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范红忠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3981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城市经济-转型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城市的经济增长与转型发展1
第一章 对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3
第一节 从新的视角界定经济增长的本质4
一、对产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定义4
二、价值与价格的区别6
三、用GDP衡量经济增长的问题7
四、对经济增长本质的认识10
第二节 从经济增长本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11
一、产品数量11
二、文化与产品质量12
三、人居环境14
四、闲暇16
五、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18
第二章 无理由退货制度与经济转型的内在联系20
第一节 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的诚信缺失22
一、市场诚信缺失的概念22
二、市场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22
三、市场诚信缺失的分行业表现23
第二节 市场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26
一、消费者弱势性导致合同执行力不够26
二、经营者没有长期、稳定的企业生命预期27
第三节 消费者保护制度及其对提高市场诚信的贡献28
一、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含义29
二、消费者保护制度对提高市场诚信的贡献30
第四节 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利盾——无理由退货制度31
第五节 无理由退货制度相比于行政监督的优势32
一、无理由退货制度监督成本低33
二、无理由退货制度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33
第六节 消费者保护制度促进市场诚信的实证分析34
一、美国主要的消费者保护制度34
二、诚信水平的测度36
三、数据来源及问卷设计37
四、实证过程及回归结果41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61
第三章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支撑条件65
第一节 社会资本理论66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66
二、社会资本的关键67
三、社会资本的支持系统68
第二节 中国市场需求的重要转型68
一、市场需求转型的具体表现68
二、生产供给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转型69
第三节 市场信息与市场诚信不充分引发的问题74
一、价格虚高的产品增多74
二、消费者不信任生产商和销售商75
三、劣质产品泛滥75
四、社会诚信缺失76
第四节 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撑条件76
一、市场诚信和社会诚信的建设76
二、促进企业家和企业员工转型84
三、促进环境理念转型和对外开放思路的转型86
四、加快政府服务的转型89
第二篇 城市规模与城市民生91
第四章 交通住房政策与城市规模93
第一节 关于城市交通理论与交通堵塞的一些典型事实94
第二节 现有文献的评述及本章研究的基础96
一、关于生产与人口过度集中问题的研究96
二、关于聚集外部性的研究及厂商和工人承受聚集外部性的非对称性96
第三节 资本与人口流动模型的构建98
一、人口流动均衡条件98
二、资本流动均衡条件99
第四节 交通住房政策对资本与人口流动影响的比较静态分析101
一、δA-δB和C'A2+C'A3的动态变化101
二、改善交通、抑制房价政策的效应分析103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105
附录 劳动与资本有一定可替代性假设下将得到的结论106
第五章 城市规模与贫富差距107
第一节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居民收入差距108
第二节 理论假说:城市规模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109
一、农民工工资同城市规模的关系109
二、农民工对城市居民中普通劳动力工资具有拉平作用111
三、城市居民中高素质劳动力的名义收入与城市房价直接挂钩112
四、理论假说的提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113
第三节 城市规模与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116
一、数据来源116
二、各城市基尼系数的计算117
三、计量模型及分析结果117
四、稳健性检验119
第四节 结论及建议121
第六章 城市规模与中国城镇适龄青年结婚概率125
第一节 关于婚姻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评述126
第二节 城市规模对中国城镇适龄青年结婚概率影响的描述性分析128
一、计量模型128
二、数据来源129
三、变量描述性分析130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133
一、普通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133
二、工具变量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135
三、稳健性分析141
第四节 结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有利于适龄青年结婚142
第七章 城市住房消费的攀比性与主观幸福感145
第一节 住房消费的攀比现象146
第二节 住房消费攀比性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关系理论研究148
第三节 住房消费攀比性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关系实证研究149
一、数据来源149
二、计量模型152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155
一、基本回归分析155
二、稳健性检验157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158
第八章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161
第一节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现状163
一、城市垃圾既是污染源,也是潜在资源163
二、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高、增长快163
三、我国城市垃圾现有处理方式及其利弊164
第二节 垃圾处理的国际借鉴167
一、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方式168
二、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必要举措170
第三篇 城市创新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175
第九章 底特律失败的原因177
第一节 区域经济基础模型178
第二节 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180
一、区域主导产业的意义180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182
第三节 底特律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191
一、底特律的兴起、繁荣191
二、汽车行业的起转、底特律的衰落192
三、底特律失败的原因194
四、底特律失败的启示195
第十章 硅谷的创新力分析198
第一节 关于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些典型事实199
一、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载体199
二、产业竞争中几乎任何一种显性的优势都能被模仿199
三、竞争者最终肯定会超过那些停止创新和改进的公司200
四、维持竞争优势的唯一办法就是超越——追求更高级的创新200
第二节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204
一、生产要素204
二、需求条件205
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205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206
五、机遇206
六、政府206
第三节 硅谷为什么具有持续的创新力?207
一、以无比包容的心态,持续培养和吸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207
二、宜人的气候和人居环境209
三、行业的创新文化210
四、行业创新环境212
第四节 硅谷的启示213
一、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214
二、良好的教育214
三、良好的人居环境,医疗、住房、气候、自然风光215
第十一章 主要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217
第一节 高科技产业生产函数的分析219
一、高人力资本的科技人才要素219
二、科技人员的有效劳动投入220
三、较高的知识存量水平220
第二节 科技人才的特点分析221
一、相对于工资报酬,科技人员更加关注生活质量221
二、时间对于科技人员是稀缺资源221
三、科技人才的聚集具有外部性222
四、科技人才对工作的选择拥有高度的自主权222
第三节 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区位选择222
一、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地区223
二、交通便利的城市224
三、生态环境好、生活质量高的城市224
四、特大城市不利于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原因224
第四节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225
一、与大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225
二、分布在人口规模较小的中小城市227
三、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228
四、位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质量高的城市229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230
第十二章 拥挤成本与FDI的空间分布231
第一节 中国FDI的空间分布232
第二节 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233
第三节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235
一、房价是拥挤成本的主要衡量指标235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235
三、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性237
第四节 拥挤成本与FDI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238
一、模型设定238
二、数据来源242
第五节 计量结果分析及稳健性检验244
一、计量结果分析244
二、稳健性检验248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248
第十三章 拥挤成本与出口贸易的空间分布250
第一节 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252
第二节 拥挤成本与出口贸易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255
一、模型设定255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260
第三节 结果分析261
一、回归分析261
二、结果分析268
第四节 拥挤成本与出口贸易空间分布的进一步检验270
第五节 小结277
第十四章 大中小城市真实收入差距279
第一节 名义收入衡量城市间差距产生的问题280
第二节 衡量居民实际收入的一些现有方法和研究282
第三节 生活成本指数的计算方法284
第四节 标准化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选择及数据的采集286
第五节 计算结果288
一、住房权重的确定288
二、实际人均GDP、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289
三、出租车司机实际收入的比较292
第六节 小结293
第十五章 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295
第一节 我国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些现有研究成果评述296
第二节 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298
一、数据收集298
二、数据分析302
第三节 结论及建议310
第十六章 大中小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312
第一节 不同规模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314
一、问卷调查方法314
二、问卷设计315
第二节 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316
第三节 主观幸福感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联系研究319
一、模型选择319
二、变量描述及实证分析320
第四节 小结322
第十七章 本书结论及建议324
第一节 结论325
第二节 建议327
参考文献329
后记342
热门推荐
- 505739.html
- 1175736.html
- 2878030.html
- 2751578.html
- 1367023.html
- 556517.html
- 2428817.html
- 2998667.html
- 2529388.html
- 2909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3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2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3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0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8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2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3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1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