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宋文学论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潘殊闲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618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唐代;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宋文学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气”: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1
一、仙风道骨萃仙气3
二、傲岸狂放露狂气6
三、行侠仗义表义气9
四、兀傲不驯有骨气10
五、奇思异想孕奇气12
六、嗜酒沉醉散酒气13
七、壮浪恣肆逞豪气17
八、飘逸淡荡显逸气20
九、愤世嫉俗吐怨气21
十、余论:气与李白的独特性、神异性和不可再生性23
李白的独酌与后世文人的独酌情怀25
一、热闹背后的孤独25
二、孤独的心境29
三、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37
四、孤独的背影与文人的共鸣39
杜甫的“安得”情怀44
一、杜甫的“安得”情结44
二、杜甫的“安得”情怀46
三、杜甫“安得”情怀的意义和影响57
刘长卿诗歌的艺术风格60
一、刘长卿诗歌艺术风格概观60
二、刘长卿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77
三、刘长卿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影响115
刘长卿及其诗歌的宗教情怀128
一、刘长卿的儒家思想128
二、刘长卿的释、道情怀129
三、刘长卿的宗教情怀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133
刘长卿“五言长城”新解139
入神:文学的超审美境界——以李杜诗歌为例147
一、入神:严羽的超审美批评147
二、神与道:共入玄妙的人生、人性与人心之境151
三、李杜诗歌:文学的伟大性的典范154
刘长卿与杜甫160
一、强烈的写实精神使刘长卿于杜甫之后,成为唐代盛中之交的诗坛亮点161
二、浓郁的情感流露,使刘长卿成为杜甫之后的写情高手163
三、在诗歌体裁上,刘长卿既通津杜公等盛唐诸家,又开启中晚唐无数法门,成为唐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一位重要诗人166
叶梦得与杜甫170
一、“云门三种语”与杜诗171
二、有关杜甫及其诗论178
三、杜诗的趣闻遗事与杜诗在宋代的传播接受181
三苏产生的乡土基因与政治文化生态185
一、眉山的江山胜景与富庶对三苏的沾溉185
二、眉山的移民文化底蕴对三苏的滋养188
三、宋代眉山兴盛的教育科举对三苏的影响191
四、宋代眉山发达的出版传播业对三苏成长的帮助196
五、宋代眉山的家族文化传统与三苏成长的文化生态198
六、宋代眉山苏氏家族与三苏成长的家学渊源200
七、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婚配对三苏成长的贡献207
八、三苏的个人成长及伯乐的扶持奖掖211
九、三苏崛起的政治文化生态223
十、结语226
苏洵大器晚成的启示231
一、家庭的作用232
二、正确认识自我236
三、厚积薄发238
四、学习经典的重要240
五、伯乐的功劳241
六、时代的需要245
宋代苏轼文化现象248
一、博学与多才多艺,使苏轼成为宋代最杰出的文化名人248
二、自觉的创新意识和集大成性,使苏轼于宋代文人中,卓然挺立,格外耀眼250
三、门庭广大,追随者不绝如缕,使苏轼成为一代文宗师范251
四、频繁的政治迁徙,使苏轼在磨难中走向成熟,声名鹊起,不可阻挡252
五、以苏轼为代表和旗帜的苏学、蜀学和蜀党,在宋代光彩夺目255
六、以苏轼为冠冕的“三苏”,成为宋代家族文学与文化的杰出代表257
七、声名隆盛,影响至大至微,至深至远,域内域外争传共举,模效攀附,乃至据此谋利,成为一种时尚259
宋人的苏轼心理情结266
一、爱护心理266
二、崇敬心理270
三、仿效心理276
四、归附心理278
五、仙化心理281
六、忌恨心理283
叶梦得:苏门渊源与学术旨趣287
一、苏门常客与特殊的情感288
二、与苏轼后人的密切交往294
三、学术旨趣与苏门濡染302
石林词与东坡乐府306
一、石林词与东坡乐府:难分彼此的一面307
二、石林词与东坡乐府:风格的趋同308
三、石林词与东坡乐府:规模与新变311
《石林诗话》“云门三种语”之“云门”辨317
参考文献322
后记333
热门推荐
- 2588651.html
- 849903.html
- 2380915.html
- 2192547.html
- 3390524.html
- 3629192.html
- 2316849.html
- 891455.html
- 1414364.html
- 3542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4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8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6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3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6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0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2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4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8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