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歌学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仲才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54190785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诗歌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题诗歌的起源1
一、 诗歌产生于劳动1
(一)诗歌是怎样从劳动中产生的2
(二)原始诗歌的特点3
二、 我国远古的诗歌5
(一)商代中期以前的诗歌5
(二)商末甲骨文卜辞里的诗歌7
(三)周初卦爻辞里的诗歌9
三、 《诗经》11
(一)风、雅、颂12
(二)比、兴、赋18
(三) 《诗经》的价值和影响23
四、 《楚辞》24
(一)“楚辞”的产生24
(二)屈原的伟大诗篇26
(三)《楚辞》的深远影响33
一、 两汉时期35
第二题诗歌的发展35
(一)乐府中的民歌37
(二)民谣和古诗38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41
(一)文人的五、七言诗42
(二)南方和北方的民歌51
三、 唐宋时期54
(一)唐诗的极盛54
(二)宋词的繁荣59
(一)散曲的勃兴66
四、 元明清时期66
(二)诗词的式微68
(三)民歌的发达74
第三题诗歌的分类79
一、 分类总说79
(一)关于民歌、民谣80
(二)关于抒情诗和叙事诗82
(三)关于新诗和旧体诗87
(一)各类古体诗89
二、 旧体诗类别分述89
(二)各类近体诗97
(三)各类词105
(四)各类散曲107
第四题近体诗的格律109
一、 讲音韵109
(一)什么是韵109
(二)押韵的规则111
(三)古代的诗韵114
(四)诗的和韵117
二、 论平仄119
(一)声调概述119
(二)平仄格式120
(三)平仄规则128
三、 用对仗134
(一)对仗的类型134
(二)使用对仗的规则138
第五题词的格律143
一、 词的结构144
(一)词的篇章结构145
(二)词的句子结构147
二、 词调、词牌和词谱150
(一)词调150
(二)词牌156
(三)词谱157
三、词的用韵160
(一)诗、词用韵的比较160
(二)词韵的韵部165
四、 词的平仄和对仗168
(一)词句的平仄168
(二)词的对仗171
第六题散曲的格律179
一、 什么是散曲179
(一)散曲与杂剧的区别179
(二)散曲与词的区别182
(一)曲牌和词牌的异同184
二、 曲牌、曲调和曲谱184
(二)曲调、宫调188
(三)曲谱例说191
三、 散曲的用韵和平仄195
(一)散曲的用韵195
(二)散曲的平仄198
四、 散曲的衬字200
(一)散曲衬字的原因201
(二)散曲衬字的规则203
五、 散曲的体式204
(一)小令的体式204
(二)带过曲的体式209
(三)套数的体式211
第七题诗歌的语法特点219
一、 语序的倒装219
(一)倒装的结构形式219
(二)使用倒装的原因221
(三)诗句倒装的艺术效果225
二、 词语的省略227
(一)诗句虚词的省略227
(二)诗句成分的省略229
三、 词类的活用234
(一)名词的活用235
(二)形容词的活用236
(三)动词的活用238
四、 组词的灵活性239
(一)灵活组词的几种形式240
(二)组词形式与诗意242
第八题诗歌的修辞247
一、 炼字247
(一)意义的锤炼248
(二)声音的锤炼251
二、 互文253
(一)句内的互文253
(二)句间的互文255
(一)借音的双关256
三、 双关256
(二)借义的双关259
四、 用典261
(一)正面用典261
(二)藏词用典264
(三)隐括用典268
一、 意境的创造271
(一)什么是意境271
第九题诗歌的表达271
(二)诗歌的意境例析273
二、 语言的含蓄277
(一)篇章的含蓄278
(二)语句的含蓄279
三、 感情的移植284
(一)移情的写法284
(二)移情和拟人、移就的区别286
四、 立意的假托289
(一)借古说今289
(二)托物寄意291
(三)假此喻彼293
五、 造句的跳跃295
(一)叙事抒情的跳跃296
(二)写景状物的跳跃298
第十题诗歌的诵读301
一、 识句读301
(一)古体诗的句式301
(二)近体诗的句式304
(一)异读的种种情形308
二、 辨异读308
(二)异读的准则314
三、 知方法318
(一)读出节奏韵律318
(二)读出思想感情321
四、 作练习325
(一)如何作改写325
(二)如何作散绎328
附录诗韵常用韵字表331
热门推荐
- 2543391.html
- 3398176.html
- 771000.html
- 2638923.html
- 3501365.html
- 979517.html
- 1441768.html
- 232393.html
- 1699376.html
- 1801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2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4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9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4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9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4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6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