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卓资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卓资县志
  • 穆生荣主编;卓资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6825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11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1238页
  • 主题词:卓资县-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卓资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3

概述3

大事记3

大事记3

第一编 建置3

第一章 建置沿革3

第一节 地域沿革3

第二节 境域变迁8

第二章 行政区划1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10

第二节 合作化至公社化时期14

第三节 改社建乡17

第四节 撤乡建镇17

第三章 各乡镇概况23

第一节 八苏木乡23

第二节 梅力盖图乡24

第三节 十八台镇24

第四节 巴音锡勒镇26

第五节 印堂子乡27

第六节 六苏木乡28

第七节 后房子乡29

第八节 大榆树乡30

第九节 福生庄乡31

第十节 梨花镇32

第十一节 复兴乡33

第十二节 旗下营镇34

第十三节 红召乡36

第十四节 卓资山镇37

第二编 自然环境43

第一章 地质地貌43

第一节 地质43

第二节 地貌46

第二章 山脉 水系51

第一节 山脉51

第二节 水系55

第三章 土壤61

第一节 土壤61

第二节 耕地64

第三节 植被65

第四节 草场65

第四章 气候67

第一节 气温67

第二节 日照68

第三节 降水70

第四节 无霜期70

第五节 风向 风力71

第六节 物候71

第七节 自然灾害72

第八节 气象谚语78

第五章 自然资源81

第一节 植物81

第二节 动物84

第三节 矿产资源85

第三编 人口与计划生育93

第一章 人口93

第一节 人口数量 分布 变动93

第二节 人口结构101

第三节 人民生活108

第四节 姓氏109

第二章 计划生育113

第一节 发展概况113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114

第三节 机构120

第四编 农业125

第一章 垦地125

第一节 垦务125

第二节 耕地125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27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127

第二节 土地改革127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27

第四节 人民公社128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8

第三章 作物130

第一节 粮食作物130

第二节 经济作物131

第四章 农技 农艺135

第一节 耕作方法135

第二节 良种推广136

第三节 田间管理137

第四节 农田建设140

第五节 生产资料供应140

第六节 农业机械141

第五章 管理机构142

第一节 沿革142

第二节 站、所142

第五编 畜牧业151

第一章 所有制151

第一节 私有制1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151

第三节 承包责任制151

第二章 草场152

第一节 草场分布152

第二节 草业建设154

第三章 品种 饲养155

第一节 当地品种155

第二节 引进品种155

第三节 繁殖改良158

第四节 饲养方法159

第五节 主要措施159

第四章 疫病防治与检疫161

第一节 疫病种类161

第二节 检疫164

第三节 管理机构164

第六编 林业171

第一章 林业种类171

第一节 林种171

第二节 树种172

第二章 造林175

第一节 人工林175

第二节 种苗培育175

第三节 四旁植树176

第四节 “三荒”绿化176

第三章 林木管护178

第一节 封山育林178

第二节 护林防火178

第三节 野生动物保护179

第四节 森林病虫鼠害防治180

第五节 退耕种树种草181

第四章 采伐利用182

第一节 林产品采伐182

第二节 林产品利用182

第五章 林业科技与规划183

第一节 林业科技183

第二节 林业规划184

第六章 林业管理1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186

第二节 林业技术培训187

第三节 政策实施188

第七编 水利191

第一章 水利工程191

第一节 提水工程191

第二节 蓄水工程192

第三节 防洪用洪工程194

第二章 水利机具196

第一节 打井机具196

第二节 排灌机具196

第三章 水土保持198

第一节 水土流失198

第二节 水土治理198

第四章 人畜饮水200

第一节 缺水情况200

第二节 治理措施200

第五章 水利管理203

第一节 体制203

第二节 机构203

第三节 投资使用204

第八编 工业211

第一章 经营体制211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211

第二节 私营 公私合营 合作企业212

第三节 国营企业213

第二章 电力214

第一节 发电214

第二节 输变电214

第三节 供电215

第四节 电力管理机构216

第三章 采矿业218

第一节 煤矿218

第二节 云母218

第三节 黄金219

第四节 石棉219

第五节 其他采矿业219

第四章 化工220

第一节 黄磷220

第二节 化肥220

第三节 磷肥220

第四节 其它化工221

第五章 机械制造与机修222

第一节 机械制造222

第二节 电机222

第六章 建材223

第一节 水泥223

第二节 砖瓦223

第三节 白灰 砂石224

第四节 建材加工224

第七章 造纸 印刷225

第一节 造纸225

第二节 印刷225

第八章 粮食加工 食品 酿造226

第一节 粮食加工226

第二节 饲料加工227

第三节 食品加工227

第四节 酿酒228

第九章 毛革 鞋帽 被服229

第一节 皮毛 皮革229

第二节 鞋帽 被服229

第三节 其它230

第十章 招商引资232

第一节 引资情况232

第二节 引进企业233

第十一章 管理机构234

第一节 工业发展局234

第二节 二轻工业局234

第三节 招商局234

第九编 乡镇企业237

第一章 经营机制237

第一节 体制与结构237

第二节 调控与管理243

第二章 企业门类245

第一节 农业企业245

第二节 工业企业246

第三节 建筑施工企业249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250

第五节 商业 饮食服务业250

第三章 强乡镇建设252

第一节 卓资山镇252

第二节 旗下营镇252

第三节 十八台乡252

第四节 白银厂汉乡253

第五节 东河子乡253

第六节 后房子乡253

第七节 八苏木乡254

第十编 交通261

第一章 道路261

第一节 故道261

第二节 铁道261

第三节 公路263

第四节 桥涵266

第二章 运输269

第一节 货运269

第二节 客运270

第三节 运输工具271

第三章 交通机构.273

第一节 交通局273

第二节 交通运输管理所273

第三节 交通监理所274

第四节 交通征费稽查所274

第五节 养路工区275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国土资源279

第一章 城镇建设279

第一节 集镇279

第二节 建筑物与建筑公司280

第三节 供水 排污282

第四节 道路 桥梁 广场283

第五节 城镇照明与卫生管理285

第六节 园林 绿化286

第二章 乡镇住宅287

第一节 乡村规划287

第二节 住宅建筑287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289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289

第二节 房屋情况289

第四章 环境保护290

第一节 城镇环境现状290

第二节 乡村环境290

第五章 国土资源291

第一节 土地管理291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291

第六章 机构293

第一节 环保局293

第二节 城建局293

第三节 国土资源局293

第十二编 邮电297

第一章 邮电沿革297

第一节 烽火台 驿站297

第二节 代办所 信柜297

第三节 邮电局 邮电所297

第二章 邮政业务300

第一节 函件300

第二节 包件301

第三节 汇兑302

第四节 报刊发行304

第五节 机要通信304

第六节 集邮305

第三章 邮政运输306

第一节 干线邮路306

第二节 农村(县内)邮路307

第四章 电信311

第一节 电话311

第二节 电报312

第三节 管理机构313

第四节 联通 移动通信315

第十三编 商贸321

第一章 商业321

第一节 私营商业321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323

第三节 国营商业329

第二章 物资供应345

第一节 体制345

第二节 经营业务345

第三章 对外贸易348

第一节 外贸体制348

第二节 购销业务348

第四章 集市贸易354

第一节 庙会354

第二节 集贸市场354

第三节 物资文化交流会354

第四节 商品展销会355

第五章 烟草 盐业专卖356

第一节 烟草专卖356

第二节 盐业专营358

第十四编 粮油购销361

第一章 购销体制361

第一节 粮油体制改革361

第二节 机构362

第二章 粮食征购364

第一节 粮商收购364

第二节 征收统购364

第三节 议购定购366

第三章 粮食销售368

第一节 非农业供应368

第二节 农牧民供应372

第三节 饲料供应375

第四章 粮食储运377

第一节 粮油储存377

第二节 粮油调运379

第十五编 财政 税收385

第一章 财政385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385

第二节 财政收入388

第三节 财政支出393

第四节 财政收支平衡397

第五节 财务管理与财政监督399

第二章 国家税收403

第一节 税收体制403

第二节 税务管理405

第三节 税收种类408

第四节 税收409

第三章 地方税收412

第一节 地方税收体制及税务管理412

第二节 税收种类414

第三节 税收收入422

第十六编 国有资产427

第一章 资产量427

第一节 固定资产427

第二节 流动资产427

第三节 其它资产428

第二章 资产分布429

第一节 文教卫生429

第二节 行政事业429

第三节 公检法430

第四节 社会福利430

第五节 工交城建430

第六节 商粮贸430

第七节 农牧林水430

第三章 清产核资432

第一节 行政单位432

第二节 事业单位432

第四章 管理433

第一节 管理体制433

第二节 管理方式434

第十七编 工商物价 技术监督437

第一章 工商物价437

第一节 工商管理437

第二节 企业管理437

第三节 商标 广告438

第四节 物价管理439

第五节 管理机构440

第二章 质量技术监督441

第一节 业务工作441

第二节 机构设置445

第十八编 金融449

第一章 货币449

第一节 古钱币449

第二节 银两与银元449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货币449

第四节 人民币450

第二章 金融机构452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卓资县支行452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卓资县支行453

第三节 中国农业银行卓资县支行453

第四节 中国建设银行卓资县支行454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455

第三章 保险457

第一节 体制457

第二节 财产保险458

第三节 人寿保险458

第四章 储蓄 信贷与结算460

第一节 储蓄460

第二节 信贷466

第三节 结算473

第五章 金库 债券 国库券475

第一节 金库475

第二节 债券475

第三节 国库券476

第六章 管理479

第一节 金融机构管理479

第二节 现金管理479

第三节 其它金融业务管理481

第十九编 计划 统计 审计485

第一章 计划管理485

第一节 计划管理485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486

第三节 机构设置491

第二章 统计管理493

第一节 业务493

第二节 业绩493

第三节 机构设置494

第三章 审计 监督495

第一节 国家审计495

第二节 社会 内部审计497

第二十编 政党群团50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01

第一节 县委机构设置501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会议 党员代表大会506

第三节 中共卓资县委(龙胜县委)沿革和领导人名录511

第四节 纪律检查(监察)委员会514

第五节 组织520

第六节 宣传529

第七节 统战533

第八节 政法委员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535

第九节 党校538

第十节 档案540

第十一节 信访542

第二章 群众团体544

第一节 工会544

第二节 农会 贫协547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先队548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553

第五节 商务会 工商联合会555

第二十一编 政权 政协561

第一章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61

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常委会561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61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563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567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569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沿革569

第二节 县政府机构设置沿革575

第三节 施政纪要589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593

第一节 内设机构593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593

第三节 政协工作598

第二十二编 主要政治运动 改革开放603

第一章 主要政治运动603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分子603

第二节 抗美援朝603

第三节 土地改革604

第四节 “三反”“五反”604

第五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605

第六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606

第七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606

第八节 整风反右606

第九节 大跃进607

第十节 人民公社化607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608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608

第十三节 拨乱反正全面落实各项政策610

第二章 改革开放613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613

第二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614

第三节 机构改革615

第四节 城镇开发619

第五节 内引外联招商引资620

第六节 “进退还”战略实施621

第二十三编 公安 司法625

第一章 公安625

第一节 对敌斗争625

第二节 治安管理629

第三节 刑侦633

第四节 消防640

第五节 看守所管理641

第六节 交通管理644

第七节 机构沿革646

第八节 森林警察651

第二章 检察院6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652

第二节 刑事检察653

第三节 经济检察653

第四节 法纪检察654

第五节 监所检察654

第六节 控告审诉检察654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655

第三章 法院656

第一节 机构设置656

第二节 刑事审判657

第三节 民事审判658

第四节 经济审判658

第五节 行政审判659

第六节 信访接待659

第四章 司法行政660

第一节 机构设置660

第二节 法制宣传660

第三节 调解661

第四节 律师工作661

第五节 公证662

第二十四编 军事665

第一章 抗日游击根据地665

第一节 根据地建设665

第二节 地下军服厂665

第二章 战事667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667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673

第三章 兵役制度682

第一节 春秋战国到清朝68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制度68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制度688

第四章 驻军 人防工程692

第一节 驻军692

第二节 人防 战备工程693

第五章 地方武装694

第一节 地方游击队694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694

第六章 民兵698

第一节 建制698

第二节 军事训练699

第三节 活动702

第二十五编 民政 扶贫707

第一章 拥军优属707

第一节 优抚707

第二节 安置709

第三节 陵园711

第二章 社会救济717

第一节 救灾717

第二节 济困718

第三章 老区建设720

第一节 分布720

第二节 建设720

第四章 婚丧管理724

第一节 婚姻724

第二节 殡葬725

第五章 区域划界726

第一节 划界726

第二节 普查726

第六章 残疾人事业728

第一节 职责728

第二节 活动728

第七章 扶贫729

第一节 贫困状况729

第二节 解决温饱状况729

第三节 扶贫措施与成果730

第二十六编 劳动 人事741

第一章 劳动管理741

第一节 劳动用工制度741

第二节 劳动培训743

第三节 劳动监察与保护743

第二章 人事管理745

第一节 人员编制745

第二节 干部录用749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755

第四节 干部培训755

第五节 职称评聘755

第六节 机构设置760

第三章 工资福利761

第一节 干部工资761

第二节 离退休人员及费用762

第四章 社会保障764

第一节 劳动就业764

第二节 养老保险767

第三节 医疗保险768

第二十七编 教育771

第一章 普通教育771

第一节 私塾771

第二节 幼儿教育771

第三节 小学教育772

第四节 中学教育774

第五节 蒙古族语言教育776

第六节 特殊教育777

第二章 专业教育778

第一节 农业中学778

第二节 职业中学778

第三节 教师进修学校779

第三章 教师队伍780

第一节 学历结构780

第二节 民办教师780

第三节 师资培训781

第四章 教育改革782

第一节 学制改革782

第二节 教学改革782

第三节 电化教学783

第四节 改革实践783

第五章 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785

第一节 教育经费785

第二节 勤工俭学786

第六章 教育管理788

第一节 沿革788

第二节 教育管理网络789

第三节 管理789

第二十八编 体育797

第一章 机构 业绩797

第一节 机构797

第二节 业绩797

第二章 学校体育799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799

第二节 业体校799

第三章 群众体育800

第一节 职工体育800

第二节 农牧民体育801

第四章 体育设施 竞赛记录802

第一节 体育设施802

第二节 竞赛记录803

第二十九编 文化艺术809

第一章 机构 管理809

第一节 机构809

第二节 管理809

第二章 文化单位 艺术团体810

第一节 文化馆(站)810

第二节 图书馆811

第三节 文物管理所812

第四节 晋剧团812

第五节 乌兰牧骑813

第六节 电影公司813

第七节 图书发行815

第三章 群众文化819

第一节 文化宣传819

第二节 业余文艺820

第三节 传统娱乐821

第四章 文学艺术822

第一节 文联组织822

第二节 文学创作822

第三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民间工艺823

第四节 音乐舞蹈824

第五章 文物古迹825

第一节 历史文物825

第二节 历史古迹826

第三十编 广播电视835

第一章 广播电视 自办节目835

第一节 有线广播835

第二节 卓资县人民广播电台836

第三节 卓资电视台837

第四节 卓资县有线电视台838

第五节 优秀节目839

第二章 乡镇广播电视841

第一节 广播放大站841

第二节 电视差转台 转播台841

第三节 卫星地面站842

第四节 有线电视网络842

第五节 调频广播844

第三章 管理机构845

第一节 机构845

第二节 管理 经费845

第三十一编 医疗卫生849

第一章 医疗849

第一节 沿革849

第二节 医疗机构849

第三节 基层医疗机构851

第四节 卫生学校852

第五节 设备与技术852

第六节 医疗制度854

第七节 医疗队伍854

第二章 卫生855

第一节 卫生防疫855

第二节 妇幼保健857

第三节 公共卫生859

第四节 计划免疫860

第三章 医药管理862

第一节 私营医药字号862

第二节 公私合营862

第三节 药材管理863

第四节 药品监管864

第四章 红十字会866

第一节 职责866

第二节 活动866

第三十二编 科技与气象875

第一章 科学技术875

第一节 科技普及875

第二节 引进推广877

第三节 科技成果878

第四节 机构队伍880

第二章 气象882

第一节 观察预报仪器882

第二节 工作883

第三节 沿革886

第三十三编 民族 宗教891

第一章 民族891

第一节 民族构成891

第二节 民族分布891

第三节 民族团结894

第四节 民族政策894

第五节 机构设置895

第二章 宗教信仰896

第一节 佛教896

第二节 喇嘛教896

第三节 伊斯兰教896

第四节 天主教897

第五节 基督教899

第六节 吕祖教900

第七节 一贯道900

第三十四编 民俗905

第一章 生活习俗905

第一节 蒙古族生活礼仪习俗905

第二节 汉族生活习俗906

第二章 岁时节俗910

第一节 蒙古族岁时节俗910

第二节 汉族岁时节俗910

第三章 礼仪习俗914

第一节 汉族礼仪习俗914

第二节 回族礼仪习俗917

第四章 民歌 民谣919

第一节 爬山调919

第二节 地方歌谣921

第五章 良风陋习923

第一节 良风923

第二节 陋习923

第三十五编 语言927

第一章 方言927

第一节 语音927

第二节 卓资县常见词语933

第二章 谚语 歇后语937

第一节 谚语937

第二节 歇后语939

第三十六编 人物943

第一章 人物传略943

第二章 人物简介954

第一节 曾任或现任副厅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县籍)954

第二节 曾任和现任县主要党政领导958

第三节 曾长期在卓资县工作过的副厅级以上干部967

第四节 全国劳动模范969

第五节 文化科技名人976

第三章 人物表973

第一节 省(自治区)部级以上劳动模范973

第二节 省(自治区)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975

第三节 县团级以上军政人员名录977

第四节 副县(处)级以上待遇离休干部名录984

第五节 高级知识分子987

第四章 英名录997

附录1031

一、地方文献辑存1031

二、报刊文章辑存1071

三、传说1086

四、《卓资县志》出版报批文件辑存1091

五、修志始末1094

六、《卓资县志》稿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099

七、《卓资县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100

八、《卓资县志》编辑人员名单1102

九、提供专业志资料人员名单1103

表格索引11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