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资源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土地资源概论
  • 颜爱静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17266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资源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地资源与人口成长2

第一节 土地资源之意义与类别2

一、土地资源之意义2

二、土地资源之类别3

第二节 土地资源供需之影响因素6

一、土地资源供给及其影响因素6

二、土地资源需求及其影响因素9

第三节 人口成长压力与土地资源利用17

一、马尔萨斯学说与世界人口之概观17

二、人口过剩与土地资源利用失衡19

第四节 土地资源之永续利用23

一、环境世界观的三种类型23

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之宜循原则25

三、共用资源永续治理机制之设计原则26

第二章 水资源管理与污染防治32

第一节 水资源之意义与特性32

一、水资源之意义32

二、水资源之特性33

第二节 水资源之供给与利用37

一、水资源之供给37

二、水资源之利用38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之课题与对策42

一、水资源管理之课题42

二、水资源管理之对策46

第四节 水资源污染之课题与对策70

一、水污染之类型70

二、主要水污染物质71

三、地面水之污染课题及其防治对策74

四、地下水之污染课题及其防治对策96

五、饮用水水源水质之课题及其保护措施101

第三章 农地资源与粮食供给108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农地资源利用之特质108

一、农业生产之特性108

二、农业生产之类别111

三、农地资源利用之特徵115

第二节 世界粮食生产与供给问题121

一、世界粮食生产之概况121

二、世界粮食供给的问题130

第三节 粮食供给增加之主要途径134

一、农作物增产的途径135

二、畜牧增产的途径142

三、渔业增产途径145

第四节 农业政策与土地改革148

一、农产价格政策148

二、农地政策153

三、农地政策相关课题与对策173

四、结语179

第五节 全球气候变迁与台湾农业因应调适策略180

一、气候变迁对全球与台湾农业资源之影响180

二、各国与台湾因应气候变迁所采用之农业资源因应调适策略184

三、台湾因应气候变迁农地资源应强化之原则与关键策略188

第四章 山坡地资源之利用与保育192

第一节 山坡地定义与分级之概述192

一、山坡地之意义与特徵192

二、山坡地利用限度之分级200

第二节 山坡地供农业使用之限制与因应206

一、山坡地供农业使用之限制条件206

二、山坡地供农耕使用限制条件之因应207

三、山坡地发展休闲农业之新趋势209

第三节 山坡地供住宅社区使用之限制与因应229

一、山坡地供做住宅社区之限制条件229

二、山坡地供做住宅社区不利条件之因应229

三、山坡地开发住宅社区趋於保守231

四、山坡地开发住宅社区个案233

第四节 山坡地保育及超限利用处理fe236

一、山坡地保育利用之意义与方法236

二、山坡地之超限利用及其处理239

三、国土复育方案240

四、区域计画与山坡地管制247

五、结语250

第五章 海岸地区资源之开发、利用与保育256

第一节 海岸地区之活动特性与管理概述256

一、海岸地区及海埔地之定义256

二、海岸活动之特性258

三、海岸地区之综合管理与规划262

第二节 台湾海岸地区之开发与保育概况269

一、台湾海岸地区之开发概况269

二、台湾海岸地区之保育概况272

第三节 台湾海岸地区开发之原则与政策281

一、海岸地区之开发原则281

二、海岸地区之政策沿革283

三、当前海岸地区之相关政策285

第四节 台湾海岸地区开发管理之展望305

第六章 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资源利用与部落经济发展314

第一节 原住民传统之土地制度314

一、原始社会共同体土地之所有型态314

二、台湾原住民传统土地共有制度318

三、台湾原住民传统土地制度之变迁321

第二节 日治时期高砂族保留地制度之建构323

一、高砂族保留地制度之形成与配置分析324

二、高砂族保留地制度之形成过程326

第三节 台湾光复后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之形成与演变330

一、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之形成330

二、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之演变331

三、原住民保留地之分布现况333

四、原住民保留地利用之收益338

第四节 原住民保留地资源利用之管理与经济发展339

一、基本理念之说明339

二、当前面临之课题341

第五节 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制度之改进对策347

第六节 原住民地区有机农业之发展356

一、土地伦理与有机农业之理论探究357

二、石磊部落有机农业发展之历程与内涵362

三、石磊社区有机农业与土地伦理、权力关系对土地健康的影响370

四、原住民社区有机农业发展之展望373

第七章 人口都市化与市地资源开发378

第一节 人口都市化趋向与都市空间结构理论378

一、城市与都市之定义378

二、人口都市化的推力与拉力381

三、人口都市化与都市成长之趋势383

四、都市土地之使用模式388

第二节 都市的资源与环境课题396

一、都市蔓延与都市环境396

二、都市化和都市环境397

第三节 都市交通运输规划401

一、个别型交通运输系统401

二、大众型交通运输系统403

三、复合型态运输系统408

第四节 都市土地之使用规划与管制411

一、传统的土地使用规划411

二、生态性土地使用规划411

三、土地使用规划之管制与相关策略413

第五节 开创永续和适居的生态都市424

一、生态都市的内涵424

二、生态都市设计规划的目标与策略427

三、生态都市的案例——巴西的库里奇巴431

第八章 经济发展与工业用地资源开发436

第一节 都市工业的起源436

一、工业兴起於都市之原因436

二、都市工业的类型437

三、市郊工业兴起之原因437

第二节 工业区位之选择438

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438

二、工业厂地选择之区位因素443

三、全球性的工业区位重组445

第三节 中小企业用地之取得政策446

一、中小企业之认定446

二、中小企业的土地需求特性446

三、中小企业用地之取得方式447

第四节 台湾工业用地之供给概况449

第五节 台湾地区工业区开发政策的沿革452

一、民政府迁台的前十年经济产业起步阶段(1950年代)452

二、奖励经济产业投资的第一个十年阶段(1960年代)452

三、经济产业结构转型阶段(1970年代)454

四、促进产业升级阶段(1980年代)456

五、发展高科技及智慧园区阶段(1990年代)456

六、因应全球化时代阶段(民国89年以后)457

第六节 当前工业区开发之主要政策462

一、推动工业区更新,再现工业区活力462

二、产业永续发展之策略464

三、传统产业之辅导措施464

四、文化创意产业之推动465

五、工业区土地租金优惠调整措施(006688措施)第三期466

六、开发中工业区土地出售优惠方案(789方案)466

七、建立工业用地供给服务交流平台466

八、推动产业知识管理计画467

九、加工出口区积极推动产业园区467

十、推动产业创新条例467

十一、2015年经济发展愿景第一阶段三年冲刺计画(2007-2009)469

第七节 当前工业用地之相关问题与对策470

一、工业用地之供给体系分立,应予整合470

二、中央与地方冲突时起,有赖协商共同治理471

三、既有工业区之更新与新设园区的竞合与定位区隔471

四、环境管理意识的加强与实现,建立环境基本资料库472

五、加强工业用地资讯的掌握与传递472

六、变更「先租后售」方式及扩大土地出租政策472

七、加强工业区与工业用地之使用效能473

八、加速公有土地之释出473

九、简化土地变更审议程序474

十、放宽土地使用类别之限制,针对不同土地违规使用类型,采取不同措施475

第九章 殡葬设施用地资源利用与管理478

第一节 殡葬设施用地资源之特性、设置原则与利用效率478

一、殡葬设施用地资源需求之特性479

二、殡葬设施之邻避效果480

三、殡葬设施设置管理之基本原则481

四、墓地利用效率之比较分析484

第二节 我国殡葬设施设置管理制度与用地供给之概要489

一、殡葬设施用地之法令规范490

二、殡葬设施用地之供给概况498

三、环保自然葬地之供给504

四、殡葬设施设置管理问题之探讨508

第三节 德国殡葬设施设置管理制度与用地供给之概要513

一、墓地权利关系、坟墓种类及使用费514

二、墓园规划设置与核准程序515

三、殡葬设施用地之供给及使用521

第四节 我国与德国殡葬设施设置管理制度之比较分析523

一、殡葬管理组织体系之比较523

二、殡葬设施使用规定之比较525

三、德国殡葬组织管理体系及殡葬设施规划之启发528

第五节 我国殡葬设施用地资源利用制度之改进方略530

一、加强殡葬设施立体利用,展现殡葬设施多元功能530

二、配置殡葬一体专用特区,方便民众治丧之需531

三、严格取缔违法滥葬,公告滥葬区限期迁葬531

四、研订更新公墓计画,强化整体景观功能532

五、减低每墓使用面积及年限,以促进墓地循环利用533

六、研拟交通运输管理计画,增设足敷使用之临时停车场533

七、考量殡葬法规有关面积限制,分别订定计画使用容量计算标准534

第十章 迈向环境永续的土地资源利用538

第一节 经济财、资源与经济体系538

一、经济体系之资本538

二、经济体系之主要类型542

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的推估与污染防治544

一、自然资本保护和资源价值的评估545

二、污染管制和资源使用的最适水准546

三、经济成长指标之订定制547

四、财货和服务之价格应包含负向环境成本552

五、课徵环境税553

六、利用市场机制以降低污染与减少废弃物554

七、销售服务取代财货购置,以减少污染与资源废弃物555

第三节 转向永续经济发展556

一、减少贫穷以改善环境品质和人类福祉558

二、转向更符合环境永续的经济561

参考文献5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