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生理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牛春雨,张根葆,王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96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病理生理学-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理生理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与学科性质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与展望3
第2章 疾病概论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5
第二节 病因学6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6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8
第三节 发病学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9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10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12
一、康复12
二、死亡12
第3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4
第一节 水、电解质平衡及其调节14
一、体液的容量与分布14
二、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成分15
三、不同体液之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15
四、水与电解质的功能和动态平衡15
五、体液平衡的调节17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18
一、脱水19
二、水中毒23
三、盐中毒24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24
一、低钾血症24
二、高钾血症27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29
一、低镁血症29
二、高镁血症30
第4章 水肿32
第一节 概述32
一、水肿的概念32
二、水肿的分类32
第二节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32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32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34
第三节 常见水肿及其发生机制35
一、心性水肿35
二、肾性水肿36
三、肝性水肿37
四、肺水肿37
五、脑水肿37
第四节 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38
一、水肿的一般特点38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39
第五节 水肿的治疗原则39
第5章 酸碱平衡紊乱40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40
一、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来源40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41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44
第三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45
一、pH和H+浓度45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5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45
四、缓冲碱46
五、碱剩余46
六、阴离子间隙46
第四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47
一、代谢性酸中毒47
二、呼吸性酸中毒50
三、代谢性碱中毒52
四、呼吸性碱中毒54
第五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55
一、双重型酸碱平衡紊乱55
二、三重型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56
第六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7
一、分析判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57
二、分析判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58
第6章 缺氧60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60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61
一、乏氧性缺氧61
二、血液性缺氧62
三、循环性缺氧63
四、组织性缺氧64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65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65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66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67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69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69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70
第五节 氧疗和氧中毒71
一、氧疗71
二、氧中毒71
第7章 发热73
第一节 概述73
一、发热的概念73
二、生理性体温升高与过热73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74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74
二、内生致热原75
三、发热的体温调节机制76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变化及热代谢特点79
一、体温上升期79
二、高热持续期79
三、体温下降期80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80
一、物质代谢变化80
二、功能变化81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82
一、生物学意义82
二、处理原则83
第8章 应激84
第一节 概述84
一、应激的概念84
二、应激原84
三、全身适应综合征85
第二节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85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85
二、细胞体液反应87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88
一、物质代谢变化88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89
三、免疫系统的变化89
四、心血管系统的变化89
五、消化系统的变化90
六、血液系统的变化90
七、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90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90
一、应激性溃疡91
二、应激与心血管疾病91
三、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92
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92
第五节 应激性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93
第9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4
第一节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概述94
第二节 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96
一、DIC的原因96
二、DIC的发生机制96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98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98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98
三、血液高凝状态98
四、微循环障碍98
第四节 DIC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99
一、分期99
二、分型99
第五节 DIC的机体变化与临床表现100
一、凝血功能紊乱——出血100
二、广泛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100
三、微循环障碍——休克100
四、红细胞损伤——溶血性贫血101
第六节 DIC的诊断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01
一、实验室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101
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01
第10章 休克103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103
一、休克的原因103
二、休克的分类104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105
一、休克早期105
二、休克进展期107
三、休克晚期109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变化110
一、细胞代谢障碍110
二、细胞损伤111
第四节 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112
一、肺功能变化112
二、肾功能变化112
三、心功能变化113
四、脑功能变化113
五、肝功能变化113
六、胃肠道功能变化114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114
第五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114
一、感染性休克114
二、过敏性休克115
三、心源性休克115
四、神经源性休克116
第六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116
一、及早防治116
二、积极治疗116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117
四、休克的疗效观察与纠正指征118
第11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119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19
一、原因119
二、影响因素119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120
一、自由基的作用120
二、钙超载122
三、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124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25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25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26
三、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26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26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127
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127
二、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127
三、清除自由基127
四、减轻钙超载127
五、其他127
第12章 心功能不全129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129
一、病因129
二、诱因130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131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132
一、心脏的代偿132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134
三、神经-体液的代偿135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135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135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138
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协调性障碍138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38
一、心功能的变化140
二、静脉系统淤血及其主要变化140
三、动脉系统充盈不足及其主要变化141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142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与消除诱因142
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142
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142
四、综合性治疗142
第13章 肺功能不全143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与发生机制143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143
二、弥散障碍145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146
四、解剖分流增加148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149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149
二、呼吸系统变化150
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150
四、循环系统变化150
五、肾功能变化151
六、胃肠道功能变化151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151
第14章 肝功能不全153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分类153
一、病因153
二、分类154
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154
一、物质代谢障碍154
二、分泌与排泄功能障碍154
三、凝血功能障碍155
四、免疫功能障碍155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155
第三节 肝性脑病156
一、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156
二、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160
三、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161
第15章 肾功能不全162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162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162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163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164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165
一、病因与分类165
二、发病机制166
三、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过程与表现168
四、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170
五、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170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171
一、病因171
二、发展过程及其机制171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73
第四节 尿毒症176
一、发病机制176
二、尿毒症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77
第五节 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179
第16章 脑功能不全180
第一节 概述180
一、脑的特点180
二、脑功能不全的表现形式及病理基础180
第二节 认知障碍181
一、认知及其基础181
二、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和痴呆181
三、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82
四、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85
第三节 意识障碍185
一、意识及其基础185
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昏迷186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88
四、意识障碍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90
第17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91
第一节 MODS的病因和临床类型191
一、MODS的病因191
二、MODS的临床类型192
第二节 MODS的发生机制192
一、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192
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肠源性感染195
三、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195
四、细胞代谢障碍196
第三节 各系统器官的变化197
一、肺功能的变化197
二、肝功能的变化197
三、肾功能的变化197
四、胃肠道功能的变化198
五、心功能的变化198
六、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198
第四节 防治原则198
一、防治原发病199
二、防治休克及缺血-再灌注损伤199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199
四、免疫治疗199
参考文献200
热门推荐
- 1233523.html
- 1049198.html
- 3740152.html
- 1563919.html
- 3547197.html
- 3419312.html
- 1434510.html
- 3202349.html
- 473893.html
- 775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1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5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2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5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9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4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2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3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