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气血证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气血证治学
  • 颜德馨主审;颜乾麟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2112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32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758页
  • 主题词:气血-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气血证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础理论篇3

第一章 气血概述3

第一节 气的概述4

一、气的基本概念4

二、气的生成6

第二节 血的概述7

一、血的基本概念7

二、血的生成8

三、血中有气9

第二章 气血学说的嬗变与创新10

第一节 气血学说的起源10

一、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10

二、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10

三、论述人体的病理变化11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11

第二节 气血学说的嬗变11

第三节 气血学说的创新13

第三章 民族医学对气血的认识15

第一节 壮医对气血的认识15

一、壮医气血的内涵16

二、壮医气血理论的内容16

三、壮医气血理论的应用16

第二节 彝医对气血的认识18

一、彝医的清浊二气论18

二、彝医的天地人同气论19

三、彝医的气血论19

四、彝医的气路论19

第三节 藏医、蒙医、苗医对气血的认识20

一、藏医的三因学说20

二、蒙医的三根学说22

三、苗医的气血水理论23

第四章 气血生理功能24

第一节 气的生理功能24

一、气的分类24

二、气本一元论26

三、气的运行形式27

四、气的生理功能28

第二节 血的生理功能29

一、血的循行形式29

二、血的循行与脏腑的关系30

三、血的生理功能30

第三节 气血与津液、精、神的关系31

一、气与血的关系32

二、气血与津液的关系33

三、气血与精的关系35

四、气血与神的关系35

第五章 气血病证的病因学特点37

第一节 六淫37

一、风38

二、寒38

三、暑39

四、湿40

五、燥40

六、火(热)41

第二节 七情42

一、怒42

二、喜43

三、思43

四、悲(忧)44

五、恐44

六、惊44

第三节 饮食45

一、饮食不节45

二、饮食偏嗜45

第四节 劳逸46

一、过度安逸46

二、过度劳累46

第五节 痰饮、瘀血47

一、痰饮47

二、瘀血49

第六章 气血病证病机52

第一节 气病病机53

一、气郁53

二、气滞54

三、气逆55

四、气闭56

五、气虚56

六、气陷58

七、气脱59

第二节 血病病机59

一、血瘀59

二、血寒61

三、血热61

四、血虚61

五、出血62

六、血脱63

第三节 气血同病病机63

一、气滞血瘀64

二、气虚血瘀64

三、气血两虚64

四、气不摄血64

五、气随血脱65

六、血随气逆65

第四节 气血病证的病理表现65

一、气病的病理表现65

二、血病的病理表现69

第五节 气血病机演变规律72

一、由实转虚73

二、气病病机之间的演变73

三、血病病机之间的演变73

四、由气及血74

五、由血及气74

第六节 内生五邪75

一、风气内动75

二、寒从中生75

三、湿浊内生75

四、血虚化燥75

五、火热内生76

第七节 气、血、痰、瘀之间的病理关系76

一、气与血之间的病理关系76

二、气血与痰之间的病理关系76

三、气血与瘀之间的病理关系77

四、痰与瘀之间的病理关系77

第七章 气血病辨证79

第一节 气病辨证79

一、气虚证79

二、气滞证84

三、气逆证88

四、气陷证90

五、气脱证91

第二节 血病辨证91

一、血虚证91

二、血瘀证93

三、血热证96

四、血寒证97

五、出血证98

第三节 气血同病辨证103

一、气血两虚证103

二、气虚血瘀证104

三、气滞血瘀证105

四、气不摄血证105

五、气随血脱证106

六、血随气逆证107

第八章 气血病治则治法108

第一节 气血病的治疗原则108

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08

二、血气喜温而恶寒108

三、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109

四、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109

五、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110

六、气血病的治疗宜忌110

第二节 气血病的治疗方法111

一、气病常见的治疗方法111

二、血病常见的治疗方法114

第九章 调理气血中药116

第一节 理气药116

一、陈皮116

二、青皮118

三、枳实120

四、香附122

五、薤白124

六、柴胡126

七、木香128

八、川楝子130

九、乌药132

十、佛手134

十一、玫瑰花135

第二节 补气药136

一、人参136

二、西洋参139

三、黄芪140

四、白术142

五、山药145

六、甘草147

六、大枣150

七、蜂蜜151

第三节 活血药153

一、川芎153

二、丹参156

三、桃仁158

四、红花160

五、鸡血藤162

六、王不留行164

七、益母草165

八、水蛭167

九、莪术169

十、三棱170

十一、郁金172

十二、延胡索174

十三、乳香176

十四、没药178

第四节 止血药179

一、大蓟179

二、小蓟181

三、槐花182

四、地榆183

五、侧柏叶185

六、三七186

七、蒲黄188

八、白及190

九、仙鹤草192

十、艾叶193

十一、灶心土195

第五节 补血药196

一、阿胶196

二、当归198

三、熟地黄200

四、白芍202

五、何首乌205

六、龙眼肉206

第十章 气血病证常用方剂209

第一节 补气方剂209

一、四君子汤209

二、六君子汤210

三、参苓白术散212

四、补中益气汤213

五、升阳益胃汤216

六、玉屏风散218

七、生脉散219

八、人参蛤蚧散221

第二节 补血方剂222

一、四物汤222

二、当归补血汤225

第三节 气血双补方剂226

一、八珍汤226

二、十全大补汤(十全散)227

三、人参养荣汤(养荣汤)228

四、归脾汤230

五、炙甘草汤231

六、泰山磐石散233

七、复方阿胶浆234

第四节 行气方剂235

一、越鞠丸235

二、柴胡疏肝散237

三、枳实薤白桂枝汤238

四、半夏厚朴汤239

五、厚朴温中汤241

六、良附丸242

七、金铃子散242

八、四磨汤243

九、天台乌药散(乌药散)245

十、橘核丸246

十一、暖肝煎247

十二、启膈散248

十三、加味乌药汤(加味乌沉汤)249

第五节 降气方250

一、苏子降气汤(紫苏子汤)250

二、定喘汤251

三、旋覆代赭汤253

四、橘皮竹茹汤254

五、丁香柿蒂汤255

六、大半夏汤256

第六节 活血祛瘀方剂257

一、桃仁承气汤257

二、抵当汤259

三、血府逐瘀汤260

四、补阳还五汤263

五、复元活血汤264

六、温经汤265

七、生化汤267

八、桂枝茯苓丸269

九、当归芍药散271

十、失笑散272

十一、活络效灵丹274

十二、丹参饮274

十三、鳖甲煎丸275

十四、大黄?虫丸277

第七节 止血方剂279

一、十灰散279

二、四味丸281

三、咳血方282

四、小蓟饮子283

五、槐花散285

六、黄土汤286

七、胶艾汤(芎归胶艾汤)288

第八节 凉血方剂290

一、清营汤290

二、清瘟败毒饮291

三、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292

四、神犀丹294

五、凉血四物汤295

六、化斑汤296

中篇 临床应用篇301

第十一章 内科杂病的气血病机与治疗301

第一节 心系病证301

一、心悸301

二、胸痹307

三、心水313

四、失眠318

五、郁证324

第二节 肺系病证330

一、咳嗽330

二、肺胀336

三、喘证341

四、哮证346

第三节 脾系病证353

一、呕吐353

二、呃逆360

三、噎膈365

四、胃脘痛372

五、腹痛379

六、泄泻387

七、便秘394

第四节 肝系病证401

一、颤证401

二、眩晕406

三、中风410

四、胁痛418

五、积聚422

六、黄疸427

七、鼓胀433

第五节 肾系病证440

一、淋证440

二、癃闭448

三、耳鸣耳聋456

四、腰痛464

五、遗精阳痿470

第十二章 妇儿骨伤科的气血病机与治疗477

第一节 妇科疾病477

一、滑胎477

二、痛经481

第二节 儿科疾病486

一、遗尿486

二、哮喘490

三、惊风494

四、紫癜501

第三节 骨伤科疾病506

一、骨折506

二、头部内伤512

三、胸胁部内伤516

第十三章 疑难疾病的气血病机与治疗52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疑难疾病521

一、慢性支气管炎521

二、支气管哮喘526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31

四、肺脓肿53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疑难疾病540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40

二、心律失常551

三、高血压病556

四、心力衰竭562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疑难疾病570

一、慢性胃炎570

二、消化性溃疡574

三、上消化道出血579

四、肝硬化584

五、肠易激综合征589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疑难疾病593

一、肾小球肾炎593

二、肾病综合征601

三、前列腺炎606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疑难疾病610

一、脑梗死610

二、血管性痴呆615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疑难疾病619

一、糖尿病619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24

下篇 古今研究篇631

第十四章 历代文献对气血论述精选及评述631

第一节 气血概念文献选631

第二节 气血生理病理文献选635

第三节 气血病调治原则文献选640

第四节 气血病治法与方药文献选646

第五节 瘀血证论治文献选658

第十五章 颜氏内科对气血学说的认识与实践665

第一节 颜氏内科的沿革与现状665

一、颜氏内科沿革及现状665

二、颜氏内科传承谱系665

三、颜氏内科主要学术观点666

第二节 颜亦鲁对气血学说的认识与实践667

一、学术思想667

二、临证经验670

三、验案赏析673

第三节 颜德馨对气血学说的认识与实践674

一、学术思想674

二、临床经验680

三、验案赏析686

第四节 颜乾麟对气血学说的认识与实践688

一、学术思想688

二、临床经验691

三、验案赏析696

第十六章 衡法颗粒调节血脂的实验研究700

第一节 衡法颗粒对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脂血症大鼠内皮的保护作用700

第二节 衡法颗粒对LDL、ox-LDL表达的影响701

第十七章 温阳活血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实验研究703

第一节 温阳活血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大鼠血管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703

第二节 温阳活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分子机制705

第十八章 活血复方延缓血管衰老的实验研究708

第一节 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的影响708

第二节 活血复方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710

第三节 活血复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行为学和大脑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711

第十九章 清心开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实验研究714

第一节 清心开窍方对D-半乳糖诱导脑功能衰退模型的影响714

第二节 清心开窍方对沙土鼠夹双侧颈总动脉后学习记忆的影响715

第三节 清心开窍方对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716

第四节 清心开窍方对中老年小鼠血丙二醛(MDA)的影响717

第五节 清心开窍方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718

第二十章 复方蒲黄颗粒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720

第一节 复方蒲黄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720

第二节 复方蒲黄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722

第三节 复方蒲黄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热休克蛋白7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723

第二十一章 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实验研究725

第一节 复方阿胶浆对保护环磷酰胺导致移植性Lewis肺癌小鼠外周血象研究725

第二节 复方阿胶浆缓解化学药物治疗后骨髓抑制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虚模型外周血骨髓象的影响726

第三节 复方阿胶浆对气血双虚模型小鼠血象及免疫水平的影响727

第四节 复方阿胶浆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外周血及骨髓象的变化728

第五节 复方阿胶浆对乙酰苯肼所致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实验研究728

主要参考文献7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