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九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53495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167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12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概论3
第一章 我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3
第一节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3
一、地形条件3
二、土地资源4
三、水资源10
四、气候资源12
五、生物资源14
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5
一、生态环境的概念15
二、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6
第二章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与内涵21
第一节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21
一、森林是解决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关键21
二、森林是关系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纽带25
三、森林维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26
第二节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与特点26
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26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特点28
第三章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30
第一节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与原则30
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和总方针30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30
第二节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布局33
第三节 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防护林体系工程现状40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现状40
二、防护林体系工程现状41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现状43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43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44
第五节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45
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45
二、对策46
第四章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基础49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49
一、生态系统理论49
二、生态系统交错带理论57
三、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59
四、景观生态学理论61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63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性及其演替64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65
三、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66
第三节 系统工程学与生态工程学理论67
一、系统工程学理论67
二、生态工程学理论71
第四节 环境科学理论73
一、环境的分类和特性73
二、环境质量75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77
第六节 现代林业论79
一、现代林业的主要论点79
二、现代林业的理论框架80
三、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82
四、现代林业的基本特征84
第二篇 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93
第一章 天然林保护工程概述93
第一节 天然林的概念与类型93
第二节 我国天然林现状与保护类型95
一、天然林资源的现状95
二、天然林保护的区域类型95
第三节 天然林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97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目标97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本原则98
第四节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内容99
一、工程范围99
二、工程重点100
三、工程内容102
第五节 天然林的分类经营109
一、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109
二、一般生态公益林的经营109
三、商品林的经营110
第二章 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经营技术111
第一节 封山育林111
一、封山育林的独特作用112
二、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112
三、封山育林的技术管理113
第二节 生态恢复技术114
一、栽针保阔技术的萌芽与发展114
二、栽针保阔技术体系的主要论点和措施115
第三节 次生林经营117
一、抚育间伐117
二、次生林的林分改造118
三、次生林的采伐更新120
第三章 天然林灾害防治122
第一节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经验和成效122
第二节 天然林病害及防治131
一、天然林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131
二、天然林病害发生的原因134
三、天然林病害防治措施135
第三节 天然林虫害及防治136
一、天然林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害虫的自然控制力137
二、天然林虫害发生的原因139
三、天然林虫害管理140
第四节 天然林鼠害及防治141
一、天然林害鼠及其危害141
二、天然林害鼠的发生与发展规律142
三、天然林鼠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142
第五节 天然林火灾及防治143
一、林火的两重性143
二、生物(带)防火工程145
三、计划烧除148
四、地面防火系统的建立149
第四章 天然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150
第一节 天然林资源监测与评价150
第二节 天然林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155
一、生态环境监测技术155
二、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159
第五章 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167
第一节 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概述167
一、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167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68
第二节 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的内容169
一、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169
二、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170
三、工程计划与资金管理170
四、工程监督与核查验收管理172
第三节 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的几项重要措施172
一、各级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172
二、工程资金报账制174
三、工程核查验收175
附Ⅰ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177
附Ⅱ 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182
附Ⅲ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185
附Ⅳ 县(局)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提纲189
第三篇 自然保护区建设197
第一章 自然保护区建设概述197
第一节 自然保护的概念、意义和措施197
一、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概念197
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98
三、我国自然保护的主要措施199
第二节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历史、成绩及存在的问题202
一、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202
二、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历史202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成绩205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06
第三节 国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208
一、国外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和问题208
二、国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210
三、国外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211
第四节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213
一、原生环境自然保护区214
二、次生环境自然保护区215
三、生物种源自然保护区215
四、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215
五、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区216
六、国家公园216
第二章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立218
第一节 我国自然保护的总体规划218
一、国家自然保护规划218
二、跨部门自然保护规划219
三、部门自然保护规划219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的区划224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原则224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一级区划224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的选建226
一、自然保护区的划定条件226
二、自然保护区的选设原则227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程序和步骤227
四、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划定方法228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的调查规划229
一、调查规划的程序229
二、调查规划报告的编制230
附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大纲232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设计与施工236
一、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设计236
二、经营利用工程设计与施工238
三、科研工程设计与施工239
四、多种经营工程设计与施工240
五、辅助工程设计与施工241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生物技术措施的设计实施242
一、遗传多样性保护243
二、基因库的设计实施243
三、引种、外来种和移位的设计实施244
第七节 湿地保护245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246
二、我国湿地的分布与类型247
三、湿地保护与管理对策248
四、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51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的评价253
一、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253
二、自然保护区的优劣比较254
第三章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256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管理概述256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指导思想256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针257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257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部门分管状况257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制建设258
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259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内部机构与人员编制260
一、内部组织机构260
二、人员编制260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261
一、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261
二、自然保护区的档案管理262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266
一、自然保护区的目标管理266
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267
三、自然保护区的立法管理269
四、自然保护区的科技管理270
五、自然保护区的行政管理271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的监测271
一、自然保护区监测的目的和内容272
二、自然保护区的监测方法273
三、自然保护区监测体系的建立274
第七节 自然保护区的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275
一、投资概算275
二、效益评价276
第四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279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279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79
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280
三、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估算280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282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主要成就282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284
第三节 野生动植物濒危现状及其原因285
一、野生动物的濒危现状及其原因285
二、野生植物的濒危现状及其原因287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目标与任务288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对策289
第六节 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与规划291
第七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94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象294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294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96
第五章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297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原则与方式297
一、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利用原则297
二、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利用模式298
三、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利用方式299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299
一、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分类299
二、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评价300
三、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规划303
四、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管理303
五、生态旅游304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10
一、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评价310
二、自然保护区动植物产品的技术开发312
三、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趋势313
第四节 生态风险的预测与评价314
一、生态风险的概念315
二、生态风险预测与评价的基础315
三、生态风险预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措施317
第四篇 防护林体系建设321
第一章 水源涵养林建设321
第一节 水源涵养林概述321
一、水源涵养林的概念321
二、森林的水文效应321
三、我国水源涵养林区划324
第二节 水源涵养林工程体系327
第三节 水源涵养林营造工程327
一、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林型327
二、水源涵养林的经营技术328
三、水源涵养林的营造329
四、林间和林缘草地保护330
第四节 水源涵养林建设典型模式331
一、黄河源头区331
二、黄河上中游高山区336
三、长江源头区340
四、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342
第二章 水土保持林建设344
第一节 水土保持林概述344
一、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344
二、防止土壤侵蚀效应349
第二节 水土保持林工程体系353
一、水土保持林生态工程354
二、水土保持林的配置356
第三节 水土保持林草培育技术357
一、水土保持林培育技术357
二、人工草坡(地)培育技术362
第四节 坡面荒地水土保持林364
一、坡面防蚀林365
二、护坡薪炭林366
三、护坡放牧林369
四、护坡用材林372
五、水土保持经济林374
六、护坡种草工程374
第五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林375
一、水流调节林带376
二、植物篱(生物地埂和生物坝)377
三、梯田地坎(埂)防护林379
四、坡地农林(草)复合工程380
第六节 源面梁峁顶耕地水土保持林381
一、塬面农田防护林381
二、梁峁顶防护林的配置383
三、塬边、梁峁边防护林384
第七节 侵蚀沟道与山区水文网水土保持林385
一、土质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林385
二、石质山地沟道水土保持林生态工程390
第八节 水库沿岸水土保持林391
一、防护目的与配置原则391
二、配置与营造391
第九节 河川岸滩水土保持林393
一、河川护滩林393
二、河川护岸林395
三、护岸护滩森林工程396
第十节 水土保持林建设典型模式398
一、黄土高原沟壑区398
二、黄土丘陵沟壑区405
三、长江上游低中山区413
四、长江上游丘陵农区417
第三章 防风固沙林建设426
第一节 防风固沙林概述426
一、我国沙漠化的分布特征和成因426
二、沙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28
三、防风固沙林营造的主要成就434
第二节 风沙区防护林工程体系437
第三节 防风固沙林树种选择与配置439
一、沙地立地条件类型440
二、沙地造林树种选择441
三、沙地造林密度442
四、固沙林的混交与配置442
第四节 防风固沙林营造工程443
一、沙漠和沙地改造的主要措施443
二、流动沙丘造林固沙技术446
三、防风阻沙林带造林技术448
四、沙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450
五、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壤退化技术451
六、沙区飞播造林技术452
七、封沙育林育草技术454
第五节 牧业防护林456
一、牧业防护林的类型及配置457
二、草原牧业防护林营造技术460
第六节 防风固沙林建设典型模式461
一、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地区461
二、西北地区466
第四章 沿海防护林建设473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概述473
一、沿海防护林的概念473
二、沿海防护林的发展474
第二节 沿海防护林工程体系474
一、沿海地区海岸类型474
二、沿海地区分区防护林工程体系475
第三节 沿海防护林的配置478
第四节 沿海特殊立地类型造林技术479
第五章 农田防护林建设482
第一节 农田防护林概述482
一、农田防护林的概念482
二、农田防护林的效应482
三、农田防护林的发展488
第二节 农田防护林布局489
一、东北西部、内蒙古东中部平原地区489
二、西北绿洲灌溉农区489
三、华北中原平原地区490
四、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490
第三节 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491
一、农田防护林的配置技术491
二、林带胁地及其对策496
三、幼林抚育与成林更新497
第四节 盐碱地造林498
一、盐碱地的类型与分区499
二、盐碱地造林技术501
第六章 农林复合生态工程504
第一节 农林复合生态工程概述504
一、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的概念504
二、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的特点504
三、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的发展505
四、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的分类505
五、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507
第二节 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的结构配置508
一、农林复合生态工程模式的确定508
二、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的结构设计508
第三节 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的类型和树种选择510
一、桐粮间作类型511
二、枣粮间作类型511
三、林牧(草)复合类型512
四、林渔农复合类型512
五、桑基鱼塘复合类型513
第四节 农林复合经营的效益评价513
一、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效益评价513
二、农林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514
三、农林复合经营的社会效益评价515
四、农林复合经营规划设计与评价515
第七章 城市环境保护林建设516
第一节 城市环境保护林建设概述516
一、城市环境保护林建设的原则与依据516
二、城市植被及其生态效应518
三、城市景观生态521
第二节 城市环境保护林系统规划526
一、城市绿地系统及分类526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与指导思想527
三、总体规划和局部设计527
四、城市绿地系统的控制指标528
五、城市绿地系统的植物选择原则532
第三节 城市环境保护林的配置533
一、城市市区绿化指标及配置534
二、城市郊区绿化配置537
三、城市工矿区绿化配置538
四、公路、铁路绿化配置539
第四节 城市环境保护林树种草种选择与种植540
一、树种草种选择540
二、树木花草配置与种植545
第五节 城市防护林建设549
一、城市防护林建设的总体要求549
二、城市防护林的组成550
三、城市防护林的栽植与管理553
第六节 城市林业的经营、评价及发展方向556
一、城市林业的经营556
二、城市林业建设成果的评价558
三、城市林业的发展方向559
第五篇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管理563
第一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实施563
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概述563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563
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563
三、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程序564
第二节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567
一、林业生态工程规划概述567
二、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的任务、内容和程序568
三、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的具体步骤569
第三节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573
一、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作用573
二、可行性研究的程序574
三、可行性研究的内容575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578
第四节 林业生态工程初步设计581
一、设计要求及文件审批581
二、总说明书582
三、总概算书586
第五节 林业生态工程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及后评价587
一、施工管理587
二、竣工验收587
第六节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590
一、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590
二、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590
三、综合效益评价的具体内容591
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94
第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信息管理597
第一节 信息管理基础597
一、管理信息系统597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599
三、计算机网络602
第二节 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605
一、空间信息的获取605
二、区域性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607
三、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网络610
第六篇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探索与实践615
第一章 华北区615
河北省秦皇岛市:突出重点 带动一般 全面推动秦皇岛市林业生态体系建设615
河北省廊坊市:建设农田林网 实现林茂粮丰618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市林业发展的思考620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荒山拍卖试点的做法621
河北省承德市:开展森林分类区划界定 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624
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市长城沿线绿化成就显著627
河北省正定县:滹沱河绿化工程设想628
河北省乐亭县:努力开创经济林建设工作新局面630
河北省迁西县:采用“围山转”模式 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632
河北省涿州市:调整产业结构 振兴农村经济634
河北省昌黎县:面对市场 优化结构 加快果树产业发展步伐635
河北省滦南县:创新机制是加快林业生产发展的一条好路子——对滦南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637
河北省阜平县:关于山区林业建设的思考640
河北省抚宁县:人类经济活动对森林环境的影响及对策642
河北省栾城县:转换机制 促进栾城林业快速发展644
河北省威县:依靠科技 开拓市场 把三倍体毛白杨当作一大产业来发展647
河北省文安县:文安县林业局转换机制出成效648
河北省满城县:满城县营造山林之路在市场经济中延伸649
山西省忻州市:从“两区”调查成果看忻州林业生态建设651
山西省阳泉市:阳泉市林业生态建设情况654
山西省运城市:增加林草覆盖 优化生态环境658
山西省吕梁地区:贫瘠山区搞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一些设想659
山西省晋中市:晋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661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建设山川秀美环境 实现持续发展目标——林业生态示范市建设工作回顾663
山西省汾阳市:汾阳市山区林业生产工程建设模式及思路665
山西省平顺县:浅议太行山干石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思路与对策666
山西省永和县: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是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668
山西省左云县:林业生态建设经验和发展思路670
山西省右玉县:右玉县林业生态建设思路672
山西省沁源县:沁源实施“天保”工程家庭托管制673
山西省交城县: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675
山西省乡宁县:退耕还林(草)工作实践的体会677
山西省阳高县:关于退耕还林的几点思考679
山西省榆社县:榆社县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经营管理模式680
山西省浑源县:发挥名山优势 建设特色林业680
山西省襄垣县:太行山生态工程建设思路及治理模式初探682
山西省汾西县:立足汾西实际 探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新途径683
山西省大同县:大同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685
山西省广灵县:关于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的探讨686
山西省柳林县:林业生产发展的几种模式初探688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689
山西省稷山县:稷山县生态环境状况及生态林建设规划691
山西省和顺县:发展民营林业是加快山区生态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693
山西省安泽县:中国社会林业工程项目:安泽县生态建设总结694
山西省神池县:神池县黄土丘陵沟壑风沙区造林模式696
山西省偏关县:偏关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调查698
内蒙古区呼伦贝尔盟:呼伦贝尔盟林业的改革与发展700
内蒙古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林业改革与生态建设简况702
内蒙古区阿拉善盟: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退牧还林草取得实效703
内蒙古区通辽市:通辽市科尔沁沙地生物经济圈及其建设704
内蒙古区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封山育林管理办法708
内蒙古区敖汉旗:敖汉旗林业生态建设总结711
内蒙古区乌拉特中旗:乌拉特中旗2000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714
内蒙古区陈巴尔虎旗: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的自然资源715
内蒙古区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右旗风沙治理工程内容及技术标准717
内蒙古区鄂温克旗:鄂温克旗锡尼河口沙地治理方法探讨720
内蒙古区阿荣旗:内蒙古东部丘陵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723
第二章 东北区725
辽宁省大连市:关于造林绿化与农业生态建设的思考725
辽宁省阜新市:谈林业在阜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727
辽宁省丹东市:丹东市林业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及措施730
辽宁省铁岭市:“十五”期间林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733
辽宁省沈阳市:全面加快沈阳大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步伐735
辽宁省鞍山市:深化林业改革 促进生态建设736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市深化集体林业改革情况调查报告740
辽宁省凤城市:做好山上文章 建设绿色银行743
辽宁省辽中县:深化林权改革 实现林业跨跃式发展745
辽宁省大石桥市:2001年春季植树造林情况746
吉林省和龙林业局:和龙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748
辽宁省宽甸自治县:加强管理 控制消耗 促进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750
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治理模式及思路753
吉林省抚松县:抚松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思路755
吉林省柳河县:柳河县林业生态建设及治理模式756
吉林省辽源市: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促进林业持续发展758
吉林省双辽市:双辽市林业生态工程模式759
吉林省扶余县:扶余县各类防护林建设与管理方法、建议和措施761
吉林省永吉县:吉林省中东部半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的模式和思路763
吉林省德惠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及改革思路765
吉林省集安市:集安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765
吉林省临江市:临江市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的模式及思路766
吉林省通榆县:通榆县加快退耕还林(草)工作基本思路767
吉林省东辽县:浅谈浅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768
黑龙江省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实现27年无人为森林火灾769
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穆棱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显著771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774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实行国有林分类经营 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778
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落叶松人工纯林接近天然林改培工程780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情况782
黑龙江省肇州县:肇州县三北防护林建设783
黑龙江省拜泉县:发展中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785
黑龙江省铁力市: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过渡“两危”难关789
黑龙江省阿城市:不断探索 深化改革 努力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790
第三章 华东区792
江苏省无锡市:关于无锡市现代林业建设的几点思考792
江苏省盐城市:大力开发存量资源 加快建设林业大市795
江苏省南通市:兴林治水 建设南通绿色屏障798
江苏省南京市:国有林业企业要在改革中求发展800
江苏省赣榆县:高标准农田林网营造技术802
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研究805
江苏省启东市:藤稔葡萄高效栽培技术总结810
江苏省滨海县:优化林业投入机制 加快林权制度改革811
浙江省嘉兴市:构筑嘉兴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建设的雏议813
浙江省嘉善县:嘉善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结815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六个到位”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途径817
安徽省淮北市:抓造林 建长廊 全面推进淮北平原生态环境建设818
安徽省池州市:池州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820
安徽省巢湖市:林业生态工程与治理的模式及思路822
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生态林业发展思路823
安徽省宿州市:农田林网建设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824
安徽省马鞍山市: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建设生态园林城826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市林业生态建设基本情况简介826
安徽省绩溪县:绩溪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827
安徽省泗县:防护林工程建设方向之探讨828
安徽省旌德县:旌德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831
安徽省宿松县:突出三个重点 实施九大工程 宿松县全面构筑林业发展新格局833
安徽省砀山县:昔日黄沙漫漫 今朝果海绿洲——砀山县防沙治沙生态工程造林纪实834
安徽省金寨县:金寨县水源涵养林与自然保护区建设835
安徽省繁昌县: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林业 改善生态环境 力促良性循环836
安徽省霍山县:霍山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及改革思路837
安徽省岳西县:浅谈山区林业生态建设模式与改革思路839
安徽省潜山县:建好生态工程 构筑生态屏障841
安徽省南陵县:开展乡村林业建设 造福鱼米之乡843
安徽省涡阳县:抓好生态工程 发展高效林业845
福建省南平市:抓推广 促转化 实现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847
福建省泉州市:建立“两大”体系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849
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分林到户的可行性沉思853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城市林业建设初探855
福建省三明市:明晰山林产权 加快林业发展 全面推行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857
福建省沙县:加快建设现代化林业的思考859
福建省龙海市:前进中的龙海市林业局861
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选育研究工作报告862
福建省永安市:试论永安市林业的分类经营865
福建省尤溪县:强化责任意识 精心组织实施 认真做好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867
福建省邵武市:邵武市林业改革现状与发展思路869
福建省寿宁县:林业投入机制综观分析871
江西省景德镇市:狠抓生态环境建设 扬瓷都林业特色874
福建省鹰潭市:浅谈城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和思路876
江西省抚州市:抚州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初探877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市公益林建设思路879
江西省永丰县:浅谈丘陵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与思路881
江西省贵溪市:贵溪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的模式及思路882
江西省分宜县:分宜县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的意见882
江西省上栗县:上栗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884
江西省樟树市:抓好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生态经济强市885
江西省万安县:关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建设性意见888
江西省上犹县:加大林业企业改革力度 壮大林业经济实力889
江西省波阳县:波阳县林业生态工程及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和思路891
江西省婺源县:婺源县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模式892
江西省兴国县:浅谈兴国县“江南沙漠”生态林建设894
江西省星子县:以封育为主 封造改结合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895
江西省安福县:安福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896
江西省石城县:浅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现状及改革思路897
江西省瑞昌市:瑞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及改革思路899
江西省泰和县:泰和县林业生态建设模式研究901
江西省瑞金市:瑞金市林业生态建设的回顾与思考903
江西省芦溪县:芦溪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及改革思路906
江西省高安市:对高安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初步设想908
江西省定南县:定南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目标910
江西省会昌县:会昌县生态工程治理的体会912
江西省广昌县:锐意改革是出路 严格管理是真谛——广昌县林业系统深化改革的实践调查913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抚州市临川区林业改革调查915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做法与工作重点917
山东省菏泽地区:菏泽市林业生态建设成就及今后工作设想919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市全民动员建设生态化绿色城市921
山东省五莲县:发展生态林业 促进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922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板栗生产与管理924
山东省临朐县:搞好山区开发 促进林果产业发展926
山东省汶上县:发挥优势 强化措施 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927
山东省成武县:创建森警110塑造林木保护神928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搞好封山育林 提高绿化水平930
第四章 中南区933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市退耕还林(草)工作情况933
河南省漯河市: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934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市平原综合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思路及对策936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市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938
河南省荥阳市:浅谈荥阳市平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思路和模式939
河南省中牟县: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构筑牢固生态屏障940
河南省武陟县:论平原农区防护林体系建设941
河南省开封县:关于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建设与管护的几点建议943
河南省博爱县:博爱县防护林体系建设与治理944
河南省淇县:淇县山区防护林建设与管理945
河南省舞钢市:农业综合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的建议与措施947
河南省民权县:民权县防护林建设基本情况及建议948
河南省安阳县:绿化新观念 育林先封山949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卧龙区林业综合防护林建设管理措施950
河南省孟州市:关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几点意见951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构建神农架林区生态经济体系952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自治州的林业生态建设956
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市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蓬勃发展960
湖南省永州市:发展中的永州市林业生态建设962
湖南省娄底市:对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几点建议965
湖南省邵阳市:科技支撑 强化服务 扎扎实实搞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作966
湖南省岳阳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应搞好四个结合968
湖南省株洲市:大搞植树造林 建设生态强市970
湖南省湘潭市:确立林业新定位 建设森林生态市972
湖南省新晃县:林业生态工程与治理的模式及思路974
湖南省常宁市:常宁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模式及其发展思路975
湖南省会同县:会同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及发展思路976
湖南省沅江市:浅谈沅江市防护林建设的现状与设想977
湖南省耒阳市:耒阳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探讨979
湖南省凤凰县:凤凰县生态工程建设与管理980
湖南省通道县:通道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981
湖南省芷江县:以生态为先导 打造精品工程985
湖南省永兴县:建设生态和谐的山水旅游县——永兴县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986
湖南省中方县: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思路和模式探讨987
湖南省茶陵县:营造秀美山川——茶陵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纪实989
湖南省安仁县:安仁县长防林工程建设和发展思路探讨992
湖南省长沙县: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之我见993
湖南省石门县:关于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995
广东省韶关市: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 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步伐996
广东省揭阳市:浅谈揭阳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与建设模式999
广东省广州市:实施森林围城工程 加快广州中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1001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1004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提高森林经理水平的几点意见1005
广东省化州市:调整林种结构 保护森林资源——化州市林业产业化新世纪发展战略研究1009
广东省陆河县:红椎天然林资源基本情况1011
广东省新会市:围绕林业增资源增效益 优化大环境 坚持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管理1012
广东省梅县:组织林业二次创业 大力培育森林资源1015
广东省连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林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索1017
广东省开平市:坚持依法行政 服务经济建设1020
广东省信宜市:信宜造林绿化成绩斐然1021
广东省丰顺县:浅谈丰顺县低等级生态公益林改造问题1023
第五章 西南区1026
广西区南宁地区:有关退耕还林的建议1026
广西区桂林市:发展中的桂林森林生态建设1027
广西区柳州地区:抓好生态建设 加快林业发展1030
广西区贺州市:贺州市各类防护林建设与管理情况1033
广西区贵港市:贵港市蔗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1034
广西区防城港市:防城港市防护林建设及管理情况1035
广西区南宁市:南宁市林业局关于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的措施1036
广西区大化县:大化瑶族自治县林业生态建设思路1036
广西区合浦县:林业改革与生态工程建设的思路和经营模式1037
广西区凤山县:浅谈凤山县实施退耕还林的建议和措施1038
广西区西林县:西林县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1039
广西区浦北县:从浦北林业的发展谈谈丘陵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与思路1040
广西区平果县:退耕还林(草)工作的措施和建议1042
广西区北流市:营造绿色产业 改善生态环境1043
四川省广元市:谈广元市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思路1045
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市推广“林草畜”三结合退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1047
四川省达州市:达州市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及业主经营形式的实践与思考1049
四川省攀枝花市:发展社区林业 促进攀枝花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开展1053
四川省古蔺县:古蔺县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及改革思路1056
四川省盐边县:盐边县生态工程治理的措施1056
四川省罗江县:罗江县天然林保护措施与建议1057
四川省甘洛县:关于退耕还林(草)工程与甘洛县经济发展的思考1058
四川省雷波县:雷波县实施“天保”工程初见成效1060
四川省屏山县:屏山县生态林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1061
四川省仁寿县:仁寿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措施及建议1063
四川省新龙县:新龙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的模式及思路1065
四川省井研县:井研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和思路1066
四川省蓬溪县:蓬溪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思路与模式1067
四川省德格县:德格县林木种苗建设的发展思路1068
四川省沐川县:沐川县退耕还林与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成效与做法1069
四川省洪雅县:洪雅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况与问题探讨1071
重庆市:让重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1073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的保绿还绿工程1074
云南省红河州:建设现代林业 造就林业大产业1076
云南省昭通地区:昭通绿色产业的希望之光——如何利用现有竹资源发展百万亩竹产业的思考1078
云南省楚雄州:综合开发林业资源 实现经济滚动发展1082
云南省玉溪市:克服重造轻管的思想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1083
云南省临沧地区:临沧地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林业经济的思考1086
云南省大理州:天然物种基因库——大理1089
云南省临沧地区:佤族原始森林崇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090
云南省大姚县:完善封山育林管理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091
贵州省铜仁地区: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必须有机结合 共同发展1094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市林业生态建设情况1096
贵州省都匀市:都匀市林业局生态保护措施及建议1097
贵州省毕节地区:实施综合治理 发展特色经济1098
贵州省开阳县:对实施天保工程的几点建议1101
贵州省贵阳市:深化林业改革实现贵阳市林业的跨越式发展1102
西藏区林芝地区:林芝地区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体系建设现状1104
第六章 西北区1108
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情况1108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治沙的成效、经验与做法1110
陕西省南郑县:南郑县国土绿化成绩卓越1113
陕西省吴旗县: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 全力建设吴旗秀美山川1114
陕西省麟游县: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名优干果 加快林业产业和生态体系建设步伐1117
陕西省黄龙林业局:“天保”工程与次生林经营——黄龙山次生林区经营探析1119
陕西省留坝县:强化乡镇林业站建设是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121
甘肃省天水市:搞好林业重点工程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1122
甘肃省张掖地区: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 加快全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1125
甘肃省平凉地区:大力植树造林 加快生态建设1127
甘肃省酒泉地区: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 促进林业全面发展1128
甘肃省武威地区:构筑生态屏障 再造绿色辉煌1130
甘肃省庆阳县:狠抓林业工程建设 再造生态产业体系1134
甘肃省临夏市:临夏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1135
甘肃省宕昌县:集中连片规模造林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1136
甘肃省安西县:安西县风沙区治理概况与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1138
甘肃省合水县:合水县生态防护林建设与管理1139
甘肃省永登县:乘西部开发东风 造永登秀美山川1140
甘肃省金昌市:立足生态实际夯基础 狠抓建设重点求发展——金昌市生态林业建设成就综述1142
青海省海西州:柴达木盆地防沙治沙情况介绍1144
青海省湟中县:湟中县社会林业工程项目调查1146
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2000年退耕还林(草)的实践与思考1148
宁夏区海原县:海原县防护林建设的得与失1150
宁夏区吴忠市:关于吴忠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1150
宁夏区彭阳县:彭阳县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及建议1153
宁夏区隆德县: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 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草)工作1154
新疆区昌吉州:昌吉州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经营模式1156
新疆区阿克苏地区:义务植树促发展 共同投资结硕果1159
新疆区策勒县:策勒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及思路1161
新疆区和田县:大漠织绿网 乐奏有于阗——和田县生态林业治沙的模式与思路1162
主要参考文献1165
致谢1167
热门推荐
- 2112425.html
- 290805.html
- 2955814.html
- 3041457.html
- 143685.html
- 2884701.html
- 398573.html
- 2051647.html
- 3734092.html
- 3279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8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6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4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3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0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9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6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8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8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