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夏热冬冷地区湿度控制技术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夏热冬冷地区湿度控制技术指南
  • 王汉青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2137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防潮-技术-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夏热冬冷地区湿度控制技术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除湿的基本概念及其必要性1

1.1.1 湿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及其影响2

1.1.2 除湿基础理论4

1.2 夏热冬冷地区特点5

1.3 夏热冬冷地区除湿技术简介6

1.3.1 冷却法除湿技术7

1.3.2 液体吸收除湿技术8

1.3.3 固体吸附除湿技术8

1.3.4 膜除湿技术9

1.3.5 热电冷凝除湿技术10

1.3.6 其他除湿技术11

1.4 夏热冬冷地区除湿技术方案的确定原则11

1.4.1 科学实用性原则11

1.4.2 因地制宜、节约能源的原则11

1.4.3 生态环保的原则12

参考文献13

第2章 湿空气处理的理论基础14

2.1 湿空气的组成及其状态参数14

2.1.1 湿空气的成分及性质14

2.1.2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5

2.2 湿空气的处理过程17

2.3 负荷计算原理20

2.3.1 建筑冷负荷21

2.3.2 建筑热负荷23

2.3.3 建筑湿负荷25

参考文献26

第3章 冷却除湿技术27

3.1 冷却除湿的原理及特点27

3.1.1 冷却除湿原理27

3.1.2 冷却除湿的特点28

3.1.3 喷淋除湿设备的构造29

3.1.4 表面式冷却器的构造与除霜31

3.1.5 冷却除湿的优缺点和研究进展33

3.1.6 冷却除湿的应用领域35

3.2 冷却除湿的不同应用形式39

3.2.1 一般型冷却除湿39

3.2.2 降温型冷却除湿40

3.2.3 多功能型冷却除湿和调温型冷却除湿40

3.3 冷却除湿的计算与选型42

3.3.1 负荷计算42

3.3.2 冷却除湿的设备选型43

3.3.3 除湿机施工要求45

3.3.4 管理和运行注意事项47

3.4 典型案例分析47

3.4.1 工程概况47

3.4.2 除湿降温空调系统方案比较分析47

3.4.3 能耗估算与对比52

3.4.4 综合评价53

参考文献54

第4章 溶液吸收除湿技术55

4.1 溶液除湿原理及特点55

4.1.1 溶液除湿原理55

4.1.2 溶液除湿的特点57

4.1.3 研究现状57

4.1.4 溶液除湿的适用范围59

4.2 溶液除湿剂的性能分析59

4.2.1 蒸汽压59

4.2.2 腐蚀性60

4.3 溶液除湿剂的选择61

4.3.1 氯化钙水溶液61

4.3.2 溴化锂水溶液61

4.3.3 氯化锂水溶液61

4.3.4 二甘醇、三甘醇62

4.3.5 混合除湿剂62

4.4 溶液除湿经济性分析62

4.5 溶液除湿的优缺点63

4.6 溶液除湿的类型63

4.6.1 绝热型除湿器63

4.6.2 内冷型除湿器64

4.7 溶液除湿系统的计算与选型66

4.7.1 热湿负荷计算66

4.7.2 常规空调系统与溶液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比较71

4.7.3 溶液除湿器选型72

4.7.4 再生器选型72

4.7.5 溶液泵选型74

4.8 典型案例分析75

4.8.1 工程概况75

4.8.2 系统设计75

4.8.3 设计参数76

4.8.4 全新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计算76

4.8.5 传统一次回风全空气冷凝除湿空调系统计算78

4.8.6 经济性指标对比78

4.8.7 综合评价79

4.9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79

4.9.1 初投资79

4.9.2 能源的选择及能耗分析79

参考文献81

第5章 固体吸附除湿技术83

5.1 固体吸附除湿简介83

5.1.1 固体吸附除湿原理83

5.1.2 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84

5.1.3 固体除湿的类型和特点85

5.2 转轮除湿86

5.2.1 转轮除湿原理86

5.2.2 转轮除湿的类型88

5.2.3 转轮除湿的吸附材料91

5.2.4 转轮除湿的特点95

5.2.5 转轮除湿的适用范围96

5.2.6 转轮除湿的设计实例97

5.2.7 转轮除湿机安装技术要求99

5.2.8 转轮除湿的发展前景100

5.3 固定吸附床除湿100

5.3.1 固定床除湿原理101

5.3.2 固定除湿床构造102

5.3.3 固定除湿床吸附材料104

5.3.4 固定吸附床除湿能效评价指标106

参考文献109

第6章 膜除湿技术111

6.1 膜除湿原理111

6.2 工艺过程介绍111

6.2.1 压缩法111

6.2.2 吹扫气体法112

6.2.3 真空法113

6.2.4 膜/干燥剂复合除湿法113

6.2.5 膜湿泵法114

6.2.6 再循环膜接触器系统法115

6.2.7 膜/吸收剂法115

6.3 膜法除湿的特点116

6.4 膜的种类及特点117

6.4.1 有机高分子膜117

6.4.2 无机膜118

6.4.3 液膜119

6.4.4 膜的结构形态及特点119

6.5 膜除湿在空调领域的研究进展119

6.5.1 膜/全热换热器120

6.5.2 膜/空气除湿器120

6.6 膜法除湿的应用121

参考文献122

第7章 热电冷凝除湿技术123

7.1 热电冷凝除湿原理及特点123

7.1.1 热电效应123

7.1.2 热电冷凝除湿原理124

7.1.3 热电制冷片126

7.1.4 热电冷凝除湿特点127

7.1.5 国内外热电技术研究进展127

7.1.6 热电冷凝技术适用范围129

7.2 热电制冷(制热)材料129

7.2.1 热电制冷(制热)材料简介129

7.2.2 热电制冷(制热)材料特点与热电优值129

7.2.3 热电制冷(制热)的材料分类130

7.3 热电装置的能源利用方式131

7.3.1 常规能源131

7.3.2 低品位能源131

7.4 热电制冷、除湿系统的设计计算132

7.4.1 热电转换的计算132

7.4.2 热电制冷除湿装置主要部件选型133

7.5 热电除湿技术实例分析135

7.5.1 应用背景135

7.5.2 热电除湿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示135

7.5.3 小型热电除湿器的选型136

7.5.4 综合评价139

7.6 经济性分析140

7.6.1 热电冷凝除湿技术与常规除湿技术的经济性比较140

7.6.2 初投资和能耗分析140

参考文献141

第8章 建筑调湿材料142

8.1 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142

8.1.1 调湿材料142

8.1.2 调湿材料分类143

8.1.3 建筑调湿材料调湿作用144

8.2 建筑调湿材料性能评价及特点145

8.2.1 基本调湿特性指标145

8.2.2 封闭空间的调湿特性指标146

8.2.3 调湿材料改性147

8.3 建筑调湿材料的种类及研制方法148

8.3.1 调湿涂料种类148

8.3.2 调湿墙体材料154

8.3.3 其他调湿材料157

8.4 海泡石调湿涂料的应用157

8.4.1 海泡石调湿涂料的制备158

8.4.2 海泡石调湿涂料的应用161

8.5 建筑调湿材料的重要作用162

8.5.1 可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保证人体健康162

8.5.2 可加速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63

8.5.3 丰富调湿技术和手段,促进建材行业发展163

参考文献164

第9章 太阳能除湿技术166

9.1 太阳能与溶液除湿相结合的除湿技术166

9.1.1 太阳能与溶液除湿相结合的除湿系统组成166

9.1.2 太阳能与溶液除湿相结合的除湿系统核心部件168

9.2 太阳能与固体吸附相结合的除湿技术176

9.2.1 太阳能转轮除湿工作原理176

9.2.2 太阳能固体除湿床系统177

9.2.3 基于太阳能再生的转轮除湿独立新风系统179

9.3 太阳能控湿技术183

9.3.1 分析案例183

9.3.2 设计思路183

9.3.3 系统设计184

9.3.4 太阳能系统热工设计计算185

9.3.5 太阳能系统集热板选型计算188

9.3.6 安装注意事项191

参考文献192

第10章 建筑围护结构隔湿防潮193

10.1 建筑围护结构传湿原理及特点193

10.1.1 材料的吸湿特性193

10.1.2 围护物结构中的水分转移194

10.1.3 建筑围护结构隔湿防潮的研究现状及应用195

10.2 内部冷凝198

10.2.1 内部冷凝的危害198

10.2.2 检验内部冷凝步骤的方法199

10.3 建筑围护结构防潮203

10.3.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204

10.3.2 内部冷凝的防止和控制205

10.3.3 墙身及窗体防潮209

10.3.4 防止夏季结露211

10.4 隔湿防潮的典型案例分析211

参考文献212

第11章 组合式除湿技术214

11.1 组合式除湿的设计理念214

11.2 溶液除湿的组合方式215

11.2.1 溶液除湿与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215

11.2.2 溶液除湿与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案例分析217

11.2.3 热泵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221

11.2.4 热泵式溶液除湿新风机组223

11.3 固体除湿的组合方式228

11.3.1 转轮除湿与机械制冷除湿相结合229

11.3.2 固体吸附剂与冷却除湿相结合230

11.3.3 固体吸附除湿与集中空调系统组合231

11.4 膜除湿的组合方式234

11.5 热电冷凝除湿的组合方式234

11.6 其他除湿技术的组合方式236

参考文献237

第12章 夏热冬冷地区湿度控制经济性分析238

12.1 夏热冬冷地区湿度控制的任务和特点238

12.1.1 湿度控制的任务238

12.1.2 温湿度耦合的湿度控制方法239

12.1.3 温湿度独立控制241

12.2 湿度控制方式的选择242

12.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湿度控制的经济性分析244

12.3.1 工程概况及相关参数244

12.3.2 传统中央空调系统244

12.3.3 温湿度独立控制+转轮除湿中央空调系统246

12.3.4 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系统248

12.3.5 冷却中央空调辐射顶板系统+调湿涂料250

12.3.6 经济性分析251

参考文献253

第13章 湿空气的测量和湿度的自动化控制254

13.1 湿度的测量与湿度传感器254

13.1.1 湿度的测量指标254

13.1.2 空气湿度测量的方法254

13.1.3 湿度测量仪器256

13.2 湿空气其他相关参数的测量260

13.3 温湿度自动控制262

13.3.1 温湿度自动控制的特点262

13.3.2 温湿度自动控制的原理262

13.4 温湿度自动控制的种类及其特点263

13.4.1 PID控制方法263

13.4.2 模糊控制方法264

13.5 温度的自动控制266

13.6 湿度的自动控制269

参考文献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