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基于认知视角的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基于认知视角的分析
  • 徐璞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59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知识创新-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基于认知视角的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问题4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5

1.3.1 研究目的5

1.3.2 研究意义6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7

1.4.1 研究内容7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

1.5 研究的创新点11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

2.1 基本概念13

2.1.1 知识工作13

2.1.2 创新15

2.1.3 信息技术及其组成16

2.2 创新的形成22

2.2.1 创新形成过程的流程式探讨22

2.2.2 创新形成过程的机理性认识24

2.2.3 创新形成机理的其他研究25

2.3 信息技术的作用29

2.3.1 信息技术对知识存储、检索的影响29

2.3.2 信息技术对知识共享的影响32

2.3.3 信息技术对知识转移的影响35

2.3.4 信息技术对知识创新的影响36

2.3.5 信息技术对知识应用的影响38

2.4 文献评述40

2.4.1 有关创新形成的研究评述40

2.4.2 有关信息技术作用的研究评述41

2.4.3 本书拟探索的问题42

2.5 本章小结43

第三章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44

3.1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及其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44

3.1.1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本质与界定44

3.1.2 知识工作中创新的来源45

3.1.3 知识工作中创新模型的总体构建思路48

3.2 创新过程中的“体验”认知行为及其过程49

3.2.1 基于体验的共同化过程49

3.2.2 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50

3.2.3 体验的实现机制54

3.2.4 体验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换的相互关系59

3.3 创新过程中的“隐喻”认知行为及其过程61

3.3.1 基于隐喻的表出化过程61

3.3.2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61

3.3.3 隐喻的实现机制64

3.3.4 隐喻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换的相互关系69

3.4 创新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认知行为及其过程72

3.4.1 基于逻辑思维的联结化过程72

3.4.2 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72

3.4.3 逻辑思维的实现机制74

3.4.4 逻辑思维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换的相互关系77

3.5 创新过程中的“再体验”认知行为及其过程78

3.5.1 基于再体验的内在化过程78

3.5.2 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78

3.5.3 再体验的实现机制80

3.5.4 再体验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换的相互关系83

3.6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模型84

3.7 本章小结86

第四章 知识工作中信息技术对创新的作用87

4.1 知识工作背景下对信息技术的认识87

4.1.1 信息的基本概念87

4.1.2 技术的基本概念88

4.1.3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89

4.1.4 知识工作中信息技术对创新的重要性91

4.2 信息技术在知识工作中的应用92

4.2.1 语义组织工具——数据库系统92

4.2.2 图示表征工具——办公绘图软件93

4.2.3 思维表征工具——思维导图软件94

4.2.4 同步协作工具——多媒体会议系统96

4.2.5 异步协作工具——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系统、协同编辑系统97

4.2.6 复杂计算工具——专业软件101

4.2.7 知识工作中信息技术工具的功能小结101

4.3 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对核心认知行为的作用102

4.3.1 信息技术对“体验”认知行为的作用102

4.3.2 信息技术对“隐喻”认知行为的作用103

4.3.3 信息技术对“逻辑思维”认知行为的作用105

4.3.4 信息技术对“再体验”认知行为的作用106

4.3.5 知识工作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对认知行为作用的总体假设107

4.4 本章小结109

第五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110

5.1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原因110

5.2 案例研究设计111

5.2.1 研究问题与假设112

5.2.2 典型研究对象的选取113

5.2.3 实证研究思路114

5.2.4 数据来源115

5.2.5 数据分析与编码流程117

5.3 案例研究的规范性及本研究的策略119

5.3.1 建构效度120

5.3.2 内部效度120

5.3.3 外部效度121

5.3.4 信度121

5.4 本章小结123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基本发现124

6.1 案例背景124

6.1.1 基本情况124

6.1.2 创新过程概述125

6.2 创新过程中知识转换模式的划分125

6.2.1 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条目126

6.2.2 知识转换量表128

6.2.3 行为条目的评分与知识转换模式的判定131

6.2.4 四种知识转换模式下对应的行为条目133

6.3 创新过程中知识转换模式对应的核心认知行为133

6.3.1 核心认知行为的特征维度134

6.3.2 行为条目与核心认知行为的对应135

6.4 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136

6.5 基本发现136

6.5.1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来源于认知行为与知识转换的相互作用136

6.5.2 创新过程中的四种核心认知行为137

6.5.3 信息技术对创新过程中核心认知行为的作用148

6.6 本章小结158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59

7.1 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159

7.1.1 主要工作159

7.1.2 研究结论160

7.2 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62

7.2.1 理论意义162

7.2.2 实践意义162

7.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163

7.3.1 研究的局限性163

7.3.2 进一步研究展望164

参考文献165

附录185

附录1 初次深度访谈速记材料整理185

附录2 二次深度访谈录音资料整理191

后记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