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
  • 张问敏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118590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旗帜是举是易 理论是坚持还是修正1

(一)邓小平理论:理解还是曲解1

“左”的人士冲着邓小平,夸大问题、煽动舆论、制造是非 邢贲思1

要全面理解邓小平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既要讲“三个有利于”,也要讲“两个如果” 周新城3

有人利用讲政治,实质上要否定邓小平理论 邢贲思4

(二)与总书记谈心:群贤毕至,献计献策6

每一代领导人都需要一次思想解放 刘吉6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标准 《与总书记谈心》编者7

“连西方都在搞公有制”、“跨国公司是世界大国的基础”等论点完全与总书记主张对立 冯宝兴8

(三)“十五大”前:左右频登场,各派施影响10

《真理的追求》载文:如果国有工业比重降到25%,中国就是半资本主义国家了10

一般情况下,不宜轻易提反“左”或反右 周新城11

搞“左”比较保险,搞了右就得家破人亡 吕日周12

《求是·内部文稿》载文:经济问题研究要有政治立场14

讲法治比讲政策和其他什么更重要 甲人15

目前有一种“向后看”的思潮 于光远16

《高校理论战线》载文,要揭露那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者17

“单纯生产力论”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教传福19

(四)“十五大”后:诠释百家观,解读异义起20

刘吉提出,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还要解放思想20

“十五大”以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门再也关不上了 刘军宁21

“十五大”以后,可公开宣布用股权作奖励了 厉有为22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至今还有少数人不很理解 邢贲思23

丢掉老祖宗或没有新境界,都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 郑必坚24

没有邓小平理论这个主心骨,就难免五心不定,六神无主 龚育之25

《求是·内部文稿》指出:有两种对“十五大”精神截然不同的解读27

一些叛变者为了取悦新的赏钱者或赏饭者,恨不得立即拆掉马克思主义殿堂 唐岩28

现在没到防止新的“凡是”的时候 李德顺30

二、所有制:大决战的最后堡垒33

(一)攻守:拉锯、均衡状态33

所有制问题在“十五大”以后将不再争执不休 刘国光33

“十五大”终于触及所有制了 王安34

解决“所有者虚位”,不能靠私有制“篡位” 李成瑞35

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核心是效率问题 吕政36

“三个有利于”标准说明股份制姓“社”不姓“资” 肖灼基37

(二)诸子百家公有观39

应该修改宪法规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提法 于光远39

何炼成呼吁:废除国家所有制40

我国国有制度的供给大于需求 伍柏麟41

今后在县级不再办国企 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43

在国企改革中,任何有利于发展国有经济的方案都可试,任何削弱国有经济方案都不可行 吴易风45

有人把坚持某种所有制形式作为经济学的最高目标 钟朋荣46

所有公有制经济都有私有成分 周其仁48

私到极点就是公,公到极点就是私 魏杰50

邹东涛历数所有制问题上的八种“左”派观51

于冰称找到了国企搞不好的根源:发展私营经济的负面影响过大53

国有制向私有制倒退的可能性远超过进一步公有化的可能性 杜光54

股份合作制在西方是“集体的资本主义”,在我国只能是“半社会主义” 何建章56

孙冶方早就反对把资产阶级国有制混同于社会主义国有制 项启源58

(三)面对私有制:是向往还是惧怕60

非公有制经济与党最紧密 胡德平60

《南德视界》载文称:私营经济已经从公有经济的“同路人”变成了“同盟者”、“自家人”61

当初是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挽救了濒临崩溃的中国经济 吴明瑜62

为什么非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了就有人害怕 魏杰64

不能打着貌似革命的“反对私有化”旗号阻止国企改革 张昆仑66

靠私有化在国际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是痴人说梦 吴村青67

有些理论家给私营经济“改姓”、“越位”、“升位” 肖劲69

中国私有化暗流正是对国际范围私有化浪潮的回应 张克难70

(四)民营经济案例:牟其中现象与史玉柱败走麦城72

“牟其中现象”是对我们民族、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极大讽刺 蔡仲德72

“股份制是私有制”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牟其中78

巨人集团史玉柱败走麦城80

巨人集团敲响了民营企业的警钟 牟其中82

告诫私营企业主:“红帽子”很可能是定时炸弹83

三、国企陈病:久治不愈觅新方86

(一)中心、核心:谁是国企“大哥大”86

企业党委不要再和企业经营机构争什么中心、核心 刘福垣86

废除企业领导任命制是国企走出困境的前提 程国有87

厂长经理不应由上级党政机关任命,应公开招聘 宋涛89

《求是·内部文稿》载文:必须保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权90

培养企业家队伍要从讲政治入手 孙广旭92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企业家的功过得失 袁宝华94

不能因出现“内部人控制”而否定培育企业家的必要性 王德禄95

(二)新的出资人制度:有爹无父爱96

建立出资人制度不是“找爹运动” 陈婷96

由国家向国企普遍注资思路不可行 吴敬琏 等99

国企对国有资产没有最终处置权 高狄101

借国有资产流失的口实反对产权改革是错误的102

(三)拍卖:是不是中小企业改制的独木桥104

何仑质问:为什么经济学家对改制中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公正问题缄默104

建业改制中当心“歪嘴和尚”乱念“经” 戈晓宇105

乡企改制宁可慢些,但要实在些、公正些 秦晖108

诸城模式正在向股权集中的“海城模式”靠拢 王东京 等110

顺德人的“二次革命”:公有制经济为主导112

留几个企业不改制如何? 余信红113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应“善”行 刘光耀115

国有企业“与其亏光,不如卖光” 张祖良117

“买断论”违背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杨发民118

“放小”决不是放弃国有小企业 陈钟玉119

(四)股份合作制:能不能柳暗花明120

股权不能继承、转让的股份合作制还不如合作社 董辅礽120

股份合作制可能导致新的“短期行为” 樊纲121

股份合作制中的“一人一票制”引起矛盾冲突 黄少安122

股份合作制解决了“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债、政府负责”的问题 宗菊如123

推行股份合作制有“六难” 邹国英125

无锡调查显示:股份合作制有市场127

陈焕友反思“苏南模式”128

四、发展与稳定:宏观调控服从什么道理130

(一)“发展是硬道理”的客观经济效应130

邓小平“南方谈话”使我们走上了快车道、新阶段 龚育之130

片面理解南巡讲话导致经济过热 李君如131

所谓的“自行车”理论曲解了“发展是硬道理”理论 刘国光132

中央认为:经过三年宏观调控,整个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133

顶住压力搞调控,驾驭全局克难关 陈锦华133

刘国光评点南方谈话对80年代中期经济工作评价137

“紧中搞活”要汲取1993年宏观调控前大轰大嗡的经验教训139

(二)通胀率、失业率、增长率:三率添疑虑140

“泡沫经济”论纯属颠倒黑白,反通胀的经济学家应多到工厂,多听工人意见 厉以宁140

不能以偏概全来否定宏观稳定 林亚143

总需求因素不是当前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刘国光144

通过改革而不是通过放松银根和清理民工解决城市就业 周其仁146

不能用通胀方法解决原发型失业问题 白和金147

马凯批驳:“治理近年通胀主要靠行政手段、增加财政补贴、推迟价格改革”论148

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能确认“软着陆”克服了“八五”高增长的后遗症 张卓元150

(三)宏观形势是“宽松”还是“从紧”150

宏观偏紧并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厉以宁151

不可随意用其他提法取代“适度从紧”口号 国家计委152

“货币收缩”状态要靠扩张性的投资政策调节 国民经济研究所报告154

资金供应不可普降甘霖,通货膨胀绝不能开口子 刘国光156

经济增长“稳中无进”,物价过低破坏“生态平衡” 宋光茂157

宏观政策失之过松会损害发展和改革的良好环境 张军扩 等159

谨防“刹车容易启动难” 厉以宁160

降低利率表明国家宏观调控已取得成效 许进 等161

经济软着陆,标志着中国经济学走向成熟163

(四)政府与改革: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到底是什么手段164

宏观调控与行政干预不是一码事 肖灼基164

行政手段解决不了经济结构失调问题 吴敬琏164

宏观调控中,中央并没放弃运用行政手段 刘迎秋167

产业重组要通过中央政府的直接规划、组织和运作 王小强168

政府是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张宇170

不能“喊着市场经济的口号,干着计划经济的事情” 杨纲171

企业改革最大阻力来自政府部门 零点调查公司1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彻底否定计划经济作用 周新城174

不能否定计划管理体制,让“看不见的手”包打天下 杨德明175

(五)金融多风险,化解在改革176

若不深化改革,发生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大 戴根有176

“吃了”银行“吃”证券的效果难断 袁志刚177

目前金融市场的稳定主要靠民心、靠政治来保证 于祖尧178

中国的金融早熟会引发金融危机 陈炳才179

金融改革真正滞后的是民营金融机制发展慢 樊纲181

中国改革的新突破口在金融改革 易纲182

中国股市患上疯牛病,决策层就得宰牛 戴园晨184

(六)股市:牛市、熊市,到底哪个市?184

暴炒“九七题材”,引发“股疯” 杨帆185

股市连续火爆是宏观金融政策驱动的 李萍186

理论界少数人“媚俗”,图私利误导股民 李茂生188

公司股票上市靠行政“攻关”,股市政策成“黑箱” 韩志国190

中国股市六大怪191

中国股市十个不对称194

(七)房地产:热心暖冷市,冷心拒热市197

房地产不过热,应该炒房子 萧灼基197

房地产“炒家”功不可没 达之198

住宅成了新的“经济下降点”199

要像减轻农民负担那样减轻房地产业负担 孟晓苏200

许多房地产企业叫苦连天,但没有一家真正“撑”不下去 王磊201

严厉禁止和打击炒地、炒楼 戚名琛203

(一)工会呼声、劳工之声205

广大工人同志心里很不平衡 袁木205

五、诸方话损益205

工会理论界旗帜鲜明:市场化改革不能削弱工人阶级地位207

工会呼声:不能用损害劳工权益来加速资本积累208

西安国企职工感叹“主人翁”变成了“主人空”210

深圳国企职工忧心忡忡话“热点”212

一些职工感叹:还是过去的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好214

部分职工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态度冷淡215

工人阶级不是雇佣劳动者,要做新社会的主人 刘日新216

冯同庆告诫:一些工人正以种种非组织化手段发泄对改革中出现的不公平的不满218

国企改革不能把工人作为改革对象 何家成221

(二)精英笑声,大众叹声222

“下岗”能治工人贵族病,能治政府腐败病 周其仁222

国企职工“主人翁”假定不适合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王珏223

工资太高导致下岗增多 胡鞍钢225

不切实际地提高劳动者地位、作用,使国企改革更加步履艰难 赵曙光226

山西省委政法委书记指出:组织参与职工群体性闹事的核心多为原企业领导人228

《中国改革》载文:企业裁员需慎行230

传媒告诫:股市不是“再就业工程”231

温州职工下岗呼“万岁”232

(三)利益集团粉墨登场233

新的政治架构有益于缓和各利益集团矛盾 王跃生234

孙广振等献策:对各利益集团分而治之238

孙立平建议:中国都市应该分穷人区和富人区239

陈炳才主张:政府不宜再提倡“富裕或共同富裕”,不应号召人们向钱看241

改革最大的危险在于行政部门既要行政垄断权又赚市场利润 周其仁243

(四)反腐败:小题大作还是事关社稷243

不能把反腐败作为当前主要矛盾来抓 李君如243

北海贪官批土地锒铛入狱,北京文人吹泡沫扬名四海 戚名琛245

不要让有权的人弄钱和有钱的人得权 茅于轼247

腐败使乡镇企业危机四伏 沈立人248

利用一切法律手段打击国企内的贪污腐败 左大培250

权钱交易使官本位复归 蒋子龙251

六、改革若干大方略253

粉碎“四人帮”后,小平的方案是最好的 杜润生253

邓小平不走十七年老路,不走邪路,不走垮台路,不走回头路,而是坚持走新路 龚育之254

头脑清楚的领导人为减少争论,只提往前走,不提目的地 戴园晨255

保持稳定就是不搞争论,不要干扰改革开放,为错误东西提供论坛 郑必坚256

党内不同观点相互制衡有利于改革 林毅夫 等257

“放”“收”循环是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之一 商穆258

“泛市场化”是不值得提倡的口号 冯子标260

七、外资冲击波261

(一)利用外资是否多多益善261

陈益寿诘问:毛泽东是主张闭关锁国的吗?261

罗元铮检讨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赔了夫人又折兵263

《当代思潮》载文:外资企业的扩张已危及国企生存和发展264

对外资不能期望过大 杨德明266

厉以宁直言:外资非过多,国企当自强268

改国企,放A股,使外资成为国有股的购买者 董辅礽269

(二)民族工业是否需要救亡运动271

保护民族工业的口号是国内企业家打的一张政治牌271

永久保护是保护落后,是垄断 厉以宁274

“嫁老外的靓女”缘何不离“娘家”门 王培楠27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没有什么好处 陈炳才277

围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理论纷争279

(三)跨国公司是否是新的“八国联军”279

所谓无国籍的全球公司纯属臆造 王振中281

同跨国公司合办企业利大于弊 季崇威284

与“八国联军”打一场持久战 戴国良285

走出片面宣传引进国际跨国公司大财团资金的误区 广东学人287

八、中国经济学界扫描290

(一)学派与人物290

我国经济学出现七大学派290

率领经济学家进入中南海的薛暮桥293

“于光远现象”说明了什么295

陈岱孙年谱296

何炼成与西北学派297

薛暮桥与挚友孙冶方互相“申明要保留批判权”299

(二)如何建立中国的经济学301

警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在高校退出讲台 卫兴华301

有的学生说,他们至少有80%以上已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 胡代光302

吴敬琏不解:为什么斯大林模式和苏联《教科书》还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中发挥“余冷”302

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是攻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工具 杨胜刚303

不走出新的“西方教条”误区,就会将改革成果和理论成果葬送 杨帆305

西方经济学研究走上了形式化、模型化的死胡同 盛洪306

西方经济学是小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应异军突起 王文华307

时髦的经济学论著,大多是“来料加工”型的 胡培兆308

警惕经济学从“泛道德主义”滑向“泛经济主义” 张建伟309

“原汁原味”讲授西方经济学,导致学生“消化不良”、“食物中毒” 林岗310

要勇敢地拜西方经济理论为师 汪洋311

用数学方法不能解决中国的基本经济问题 葛守昆313

不是防范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而是应尽快地用数学充实自己的分析方法 朱勇314

为什么学术界对轰轰烈烈的“自发私有化”视而不见 何清涟315

(三)经济学界众生相315

“口力劳动者”一天开几个会,总说几句老话 陶国峰317

有的经济学家在上百家公司中泡顾问聚财 胡培兆319

揭揭某些经济学家的老底 杨继绳320

中国经济学人,该学学马哈蒂尔了! 凭心322

要反反学术领域的腐败者 苏德海323

如何才能做一个还过得去的经济学家 张维迎324

香港工业发展要走出“不干预”阴影 香港人士326

九、它山之石326

(一)香港经济326

香港的“高地价”并非全属负面影响 杨其匡327

没有人为设计的自由市场体制是香港繁荣的关键 杜润生328

民主会把香港自由资本主义弄垮 金庸330

(二)东南亚金融风波331

东南亚金融风波警示:居安思危防“泡沫”331

马哈蒂尔指责美国投机商索罗斯蓄意损害东南亚各国货币332

(三)俄罗斯、东欧之变333

刘国光细考苏东私有化333

当今俄罗斯的大款,昔日的共青团干部 苏敬斌335

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市场社会主义都不能准确解释苏联为何解体 闻迪337

十、休闲之际话时弊339

不但要廉洁的政府,而且要廉价的政府 于光远339

中国财政:“十羊九牧”340

周天勇匡算:“皇粮”吃掉20%的GNP341

财税领域的违法违纪金额是GDP的3/10342

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也是一种“左” 王珏344

茅以轼预言:地方保护主义将会导致国内贸易战爆发346

贷款花样怪,借款烦恼多347

有些地方的贫困状况比统计数字反映的严重得多 陈俊生348

农民负担重是贯穿本世纪的难题350

与大款接触太多,都市人备生“贫困感”351

都市人理想中的收入是多少352

企业败家子怪相354

“大哥大”蜂鸣四起:公家花钱356

冬季往南飞,夏季海滨游——官员成“公务候鸟”357

治治干部的“心”病:野心、贪心、私心、色心、玩心、坏心,就是没有公仆心359

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腐而不败 陈耀明360

刚吃了几年饱饭,夜郎又自大起来361

北大师生要求清理“汉奸言论”362

外地人对北京的牢骚有多大363

股民:最关心天下事的社会群体364

后记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