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
  • 朱义禄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5215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儒家-人格-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多层面的儒家理想人格范型(上)17

第一节 内圣外王(圣人)18

(一)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18

(二)孟子“为善必有王者”与荀子“尽伦尽制”的“圣王”20

(三)内圣外王之道22

第二节 《大学》的人格哲学:“修齐治平”27

(一)修身为本28

(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29

(三)齐家、治国、平天下32

(四)帝王之学及其余波35

第三节 君子理想39

(一)“君子”概念的演变40

(二)君子与小人:义与利、荣与辱41

(三)安贫乐道45

(四)自强不息51

第二章 多层面的儒家理想人格范型(下)57

第一节 成人之道57

(一)孔子对真、善、美全面发展原则的揭示57

(二)荀子的“全”、“粹”、“美”一统的“成人”61

(三)王夫之的“继善成性”与“身成性成”64

第二节 圣贤气象69

(一)内圣超越外王69

(二)二程的“圣贤气象”与“孔颜乐处”72

(三)朱熹的“醇儒之道自律”75

第三节 豪杰精神80

(一)自我批判时代的来临81

(二)对“经纬天地,建功立业”豪杰的呼唤83

(三)“扶危定倾,身任天下”的时代使命感88

第三章 以依附、顺从为主的儒家女性理想人格的设计93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男女关系的消长93

第二节 卑弱、顺从与阳尊阴卑的定位凝固论100

第三节 从一而终的贞节观与对女性人格的蹂躏109

第四节 人格摧残在肉体形象上的折射:缠足与养瘦马119

第四章 儒家理想人格学说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128

第一节 制约儒家理想人格学说的价值观念128

(一)人贵在“有义”128

(二)德性主体的高扬与知性主体的漠视133

(三)沦为道德人格附庸的审美主体139

第二节 平等色彩的理想人格144

(一)人皆可以为尧舜禹144

(二)圣人不越“人伦日用之常”148

第三节 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155

(一)与天地合其德的圣人155

(二)能致诚尽性的圣人159

第五章 兼济与独善:士大夫对儒家理想人格的模式化认同168

第一节 士大夫的众趋人格与人生哲学169

(一)“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有机组合169

(二)由忧患意识而来的济世精神与隐逸之风177

第二节 个案研究之一:陶渊明182

(一)“大济苍生”与“击壤自欢”的相辅相成182

(二)出仕与归隐的绵延同一186

第三节 个案研究之二:白居易190

(一)“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自白190

(二)中隐:士大夫与皇权恒常冲突的衍生物194

(三)诗文创作与人格理想的同步耦合197

第四节 个案研究之三:王禹偁200

(一)“行道利民”的人格意识200

(二)“士之穷达必形于歌咏、文词”206

第六章 圣人崇拜与圣人史观210

第一节 圣人崇拜的由来、发展及其政治、文化意蕴211

(一)先秦诸子对一统天下的圣人的渴望211

(二)“弘我王化”:封建帝王与圣人崇拜215

(三)以圣人崇拜为核心的“道统”与“治统”的合一217

(四)知识阶层的尊孔崇圣活动223

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易传》圣人史观228

(一)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主宰者228

(二)韩愈对《易传》圣人史观的继承234

第三节 格君心:宋明理学对圣人史观的新发展235

(一)力倡君主“心术”决定论的朱熹235

(二)身体力行“立君志”的程颐238

(三)以“慎独”格君心之非的刘宗周240

(四)“格君心”说的理论剖析245

第七章 儒家理想人格学说的社会文化效应249

第一节 思维方式上的“经学态度”249

(一)社会文化效应249

(二)“独尊儒术”与“经学态度”的奠定250

(三)“守一先生之言”的独断论255

(四)“经学态度”与明清文化专制主义258

第二节 儒家化、伦理化的中华法系262

(一)经义断狱与原心定罪263

(二)具有权威主义品性的礼267

(三)以礼入律271

(四)“一准乎礼”的唐律277

第三节 人伦道德价值的泛化283

(一)由重德轻智到蒙昧主义284

(二)从中西文化比较看人体造型艺术的冷落296

第八章 儒家的生死观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307

第一节 儒家对生死的沉思307

(一)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死观307

(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殉道观311

(三)“善养浩然之气”的“大丈夫”313

第二节 伸张正义的象征319

(一)“生以理全,死与义合”的东汉士人319

(二)“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的东林党人325

第三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32

(一)“正气未亡人未息”333

(二)“精神入汗青”340

(三)近现代志士仁人的回响345

参考文献355

后记361

再版后记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