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外部设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章振业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5275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外部设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磁表面存储器1
第一篇 外存储设备1
第一节 存储原理2
第二节 记录方式3
一、未经编码的记录方式4
二、按位编码的记录方式4
三、成组编码的记录方式7
四、游程长度受限码8
第二节 磁泡存储器9
五、评价记录方式的主要因素9
一、工作原理10
第三节 硬磁盘10
二、基本结构11
三、盘片14
四、主轴和主轴电机15
五、磁头16
六、磁头驱动和定位系统16
七、寻址和磁道格式26
八、硬磁盘驱动器的技术进步33
九、磁盘阵列技术35
一、工作原理39
第四节 软磁盘39
二、技术参数40
三、盘片40
四、基本结构41
五、软盘的格式51
六、软盘驱动器的互换性52
七、软盘的发展57
第五节 光磁软盘(floptical)59
第六节 磁带设备60
一、基本工作原理61
二、磁带机的主要技术指标65
三、磁带机的基本结构66
四、歪斜及其校正78
五、磁带机的发展79
一、光盘分类83
第一节 光盘及光盘驱动器的分类83
第二章 光存储器83
二、光盘驱动器分类84
第二节 光盘存储原理85
二、一次写入光盘(WORM和CD-R)86
三、可擦重写光盘(REWRITE)88
四、直接重写相变光盘(OVERWRITE)90
第三节 光盘及光盘驱动器的主要参数90
第四节 光盘驱动器结构91
一、组成和工作原理91
一、扇区预格式码93
二、各类光盘驱动器及其推出年代93
第五节 光盘的预格式化93
二、轨道伺服方式95
第三章 其他外存储器97
第一节 固态盘存储器97
第三节 电荷耦合器件存储器99
一、GB1988-80《信息处理交换用的七位编码字符集》101
第一节 信息交换用的标准编码101
第四章 输入设备101
第二篇 输入设备101
二、EBCDIC码104
第二节 键盘输入104
一、键开关105
二、键盘结构108
第三节 非键盘输入设备120
一、鼠标器120
二、触摸屏121
三、扫描仪124
第四节 汉字识别与手写输入132
一、脱机手写汉字识别133
二、联机手写汉字识别135
三、手写中文输入设备的结构与产品136
第五节 语音识别138
一、语音识别研究138
二、语音识别的代表性产品138
三、语音识别技术139
四、语音识别技术目前的动向和问题143
第三篇 输出设备145
第五章 打印机145
第一节 针式打印机145
一、打印机的结构146
二、打印控制原理149
第二节 链式打印机151
一、链式打印机的结构151
二、字链152
三、色带机构153
四、打印锤机构153
五、走纸机构154
六、打印控制原理155
第三节 带式打印机156
一、带式打印机的结构156
二、字符钢带157
六、打印控制原理159
五、堆纸机构159
三、色带机构159
四、走纸机构159
第四节 激光打印机162
一、大型落地式激光打印机163
二、小型台式激光打印机169
第五节 喷墨打印机172
第六节 热感应式打印机175
一、热敏打印机175
二、其他热感应式打印机175
第七节 静电打印机176
第八节 彩色打印机177
一、彩色针式打印机177
二、彩色喷墨打印机178
三、彩色激光打印机178
四、热感应式彩色打印机179
第一节 笔式绘图机182
一、笔式绘图机的结构182
第六章 绘图机182
二、绘图机性能技术指标183
三、插补原理184
四、驱动方法186
五、技术基本特点188
第二节 无笔绘图机189
一、静电绘图机189
二、激光绘图机189
五、电子摄影绘图机190
三、热敏绘图机190
四、喷墨绘图机190
第四篇 显示设备192
第七章 字符显示终端192
第一节 显示设备193
一、显示器件193
二、显示方式和显示标准202
第二节 字符显示终端的工作原理206
一、接口电路206
二、刷新存储器207
三、字符发生器208
四、定时控制电路208
第三节 微机控制的字符显示器213
一、VRAM访问的竞争问题214
二、VRAM地址和数据线的切换214
三、光标功能的实现215
第四节 CRT控制器217
二、引脚信号说明218
一、主要技术性能218
三、内部结构219
四、工作过程221
第八章 汉字显示终端223
第一节 汉字基本特性224
一、字量大225
二、字形复杂228
三、同音字多234
四、字义丰富236
五、汉字排序236
第二节 信息处理交换用的汉字代码238
一、基础标准汉字代码239
二、GB13000.1-93(ISO/IEC10646.1-1993)241
三、其他汉字代码251
第三节 汉字的输入方法及设备255
一、汉字的输入方法255
二、汉字编码键盘输入方法255
三、理想的汉字编码方案258
一、点阵汉字字形259
第四节 汉字字形与字形发生器259
二、向量汉字字形262
三、曲线轮廓汉字字形266
第五节 汉字的输出设备270
第六节 中文平台272
一、DOS中文平台272
二、Windows中文平台274
三、从DOS和Windows3.X到Windows 95中文版275
四、其他操作系统的中文平台277
第九章 图形与图像显示终端281
第一节 图形图像显示器282
一、帧存储器282
二、显示控制283
三、视频接口283
四、图形图像适配器283
第二节 计算机图形标准284
一、CGI285
二、CGM287
三、GKS289
四、PHIGS294
五、IGES298
六、STEP299
七、CGRM302
八、Open Look303
九、Motif305
十、Ms-Windows306
十一、Windows NT308
一、Bezier曲线曲面310
第三节 曲线曲面310
二、B样条曲线曲面318
第四节 图形变换323
一、窗口视图变换324
二、图形几何变换326
三、投影328
四、剪裁330
第五节 可见面判别335
一、画家算法335
三、深度缓冲器算法337
二、BSP树算法337
四、A缓冲器算法339
五、扫描线算法340
六、区域子分算法342
第六节 图像数据与数据的格式化345
一、图像表示345
二、数据格式347
三、图像的灰度直方图352
一、图像的空间变换355
第七节 图像变换355
二、傅里叶变换359
第八节 图像解析361
一、细线化技术361
二、轮廓线追踪363
第九节 图像数据压缩365
一、步长法365
二、差值法367
三、块域符号法369
第十章 多媒体终端372
第一节 什么是多媒体372
第二节 多媒体终端的发展372
第三节 多媒体终端的主要应用领域374
第四节 多媒体终端的种类374
第五节 多媒体终端的层次结构378
第六节 多媒体终端的关键技术379
一、视频和音频数据压缩的解压缩技术379
二、多媒体终端硬件体系结构的专用芯片393
三、多媒体终端的核心软件394
第七节 多媒体终端的信息存储设备395
一、CD-ROM驱动器的一般特性396
二、CD-ROM光盘的记录格式396
三、CD-ROM光盘的文件结构398
第八节 多媒体终端的声音信息处理与设备399
一、数字化声音信息的获取399
二、音乐的合成(MIDI)402
三、声音卡404
第九节 多媒体终端的视频信息处理与设备406
一、数字图像基础406
二、数字视频信息的获取407
第十一章 虚拟现实终端411
第一节 什么是虚拟现实终端411
第二节 虚拟现实终端的类型与组成412
一、输入系统412
第三节 虚拟现实终端的发展413
四、软件工具集413
二、输出系统413
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413
第四节 虚拟现实终端的应用414
一、科学可视化414
二、设计与规划415
三、教育与培训415
四、远程操作415
五、艺术与娱乐415
六、协同工作415
一、三维鼠标和跟踪球416
第五节 输入设备416
二、位置和方向跟踪器417
三、数据手套421
第六节 输出设备424
一、头盔显示器424
二、立体虚拟声音技术429
三、触觉与力感反馈430
第七节 虚拟现实发生器433
二、基于工作站的虚拟现实发生器434
一、基于个人计算机的虚拟现实发生器434
第八节 虚拟现实支持软件436
三、高度并行的虚拟现实发生器436
一、VRT3438
二、CDK439
三、WTK439
四、分布式虚拟现实操作系统440
第十二章 外部设备与主机的连接444
第一节 I/O接口功能444
第五篇 外部设备与主机的连接444
第二节 连接方式445
一、总线方式446
二、星型方式448
三、通道方式448
四、I/O处理机方式450
五、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连接方式450
第三节 常用总线451
一、总线特性451
二、总线分类452
三、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453
四、总线标准454
第六篇 外部设备的选用、维护和故障诊断468
第十三章 外部设备的选用及其维护和故障诊断468
第一节 设备的选用468
一、可靠性468
二、可用性469
三、可维护性469
二、必要的维护470
第二节 设备的维护470
一、正确地使用470
第三节 设备故障的测试和诊断473
一、故障分类473
二、性能测试474
三、故障诊断474
四、测试、诊断举例477
参考文献489
热门推荐
- 3097034.html
- 193370.html
- 1686653.html
- 1136652.html
- 1846355.html
- 3488748.html
- 2658553.html
- 3417672.html
- 1035103.html
- 3633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8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5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4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9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4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1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1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42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