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三 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理成功模式 第2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三 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理成功模式 第2册
  • 詹向阳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ISBN:978780529652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214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3页
  • 主题词:银行-经济管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三 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理成功模式 第2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模式三 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理成功模式599

第二册目录599

第七编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599

第一章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599

第一节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性质与股东地位599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性质599

(一)产权与所有权,所有制599

(二)三种不同所有权性质的银行600

(三)西方现代商业银行所有权的共同特点601

(四)各国商业银行所有权性质的比较602

二、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股东地位604

(一)商业银行所有者604

(二)权利和义务相对称604

(三)大股东不等于董事605

(四)最大股东不等于董事长605

第二节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股份结构605

一、股东分布全球化605

二、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平分秋色606

(一)机构投资者606

(二)私人投资者606

三、普通股股东众多607

四、股权分散已是大势所趋607

第三节 西方银行控股公司608

一、银行控股公司的概念608

二、美国的银行控股公司608

三、对银行控股公司的质疑——德国模式610

四、对我国的借鉴意义610

第四节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监事会611

一、董事会611

(一)董事会的职能611

(二)董事的职责611

(三)董事会的下设机构612

(四)相关职位612

(五)美、日、德董事会比较612

二、监事会613

(一)监事会的概念613

(二)监事会的职权主要有613

(三)各国监事会模式比较613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616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及现状616

一、“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616

(一)“大一统”模式的金融结构616

(二)“大一统”模式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617

二、1979年金融体系改革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演变617

(一)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主要是突破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617

(二)第二阶段(1994年以后)619

三、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620

(一)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缺陷620

(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和利率体制存在缺陷620

第二节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620

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方向——股份公司制度620

(一)方向提出的过程回顾620

(二)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度的总体框架621

(三)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度的依据622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支持——《商业银行法》的制定与实施623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的思路624

四、小结627

【专家论坛】628

股份制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困境628

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630

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632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636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比较639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产权结构与产业定位644

【银行家说】647

国有独资银行治理结构的改进举措647

【本土探索】649

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649

如何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653

关于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654

【国际典范】660

金融体系重组中,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国际经验6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银行业的变革666

日本电气公司(NEC)的治理结构669

从花旗汇丰集团透视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674

第二部分 现代商业银行上市战略与上市银行成功范例679

第八编 现代商业银行上市战略规划679

第一章 中国金融企业融资上市的意义与前景679

第一节 中国金融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679

一、中国金融企业的现状与问题679

(一)行业发展迅速679

(二)中国金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JY。?683

二、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688

(一)金融业将实施对内开放的政策688

(二)我国今后可能会出现包含各种金融服务为一体的超级金融百货公司688

(三)我国金融业将会发生的另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网上金融业的发展689

(四)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689

三、金融企业上市:新时期的新选择690

第二节 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现状与金融企业上市的途径展望692

一、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现状692

(一)金融类上市公司692

(二)上市公司渗透金融证券业693

二、金融企业上市的途径展望694

(一)国内A股市场是金融企业上市的主要渠道694

(二)设定上市目标的金融企业需要做的工作694

(三)香港证券市场是金融企业大规模融资的有效途径694

(四)美欧证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企业上市的理想目标之一694

第三节 中国金融企业融资上市的意义695

一、中国金融企业融资上市的意义695

二、中国金融企业对国际国内投资者的吸引力696

(一)巨大的增长潜力696

(二)行业吸引力696

(三)稀缺性价值696

第四节 中国金融企业融资上市的战略规划696

一、中国金融企业融资上市所应具备的几点策略696

(一)增强投资者的信心696

(二)着重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697

(三)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境外融资上市697

(四)有经验的投资银行的参与697

(五)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行电子业务的发展697

(六)培植综合性的金融控股公司697

二、中国金融企业融资上市的战略规划698

(一)行业背景的选择698

(二)组织形式的选择698

(三)发展规划的选择698

(四)经营地域的选择698

(五)上市地点的选择698

(六)上市方式的选择700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上市的国际比较及启示702

第一节 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合伙制——股份制——上市702

一、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702

二、普通股是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703

(一)普通股权703

(二)附属债务703

(三)优先股703

第二节 上市商业银行的国际比较704

一、银行上市:一个普遍的现象704

二、美国的上市商业银行706

三、欧洲的上市商业银行706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上市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707

一、我国银行上市的情况简介70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上市的因果分析708

三、商业银行上市的有利条件711

(一)宏观环境趋势良好711

(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711

(三)稳健发展的证券市场具备了良好的上市公司结构711

(四)商业银行在上市中求发展711

四、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一道待解的难题711

(一)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尽快改革714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上市时应明确的问题714

第三章 国外商业银行上市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716

第一节 国外上市商业银行的特点716

一、股价:上市银行经济绩效的睛雨表716

二、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718

(一)市场约束718

(二)产权约束718

(三)法制监管718

三、上市商业银行的收购兼并719

(一)国际银行并购的趋势与特点719

(二)国际银行业并购动机分析723

第二节 上市商业银行:国际比较及其启示725

一、商业银行上市的意义725

(一)银行上市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能直接促进管理层的管理绩效725

(二)银行上市可以增加银行的流动性,提升银行的资本实力,并且降低银行的资本成本725

(三)银行上市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健运行726

(四)银行上市促进银行的信息披露726

(五)银行上市有利于提高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726

二、国外上市商业银行的启示726

三、我国银行上市借鉴英国经验727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上市战略的规划729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上市战略的拟定729

一、商业银行上市的主要准备工作729

(一)以争取上市为契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宗旨,重塑商业银行的微观运行基础729

(二)实施经营管理变革,提高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729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730

(四)现在我国银行业潜伏的危机以及上市所可能引发的危机要比企业大得多,因此,银行上市还应做好资产重组730

二、我国商业银行上市三步走731

三、上市以后的风险规避732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上市方案的选择732

一、上市时间的选择732

(一)时机成熟论(尽快上市说)732

(二)分步上市说733

二、上市途径的选择733

(一)引资入股733

(二)债转股733

(三)变相上市733

三、上市方式的选择734

(一)整体上市734

(二)部分上市734

【专家论坛】735

金融企业上市意味着什么735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应三步走738

上市能把国内银行业带出困境739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问题及上市探讨741

四大银行上市可增加资本市场厚度744

【银行家说】746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 支持城市商业银行上市746

加入WTO与银行上市747

银行上市:全面提升管理素质的艰难过程752

四大银行上市的三个定位阶段756

【本土探索】758

商业银行在企业海外上市中的作用758

国有银行上市 四大争议焦点760

从商业银行上市量探讨上市公司结构调整762

国有银行的上市之路764

华夏银行上市给市场带来什么765

兴业银行以引资上市为契机努力建设一流银行766

【国际典范】766

国有银行上市 借鉴英国经验766

第九编 我国商业银行上市实务操作:浦发银行上市案例769

第一章 浦东银行重组上市的历程769

第一节 浦东银行重组上市的背景与意义769

一、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意义和作用771

(一)有利于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771

(二)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772

(三)有利于上海更好地落实“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772

(四)有利于浦发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772

二、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探索773

三、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过程774

(一)讨论并确定上报方案阶段774

(二)修改和准备预先材料阶段775

(三)报送和修改预选材料阶段776

(四)下达发行额度并反馈预审意见阶段776

(五)有条件核准发行并修改申报材料阶段776

(六)发行上市及对外宣传推介阶段777

第二节 选择证券中介机构777

一、采用招投标选择承销机构的背景及意义777

二、招标和投标778

(一)本次投标对象及资格条件778

(二)投标文件778

(三)招标779

(四)投标779

(五)开标779

(六)评标与定标779

(七)其他779

三、评标和定标780

(一)确定评标专家标准,成立招标评审委员会780

(二)制定招标评审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规程781

(三)确定具体的评标准则782

四、公证和保密782

五、招投标的影响783

第三节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783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概述783

(一)信息披露制度集中体现了公开原则783

(二)国内有关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784

(三)信息披露机构——董事会秘书制度784

二、浦发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785

(一)信息披露的原则785

(二)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786

(三)信息披露的程序与时限787

(四)信息披露的途径和要求788

三、浦发银行的董事会秘书制度788

(一)董事会秘书机构的设置788

(二)董事会秘书机构的人员789

(三)董事会秘书人员的聘任789

(四)董事会秘书及其机构职责789

四、浦发银行的信息披露做法790

(一)认真把握法定信息和一般企业信息披露的区别790

(二)本着谨慎原则,加强对日常信息报送的管理791

(三)加强对全行新闻媒体宣传的管理791

第四节 确定募股资金用途791

一、工商企业募股资金用途及其规定791

二、商业银行募股资金用途792

三、浦发银行募股资金的确定和用途793

(一)预选方案中的募股资金用途793

(二)核准发行后的募股资金用途795

第五节 选定战略投资者797

一、战略投资者的概念797

二、战略投资者的权利义务798

三、浦发银行选择战略投资者的方案798

四、浦发银行选择战略投资者的有关规定798

第六节 宣传推介和发行上市799

一、宣传推介的目的和定位799

二、宣传推介的时间与形式799

(一)获取中国证监会核准批文前799

(二)获取中国证监会核准批文至上市800

(三)上市后至年底800

(四)年底至年报公布800

第二章 浦东银行重组探索801

第一节 商业银行重组的含义和内容801

一、商业银行重组的一般含义801

(一)公司重组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801

(二)公司重组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概念801

(三)公司重组的本质在于对生产力及其要素的重组802

二、商业银行重组的分类802

(一)按商业银行重组的具体组织模式分类802

(二)按商业银行重组的时间分类803

(三)按商业银行重组的范围分类803

(四)按商业银行重组的性质分类803

三、商业银行重组的内容803

(一)业务重组804

(二)资产重组804

(三)负债重组804

(四)股权重组805

(五)管理机制重组805

(六)员工重组805

(七)企业文化重组806

第二节 浦东银行重组的目标和原则806

一、浦发银行的主要特点806

(一)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806

(二)进行过股本拆细和增资扩股806

(三)股东分散,股权相对集中807

(四)本身是混业经营808

(五)分支机构多,均为非法人单位808

二、浦发银行重组的目标808

(一)建立良性的资本补充扩张机制808

(二)募集资金,提高抗风险能力808

(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808

(四)提高浦发银行在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和地位808

三、浦发银行重组的原则809

(一)时间性原则809

(二)合法性原则809

(三)长远发展原则809

(四)资产质量优先原则809

(五)重组成本效益原则809

四、浦发银行重组的界定809

第三节 浦东银行重组模式810

一、(控股)集团公司810

(一)设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必要性810

(二)设立上海浦银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目标和原则810

(三)上海浦银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主要框架设想811

(四)上海浦银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组织模式811

二、采用缩股重组模式的相关问题813

(一)缩股的法律问题813

(二)缩股的财务处理813

(三)缩股公告问题813

三、采用缩股重组模式的评价813

(一)优点813

(二)缺点813

(三)结论814

四、整体上市814

(一)浦发银行整体上市重组模式814

(二)浦发银行整体上市重组中的分业经营814

(三)采用整体上市重组模式的评价815

第三章 浦发银行重组上市中的财务与税收问题816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特点及经营状况816

一、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信息的特点816

(一)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及财务信息816

(二)损益表的主要项目817

(三)商业银行的表外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818

二、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819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管指标及评价819

(二)商业银行骆驼评级标准821

第二节 商业银行重组上市过程中不良资产的处理和核销823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823

二、商业银行重组上市过程中处理和核销不良资产的主要思路823

(一)资本重组冲销银行呆账823

(二)以当年利润或历年利润冲减824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824

第三节 商业银行重组上市的税收政策支持826

一、我国金融税收的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826

(一)商业银行税负偏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826

(二)税负不公平827

(三)现行的税收政策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呆账核销,影响了商业银行自我积累和消化处理呆账的能力828

二、对商业银行上市的税收政策支持828

(一)建立稳定的税负政策和税收返还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政策828

(二)建立商业银行自主提取坏账拨备机制829

(三)认真解决上市银行的公平税负问题829

第四章 浦发银行重组上市中的法律问题830

第一节 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法律程序830

一、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条件830

(一)浦发银行发行新股所必须遵循的条件830

(二)浦发银行新股上市的条件831

二、浦发银行新股发行的申报和审批程序832

(一)浦发银行发行新股的审批机关832

(二)浦发银行新股发行的申报审批程序833

三、浦发银行重组上市中的律师见证业务833

(一)律师见证的含义及工作依据833

(二)浦发银行重组上市中的律师见证工作内容834

第二节 浦发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834

一、现代公司制度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835

二、浦发银行上市前的法人治理结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835

(一)上市前浦发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835

(二)浦发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836

三、浦发银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措施836

(一)修订公司章程,从公司最高宪章角度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836

(二)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838

(三)按法律要求改组原董事会、监事会839

(四)调整法定代表人839

四、问题与思考839

(一)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举制与“党管干部”原则的冲突839

(二)关于董监事的任职资格问题839

第三节 浦发银行的关联关系与关联交易840

一、关联方与关联交易的概念840

(一)何谓关联方与关联交易840

(二)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是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事项840

二、浦发银行关联关系的界定841

(一)关联关系界定的一般标准841

(二)浦发银行关联关系的确定841

三、浦发银行关联交易的界定843

(一)关联交易的界定标准及披露原则843

(二)浦发银行关联交易的认定843

第四节 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头号障碍:净资产率达标845

一、证券法规对新股发行的净资产率条件的限制845

(一)证券法规有关新股发行的净资产率比例要求845

(二)净资产率的含义845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独特性与净资产率要求间的矛盾846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846

(二)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实行资本管理的通用标准847

(三)商业银行净资产率难以达到30%的比例要求847

三、浦发银行净资产率问题的解决847

四、净资产率问题解决的意义848

第五节 浦发银行重组上市中的其他法律问题849

一、浦发银行的法人股东资格问题849

二、公司范围方面的问题850

三、股份托管方面的问题851

四、浦发银行对外投资的处置问题851

第五章 从浦东银行重组上市看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前景853

第一节 浦发银行重组上市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853

一、浦发银行上市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板块的形成853

二、以上市为契机加快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854

三、为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855

第二节 从浦发银行重组上市展望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前景857

一、银行上市将是必然趋势857

二、混业经营将是渐进过程858

三、银行再造将逐渐盛行858

四、并购重组将成为商业银行业改革的热点859

五、虚拟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859

六、利率市场化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860

七、现代银行家将会不断涌现861

八、产融结合将逐步实现861

九、中国跨国银行将出现在世界金融舞台上862

第十编 现代商业银行上市文书材料准备与实际范例863

第一章 现代商业银行上市文书写作863

第一节 设立股份公司的申请书863

一、申请理由和事项863

二、公司概况介绍863

三、主要财务指标863

四、股份设置864

五、公司改组和发展规划864

第二节 设立股份公司的可行性报告868

一、公司概况868

二、改组的目标和计划868

三、公司的经济状况868

四、公司的财务状况868

五、公司的股份设置868

六、溢利和风险预测868

第三节 公司章程881

第四节 发起人协议书910

第五节 出资证明书913

一、出资证明书的含义与特点913

(一)含义913

(二)特点913

二、出资证明书的写作格式913

三、出资证明书的适用范围与写作要求913

第六节 招股说明书914

一、含义与特点914

二、书写格式914

(一)标题914

(二)重要提示914

(三)正文914

(四)落款916

三、适用范围与写作要求916

第七节 上市公告书937

一、上市公告书的含义及特点937

(一)含义937

(二)特点937

二、写作格式938

(一)封面938

(二)正文938

(三)备查文件938

三、适当范围与写作要求939

第八节 定期报告945

一、中期报告946

(一)含义与特点946

(二)写作格式946

(三)适用范围与写作要求947

二、年度报告947

(一)含义与特点947

(二)写作格式947

(三)适用范围与写作要求948

第九节 临时报告957

第十节 股票发售通告965

【专家论坛】973

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状况研究97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有关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979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比较981

【本土探索】983

3·18发招股书 招商行上市终成行983

招行的呆账手术984

招行招股书令人心跳987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91

【国际典范】998

银行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998

第二章 招商银行股票上市公告书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节略)1007

第一节 重要声明与提示1007

第二节 概览1007

第三节 绪言1008

第四节 发行人概况1009

(一)发行人的基本情况1009

(二)发行人的历史沿革及经历的改制重组情况1009

(三)发行人主要经营情况1010

第五节 股票发行与股本结构1013

(一)本次股票上市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情况1013

(二)本次股票上市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情况1013

(三)本次上市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所募股资金的验资报告1013

(四)募股资金入帐情况1014

(五)发行人上市前股本结构及各类股东的持股情况1014

第六节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1015

第七节 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1017

(一)同业竞争1017

(二)关联交易1017

(三)同通证券股权转让1019

(四)上海招商局大厦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股权转让1019

(五)深圳新江南投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1020

(六)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股权转让1020

第八节 财务会计资料1020

第九节 其他重要事项1024

第十节 董事会上市承诺1025

第十一节 上市推荐人及其意见1025

(一)上市推荐人情况1025

(二)上市推荐人的意见1026

第三部分 现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典型经验与成功模式1101

第十一编 国内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特点1101

第一章 新世纪全球商业银行的共同问题——化解不良资产1101

第一节 不良资产概述1101

一、不良资产概念1101

(一)不良资产定义1101

(二)相关概念异同1102

二、不良资产的影响1103

(一)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影响1103

(二)不良资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104

第二节 世纪之交全球银行共同问题——化解银行不良资产1105

第二章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1108

第一节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1108

一、不良资产成因、理论分析1108

(一)贷款勉强理论与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1108

(二)信息非均衡与银行不良资产1109

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1110

(一)银行业自身的制度性缺陷以及由于银行监管体制的不完善造成的银行业危机1110

(二)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银行危机1112

(三)政府政策滞后于经济周期导致的银行体系危机1112

(四)单个银行经营决策的失误所导致的银行经营危机1113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1115

一、长期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1115

二、九十年代政治和经济体制变化的影响1115

三、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监管薄弱1115

四、法律基础薄弱,经济立法不健全1115

五、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1116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1117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体制背景1117

一、社会资金配置格局的变迁1117

(一)改革开放以来各部门储蓄能力的增减变化1117

(二)“弱财政,强金融”成为我国经济运行显著特征1117

二、投资融资体制1121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121

(二)我国现阶段金融结构的特点1121

三、社会保障体制1124

(一)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1124

(二)国有企业社会负担形成的根源——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1125

(三)国有企业社会负担重的后果1126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127

(一)现有国有资产管理的特征1127

(二)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128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宏观原因1131

一、实质经济运行状况1131

(一)产业结构调整缓缦,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1131

(二)现阶段消费需求总量上表现为内需相对不足1132

(三)通货紧缩与不良资产的恶性循环1132

二、宏观经济政策1132

(一)宏观调控目标和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1133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1133

(三)政府行政上的过度干预造成银行资金财政化1134

三、金融市场体系1135

(一)货币市场发育程度低,效率不高,间接融资比重偏大1135

(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融资暴露出许多问题1137

(三)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1137

(四)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协调机制不健全1138

四、社会信用状况1139

(一)我国信用制度欠发达,信用基础十分薄弱1139

(二)国有企业信用机制缺位1140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微观原因1142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1142

(一)信贷管理体制僵化1142

(二)经营行为非市场化1143

(三)内控机制不健全1144

(四)各商业银行间关系扭曲1145

二、商业银行产权制度1146

(一)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的深层次原因1146

(二)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趋势——股份化1149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特点1153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1153

一、不良资产概念的界定1153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数量及增长态势1154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资产的数量与分布1154

(二)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增长规律1155

三、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必要性分析1156

(一)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需要化解银行不良资产1156

(二)加入WTO的外在压力1157

(三)亚洲金融危机的警示1158

(四)银行不良资产制约了宏观金融调控效率1158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类型的划分1160

一、政策性不良资产1160

二、商业性不良资产1161

三、混合性不良资产1161

【专家论坛】116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和治理对策116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处置的制度性再思考1166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化解进程中的异常行为及其对策1176

公司化模式:基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临界对策1180

【银行家说】1181

关于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几个问题1181

不良资产问题的辩证思考1186

赵海宽:解决银行不良资产过多问题的思考1190

【本土探索】1192

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1192

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情况的调查1200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1203

【国际典范】1206

日本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和做法1206

马来西亚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新举措1210

瑞典:双管齐下防范内幕交易1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