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
  • 宋正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40862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工业化进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动机1

1.2 相关概念界定3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6

1.3.1 研究思路6

1.3.2 研究方法6

1.3.3 研究框架7

1.4 本书的创新8

第2章 工业化理论综述9

2.1 二元经济增长理论9

2.1.1 刘易斯的两个增长阶段理论9

2.1.2 费景汉—拉尼斯的三个增长阶段论10

2.2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0

2.2.1 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10

2.2.2 罗斯托的工业化阶段理论11

2.2.3 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14

2.2.4 库兹涅茨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研究15

2.3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16

2.3.1 库兹涅茨和索罗的增长因素分析理论16

2.3.2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8

2.3.3 内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18

2.3.4 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21

2.4 小结25

第3章 旧中国的工业化(1861—1949)26

3.1 近代中国人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轨迹26

3.1.1 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的萌芽时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26

3.1.2 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的生长时期(戊戌变法时期)30

3.1.3 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形成时期(辛亥革命前后)33

3.1.4 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之争(中华民国时期)39

3.2 旧中国工业化的特征40

3.2.1 晚清工业化的特征41

3.2.2 中华民国时期工业化的特征45

3.3 旧中国工业化的成就与水平73

3.3.1 旧中国工业化的成就73

3.3.2 旧中国工业化的水平75

3.4 旧中国工业化的经验与教训79

3.4.1 工业化必须依靠社会力量79

3.4.2 政治民主化是工业化的前提条件83

3.4.3 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发展87

3.4.4 强政府是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保障93

第4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的工业化(1949—1978)100

4.1 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100

4.1.1 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理论100

4.1.2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在中国的初步发展——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117

4.2 前30年工业化的特征123

4.2.1 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走向工业化123

4.2.2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126

4.2.3 两大阵营对峙下的社会主义大国工业化129

4.2.4 群众运动型的工业化131

4.2.5 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转变133

4.3 前30年的工业化成果135

4.3.1 实践成果135

4.3.2 理论成果137

4.3.3 简评139

4.4 前30年工业化的经验与教训141

4.4.1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141

4.4.2 坚持从国情出发,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145

4.4.3 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146

4.4.4 民族精神是实现工业化的精神动力148

4.4.5 慎防政治斗争冲击工业化150

第5章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工业化153

5.1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业化思想153

5.2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特征158

5.2.1 准确的历史定位159

5.2.2 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工业化的继承与发展163

5.2.3 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化167

5.2.4 三股力量共同推动的工业化173

5.2.5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工业化174

5.3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成就177

5.3.1 经济发展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77

5.3.2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180

5.3.3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壮大、水平逐步提高,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81

5.3.4 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产业结构不断升级182

5.4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经验182

5.4.1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工业化持续前行182

5.4.2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184

5.4.3 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使工业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186

5.4.4 城市化推动工业化190

5.5 继续工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192

5.5.1 工业化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192

5.5.2 成本约束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矛盾196

5.5.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统一200

5.5.4 中国工业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协调201

5.6 新中国工业化小结201

5.6.1 大国工业化202

5.6.2 和平发展的工业化202

5.6.3 以五年计划(规划)为手段组织实施的工业化203

第6章 结束语205

主要参考文献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