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肥乡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福建主编;河北省肥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618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43页
- 文件大小:268MB
- 文件页数:9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肥乡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编 建置区划37
第一章 建置沿革37
第一节 地理位置37
第二节 隶属沿革37
第三节 境域变迁38
第二章 行政区划48
第一节 元明清48
第二节 中华民国4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49
第三章 城镇乡村52
第一节 县城52
第二节 乡镇54
第三节 村庄57
附:肥乡县“县名”的由来73
第二编 自然环境83
第一章 地质地貌83
第一节 地质83
第二节 地貌84
第二章 水文85
第一节 地表水85
第二节 地下水85
第三节 水质85
附:漳河故道86
第三章 气候 物候86
第一节 四季特点86
第二节 日照 气压87
第三节 气温 地温88
第四节 降水90
第五节 风 霜 雾93
第六节 湿度 蒸发95
第七节 物候96
第四章 土壤96
第一节 土壤种类96
第二节 土壤质地97
第五章 水土 生矿物资源99
第一节 水资源99
第二节 土地资源99
第三节 生物资源99
第四节 矿物资源100
第六章 自然灾害100
第一节 旱灾100
第二节 洪涝102
第三节 雹灾104
第四节 风灾105
第五节 震灾106
第六节 其他灾害106
第三编 人口110
第一章 数量 分布 变动110
第一节 人口数量110
第二节 人口分布113
第三节 人口变动113
附一:明初期迁民概略114
附二:知识青年下乡简况114
第二章 人口构成115
第一节 民族构成115
第二节 性别构成115
第三节 年龄构成118
附:百岁老人刘宗山118
第四节 职业构成118
第五节 文化构成119
第六节 家庭构成122
第三章 姓氏123
第一节 姓氏录123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123
第四章 人口控制125
第一节 机构125
第二节 宣传125
第三节 措施125
第四节 管理126
第四编 城乡建设129
第一章 县城建设1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9
第二节 县城规划130
第三节 街道 排水130
第四节 供水132
第五节 公共设施133
第六节 县城建筑134
第二章 村镇建设134
第一节 乡镇建设134
第二节 村庄建设135
附:重点村庄介绍135
第三章 房产管理136
第一节 民房136
第二节 公房136
第三节 商品房136
第四章 建筑施工137
第一节 建筑队伍137
第二节 设计施工138
第三节 建筑管理138
第五章 环境保护138
第一节 环境污染138
第二节 环境治理139
第三节 绿化140
第五编 政党141
第一章 中共肥乡县地方组织141
第一节 创建发展141
第二节 组织机构143
第三节 中共肥乡中心县委149
附一:历史档案资料150
附二:历史档案资料151
附三:历史档案资料151
第四节 代表会议152
第五节 党务工作157
第六节 其他工作16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肥乡县地方组织165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165
第二节 主要活动166
第三节 县党部逃亡166
第六编 人大 政协169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6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的选举169
第二节 历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17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171
第一节 历界人民代表大会171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75
第三章 参议会1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175
第二节 主要工作179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79
第一节 历界政协委员会会议179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181
第三节 主要工作182
附:政协肥乡县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183
第七编 政权187
第一章 旧政权187
第一节 县衙187
第二节 县署191
附:日伪政府192
第二章 人民政府192
第一节 县政府192
第二节 基层政权193
第三节 政府机构194
第四节 邯永肥边区、永肥县及磁肥县201
第八编 社会团体203
第一章 工人组织203
第一节 店员工会203
第二节 工人抗日救国会204
第三节 总工会204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205
第一节 少年组织205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5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208
第三章 妇女组织208
第一节 妇女协会208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209
第四章 农民组织209
第一节 农民自卫团209
第二节 农民协会210
第三节 老人会 穷人会 农民合作社210
第四节 农民抗日救国会211
第五节 贫雇农委员会211
第六节 农会211
第七节 贫下中农协会211
第五章 工商组织211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211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212
第三节 消费者协会212
第六章 其他社会团体21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213
第二节 中苏友好协会215
第三节 经纪人协会215
第四节 学术团体215
第五节 公益团体216
第六节 其他团体217
第九编 党政要务219
第一章 整党219
第二章 土地改革220
第三章 抗美援朝222
第四章 镇反三反五反223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镇反)223
第二节 三反 五反22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225
第六章 审干 肃反 整风 反右226
第一节 审干 肃反226
第三节 整风 反右227
第七章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228
第八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30
第九章 学大寨 学大庆231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233
第十一章 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237
第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237
第二节 改革开放238
第十二章 计划生育241
第十三章 肥乡政治事件242
附:《邓小平文选》摘录243
第十编 民政 劳动 人事246
第一章 民政246
第一节 拥军优抚246
第二节 社会救济249
第三节 社会福利251
第四节 复员军人安置253
第五节 其他事务253
第二章 劳动257
第一节 用工形式257
第二节 就业安置257
第三节 职工培训258
第四节 劳动管理259
第五节 职工工资 劳保福利259
第六节 退休退职261
第七节 管理机构261
第三章 人事261
第一节 人员编制261
第二节 干部来源262
第三节 干部培训263
第四节 干部管理264
第五节 工资 福利265
第六节 离休 退休 退职266
第十一编 公安 司法271
第一章 公安271
第一节 公安机构271
附:抗日战争时期日伪警察机构272
第二节 刑事侦察272
第三节 治安保卫273
第四节 户籍管理275
第五节 预审看守275
第六节 交通管理276
第七节 安全消防276
第八节 出入境管理277
第九节 武警中队278
第十节 典型案例278
第二章 检察279
第一节 检察机构279
第二节 刑事检察280
第三节 经济检察280
第四节 法纪检察280
第五节 控告 申诉检察281
第六节 监所检察281
第三章 审判281
第一节 审判机构281
第二节 审判制度282
第三节 刑事审判283
第四节 民事审判284
第五节 经济审判284
第六节 告诉 申诉284
第四章 司法行政285
第一节 法制宣传285
第二节 人民调解285
第三节 律师事务286
第四节 公证业务286
第十二编 军事287
第一章 军事机构287
第一节 明清时期2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288
第三节 建国后288
第二章 兵役制度291
第一节 招募291
第二节 志愿兵291
第三节 义务兵291
第四节 预备役292
第三章 地方武装与驻军292
第一节 地方武装292
第二节 驻军294
附:日伪武装294
第四章 民兵295
第一节 组织建设295
第二节 政治教育296
第三节 军事训练296
第四节 重要活动297
第五章 重大兵事297
第一节 古代兵事297
第二节 近代兵事298
第三节 现代兵事299
第四节 专题兵事选300
第十三编 抗日斗争307
第一章 抗日救亡307
第一节 救亡组织307
第二节 救亡活动308
第二章 肥乡沦陷309
第一节 县城失守309
第二节 殖民统治309
第三节 日军暴行312
附一:劳工的控诉314
附二:辛庙村被抓劳工情况314
附三:辛庙村被抓劳工名单316
第三章 创建巩固抗日根据地316
第一节 建立抗日政权316
第二节 发展壮大党组织317
第三节 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全民抗战317
第四节 解决群众生活问题318
第五节 文化教育320
第六节 军民团结320
第七节 统一战线323
第八节 锄奸镇叛323
第四章 武装斗争324
第一节 反顽讨石斗争324
第二节 反合围“扫荡”324
第三节 粉碎侵略者的进攻327
第四节 敌工工作329
第五节 战斗选介330
附一:高厚良司令员战地日记摘录335
附二:重大事件专记351
第十四编 经济综览35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35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355
第二节 土地改革356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357
第四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358
第五节 人民公社359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360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363
第一节 发展速度363
第二节 经济结构364
第三节 经济效益365
第三章 居民生活366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366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367
第十五编 农业369
第一章 综合农业区划369
第一节 西部高上粮棉区369
第二节 东部低洼粮棉林果区370
第二章 种植业371
第一节 粮食作物371
第二节 油料作物375
第三节 瓜果蔬菜376
第四节 其他农作物376
第五节 农技农艺378
第三章 棉花383
第一节 植棉历史383
第二节 棉花品种384
第三节 面积与产量384
第四节 植棉技术386
第五节 棉花产销政策388
第六节 植棉典型389
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肥乡杜汤堡391
第四章 农机具392
第一节 农机具发展概况392
第二节 农机具种类393
第三节 农机管理机构396
第五章 林业396
第一节 树木品种396
第二节 植树造林398
第三节 果树399
第四节 林业科技400
第五节 林业管理401
第六章 养殖业402
第一节 畜禽种类402
第二节 畜禽饲养404
第三节 疫病防治406
第四节 水产407
第五节 管理机构408
第十六编 工业乡镇企业409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类型409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409
第二节 集体工业410
第三节 全民工业410
第二章 工业门类411
第一节 冶金铸造411
第二节 机械电器411
第三节 化工 燃料413
第四节 纺织414
第五节 酿酒 造纸 印刷415
第六节 二轻415
第七节 建材417
第八节 重点企业简介418
第三章 工业管理420
第一节 机构420
第二节 管理420
第四章 乡镇企业425
第一节 体制类型425
第二节 发展与分布426
第三节 企业门类427
第四节 管理429
第十七编 水利电力431
第一章 抗旱 防汛431
第一节 抗旱431
第二节 防汛433
附:1963年抗洪抢险专记433
第二章 灌溉工程434
第一节 灌渠434
第二节 水井437
第三节 节水节能438
附:天台山漏斗区概况439
第三章 防洪除涝工程439
第一节 古代防洪堤439
第二节 现代排水渠439
第四章 县外施工443
第一节 施工管理443
第二节 施工纪要444
第五章 水利机构及管理446
第一节 行政机构446
第二节 水政管理446
第三节 投资及效益448
第六章 电力建设449
第一节 网电发展449
第二节 重大施工454
第七章 电力供应45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用电状况454
第二节 建国后供电状况455
第八章 电力机构及管理457
第一节 机构457
第二节 管理457
第十八编 交通 邮电460
第一章 道路460
第一节 古道460
附:邑侯曹老父母修路碑记460
第二节 公路461
附:日伪时期修筑的公路462
第三节 铁路464
第四节 桥涵465
第二章 运输467
第一节 运输工具467
第二节 货运468
第三节 客运469
第四节 搬运469
第三章 车站471
第一节 汽车站471
第二节 窄轨铁路火车站471
第四章 管理472
第一节 公路养护472
第二节 运输管理474
第三节 交通监理474
第四节 路政管理474
第五节 司机培训475
第六节 管理机构475
第五章 邮政475
第一节 古代驿站475
第二节 地下交通476
第三节 邮政网点477
第四节 邮政业务477
第六章 电信478
第一节 电话478
第二节 电报传真479
第三节 管理机构479
第十九编 商业481
第一章 商业体制481
第一节 私营商业481
第二节 合作商业482
附:日伪合作社483
第三节 国营商业484
第二章 商品经营484
第一节 生活资料购销484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486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490
第三章 服务业493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493
第二节 旅店及其他服务业495
第四章 物资购销495
第一节 物资管理495
第二节 经营与发展496
第五章 粮油购销497
第一节 机构497
第二节 粮食购销499
第三节 油料购销501
第四节 粮油加工503
第五节 粮食储运504
第六章 贸易505
第一节 国内贸易505
第二节 对外贸易509
第二十编 财政 税务511
第一章 财政511
第一节 财政机构511
第二节 财政体制512
第三节 财政收入514
第四节 财政支出520
第五节 财政监督525
第六节 财务管理525
第二章 税务527
第一节 税制527
第二节 税收稽征528
第三节 税务管理531
第二十一编 金融 保险535
第一章 金融机构535
第一节 银行535
第二节 信用社536
第三节 保险公司537
第二章 货币537
第一节 货币种类537
附:伪币539
第二节 货币流通539
第三章 存款541
第一节 开户存款541
第二节 储蓄543
第四章 信贷545
第一节 民间借贷545
第二节 农业信贷546
第三节 工商信贷546
第四节 基本建设贷款547
第五章 金融管理548
第一节 现金管理548
第二节 结算管理550
第六章 保险551
第一节 险种551
第二节 业务收入551
第三节 理赔552
第二十二编 经济综合管理555
第一章 计划管理555
第一节 机构555
第二节 计划编制556
第三节 计划管理与实施556
第二章 统计管理558
第一节 机构558
第二节 统计项目559
第三节 统计方法559
第四节 服务与监督560
第三章 物价管理560
第一节 机构560
第二节 物价控制与调整561
第三节 物价检查与监督563
第四章 审计管理564
第一节 机构564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564
第三节 企业审计564
第三节 财政金融审计565
第五节 专项审计566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566
第一节 机构566
第二节 计量制度566
第三节 计量器具567
第四节 计量监督567
第五节 标准质量管理568
第六章 土地管理568
第一节 机构568
第二节 地籍管理568
第三节 土地征用569
第四节 乡镇村土地管理569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571
第一节 机构571
第二节 市场管理571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57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73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573
第六节 消费管理574
第二十三编 教育576
第一章 普通教育576
第一节 科举教育576
第二节 幼儿教育577
第三节 小学教育578
附:实验小学简介579
第四节 中学教育580
附:中学选介580
第五节 学制 招生 考试581
第二章 专业技术教育582
第一节 师范学校582
第二节 农业技术学校580
第三节 职业技术学校583
第四节 其他专业技术学校583
第三章 业余教育584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84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585
第三节 其他业余教育586
第四章 教师586
第一节 教师来源586
第二节 教师素质587
第三节 教师待遇588
第六章 教学590
第一节 幼儿教学590
第二节 小学教学590
第三节 中学教学591
第四节 专业技术学校教学592
第五节 教学研究592
附:霍庆荣和他的四个大学生子女592
第七章 社会力量办学593
第一节 民办私立学校593
第二节 教学与管理594
附:重点私立学校选介594
第八章 教育经费勤工俭学595
第一节 教育经费595
第二节 勤工俭学595
第九章 管理机构597
第一节 县级管理机构597
第二节 基层管理机构597
第二十四编 科技599
第一章 科技机构5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599
第二节 科普组织600
第三节 研究机构600
第二章 科技队伍601
第一节 人员分布601
第二节 职称评定602
第三节 干部管理605
第三章 科技服务606
第一节 情报与咨询606
第二节 科普宣传607
第三节 技术培训609
第四节 科技“双放”活动609
第五节 地震观测气象测报610
第四章 科技成果611
第一节 工业成果611
第二节 农业成果614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616
第五章 科技管理621
第一节 计划管理621
第二节 成果管理621
第三节 召开科技表彰大会622
第二十五编 文化艺术623
第一章 文化机构623
第一节 文化行政623
第二节 文化事业624
第二章 文学艺术625
第一节 文学创作625
附:《怪梦》626
第二节 绘画 书法 摄影627
第三节 音乐 舞蹈628
第四节 民间艺术629
第三章 民间文学631
第一节 传说故事631
第二节 民歌民谣632
第三节 谜语633
第四节 楹联634
第四章 文物古迹634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634
附:肥乡县烈士陵园简介635
第二节 文物普查概况638
第五章 编史修志640
第一节 中共党史资料编修640
第二节 建国前修志概况641
第三节 建国后县志纂修642
第四节 专业史志编写642
第六章 图书 档案642
第一节 图书642
第二节 档案643
第七章 新闻 报刊 著述644
第一节 新闻644
第二节 报刊644
第三节 著述645
第八章 广播 电视646
第一节 广播646
第二节 电视646
第九章 电影 戏剧 曲艺647
第一节 电影647
第二节 戏剧648
第三节 曲艺650
第二十六编 卫生 体育652
第一章 卫生65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652
第二节 医疗机构652
第三节 医疗队伍654
第四节 医疗656
附:名医世家一657
名医世家二657
名医世家三658
第五节 卫生经费和公费医疗658
第六节 卫生防疫659
第七节 爱国卫生662
第八节 妇幼保健663
第九节 医药药政666
第十节 医学教育666
第二章 体育667
第一节 群众体育667
第二节 学校体育669
第三节 比赛669
第四节 体育设施673
第五节 人才培养674
第六节 体育机构674
附:少年儿童业余体校675
第二十七编 民情风俗677
第一章 习俗677
第一节 生活习俗677
第二节 生产习俗679
第三节 婚丧习俗680
第四节 其他习俗682
第五节 陋习禁忌683
第六节 良风美德684
第二章 节日686
第一节 传统节日686
第二节 法定节日687
第三章 宗教 会道门 民间信仰688
第一节 宗教688
第二节 会道门690
第三节 民间信仰691
第二十八编 方言694
第一章 语音694
第一节 声母694
第二节 韵母695
第三节 声调696
第四节 音变700
第二章 词汇701
第一节 称谓 名称701
第二节 一般词汇(按音序排列)704
第三节 谚语710
第四节 歇后语714
第三章 语法716
第一节 构词716
第二节 句法特点717
第三节 助词的使用718
第二十九编 人物719
第一章 人物传719
第二章 人物选介742
第三章 人物表744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744
第二节 南下北上部分干部名录784
第三节 地、师级以上部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787
第四节 肥乡籍在外地工作部分专家学者名录792
第五节 肥乡籍在外地工作部分县、团级以上干部名录794
第六节 肥乡籍部分港澳台胞、侨胞名录796
限下辑要797
重要会议797
党的代表大会797
人民代表大会797
政治协商会议798
党政工作798
基层组织建设798
人民信访799
基础设施建设800
农业801
工业803
综合治理803
市场建设805
科技 教育 文化805
社会福利807
党政事业机构及负责人统计表807
附录807
一、旧志序、跋略813
二、资料辑存819
三、轶事奇闻827
四、肥乡之最828
五、编修《肥乡县志》编委及编修人员837
编后839
祝贺《巴乡县志》出版发行单位841
出版后记843
热门推荐
- 1649567.html
- 661409.html
- 1480172.html
- 3232462.html
- 2959771.html
- 3312710.html
- 969060.html
- 2934090.html
- 1064606.html
- 2522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8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5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5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7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6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3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2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5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