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参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参考
  • 红旗大参考编写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红旗出版社
  • ISBN:750511186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参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编 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胡锦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2

吴邦国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11

温家宝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14

贾庆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18

曾庆红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21

黄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26

吴官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30

李长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32

罗干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论述35

第二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要问题40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40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4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4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45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49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50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5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52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56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58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60

(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62

(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3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65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65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67

(三)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68

(四)正确处理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关系71

(五)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2

(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74

第三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要文章和论点人民日报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8

求是杂志评论员文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80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85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意义87

为什么在当前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8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8

构建和谐社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92

亟待消除的不和谐因素92

新时期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和主要特点94

对目前人民内部利益关系调整的基本估价96

当前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特点和表现97

人民内部矛盾的三个新特点99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问题99

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问题101

中国现阶段社会政策的四点不足102

从社会控制风险的角度看中国的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变革106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10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107

和谐社会的四个要点109

和谐社会要有四个层次合理的社会结构110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111

和谐应是生产力的本质内涵111

和谐是生产关系的真正归宿112

和谐应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典型特征113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主体114

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114

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15

和谐社会与精神文明密不可分118

运用阶级、阶层分析方法要以推进社会整合作为认识问题的出发点,以凝聚力量、服务现代化建设为目标118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确立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119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120

调节利益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121

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调节机制122

和谐是科学稳定观的要旨123

公平是科学稳定观的基石124

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是前后相继的关系125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与途径探索125

确保和谐社会形成的“治标”与“治本”的措施125

现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有害倾向12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127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127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129

构建和谐社会须注重三大社会效应130

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131

重建社会控制体系132

构建诚信社会中的政府责任132

信息权利资源的分配流通与构建信息和谐社会133

和谐社会与社会的多元化水平134

社会二元化要素的整合135

民心凝聚化要素的整合136

关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138

提高党善于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139

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140

构建和谐社会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141

从五个方面提高应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执政能力141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公平调节机制144

弱势群体形成的制度性原因145

保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制度安排146

从四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公共关系148

构建和谐社会七大措施149

构建和谐社会要有针对性地建设各层面和谐151

正确处理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152

第四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的概念与知识156

社会156

社会的特征156

社会的类型156

社会的功能157

多元社会158

社会结构158

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159

和谐社会160

和谐社会的机制161

和谐社会的标准161

社会运行164

社会秩序165

社会秩序的类型166

社会秩序的维护166

社会分层166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167

西方社会学分层理论168

社会控制169

社会控制的类型170

社会控制的基本特点170

社会稳定171

社会整合172

文化融合173

社会变迁173

社会变迁的类型174

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原因175

社会流动175

社会预测176

社会运行176

社会公平177

社会失调179

社会解组179

社会安全阀180

社会政策181

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181

社会福利182

社会保障183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84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184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85

社会保险186

社会均衡论187

社会公平理论188

冲突理论189

科瑟尔的冲突理论189

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190

赖克斯的冲突理论190

柯林斯的冲突理论191

程序正义191

共生192

冲突193

竞争193

社会可持续发展194

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本195

人类发展模式的四个要素195

恩格尔系数195

洛伦茨曲线195

基尼系数196

倒U型理论197

初次分配197

SA8000标准198

再分配198

第五编 中国古代与国外相关理论介绍202

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及其启示202

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和谐、稳定、秩序的相关理论206

一、对社会结构的探索历程206

二、孔德关于社会秩序的原则208

三、杜尔克姆社会团结的理论和对社会动乱的诊断213

四、帕森斯的社会整合均衡理论220

五、对社会均衡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等相关理论的整体分析223

编后语2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