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学
  • 宋秋前,陈宏祖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7829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教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第一节 教育概述1

一、教育的概念1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2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10

一、教育学的概念10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1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3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9

第二章 教育功能22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22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与基本分类22

二、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演进25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28

一、个体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28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30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33

四、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35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36

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36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39

三、教育的政治功能41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43

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与挑战45

第三章 教育目的50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50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与作用50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结构52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54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57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58

二、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59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62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62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65

三、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的主要问题68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72

第一节 教师72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72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74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素养77

第二节 学生88

一、教育史上不同的学生观89

二、现代学生观90

三、学生学习的年龄与个体差异92

第三节 师生关系96

一、师生关系概述96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特质98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构101

第五章 课程104

第一节 课程概述104

一、课程的含义104

二、制约课程的因素105

三、课程的类型106

第二节 课程编制109

一、确定课程目标110

二、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112

三、课程实施119

四、课程评价123

第三节 课程改革127

一、课程改革的内涵127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回顾128

三、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30

第六章 教学(上)140

第一节 教学概述140

一、教学的概念140

二、教学的意义141

三、教学的任务141

第二节 当代教学理论流派介绍143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教学的主要流派143

二、当代国外重要教学理论161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方法165

一、教学原则165

二、教学方法169

第四节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172

一、教学组织形式172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76

第五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178

一、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种类及用途179

二、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180

三、命题双向细目表181

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改革举要182

第七章 教学(下)192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192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192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194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195

一、有效课堂教学策略195

二、有效课堂管理策略204

三、有效作业与练习策略208

四、有效学习指导策略214

第八章 德育221

第一节 德育概述221

一、德育的含义221

二、德育的功能222

三、几种重要的德育观225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227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与特征227

二、德育目标制定的依据228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229

第三节 德育过程232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与特点232

二、德育过程的矛盾234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235

第四节 德育原则238

一、德育原则概述238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及其贯彻要求238

第五节 德育方法和途径244

一、德育的主要方法244

二、德育的主要途径249

第六节 当代西方主要德育理论253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253

二、价值观澄清理论256

三、社会学习理论257

四、体谅道德教育理论259

五、品格教育运动260

第九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263

第一节 教师成为研究者263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63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266

三、教师的研究对象266

第二节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程序269

一、选定研究课题269

二、制定研究方案270

三、实施研究计划271

四、表述研究成果271

五、成果的应用与反馈272

第三节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273

一、观察法273

二、文献研究法273

三、调查访问法275

四、问卷法276

五、教育实验法277

六、案例分析法278

七、行动研究法279

八、叙事研究281

第十章 班级管理285

第一节 班级概述285

一、班级的含义285

二、班级的功能286

三、班级管理的意义288

第二节 班集体的发展与教育290

一、班级群体的概念291

二、班集体的含义及特点291

三、班集体的培养293

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297

第三节 班级管理模式299

一、班级管理模式的概念299

二、班级管理模式设计的原则299

三、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301

四、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的策略302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304

一、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304

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305

二、班主任的素质306

主要参考文献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