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与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与研究
  • 杨河,胡海涛,张秉奎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5347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化过程第一章 西学东渐之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5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介绍和引进54

第二节 留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初研究56

第三节 晚清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关于社会革命的论争63

第二章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研究76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7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传播84

一、李大钊论唯物史观86

二、陈独秀论唯物史观96

三、李达论唯物史观97

四、蔡和森论唯物史观100

五、杨匏庵论唯物史观101

六、胡汉民论唯物史观103

第三节 五四时期三次有较大影响的思想论争111

一、“问题与主义”的论争111

二、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119

三、无政府主义问题的论争131

第四节 五四时期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倾向及其转变过程141

第三章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运用154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研究154

一、《史学要论》中的唯物史观156

二、瞿秋白对辩证唯物论的介绍160

三、李达论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169

第二节 对唯心主义思潮的批判176

第三节 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185

第四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190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90

一、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的实践19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译介和研究192

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的哲学大众化运动194

四、3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动态和问题论争202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210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系统化的过程218

一、《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218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221

三、《实践论》和《矛盾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体系227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化和展开24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口号的提出247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化250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延安整风250

二、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52

三、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与党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5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传播和多方面的中国化257

一、刘少奇论党的建设25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队伍的初步形成263

中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曲折中的发展271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阐发27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巩固27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与普及272

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284

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287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293

第二节 若干哲学问题的论争299

一、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问题的论辩299

二、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的论辩303

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论辩307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11

第一节 捍卫十月革命道路,正确评价斯大林311

一、对十月革命道路的捍卫312

二、对斯大林主观主义的批评3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319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论十大关系》320

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23

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与“双百方针”的提出32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与“哲学的解放”330

第四节 若干哲学问题的论争334

一、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334

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338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问题342

四、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346

五、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350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60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提出360

第二节 林彪、“四人帮”集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364

一、“造神”运动与“天才论”364

二、“有权就有一切”与“斗争的哲学”366

三、“倒过来的哲学”与“上层建筑决定论”368

第三节 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抗争370

下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381

第九章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81

第一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思想解放381

一、否定“两个凡是”381

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和意义383

第二节 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386

一、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386

二、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389

第十章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393

第一节 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393

第二节 异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397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创新401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40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405

三、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思想410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13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理论体系41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41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418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42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423

一、以主客体关系为核心的体系424

二、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426

三、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体系428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理论内容431

第一节 实践唯物主义431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431

二、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434

三、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437

第二节 实践哲学和生存论哲学446

一、实践哲学446

二、生存论哲学451

第十四章 本体论和辩证法453

第一节 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和争论45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之有无45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何种本体论的哲学456

第二节 对辩证法的研究和争论459

一、对辩证法性质的探讨459

二、对辩证法理论的丰富461

第十五章 认识论和价值哲学464

第一节 主体性问题464

一、主体性的含义464

二、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467

第二节 非理性问题469

一、非理性因素和非理性主义469

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70

第三节 真理问题472

一、对符合论真理观的质疑472

二、辩驳对真理符合论的非难474

第四节 价值理论的引入和研究475

一、中国价值理论研究的进程475

二、关于几种价值定义的评析477

三、价值理论研究的深化479

第十六章 文化和人学研究481

第一节 文化的哲学反思481

一、文化及其本质48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48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85

第二节 人学问题的哲学研究487

一、人学研究的对象487

二、人的全面发展488

主要参考书目493

后记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