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诗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251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8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诗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明清之际: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1
一 诗歌的现实地位与儒家诗学政教传统的失落1
序[张少康]1
二 经世精神与尊经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复兴的政治文化背景8
三 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16
四 关于正变与温厚和平问题讨论的现实政治意义25
五 以诗补史:对明清之际诗歌思潮的历史价值的认定39
第二章 情志为本与格调优先:云间、西泠派对七子派诗学价值系统的重建与调整43
一 真伪与雅俗之间:明代诗学的内在问题43
二 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云间、西泠派对真、雅统一的追求49
三 汉魏、盛唐、明诗:云间、西泠派确立的风雅正宗73
四 格调拟古、姿色求变与英雄之美:云间、西泠派对汉魏、盛唐传统与六朝及晚唐传统的结合与统一94
一 从格调优先到性情优先104
第三章 从格调优先到性情优先: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派诗学104
二 “人其诗”与“诗其人”:美本位与真本位119
三 从崇正抑变到主变而存正:审美价值多元论的确立及对七子派诗学价值系统的抨击126
四 铺陈排比与新的诗歌传统的建立141
第四章 对当魏、盛唐审美正统的突破:晚唐诗歌热的兴起148
一 情与法并重、性情与学古并举:冯班兄弟对公安、竟陵派诗学与七子派诗学的综合149
二 吴乔的以意为主与诗中有人156
三 比兴:诗歌的创作原则与诠释原则167
四 李商隐诗歌的诠释革命与价值重估185
五 功夫、文采与晚唐诗的再评价189
六 晚唐诗歌热的兴起198
一 云间派影响下的宗汉魏、盛唐诗风205
第五章 性情与格调的融合:对云间派诗学的进一步展开与修正205
二 吴伟业站在七子派立场上对公安、竟陵派诗学的折中208
三 陈祚明对七子派与竟陵派诗学的折中213
四 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和他的宏观诗歌史论229
五 施闰章、宋琬等对七子派主格调诗学与公安、竟陵派主性情诗学的综合234
六 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王士祯的早期诗学243
第六章 主情与崇正:王夫之的诗学理论264
一 王夫之诗学的极端内在性立场265
二 王夫之诗学体现的是汉魏、六朝审美精神,不是唐诗精神282
三 诗乐同源:诗歌的时间性展开方式与音乐性精神298
四 情景交融:诗歌的境界美312
五 谢灵运:音乐美与境界美统一的典范322
六 跻己怀于古志:王夫之的特殊的学古方式324
第七章 变而不失其正:叶燮对钱谦益一派诗学的继续展开327
一 以作论之体评诗与叶燮诗学理论的所谓体系性特征327
二 从对立到综合:叶燮对明代诗学两极对立的批判与超越330
三 从崇正到主变333
四 主变与理、事、情及才、胆、识、力的主客体理论342
五 变而不失其正:变所不能逾越的界限360
第八章 主真重变与清初的宋诗热362
一 宋诗热的形成过程362
二 宋诗的价值重估与唐、宋传统的融合375
三 尊唐主宋的论争与对宋诗热弊病的批判与矫正385
第九章 对七子、虞山派诗学的继承与超越:王士祯的诗学404
一 辨体与学古:对七子派及虞山派的继承与超越405
二 神韵并非只是王、孟一派的审美特征422
三 清远古澹之为神韵:六朝精神与竟陵唾余435
四 古澹闲远与沈著痛快:神韵并不排斥沈著痛快441
五 神韵与兴象超逸之妙449
六 兴会与根柢:神韵诗的创作状态465
七 化境与悟境,功夫与境界472
第十章 以杜为宗与诗中有人:与神韵说异趣的非主流诗学479
一 朱彝尊:尊诗教、重学力的诗学479
二 陈廷敬、庞垲:以杜甫为宗488
三 赵执信对渔洋神韵说的批评494
一 吴中诗风的转变与诗坛尊唐风气的再盛511
第十一章 传统诗学体系的再修正与总结:沈德潜的诗学511
二 仰风雅以尊诗道:沈德潜儒家诗学的理想主义精神515
三 从《古诗源》到《清诗别裁》:沈德潜所确立的风雅正统520
四 宗旨、体裁、音节、神韵:对性情、格调、神韵三说的综合524
五 先审宗旨:性情优先527
六 古诗之源:风诗正宗542
七 唐诗传统:雅、颂为尊553
八 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与羚羊挂角、镜花水月:格调与神韵的统一564
第十二章 沈德潜的同调者的诗学及纪昀对诗歌史的总结571
一 田同之与赵文哲:对王士祯诗说的继续与发扬571
二 虞山诗人的转向唐音579
三 乔忆的诗说582
四 李重华的音、象、意说584
五 纪昀对古代诗歌传统的总结592
第十三章 从“非关学也”到“以学为本”:浙派的学人之诗理论605
一 从“非关学也”到“以学为本”:学人之诗理论的提出606
二 以学问为诗材612
三 尚涩与尚清621
第十四章 诗法与文法合一:从金圣叹的以时文法论诗到桐城派的以古文法论诗630
一 金圣叹、徐增为律诗分解:以时文法论诗630
二 桐城派先驱重内容、重道德的倾向639
三 姚鼐:诗文一律643
四 方东树:以古文义法论诗650
第十五章 学人之诗与文人之诗理论的总结:翁方纲以宋诗为基点的诗学665
一 肌理说:学人之诗理论与文人之诗理论的结穴665
二 从“非关理也”到“一衷诸理”673
三 从虚到实691
四 从兴会兴趣到理性对创作过程的控制:节制与逆笔702
五 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对明清诗歌道路的反省与新方向的确立718
第十六章 古典与近代之间:袁枚的性灵说726
一 才性与性情:从崇高到世俗727
二 才性与天分740
三 天籁与人巧748
四 性灵与格调753
五 性灵与学问765
六 韵味与风趣771
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创造性理论777
后记782
热门推荐
- 129077.html
- 1342018.html
- 2175144.html
- 674470.html
- 299043.html
- 2909157.html
- 3018837.html
- 3644760.html
- 2041894.html
- 3843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8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6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3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2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7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9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