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燕南芝庵《唱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白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4882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歌唱法-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燕南芝庵《唱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燕南芝庵《唱论》概述3
第一节 燕南芝庵《唱论》研究的现状3
第二节 燕南芝庵《唱论》成书年代考6
第三节 《唱论》的作者17
第四节 《唱论》的刊本22
第二章 《唱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音乐文化条件25
第一节 《唱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5
第二节 北宋、金与元初的宫廷音乐30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北方民间演唱的表现形式及文化特质39
第四节 残本《刘知远诸宫调》曲牌考证49
上篇 对《唱论》的考证研究59
第三章 关于“古之善唱者”、“三教所唱”、“近出所谓大乐”等研究61
第一节 关于“古之善唱者”与“帝王知音律者”61
第二节 关于“三教所唱,各有所尚”65
第三节 关于“大忌郑卫之淫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69
第四节 燕南芝庵《唱论》“近出所谓大乐”考71
第四章 关于“歌之格调”、“歌之节奏”的研究85
第一节 关于“歌之格调”85
第二节 关于“歌之节奏”100
第五章 关于“凡歌一声,声有四节”、“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凡一曲中,各有其声”等研究107
第一节 关于“凡歌一声,声有四节”107
第二节 关于“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112
第三节 关于“凡一曲中,各有其声”115
第四节 关于“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119
第六章 关于“歌声变件”、“尾声”、“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唱曲之门户”的研究123
第一节 关于“歌声变件”123
第二节 关于“尾声”131
第三节 关于“乐府”、“套数”、“小令”137
第四节 关于“唱曲之门户”145
第七章 关于“歌曲所唱题目”、“歌之所”、“唱曲有地所”的研究153
第一节 关于“歌曲所唱题目”153
第二节 关于“歌之所”169
第三节 关于“唱曲有地所”184
第八章 关于“六宫十一调”、“一曲入数调”的研究191
第一节 关于“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191
第二节 燕乐二十八调与“六宫十一调”195
第三节 对《唱论》记载的宫调表现风格的探讨218
第四节 关于“一曲入数调”225
第九章 关于“子母调”、“歌之所忌”、“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等研究233
第一节 关于“子母调”和“一串骊珠”233
第二节 关于歌唱者表现作品的程度及不足242
第三节 关于“歌之所忌”246
第四节 关于“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250
第十章 关于“歌节病”、“唱声病”、“添字节病”等研究255
第一节 关于“歌节病”255
第二节 关于“唱声病”264
第三节 关于“添字节病”267
第四节 “词山曲海,千生万熟”272
下篇 《唱论》对后世演唱艺术的影响279
第十一章 《唱论》对中国传统戏曲和演唱艺术发展的意义281
第一节 《唱论》是对多种演唱形式的总结,对后来的戏曲和民族声乐的风格性特点具有理论先导作用282
第二节 《唱论》是对诸多地区演唱艺术的概括总结,为后来的戏曲和民族声乐的地域性特点勾画了框架286
第三节 《唱论》是对市民阶层喜好的演唱形式的概括,为后来的戏曲和民族声乐的群众性特点奠立了基础288
第四节 《唱论》反映了北曲的艺术特色,为后来的戏曲和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开辟了道路293
第十二章 《唱论》对后世演唱理论的影响299
第一节 《唱论》对后世演唱理论的影响是多角度、多侧面的299
第二节 明清演唱著述在继承《唱论》等前代演唱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发展305
第三节 《唱论》对后世演唱理论产生影响的意义分析311
第十三章 《唱论》总结的演唱技法对后世演唱实践的影响316
第一节 元代以后演唱技法的传承形式及传承脉络分析316
第二节 对《唱论》总结的演唱技法在后世传承发展的典型分析321
第三节 对传统演唱技法传承的特点分析336
第四节 学习研究《唱论》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339
引征文献347
跋359
热门推荐
- 178895.html
- 3415012.html
- 717870.html
- 3285039.html
- 267103.html
- 3290404.html
- 2568961.html
- 1556420.html
- 1102380.html
- 3348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0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5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9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2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6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6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