156
78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牛庆强156
82 回阳救逆健脾护肝治愈慢性重症肝炎 谢卓邦157
81 仿张锡纯先辈妙用代赭石验案 刘维虔等157
80 中医治疗门脉高压型肝硬化的体会 陈竹平157
84 痿证(脑室管膜瘤)治验1例 刘明华158
83 肛门、直肠术后癃闭的中医护理 张祝华158
86 赴意大利考察自然养生疗法报告 李春生159
85 黄水病的胃能量调整治验78例 巴音德力格尔等159
88 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 王映辉等160
87 清代名医陈士铎辨治呆病浅析 郭秀琴160
90 芪术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姚乃礼等161
89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 彭唯娜等161
92 中风病辨证论治研究 韩振廷等162
91 葛兰心宁软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 许军等162
94 活血化瘀补肾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思路 胡建国163
93 还脑益聪胶囊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李浩163
96 100例晚期癌症患者舌象观察 毕茂华164
95 瘫愈灵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36例 向祚伟164
98 加味柴胡龙胆汤治疗肝厥肝癌昏迷症 马长福165
97 HPV中医药特色疗法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研究探讨 王锦等165
100 中医肿瘤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李杰等166
99 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 何亚美166
101 中药治疗癌症与放化疗疗效观察 赵平宗167
102 清血颗粒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的机理研究 杨宇飞等168
105 运用中医药预防癌变之我见 林晓琴等169
104 为肿瘤患者开创绿色通道 孙茂169
103 中医药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研究与体会 孙凤江169
107 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林兰等170
106 自拟黄芪扶正固本方药治疗肿瘤病人的体会 司志庆等170
109 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病足70例临床研究 齐鲁光等171
108 脉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9例临床观察 张勇171
111 脉通煎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符文澍172
110 AT1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证型及降压中药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雷燕等172
113 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医病机特点与三期治疗 崔广深173
112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南五基173
114 扶正祛邪颗粒对呼吸道病毒易感人群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 董竞成等174
116 新中药美国骨壮胶囊(Osteo-TTM)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田小明等175
115 论活血化瘀在治疗肾病综合征-尿毒症中的重要作用 杜晓兰等175
118 自拟三七活血丸骨刺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6例 徐树春等176
117 葛根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杨卫彬176
120 非特异性症状在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评估中的作用 何弈婷等177
119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33例中医辨证论治 张吉177
123 补益法治疗虚性口咽部溃疡的体会 谢瑞丰178
122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味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38例疗效观察 王献178
121 中医对生殖内分泌引起不孕症的研究 吴锡春178
125 时穴新用 巧拨枢机 朱勉生179
124 温针灸考 饭田清七179
127 论针灸神方“培元固本”法及“太乙神针”法 李新超等180
126 综合针法治疗青光眼绝对期恢复视功能疗效报告 沈平180
129 针刺治疗慢性扁桃腺炎160例 黄玉梅等181
128 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 王文远等181
132 对乙肝辨证论治的中西医结合再认识 蒲志孝182
131 手法加针刺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临床分析 田留成等182
130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 杨锦国等182
133 47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 李恒明等183
136 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0例分析 苏相平等184
135 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肠伤寒及副伤寒115例疗效观察 杨志立等184
134 泄泻之治重在健脾利湿 杨美娟等184
138 二仙通关胶囊对前列腺肥大症患者血液流变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李浩等185
137 胆结石以治肝为本的实践 陈元嘉185
140 心得四则 孙守德186
139 远兴常安治疗肛窦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凌远志186
142 199例SARS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 倪青等187
141 SARS肺部炎症演变规律及动态分布特征的探讨 刘保延等187
144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 李宗信等188
143 SARS患者舌象与外周血象的相关性分析 黄小波等188
146 中医保健养生与抗衰老 谢木昌189
145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刘保延等189
149 经络锻炼二十五式 辜孔进190
148 恒磁体穴贴敷疗法机理 韩镇中190
147 姿势疗法简介 吴仁寿190
151 论肿瘤病人心理状态的气功支持与管理 徐洪涛等191
150 “敏感点按摩法”必将登上世界主流医学的殿堂 郑云甲191
153 心身并治法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熊抗美等192
152 传统综合技术治疗急性腰扭伤25例分析 杨现新等192
156 颅脑术后发热的中医病机以及脑热清退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樊永平193
155 三因制宜的临床应用 李孝193
154 刚柔辨证治疗胆胀的理论及临床 赵志付等193
157 胸腹按诊的临床研究 朱忠义194
160 武当道教医药摄精 尚儒彪195
159 自制无疤痕溃疡烧烫伤膏心得 于文德等195
158 从原明忠治疗疑难病经验看中医内科疑难病症的辨治规律 张永康195
162 治愈晚期医源性缺血性肌挛缩症一例报告 叶有厚等196
161 壮眼镜 郑新水等196
165 安神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证45例临床分析 丁舟等197
164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系病的疗效分析与体会 郭书文等197
163 热入血室之我见 郑建红197
168 中医快速疗法 李善印等198
167 远红外线穴位贴膏药治肝病 于灵惠198
166 戴氏四步通络疗法治疗痹证2860例临床观察 戴聃198
170 试谈脑病从脾胃论治 林如祥199
169 乙癸方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36例 许钰波199
171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 张治强等200
173 调气化痰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高渌纹201
172 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新视角 孟宏等201
174 吕仁和教授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吕仁和等202
176 中医治疗肿瘤六点体会 张兆云等203
175 止消保肾宁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6例疗效观察 赵进喜等203
178 中医美容在澳大利亚之传播 王小平204
177 参元丹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AngII.tPA和NO的影响 尚菊菊等204
180 八针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0例临床研究 史灵芝等205
179 HJY-1音乐电疗仪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胡杰一等205
181 五龙克糖口服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文秀英等206
183 蒙医峻疗法前景展望 姚哈斯207
182 中医肾生髓理论的临床实践——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分子基础与临床 吴志奎等207
185 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初探 苏诚练等208
184 综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498例体会 郝晋东等208
187 艾灵冲剂Ⅰ号(AI-1)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研究 危剑安等209
186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概况 王健等209
189 刮痧常用操作手法及应用 杨金生210
188 中医“扶正败毒”法攻克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初步临床研究 罗体彦等210
191 李林点穴疗法 林敏等211
190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徐晶211
194 《内经》皮肉筋脉骨髓辨治浅析 闫晓宇212
193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基本特征调查问卷的设计 何丽云等212
192 21世纪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新观念 危北海212
196 经络调节原理 常西廊213
195 黄药子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 杨辉等213
198 血瘀证量化诊断量表的研究 姚魁武等214
197 中国传统医学疗法的分类及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分类体系 邱模炎等214
199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施炳培等215
201 肿瘤中医规范化治疗 林洪生216
200 股骨头坏死治疗仪的研究 郎凤萍等216
3 紫穗槐果实细胞毒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姜泓等219
2 微细化工艺制备三种中药的溶出度、生物活性及体内动力学比较研究 杜力军等219
药物研究论坛219
1 太行山区冬凌草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随清等219
4 焦山楂中有机酸的检测 李化等220
6 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成分含量的影响 刘振丽等221
5 朱砂、雄黄在中药复方中的作用研究 梁国刚等221
8 以补阳还五汤为例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徐风等222
7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研究 涂瑶生222
10 青藤碱 刘良223
9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现状 薛建平等223
11 香港中药混乱品种的研究与生药技术平台的构建 赵中振224
13 苍术根际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邵爱娟等225
12 “3S”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 郭兰萍等225
16 野山人参性状特征与质量优劣的评价研究 方土福226
15 不同生境下丹参质量的变异 陈敏等226
14 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黄璐琦等226
18 具有多功能抗癌活性的达玛烷类配基化合物 贾韦国等227
17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实践 王喜军227
19 王瓜子中两个新的五环三萜和十个已知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巢志茂228
21 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物质筛选 刘云海等229
20 苦味西葫芦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王大成等229
23 中药现代化 王冬妮等230
22 传统中药槲寄生的化学与药理研究 徐建富等230
25 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张村等231
24 防风有效成分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刘元艳等231
26 川芎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耿立冬等232
28 多糖类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安金华233
27 关于赤芍与白芍质量标准的制定 胡世林等233
30 用现代鲜中药饮液替代几千年之中药饮片 杨党星234
29 抗感冒新药YL-200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石钺等234
32 视明袋泡剂制备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 张长林等235
31 复方虫草菌丝体口服液的研究 王芳235
34 安替威胶囊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和免疫受抑制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 曹洪欣等236
33 应用蛋白质组技术探讨桂枝汤的解热机理 姜廷良等236
35 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介导的关节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 林娜等237
36 人参皂甙Rg1诱导骨髓干细胞游走分化促进家兔心梗后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再生的研究 王宁元238
38 白及丹参溶胶局部涂抹结合大承气汤灌胃防治大鼠腹腔粘连研究 郭世铎等239
37 芦荟多糖对荷瘤小鼠肿瘤细胞膜功能的影响 邹翔等239
40 丹芪偏瘫浸膏药效学研究 石学敏等240
39 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HGFmRNA和TGF-β1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张丽芬等240
42 清胰汤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机理研究 刘洪斌241
41 桂枝汤有效部位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Ⅵ——对cAMP、蛋白激酶A和C活性的影响 霍海如等241
43 中药有效方剂双参通冠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NF-kB信号途径及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韩笑等242
45 心炎宁颗粒剂对CVB3m感染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雪峰243
44 黄芪注射液与白细胞介素2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转移作用的比较 董竞成等243
46 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高伟等244
48 承气生血方抑制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唐炳华等245
47 海嘧啶对FC,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功能的影响 季宇彬等245
50 白矾对小鼠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研究 伍迎红等246
49 脑心通胶囊对局灶性缺血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李沧海等246
52 蜂胶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郭建友等247
51 龙葵碱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和封闭度的影响 高世勇等247
54 乌头、贝母单用及配伍应用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杨庆等248
53 麦地参肾消胶囊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栗德林等248
56 安替威胶囊解热实验研究 曹洪欣等249
55 凉血止血祛瘀法对糖尿病大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田毅等249
58 桂枝汤有效部位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Ⅶ——对GTP结合蛋白含量的影响 谭余庆等250
57 桂枝汤有效部位A对IL-1刺激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前列腺素E2及其主要信号转导元件的影响 姜楠等250
60 麻黄的各种成分对糖尿病改善的研究 修丽梅等251
59 密骨颗粒对肾虚骨质疏松大鼠IGF-ImRNA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杜松等251
62 中药脑维康对β-淀粉样蛋白毒性损伤大鼠全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丛伟红等252
霍海如等252
61 脑心通胶囊对局灶栓塞性脑缺血大鼠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252
64 调心方有效部位和EGb761对Aβ致痴呆大鼠作用机理比较 杨戈等253
63 定痫冲剂治疗癫病的实验研究 王富龙等253
65 泽兰有效部位L.F04对血液黏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石宏志等254
67 金铁锁总皂苷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王学勇等255
66 树舌多糖GF对HepA瘤细胞N-ras,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于英君255
68 透表解毒法治疗呼吸道病毒性疾病作用与机理研究 赵静等256
69 马齿苋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陆付耳等256
70 大豆异黄酮对卵巢切除大鼠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和血脂的影响 崔在五等257
71 脑心通含药血清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和CGRP的影响 李兰芳等257
72 参白口服液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张华敏等258
73 中药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IMP-1表达的影响 魏军平等258
74 肝纤康A拆方的实验研究 凤良元等259
75 肺积消胶囊抗肿瘤作用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刘洪吉等259
76 益气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症TGF-β1信号通路Smad 2,4基因、蛋白表达调控作用机制 郑洪新等260
77 脑心通含药血清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实验研究 周军等260
78 清脂胶囊对饲喂高脂饲料大鼠内毒素损伤模型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 赵瑞等261
79 观音草总皂苷对哮喘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O,NOS浓度的影响 张元等261
80 肝宁抗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 吕圭源等262
81 芪丹(颗粒剂)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TGF-β,TNF-α表达的影响 辛洪涛等263
82 天继泰康宝颗粒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胡红等263
83 三参保肺颗粒对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大鼠虚喘模型肺组织TGF-β1,TβR1,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赵兰才264
84 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塞治疗作用研究 李连达等264
85 益苷颗粒剂对小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陈建萍等265
86 糖心康对糖尿病心肌基因CYP4502c37mRNA表达影响的基因芯片技术研究 姜德友等265
87 莱菔子生物碱对GSNO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近场光学研究 段绍瑾等266
88 智脑康颗粒治疗儿童智力低下的实验研究 胡红等266
89 爱可扶正片抗HIV/AIDS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彭勃等267
90 中药对SARS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满霞等267
91 中药复方CHFT和单体成分芍药苷、延胡索乙素及姜黄素对痛觉超敏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卞兆祥等268
92 复方中药JCICM-6的抗关节炎和镇痛活性研究 周华等269
94 中药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 王忠壮等270
95 大鼠长期服用中药附子水煎剂中毒机理的初步探讨 张智等270
93 益肾降脂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刘润侠等270
96 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刘建勋271
97 雷公藤的药理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刘春芳等272
98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胡燕琴等272
99 黄连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乔利等273
100 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方法 赵保胜等273
101 论红豆杉“多功能效应”全面开发红豆杉技术,攻克癌症 厉美生等274
102 活血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作用的研究 徐浩等275
103 关于新药研制的思考 魏子孝275
104 压泰胶囊对高血压大鼠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及离子的影响 崔晓兰等276
105 补益脾胃方药对脾虚衰老大鼠血浆LPO,SOD及LPF的影响 王彩霞等276
106 砂仁及其近缘植物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丁平等277
107 参元丹胶囊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 刘红旭等277
109 川芎的临床用量 秦立新278
110 论大渠道抗生素后时代抗感染误区及中药治疗新对策 王贻青278
108 散剂型配方饮片取代中药饮片的应用探索 金永生278
111 从热力学角度审视和研究中医药 肖小河279
112 三维药效团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张燕玲等280
113 中药临床药学的历史与现状 王丽霞等280
115 方剂生克制化的探讨 张志远等281
116 坚持对青蒿素的深入研究开发为人类保健事业作更大的贡献 屠呦呦281
114 分层法评价中药复杂体系药效 陶佳林等281
117 黄芩汤多成分体内过程的研究 周钟鸣等282
118 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及巴布剂发展方向 张韬等282
119 新中药美国骨健胶囊Arthro-AidR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新进展 田小明等283
120 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 刘健284
1 英国中医立法回顾与前景 沈惠军289
2 中国中医医疗资源的配置与服务系统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房耘耘289
医药管理论坛289
3 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陈珞珈等290
4 20世纪北京中医药发展研究 谢阳谷291
5 中医药在匈牙利的发展与展望 于福年292
6 高度重视立法保护民间传统医药的研究开发工作 胡诗荣292
7 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 刘保延293
8 GCP规范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翁维良293
9 构建中医医院运行机制的探索 吕玉波294
10 中国人口与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胡世林294
11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主要范围的探讨 蔡仲德等295
12 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郑永锋296
13 中医远程医疗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汪寥若296
14 依据国策确立中医药发展观 吉军297
15 建国初期歧视中医政策的内容及原因 程东旗297
1 开拓中药国际市场的新思路 沈惠军301
2 当前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鄢良301
医药产业论坛301
4 韩国的高丽人参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慎贤揆302
5 中药制剂产品国际化的思考 杨智钧302
3 中国中草药出口北美市场的障碍及解决之道 刘京302
6 关于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黄明达303
7 浅析近年中药出口 桂群芳等304
8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中医药将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程玉英304
9 中研健康之家的营销理念与营销模式 孔丹妹305
10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王俊朝305
11 联合共建亚太传统医药信息网络平台 陈姝婷306
12 关于中医药电子商务探讨 咸扬红306
13 特色中药与市场需求 张寰宇307
14 探析开拓中医药国际市场的策略 周维娜307
15 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及可利用资源 周维娜308
16 实施哈尼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开发的构想 曹正学308
17 中药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Jerry Chen309
18 菲律宾中医药的现状和展望 郑启明309
19 西部开发应加强道地中药材资源保护 贺集运310
20 浅析影响我国中医药学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几点因素 吕燕310
21 传统医药国际市场营销与贸易渠道 傅京311
22 传统中医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高志远等311
23 中药与欧盟的《传统药品法》 董志林312
主办 承办 协办 支持单位简介751
作者索引783
热门推荐
- 3545436.html
- 1990645.html
- 2237664.html
- 3467464.html
- 2803283.html
- 3838425.html
- 1261759.html
- 875838.html
- 2625922.html
- 140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5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5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6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9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6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3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3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7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