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圣的天职-中国现代人事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理明,徐颂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ISBN:7800768090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圣的天职-中国现代人事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表引4
附:图表索引4
图引8
第一章 现代人事管理基本规律及其运用9
一 开发使用并重规律的涵义9
第一节 开发使用并重的基本规律9
二 开发使用并重规律的意义11
三 开发使用并重规律的运用12
第二节 统分结合的基本规律17
一 统分结合规律的概念17
二 统分结合规律的运用19
一 德才兼备规律的涵义21
第三节 德才兼备的基本规律21
二 德才兼备规律的运用27
第四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规律32
一 新陈代谢规律的涵义32
二 新陈代谢规律的运用35
第二章 现代人事管理实务规律及其运用38
第一节 互补叠加规律及其适用38
一 互补叠加规律的概念38
案例分析:强变弱、弱变强的缘由39
二 互补叠加规律运用的前提条件41
三 互补叠加规律运用的主要内容42
四 互补叠加规律运用的根本症结46
第二节 适才适所规律及其运用48
一 适才适所规律的内涵48
案例分析:大胆而卓越的启用49
二 适才适所规律运用的前提条件51
三 适才适所规律运用的关键内容54
事例Ⅰ 迟到的救生船58
事例Ⅱ 年轻举足高攀才望得到帮助58
事例Ⅲ 孤军奋战41年方得奖58
事例Ⅳ 感激之余的“安慰”之味58
第三节 激励竞争规律及适用59
一 激励竞争的概念59
二 激励竞争规律运用相关要素62
三 激励竞争规律运用的基本方式65
第三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蓝图68
第一节 改革与发展的“九五”目标68
一 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68
二 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70
第二节 开发与配置整体性人才资源75
一 加深对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认识75
二 加大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80
三 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84
第四章 分类管理工资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89
第一节 加快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步伐89
一 实行分类管理的重大意义89
二 实行分类管理的基本框架90
三 实行分类管理的积极探索91
四 实行分类管理的矛盾问题94
五 加快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95
一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改革的目标97
第二节 加快完善工资分配制度97
二 建立新工资分配机制100
第三节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04
一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104
二 建立多层次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106
三 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108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管理运作过程116
第一节 规划与计划116
一 人才资源规划的要件116
二 人才资源规划的过程118
三 我国当前人事计划的重点122
第二节 职位分类及分级123
一 职位分类制度概述123
二 我国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124
三 我国国家行政机关职位分类制度的特点127
第三节 流动与出入128
一 把紧入口——考任与调入128
二 促进交流——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锻炼132
三 畅通出口——辞职、辞退、调出、开除和退休135
第四节 考核、奖惩与升降、任免139
一 考核139
二 奖惩143
三 升降147
四 任免150
一 开发152
第五节 开发与培训152
二 培训154
一 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与福利机制159
第六节 保障与救济159
二 国家公务员的救济机制164
事例分析 机关人才资源流失现象的事例剖析167
第六章 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人事管理170
第一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人事管理170
一 国家权力机关的机构及其人员设置170
三 国家权力机关人事管理的内容172
二 国家权力机关人事管理的内涵172
一 国家审判机关的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置179
第二节 国家审判机关的人事管理179
二 国家审判机关人事管理的内涵181
三 国家审判机关人事管理的内容182
案例分析一 法官廉洁执法受奖 外商知错鞠躬致歉188
案例分析二 法官的“标杆”194
第三节 国家检察机关的人事管理197
一 国家检察机关的机构与人员设置197
二 国家检察机关人事管理的内涵198
三 国家检察机关人事管理的内容199
一 事业单位概念的沿革209
第一节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历史轨迹209
第七章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概述209
二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沿革212
三 我国事业单位传统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特征218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事的分类管理221
一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的迫切性221
二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223
三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脱钩、分类、放权、搞活”224
四 改革的原则、任务及配套措施226
第八章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231
一 专业技术资格制度的特点231
第一节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制度231
二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组织的组建233
三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申请与审核235
四 资格评定235
五 破格评审与监督236
第二节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238
一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内涵与方式238
二 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专业和条件239
一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241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管理241
二 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245
三 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246
一 完善聘任制与深化职称改革的思路248
二 改革的主要内容248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改革248
一 职业资格制度的意义251
第五节 建立职业资格制度251
二 职业资格的专业与标准253
三 执业资格的考试与注册制度254
第六节 博士后研究制度256
一 博士后制度概貌256
二 招收257
三 鼓励博士后研究的政策259
四 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做博士后的改革262
一 选拔范围与数额263
第七节 政府特殊津贴263
二 选拔条件264
三 选拔程序265
第九章 企业单位人事管理概览267
第一节 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267
一 企业人事管理的概念267
二 我国传统企业人事制度269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人事管理271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274
一 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必要性274
二 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主要特征276
三 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步骤279
第三节 企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283
一 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283
二 企业人事管理的再分类288
第十章 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290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290
一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含义290
二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原则291
三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产生294
四 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解聘、仲裁298
五 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299
六 企业人事管理的监督300
七 企业人事管理的自主权301
第二节 公司制企业人事管理303
一 公司制企业人事管理的含义303
二 公司制企业人事配置304
三 公司制企业人事管理自主权307
一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战略意义308
第三节 企业领导成员的管理308
二 加强企业行政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意义309
三 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311
四 对企业领导成员的监督315
一 职业化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319
第四节 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319
案例分析一 衰盛全系一班子320
二 合格企业家——“朱氏(朱镕基)定义”322
三 职业化企业家的素质与特征323
四 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326
案例分析二 独具匠心的选拔机制——通用电气公司是怎样选定总经理的330
一 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体系334
第十一章 人才市场人事宏观调控与人事法制体系334
第一节 人才市场、人事宏观调控、人事法制体系概览334
二 建立健全人事宏观调控体系336
三 建立健全人事法制体系339
第二节 加强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体系340
一 人才市场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340
二 人才市场培育的意义及社会障碍343
三 加强人才市场的要素培育346
四 优化人才市场的社会支撑体系349
五 强化人才市场的管理机制351
案例分析 违约跳槽该不该受罚353
第三节 强化人事宏观调控体系358
一 人事宏观调控的机制358
二 人事宏观调控的内容和范围361
三 人事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手段371
第四节 建立健全人事法制体系373
一 人事法制概述373
二 人事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374
三 人事法规的实施375
案例分析一 人才市场没缰绳376
案例分析二 这个除名处理恰当吗378
第十二章 造就跨世纪集成型行政人才382
第一节 跨世纪集成型行政人才的涵义与特征382
一 跨世纪集成型行政人才的涵义382
二 跨世纪集成型行政人才的特征384
三 跨世纪集成型行政人才的形象385
案例分析一 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光辉决策的典范385
案例分析二 某副市长使企业由被动变主动、由困境变顺境的高招386
案例分析三 市政建设主管善做无米之炊388
第二节 造就跨世纪集成型行政人才的运用389
一 国际经济竞争、智能发展与行政改革的昭示389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人事行政改革的迫切391
三 我国古代行政文化精华的借鉴396
第三节 造就跨世纪集成型行政人才的途径397
一 我国造就集成型行政人才的走向397
二 我国造就集成型行政人才的构想400
结论403
热门推荐
- 2763437.html
- 3235641.html
- 2231433.html
- 2106027.html
- 2689068.html
- 249329.html
- 2379413.html
- 973763.html
- 994254.html
- 1463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0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4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8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1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1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8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1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6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