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 第2版
  • 李邓化,彭书华,许晓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3118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自动检测-高等学校-教材;智能仪器-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1

1.1基础知识1

1.1.1概述1

1.1.2检测仪表(传感器)的品质指标3

1.1.3量值传递与仪表的校准8

1.2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基础10

1.2.1测量误差及其分类10

1.2.2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14

1.2.3随机误差及其估算16

1.2.4测量误差的合成及最小二乘法的应用21

1.2.5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28

1.3智能检测系统35

1.3.1智能检测系统中的传感器35

1.3.2数据采集40

1.3.3输入输出通道处理电路45

1.3.4智能检测系统中的软件48

第2章 热敏元件、温度传感器及应用49

2.1热电偶49

2.1.1热电效应49

2.1.2热电偶的基本法则52

2.1.3热电偶冷端温度及其补偿54

2.2热电阻59

2.2.1铂电阻60

2.2.2铜热电阻60

2.2.3其他热电阻60

2.3热敏电阻61

2.3.1 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61

2.3.2 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62

2.3.3 NTC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62

2.3.4 NTC热敏电阻的安-时特性63

第3章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及应用64

3.1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64

3.2测量电路67

3.2.1直流电桥67

3.2.2交流电桥73

3.3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特性75

3.3.1使应变片产生热输出的因素75

3.3.2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76

3.4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78

3.4.1几种常见的弹性元件的应变值ε与外作用力F之间的关系78

3.4.2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80

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应用82

4.1变磁阻式传感器82

4.1.1工作原理82

4.1.2输出特性83

4.1.3测量电路85

4.1.4变磁阻式传感器的应用87

4.2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88

4.2.1工作原理88

4.2.2基本特性90

4.2.3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电路90

4.2.4差动变压式传感器的应用94

4.3电涡流式传感器94

4.3.1工作原理95

4.3.2基本特性95

4.3.3电涡流形成范围96

4.3.4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98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及应用101

5.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101

5.1.1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101

5.1.2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103

5.1.3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103

5.2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104

5.3电容式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106

5.3.1运算放大器式电路106

5.3.2电桥电路107

5.3.3脉冲宽度调制电路108

5.3.4调频测量电路110

5.4电容器式传感器的应用111

5.4.1电容式位移传感器111

5.4.2电容式荷重传感器112

5.4.3电容式压力传感器112

第6章 压电传感器及应用114

61压电效应114

6.1.1压电材料的主要特性参数114

6.1.2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115

6.1.3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117

62压电方程118

6.2.1电场为零118

6.2.2应力为零119

6.3电荷放大器119

6.3.1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119

6.3.2实际电荷放大器的运算误差121

6.3.3电荷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122

6.3.4电荷放大器的噪声及漂移特性123

6.4压电传感器的应用124

6.4.1压电水下声学接收换能器——水听器124

6.4.2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128

6.4.3压电式压力传感器131

第7章 光电与光纤传感器及应用132

7.1光电效应132

7.1.1外光电效应132

7.1.2内光电效应132

7.2光敏电阻133

7.2.1光敏电阻的原理和结构133

7.2.2光敏电阻的主要参数和基本特性134

7.2.3光敏电阻与负载的匹配136

7.3光电池138

7.3.1光电池的结构原理138

7.3.2基本特性139

7.3.3光电池的转换效率及最佳负载匹配141

7.4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142

7.4.1光敏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42

7.4.2光敏管的基本特性143

7.4.3光敏晶体管电路的分析方法146

7.5光电传感器的类型及应用147

7.5.1光电传感器的类型147

7.5.2应用148

7.6光纤传感器152

7.6.1光导纤维导光的基本原理153

7.6.2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156

第8章 集成化与数字化传感器及应用161

8.1集成传感器161

8.1.1概述161

8.1.2集成压阻式传感器162

8.1.3集成霍尔式传感器166

8.2数字传感器183

8.2.1概述183

8.2.2振弦式传感器183

8.2.3压电式谐振传感器187

8.2.4光栅传感器及应用189

第9章 模拟及数字式仪表197

9.1模拟式显示仪表197

9.1.1动圈式显示仪表197

9.1.2自动平衡电位差计207

9.1.3自动平衡电桥213

9.2数字式显示仪表218

9.2.1概述218

9.2.2数字式显示仪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19

9.2.3数字显示仪表举例——热电偶数字温度表235

第10章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241

10.1概述241

10.1.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41

10.1.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必要性242

10.1.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定义242

10.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层次与结构模型242

10.2.1信息的融合的层次模型243

10.2.2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245

10.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247

10.3.1算法分类247

10.3.2贝叶斯推理算法249

10.3.3 1DS证据推理算法250

10.3.4神经网络融合算法252

10.4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应用255

第11章 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258

11.1智能仪器概述258

11.1.1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258

11.1.2智能仪器的特点259

11.1.3智能仪器的基本结构261

11.1.4智能仪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62

11.2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264

11.3智能仪器的人机接口267

11.4虚拟仪器概述268

11.5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270

11.5.1被测信号的实时采集270

11.5.2数据采集卡的性能指标271

11.5.3数据采集卡功能及应用273

11.6典型控制算法在虚拟仪器中的实现273

11.61数字PID控制算法原理273

11.6.2基于位置式PID控制算法的转盘转速控制系统275

第12章 智能检测新技术279

12.1智能传感器与网络智能传感器279

12.1.1概述279

12.1.2智能传感器网络化的实现282

12.1.3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技术标准IEEE1451288

12.2软测量技术简介294

12.2.1概述294

12.2.2软测量技术的构成要素295

12.2.3软测量技术的实现与应用298

12.3基于混沌理论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简介298

第13章 典型前向神经网络及其应用303

13.1生物神经网络303

13.2人工神经元304

13.3人工神经网络307

13.4感知器网络310

13.4.1感知器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311

13.4.2感知器权值的学习规则与训练312

13.5自适应线性元件317

13.5.1自适应线性神经元模型和结构317

13.5.2 W-H学习规则及其网络的训练318

13.6 BP网络319

13.6.1 BP网络模型与结构319

13.6.2 BP算法321

13.6.3 BP网络的设计323

13.6.4 BP网络的限制与不足325

13.7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举例325

思考与练习题330

参考文献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