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关心理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关心理学 第3版
  • 张云著(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283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关心理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1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3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4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6

第二节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9

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9

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10

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11

四、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13

第三节 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15

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15

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16

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17

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18

问题与思考19

第二章 公众的心理特征20

第一节 公众心理特征概述20

一、什么是公众心理特征20

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22

第二节 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24

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25

二、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26

三、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27

四、个性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28

第三节 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29

一、不同性别者的心理特征29

二、不同年龄者的心理特征32

三、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32

四、不同文化者的心理特征35

五、角色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35

一、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37

第四节 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37

二、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9

三、群体、群体领袖和公共关系42

问题与思考43

第三章 公众的心理倾向44

第一节 公众的兴趣倾向44

一、兴趣的一般含义44

二、兴趣的个别差异46

三、公众兴趣和公共关系47

第二节 公众的需要倾向48

一、什么是需要48

二、需要的类别50

三、需要的层次53

四、公众需要和公共关系54

第三节 公众的价值观倾向57

一、价值和价值观57

二、价值评价体系58

三、价值取向类型61

四、价值观和公共关系64

第四节 公众的自我倾向65

一、自我的构成和境界65

二、自我的分化和统一68

三、自我倾向和公共关系69

问题与思考70

第四章 公众的心理定势72

第一节 心理定势概述72

一、什么是心理定势72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74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76

四、心理定势的作用77

第二节 微观心理定势79

一、首次效应79

二、晕轮效应81

三、经验效应83

四、移情效应84

第三节 宏观心理定势86

一、社会刻板印象87

二、地域文化心理90

三、民族文化心理92

第四节 流行心理定势95

一、时尚表现的心理定势95

二、流言表现的心理定势97

三、骚乱表现的心理定势100

问题与思考103

第一节 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104

一、从外部特征判别公众心理104

第五章 对公众心理的认知104

二、从言语、动作了解公众心理108

第二节 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112

一、对内部公众心理的认知113

二、对社区公众心理的认知115

三、对媒介公众心理的认知117

四、对政府公众心理的认知119

五、对购买公众心理的认知122

第三节 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124

一、宏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125

二、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126

三、舆论导向引起的心理变化127

四、思想教育引起的心理变化129

五、主体行为引起的心理变化130

第四节 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131

一、影响认知的对象因素131

二、影响认知的情境因素134

三、影响认知的主观因素135

四、克服认知过程中的障碍137

问题与思考138

第六章 和公众心理的沟通140

第一节 和公众的信息沟通140

一、信息沟通的含义141

二、信息沟通的模式142

三、信息沟通的内容144

四、信息沟通的网络146

第二节 和公众的意见沟通148

一、意见沟通的界定148

二、意见沟通的功能149

三、公众意见的类别150

四、意见沟通的过程154

第三节 和公众的感情沟通158

一、公众的情绪和情感158

二、公众情绪的体察159

三、公众情感的满足164

一、和身心异常者的沟通167

第四节 和特殊公众的沟通167

二、和品质不良者的沟通171

三、和受挫折者的沟通173

四、和性骚扰者的沟通176

问题与思考178

第七章 对公众心理的影响179

第一节 劝导方法的运用179

一、流泻式劝导180

二、冲击式劝导181

三、浸润式劝导183

四、逆行式劝导185

五、劝导方法的比较188

第二节 暗示方法的运用189

一、暗示的功效189

二、暗示的类型193

三、暗示的条件197

四、暗示的技巧200

第三节 感染方法的运用204

一、感染的一般概念204

二、感染的作用机制206

三、感染的表现形式209

四、增强感染的力量211

一、诱引的心理学含义213

第四节 诱引方法的运用213

二、兴趣方面的诱引215

三、需要方面的诱引219

四、其他方面的诱引225

问题与思考226

第八章 组织的社会形象228

第一节 组织形象概述228

一、什么是组织形象229

二、组织形象的特点230

三、组织形象的构成232

四、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236

第二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238

一、印象和形象的关系238

二、印象形成的过程240

三、印象形成的途径244

四、巩固和加深公众印象247

第三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250

一、态度的含义和特点250

二、态度的类别和功能253

三、态度和组织形象的关系255

四、强化态度和转变态度256

一、公众舆论的概念261

第四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261

二、公众舆论的威力264

三、公众舆论的知晓267

四、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268

问题与思考270

第九章 组织的心理氛围271

第一节 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271

一、集体具有的特征271

二、集体对个体的影响273

三、集体意识的形成276

四、集体的集体意识279

一、主人意识和主人地位282

第二节 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282

二、主人意识的人性归因284

三、主人意识的自我归因286

四、强化集体的主人意识287

第三节 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290

一、什么是公众意识290

二、公众意识的表现292

三、公众意识的培养294

四、公众意识的普及298

问题与思考300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