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丘景尼编 著
- 出版社: 开明书店
- ISBN:
- 出版时间:1931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3
第一章 心理学之定义3
一 心理学名称之由来3
二 心理学定义诸说4
三 心理学之定义6
四 何谓精神现象7
五 心理学之任务9
第二章 心理学之发达10
一 心理学之发达10
二 心理学之学派12
三 挽近心理学派之倾向17
第三章 心理学之研究法20
一 心理学之方法20
二 心理学上实验之非难25
三 心理学上实验之可能25
四 心理学上实验之难点26
第四章 心理学之分科27
一 心理学之分科27
二 一般心理学29
三 特殊心理学29
四 生理心理学31
五 比较心理学31
六 实验心理学31
第五章 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之关系33
一 心理学与哲学33
二 心理学与伦理学34
三 心理学与论理学34
四 心理学与美学34
五 心理学与理化学35
六 心理学与生物学35
七 心理学与法学35
九 心理学与教育学36
八 心理学与医学36
一 精神现象之三分法38
第六章 精神现象之分类38
二 精神现象之二分法39
第二编 神经系统43
第一章 精神现象之生理的基础43
一 身心之关系43
二 心理学上之生理的事实43
三 何谓神经系统44
第二章 神经原46
一 构造上之单位46
二 神经纤维之构造47
三 机能上之单位47
四 神经原之机能48
五 神经流49
六 神经原之联络49
一 脊髓之构造51
第一节 脊髓51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51
二 神经中枢51
一 中枢神经系统51
二 脊髓之机能52
第二节 延髓52
一 延髓之构造52
二 延髓之机能53
第三节 小脑53
一 小脑之构造53
二 小脑之机能53
第四节 大脑54
一 大脑之构造54
二 大脑之机能55
二 知觉神经运动神经58
第五节 末梢神经58
一 脊髓神经脑神经58
三 末梢神经与神经中枢之关系59
第四章 交感神经系统60
一 交感神经系统60
二 交感神经之作用60
第三编 意识及注意63
第一章 意识63
一 何谓意识63
二 意识与无意识63
三 意识之特质64
四 识野识域65
一 何谓注意66
二 注意之选择作用66
第一节 总论66
第二章 注意66
第二节 注意之种类67
一 注意之分类67
二 无意的注意67
三 有意的注意68
第三节 注意引起之要件69
一 客观的要件69
二 主观的要件70
第四节 注意上之生理现象72
一 筋肉运动72
二 呼吸及循环作用73
第五节 注意之动摇73
一 注意之动摇73
二 注意持续之时间73
二 注意范围之测定74
三 注意范围之差异74
一 注意之范围74
第六节 注意之范围74
第七节 不注意76
一 何谓不注意76
二 注意散漫76
三 放心77
第八节 注意之发达77
一 注意之发达77
二 教育上之注意78
第九节 兴味79
一 何谓兴味79
二 兴味之本质79
三 兴味与注意80
四 兴味之分类81
五 兴味之发达82
二 直观87
一 何谓感觉87
第一章 感觉87
第一节 总论87
第四编 认识87
三 感觉之发达88
四 感觉之分类88
第二节 刺激89
一 刺激89
二 刺激之种类89
第三节 视觉90
一 视觉器官90
一 眼球之构造90
二 眼之机能93
二 视觉95
一 视觉95
二 视觉之种类95
四 色觉96
二 光觉与色觉96
一 色觉96
一 光觉96
三 光觉96
二 色调97
三 原色97
四 明暗98
五 饱和98
五 残像99
一 残像99
二 残像之种类99
三 再归残像100
四 残像之潜伏期与继续期100
五 残像之应用100
六 对比100
一 对比100
二 视觉对比之种类101
三 对比之法则102
七 视野103
一 视野103
二 视野之?狭103
三 过渡色103
八 视觉障碍104
一 色盲104
二 色盲之种类104
三 近视眼105
第四节 听觉106
一 听觉器官106
一 耳之构造106
二 耳之机能108
二 听觉108
一 听觉108
二 噪音调音109
三 音之高低(调子)109
五 音色110
四 音之强弱110
六 声域111
第五节 味觉111
一 味觉器官111
一 味觉器官111
二 舌之构造112
三 舌之机能113
二 味觉113
一 味觉之性质113
二 味114
三 味觉之中和及对化115
四 味觉与表出运动115
第六节 嗅觉115
一 嗅觉器官115
一 鼻之构造115
一 嗅觉之性质116
二 嗅觉116
二 鼻之机能116
二 呼吸野及嗅野118
三 嗅觉之测定118
四 嗅觉之疲劳118
五 嗅觉之混合118
第七节 皮肤感觉119
一 皮肤感觉器官119
七 嗅觉之退化119
六 嗅觉之交替及对比119
一 皮肤之构造120
二 皮肤之机能120
二 皮肤感觉121
一 皮肤感觉之意义121
二 皮肤感觉之种类121
三 温觉冷觉122
一 温觉冷觉122
三 生理的零点123
二 温点与冷点123
一 压觉124
二 压点124
三 压觉之觉阈124
四 压觉124
四 压觉之辨别阈125
五 痛觉125
一 痛觉125
二 痛觉与压觉125
三 痛觉之必要126
第八节 有机感觉126
一 有机感觉之意义126
二 有机感觉之性质127
三 有机感觉之种类128
一 运动感觉之要素130
二 运动感觉之种类130
第九节 运动感觉130
三 运动感觉之价值131
第十节 感觉之属性132
一 何谓感觉属性132
二 感觉之四属性132
一 感觉之质133
一 何谓感觉之质133
二 特殊势力说133
二 感觉之强度134
一 感觉阈134
二 辨别阈134
三 感觉强度之法则134
三 感觉之时间及延长140
一 感觉之时间140
二 感觉之延长140
二 知觉与感觉141
一 知觉141
第二章 知觉141
第一节 总论141
三 知觉之性质142
四 知觉之种类143
第二节 空间知觉143
一 空间知觉143
二 空间知觉与感觉143
二 空间阈144
三 线之知觉144
一 点之知觉144
一 触空觉144
四 触空觉与视觉145
二 视空间145
一 视觉与触觉145
二 视空间之二方面146
三 立体之知觉148
二 听空间之二种149
三 听空间149
一 听空间149
第三节 时间知觉150
一 时间知觉150
二 过去现在未来150
三 现在之长151
四 主观的时间与客观的时间151
第四节 知觉之错误152
一 错觉152
一 错觉152
二 错觉之种类152
二 错视153
一 错视之二说153
二 正常错视153
三 反转实体之错视154
四 距离变化之错视156
六 方向角度变化之错视158
五 轮廓变化之错视158
七 距离不变性之错视160
八 方向不变性之错视161
九 对比之错视162
三 触觉之错误163
一 错触163
二 矛盾定位164
三 联想之错触164
第三章 幻觉165
一 幻觉165
二 幻觉之原因165
三 幻觉与错觉166
第四章 统觉167
一 统觉167
二 统觉之性质167
三 统觉之发达168
一 观念之意义170
第五章 观念170
第一节 总论170
二 观念与知觉171
三 观念之种类171
第二节 观念之型式171
一 观念型式172
二 观念型式之分类173
三 观念型式与教育173
第三节 观念联合174
一 观念之再现174
二 观念联合174
三 观念联合之法则174
第六章 记忆176
第一节 记忆之意义176
一 记忆176
一 记忆之四要素177
二 广义之记忆177
第二节 记忆之要素177
二 学习178
三 把住178
四 忆起178
五 再认178
第三节 记忆之分类180
一 记忆之分类180
二 有机的记忆意识的记忆180
三 机械的记忆人工的记忆论理的记忆181
四 观察的记忆联想的记忆思考的记忆182
五 永续的记忆一时的记忆182
第四节 记忆之条件183
一 记忆之确否与良否183
二 记忆之条件183
三 记忆之方法184
第五节 记忆之障碍185
一 记忆之障碍185
二 忘却186
第六节 记忆之测定187
一 记忆之实验的研究187
二 记忆与年龄187
三 记忆与性189
四 记忆与时间189
第七章 想像190
第一节 总论190
一 想像之意义190
二 想像之过程190
三 想像与记忆191
第二节 想像之种类191
一 想像之种类191
三 能动的想像192
二 受动的想像192
第三节 理想空想妄想193
一 理想193
二 空想193
三 妄想193
第四节 想像之利害194
一 想像之利益194
二 想像之弊害194
第五节 儿童之想象195
一 儿童之想象195
二 教育上之注意195
三 儿童想像之实验的研究196
一 感情与知识199
二 感情之意义199
第一章 总论199
第五编 感情199
三 感情与感觉200
四 感情之学说201
五 感情之分类203
第二章 简单感情205
一 简单感情205
二 简单感情之分类205
三 感情之质206
四 感情之实验的研究207
第三章 情绪209
第一节 总论209
一 情绪209
二 情绪与表出运动209
三 詹姆士仑干说210
四 内分泌说212
五 情绪之种类212
二 愤怒214
一 恐怖214
第二节 主要之情绪214
三 爱情215
四 同情215
第三节 美的感情216
一 何谓美的感情216
二 色之调和217
三 音之调和217
四 形状之分割218
五 轮廓线220
六 变化与统一220
七 类形之反复220
八 时律221
第四章 情操222
一 情操222
二 情操之分类222
四 道德的情操223
三 知的情操223
五 宗教的情操224
六 美的情操224
第五章 感情之障碍226
一 感情之障碍226
二 感情内容之障碍226
三 感情兴奋性之障碍226
四 感情反射性之强度障碍227
五 感情之性质之障碍227
第六编 意志231
第一章 运动及意志231
一 意识之运动的过程231
二 运动之种类231
三 何谓意志232
四 意志之分类233
一 意志之发生235
二 原始的意志235
第二章 意志之发达235
三 意志之进化的发达236
四 意志之退化的发达237
第三章 反射运动及自发运动238
一 感觉的反射生理的反射238
二 反射运动之性质238
第四章 冲动及本能240
一 冲动之意义240
二 本能之意义240
三 冲动与本能241
四 本能与反射241
五 本能与习惯242
六 本能与遗传242
七 本能之起原243
八 本能之特质244
第五章 人类之本能246
第一节 总论246
一 本能之数246
二 本能之分类247
第二节 自己保存之本能247
一 初生儿之本能运动247
二 恐怖248
三 争斗248
四 愤怒248
五 竞争248
六 搜集249
七 好奇249
第三节 种族保存之本能249
一 生殖本能249
第四节 社会的本能250
一 羞耻250
二 养护本能250
二 社交性及群居之本能251
三 同情251
四 牺牲251
第五节 发达的本能252
一 游戏252
一 何谓游戏252
二 游戏之本质252
三 游戏之发达254
四 游戏与精神之发达254
二 模仿255
一 模仿之意义255
二 模仿之分类255
三 人生模仿之必要256
四 反对暗示256
二 偏向及性僻257
一 欲望与冲动257
第六章 欲望257
第七章 执意(狭义之意志)258
一 执意258
二 意志之障碍259
第八章 习惯261
一 习惯261
二 习惯之生理261
三 运动习得之顺序261
四 习惯之养成262
五 习惯与年龄263
六 习惯之效果263
第九章 品性265
一 品性265
二 形式的品性实质的品性265
三 品性之改造266
二 精神作业之种类269
一 何谓作业269
第七编 作业与疲劳269
第一章 总论269
第二章 读书270
一 读书之生理270
二 读书作用之分解271
三 读书之难易271
一 书写之心理272
二 运笔之压力272
第三章 书写272
第四章 计算273
一 数之观念273
二 计算之实验的研究274
第五章 言语275
一 言语275
二 言语之发生及发达275
三 文章之发达275
二 画之内容之变迁277
第六章 绘画277
一 描画能力之发达277
三 鉴赏力278
第七章 作业之进路279
一 作业线之动摇279
二 作业线动摇之原因279
三 作业能力之个人的型式280
四 一日间之作业281
五 作业之性质与能力282
第八章 练习283
一 练习与熟练283
二 练习发达之过程283
三 高原线出现之原因284
四 在高原出现后练习机能发达之理由285
五 练习之个人的标式285
六 练习之条件287
二 疲劳之种类288
第九章 疲劳288
一 疲劳与疲劳之感288
三 疲劳之进行289
四 疲劳之生理289
五 疲劳之必要290
六 疲劳之征候291
七 疲劳与年龄及体质291
八 疲劳之测定291
第十章 休息293
一 疲劳之回复293
二 对于休息所应研究之事项293
三 休息之时期293
四 休息之长短294
五 休息之方法294
六 营养294
二 睡眠之生理的原因295
一 睡眠之性质295
第十一章 睡眠295
三 睡眠之时间296
四 睡眠之深度297
五 梦297
第八编 自我个性人格301
第一章 自我301
一 自我301
二 自我之内容302
三 自我观念之发达302
第二章 个性303
一 个性303
二 禀质303
三 气质306
第三章 人格307
一 人格307
二 人格之转换及分裂307
热门推荐
- 1478169.html
- 894980.html
- 2352717.html
- 1941936.html
- 2306991.html
- 1419847.html
- 3590367.html
- 248055.html
- 2350714.html
- 527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4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1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2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8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6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7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0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1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7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