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湍口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湍口镇志
  • 中共临安市湍口镇委员会,临安市湍口镇人民政府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5757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52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724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临安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湍口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2

第一章 政区38

第一节 政区建置38

第二节 镇址位置42

第三节 撤销的区乡社村43

第二章 自然环境49

第一节 地质地貌49

地层49

构造50

地貌51

矿产52

第二节 自然资源54

土地54

山脉55

主要山峰56

溪流60

主要溪流61

植被63

主要植物种类64

国家保护珍稀植物65

野生动物72

第三节 气候与自然灾害73

第三章 乡镇管理7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湍口镇委员会76

附:境内最早的中共党员78

第二节 镇人民政府78

内设机构79

第三节 湍口镇人民代表大会82

湍口镇历届县级人大代表86

第四节 镇人民武装部87

第五节 群众团体89

镇工会89

镇团委91

镇妇联92

镇科协93

湍口镇农民技师名单95

第六节 集镇建设95

第七节 联乡结村 城乡统筹发展97

2011-2013年“联乡结村”帮扶项目汇总表97

第四章 村级管理101

第一节 村组概况101

第二节 村级组织102

村民选举102

村党支部102

村民委员会103

村民代表105

大学生村官105

第三节 经济管理105

计划经济模式10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6

村经济合作社106

股份经济合作社106

村社务监督委员会106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107

整治村建设107

特色村建设108

精品村建设109

中心村建设110

第五节 弱势群体管理116

湍口镇敬老院116

残疾人116

低保户管理116

第六节 村级文化管理117

文化礼堂117

村文化宣传员聘用名单118

第五章 农林水119

第一节 三农概况119

农业119

农村119

农民120

第二节 传统农业121

耕地使用122

生产方式122

生产技术123

栽培作物123

传统农具124

第三节 现代农业125

土地承包12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26

庭院经济128

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区129

农业龙头企业130

2003年以来成立的产业合作社130

附:专业合作社简介131

农业新技术推广132

农田保护134

农业机械化137

粮食生产138

第四节 养殖业140

第五节 林业142

林种分类144

林产品145

附:林业史事147

第六节 水利149

传统的水力利用149

主要水利设施150

溪水养鱼154

水资源保护155

第六章 工交商贸金融156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民间商号与作坊156

第二节 工业158

发展概况158

工矿企业简介159

主要工业产品165

第三节 交通166

历史上的交通运输166

附:放排与滑道169

现代交通169

公路、桥梁169

交通运输174

附:交通史事174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175

发展概况175

历任供销社领导176

供销社业务177

附:重要纪事178

第五节 金融179

金融机构180

信贷业务180

第六节 电力供应182

现有水电站182

第七章 旅游·温泉183

第一节 旅游资源183

第二节 旅游产业187

温泉浴池187

农家乐188

第三节 旅游商品189

第四节 湍口温泉190

第八章 军事199

第一节 历代战事199

第二节 “洪岭土共”始末205

第三节 兵役制207

第四节 人民武装209

第五节 拥军优抚210

第六节 国防安全及教育211

第九章 教育213

第一节 解放前教育213

民国前的湍口教育213

民国时期的湍口教育214

第二节 当代教育217

扫除文盲217

学前教育218

小学教育219

中学教育225

成人教育231

附:教育记事236

教育荣誉榜238

第十章 文化239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民间文化239

民间文化娱乐239

民间文娱活动的运作242

有影响的文化活动243

第二节 当代群众文化245

乡村文化机构与设施245

文娱活动247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248

岔口辇灯249

湍口变狮249

洪岭馒头节249

湍口民歌250

红毛狮子灯250

第四节 文艺创作251

本籍人士作品选录251

本镇籍人士著述选目256

第五节 文物古迹258

文保单位258

纪念地259

古遗址259

古庙宇261

古墓葬262

老祠堂265

古桥亭266

古民居271

第十一章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277

第一节 历史上的医卫机构277

第二节 解放后的医卫事业278

医疗278

附:历史上担任过赤脚医生的名录280

合作医疗280

防疫280

爱国卫生281

第三节 计划生育283

第十二章 民生286

第一节 民众生活286

衣食住行286

第二节 民俗节291

传统节日291

新节294

第三节 民间习俗296

交友习俗296

婚嫁习俗298

丧葬习俗300

生养习俗302

造屋习俗305

其他习俗307

第四节 民间信仰307

第五节 民间禁忌310

第六节 新风尚312

第十三章 宗教314

概述314

第一节 宗教活动315

第二节 重要宗教建筑316

湍源普向寺316

杨村基督教堂320

第三节 当今宗教活动320

第四节 宗教轶事321

第五节 民间小庙香火点323

第十四章 方言325

第一节 湍口方言325

昌化话325

十里不同音326

书面话327

湍口方言惯用语328

出口腔328

第二节 民间俚语330

第三节 民间谚语334

歇后语340

第四节 民间歌谣340

童谣340

儿歌341

民歌342

第十五章 人物·史事345

第一节 古今人物345

已故人物小传345

当今社会人士352

第二节 人物特写366

烈士鲁敦智的故事366

终将热血写忠魂——记烈士黄茂富368

杨文豪和他的“人纤”厂370

潘庆平的多彩人生373

乡土文化的守望者——记民间艺术家朱臣煜374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实业家——小记浙江省竹笋协会会长赵逸平376

陈殿华小传378

第三节 革命烈士名录381

第四节 人物表383

企业家名录388

长寿老年人名录389

第五节 重大史事记略391

第十六章 艺文选辑400

第一节 古诗词400

第二节 对联选登404

第三节 民谣406

第四节 文选412

第五节 民间故事423

第六节 谱牒文摘442

朱子治家格言(录自湍源村《朱氏宗谱》)442

人贵有“六知”(周氏家谱《懿训精华录》)443

朱文公童蒙家训(选录于《朱氏宗谱》)445

家规25条(选录于塘秀村《郑氏宗谱》)446

第十七章 分村简志454

第一节 湍口村454

一、地理环境454

二、建置沿革455

三、经济产业459

四、教育与卫生461

五、村民生活462

六、宗祠、古迹464

七、文艺464

八、村事记略465

第二节 雪山村469

一、地理环境469

二、自然资源470

三、建制沿革471

四、农业与水利473

五、文教卫生476

六、古迹传说477

七、村事记略479

第三节 洪岭村484

一、地理环境与资源484

二、建置沿革484

三、人口与姓氏485

四、村级组织建设487

五、产业与经济490

六、村庄建设与村民生活492

七、文教艺俗494

八、古迹寻踪495

九、诗文杂录497

十、史事499

第四节 童家村503

一、环境资源503

二、建置沿革503

三、人口姓氏504

四、村级管理506

五、产业经济509

六、村民生活511

七、古迹寻踪513

八、文化教育515

九、村史记事516

第五节 二联村520

一、地理概况520

二、建制沿革520

三、人口与姓氏521

四、村组织建设524

五、经济与民生525

六、农村建设527

七、文化活动528

八、生态旅游529

九、重大纪事529

第六节 三联村533

一、地理环境533

二、建置沿革533

三、农业水利536

四、林业特产540

五、教育卫生541

六、文化娱乐543

七、祠宇古迹544

八、工商企业545

九、村事纪要546

第七节 迎丰村550

一、概况550

二、历史沿革551

三、自然资源554

四、农林经济555

五、文教卫生556

六、新农村建设558

七、地方传说559

八、村事记略560

第八节 湍源村564

一、建置沿革564

二、地理环境564

三、经济产业565

四、用电与通讯568

五、教育568

六、文化娱乐571

七、医疗卫生572

八、村民生活572

九、人口与姓氏573

十、古迹寻踪574

十一、村事记略575

第九节 凉溪村578

一、地理578

二、人口、村政578

三、自然资源579

四、粮食、畜牧生产581

五、林业与特产582

六、教育卫生583

七、村民建设与村民生活584

第十节 塘溪源村588

一、地理环境588

二、建置沿革589

三、自然资源590

四、人口与姓氏591

五、村组织建设594

六、经济产业595

七、村庄建设600

八、交通商贸601

九、医疗卫生602

十、教育603

十一、文化娱乐604

十二、村事记略604

第十一节 塘秀村607

一、概况607

二、村政沿革607

三、村级经济608

四、古迹610

五、文化613

六、兵事614

七、地方传说616

八、村事记略617

第十二节 石室村623

一、地理环境与建置沿革623

二、经营体制626

三、自然资源626

四、农业、畜牧业627

五、林业、特产628

六、教育、卫生629

七、社会、生活630

八、民俗、文苑631

九、村史记事632

第十三节 桐坑村636

一、地理环境636

二、建置沿革636

三、自然资源637

四、经济产业638

五、村级基本建设641

六、民生生活643

七、兵事兵役646

八、民俗风情647

九、古迹寻踪648

十、村事记略648

后记6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