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科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程先富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3190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地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理科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理学发展简史1
一、古代地理思想的萌芽2
二、近代地理学的形成6
三、现代地理学的产生7
第二节 地理学研究对象10
一、景观10
二、地理环境11
三、地理系统16
第三节 地理学学科体系18
第四节 地理学研究方法21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1
二、地理资料的搜集与分析22
三、地图和遥感技术23
四、地理调查24
五、地理模拟27
六、现代科学方法论27
七、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29
第五节 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30
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跨学科的科学30
二、区域性和综合性32
第六节 地理学的作用33
一、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33
二、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8
第二章 地理学基本理论43
第一节 地域分异理论43
一、地域分异规律43
二、陆地自然带45
三、水平地带性规律46
第二节 空间理论50
一、农业区位论50
二、工业区位论52
三、中心地理论53
四、空间相互作用与扩散理论54
五、行为空间55
六、地缘空间57
第三节 人地关系理论58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59
二、人地相关论60
三、适应论60
四、人类生态学思想61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64
一、可持续发展回顾64
二、可持续发展观66
第五节 景观生态理论69
一、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异质性原理70
二、格局与过程关系原理71
三、尺度分析原理72
四、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73
五、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73
六、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4
七、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75
第六节 文化地理学理论76
一、文化区77
二、文化扩散78
三、文化生态79
四、文化整合81
五、文化景观82
第三章 理论地理学85
第一节 地球表层系统85
一、地球表层结构85
二、地球表层特征87
三、地球表层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90
第二节 基本地理过程92
一、气候过程92
二、水文过程95
三、地貌过程101
四、生态—环境过程105
五、空间经济过程110
六、人口过程112
七、文化过程115
第三节 地理学基本公理117
一、集群公理117
二、势能扩散公理118
三、距离衰减公理118
四、序动公理119
五、时空对耦公理120
第四章 地理信息科学121
第一节 概述121
一、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研究122
二、地理信息科学发展前景123
第二节 遥感信息技术124
一、遥感的概念和类型124
二、遥感的特点126
三、遥感发展简史127
四、遥感的应用128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130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130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132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35
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展望136
第四节 全球定位系统138
一、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138
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特点139
三、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140
四、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141
第五节 地理专家系统143
一、专家系统143
二、地理专家系统143
三、地理专家系统的软件功能145
四、地理专家系统的应用前景145
第六节 数字地球146
一、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147
二、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框架149
三、数字地球的作用151
第五章 地理系统工程153
第一节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153
一、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153
二、全球变化研究主要内容154
三、全球变化研究基本特点156
四、全球变化研究主要成果156
五、全球变化响应157
六、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进展159
第二节 人口系统与生态环境161
一、人口系统的特征161
二、人口系统工程162
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64
四、中国生态环境问题169
五、地理科学在环境保护研究方面的贡献171
第三节 灾害系统及减灾模式174
一、灾害174
二、灾害系统174
三、灾害评估177
四、中国自然灾害特征179
五、减灾模式及对策180
第四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182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182
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187
三、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189
第五节 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193
一、循环经济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94
二、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195
三、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198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201
第六章 发展与展望204
第一节 发展途径204
一、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204
二、深化微观与机理研究205
三、进一步拓展地理学的应用领域205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205
第二节 发展展望206
一、空间结构仍然是未来地理学的研究核心206
二、概念和理论发展迫在眉睫208
三、分析和综合双管齐下211
四、科学性、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发展212
主要参考文献215
热门推荐
- 3034311.html
- 3895949.html
- 353060.html
- 3276141.html
- 2763380.html
- 3100087.html
- 1970054.html
- 482297.html
- 2228248.html
- 3374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9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5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5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01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7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3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3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