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与实践探讨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与实践探讨 上
  • 王天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806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8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与实践探讨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重要文献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3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28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34

第一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3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础3

三、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4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4

五、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的新趋势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境界的开辟1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12

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2

二、中国取得重大成功的根本原因13

三、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15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1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1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22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26

一、党的十八大的重大历史和理论贡献2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鲜明特色2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鲜明特色3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鲜明特色32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3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3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41

第七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8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8

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49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51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51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51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2

三、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方法53

四、改革要有新突破54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55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57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57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58

三、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59

四、对外开放要有新局面61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62

第三节 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64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64

二、正确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67

第三章 牢牢把握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69

第一节 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69

一、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机遇前所未有69

二、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71

三、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是可以大有作为的72

第二节 把握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三个取决于”73

一、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73

二、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73

三、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74

第三节 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举措75

一、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75

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76

三、科学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76

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77

五、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78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80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80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80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81

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跨越,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81

四、科技创新再续发展传奇,举世瞩目82

五、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83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战胜了系列严峻挑战85

一、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85

二、战胜一次次重大自然灾害85

三、成功地应对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86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88

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88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88

第四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90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90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90

三、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91

第五章 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92

第一节 解放思想是始终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92

第二节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94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94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94

第三节 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96

第四节 以最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97

一、准确理解以最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重要意义97

二、深刻领会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要求100

三、全面把握重要领域改革的任务102

第五节 我国未来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104

第二篇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107

第一章 深刻认识十八大的重要意义,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而努力107

第一节 十八大的伟大意义和主要成果107

一、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107

二、十八大的伟大意义109

三、十八大的历史地位109

四、十八大的主要成果110

第二节 全面准确地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112

一、十八大的主题112

二、旗帜道路112

三、奋斗目标114

四、精神状态117

五、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119

第二章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123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123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123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了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124

三、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26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127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头良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129

六、深入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130

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外交工作和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131

八、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33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137

一、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137

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137

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138

四、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39

五、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139

六、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40

第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142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总体性的奋斗目标142

第二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44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144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145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有效途径145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客观需要146

第三节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努力147

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7

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48

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149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150

五、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151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15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探索和发展152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探索152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探索152

三、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创新和发展15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辩证关系155

一、经济建设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155

二、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155

三、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155

四、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条件156

五、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和谐的生态环境15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157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158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15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159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61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6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65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68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71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7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地位17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7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180

第四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83

一、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8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184

三、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187

第五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88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8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88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189

第六章 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91

第一节 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191

一、充分认清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191

二、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193

三、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193

第二节 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195

一、牢固确立党的军事理论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195

二、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195

三、全面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196

第三节 深入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197

一、深入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的科学内涵197

二、正确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的相互关系197

三、准确把握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的基本要求197

第四节 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200

一、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200

二、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200

三、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201

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201

第七章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202

一、“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02

二、争取和平统一203

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4

四、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205

五、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206

六、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207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209

第一节 建设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209

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209

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10

三、和谐世界理念顺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11

第二节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14

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14

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215

三、深化互利合作216

四、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216

五、建立新型大国关系218

第三节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219

一、积极弘扬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优秀传统219

二、充分发挥国际机制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制度化作用220

三、努力实现建设和谐世界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双赢发展221

第九章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22

第一节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22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25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225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30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234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239

五、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242

六、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244

第三篇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新党章251

第一章 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八大通过的新党章251

第一节 党章的基本问题251

一、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251

二、与时俱进的党章252

三、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性254

四、学习贯彻党章的基本要求255

第二节 全面学习贯彻十八大党章的新内容257

一、十八大党章更具理论底蕴、开阔思路和务实精神257

二、十八大党章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258

第二章 总纲263

第一节 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263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63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65

三、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67

第二节 党的指导思想270

一、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发展270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274

第三节 党的纲领276

一、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76

二、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7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82

四、全面贯彻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285

第四节 党的建设的新要求288

一、坚持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288

二、进一步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290

三、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92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95

第三章 党员298

第一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298

一、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关系298

二、党员队伍建设的成绩和问题298

第二节 坚持共产党员标准300

一、入党资格300

二、党员的基本条件302

三、党员的具体条件303

第三节 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306

一、发展党员的原则和基本方针306

二、发展党员的程序306

第四节 积极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307

一、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307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308

三、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308

第四章 党的组织制度310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310

一、民主集中制的提出和发展310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对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311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312

一、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关系312

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313

第三节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315

一、充分发展党内民主315

二、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316

三、建立健全各项具体制度317

第五章 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320

第一节 党的中央组织320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320

二、党的中央领导机关322

第二节 党的地方组织326

一、党的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326

二、党的地方组织领导机关的产生及其职权328

第六章 党的基层组织331

第一节 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331

一、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331

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32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和基本任务334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原则334

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产生和任期334

三、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335

第三节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337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337

二、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337

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338

第七章 党的干部341

第一节 党的干部的本质和作用341

一、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341

二、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342

三、党的干部要始终坚持对党和人民负责343

第二节 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原则344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344

二、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344

三、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345

第三节 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348

第四节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351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351

二、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351

三、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352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52

第八章 党的纪律354

第一节 党的纪律的重要性354

一、党的纪律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必要条件354

二、党的纪律是党团结统一的保证355

三、党的纪律是党完成任务的保证355

四、党的纪律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条件355

第二节 党的纪律的特征和内容357

一、党的纪律的特征357

二、党的纪律的内容358

第三节 正确实施党纪处分360

一、党纪处分的种类360

二、实施党纪处分的方针原则360

三、实施党纪处分的程序和要求361

第四节 从严治党、严肃党纪363

第九章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365

第一节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设置和领导体制365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设置365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体制365

第二节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职能和工作方针367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任务367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职能368

三、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工作方针369

第十章 党组371

第一节 党组的设置与性质371

一、党组的建立和发展371

二、党组的性质和特点372

第二节 党组的任务和工作原则373

一、党组的主要任务373

二、党组的工作原则374

第十一章 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375

第一节 共青团的性质、作用和组织系统375

一、共青团的性质375

二、共青团的作用376

三、共青团的组织系统379

第二节 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的领导381

一、各级党委要充分重视团的工作381

二、认真选拔和培养团的干部381

三、积极支持共青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82

四、帮助共青团做好“推优”工作382

第十二章 党徽党旗384

第一节 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384

一、党徽党旗规定的由来384

二、党徽党旗的象征意义和作用385

第二节 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386

一、正确使用党徽党旗386

二、规范管理党徽党旗386

第四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党的十八大总体布局的伟大事业389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8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389

一、经济和经济建设38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8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39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39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39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丰富和发展393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39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39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40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体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市场经济403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40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406

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407

三、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本经验409

第五节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411

一、深刻认识国内外经济环境新变化411

二、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413

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15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417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417

二、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417

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418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41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419

一、政治41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41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2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421

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421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421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22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422

五、完善社会主义法治422

六、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423

第三节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424

一、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424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425

三、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426

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426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428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428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429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31

第五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434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34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435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37

四、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439

第六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44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要求442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途径443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445

第七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44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447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49

三、全面贯彻落实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451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45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45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45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45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458

第二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461

一、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461

二、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461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路径464

第三节 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66

一、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性及原则466

二、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变化467

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主要路径468

第四节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473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473

二、现阶段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73

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474

第五节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477

一、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478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479

三、加快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形成480

四、加快推进社会管理机制的形成481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8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484

一、文化和文化建设48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48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8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486

第二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87

一、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48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489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92

一、在新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92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493

第四节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98

一、有效地处理“两重属性”、“两个效益”的内在关系498

二、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501

第五节 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505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05

二、积极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和机制506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51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510

一、关于构筑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510

二、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510

三、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511

四、关于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511

第二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512

第三节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16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516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517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519

第四节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522

第五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30

一、对建设“两型”社会的充分认识530

二、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条件531

第六节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积极主张532

一、深化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的有效认识532

二、中国是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的建设性力量533

第五篇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39

第一章 求真务实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539

第一节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539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539

二、思想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基础地位540

三、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541

第二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43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543

二、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544

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核心内容545

四、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进一步发展547

第三节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55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550

二、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551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着力点552

第四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着力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555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着力点555

二、着力抓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一重要基础工程556

第二章 脚踏实地构建党的组织建设560

第一节 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560

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560

二、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建设564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572

一、加强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572

二、着力推进党员队伍建设574

第三节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577

一、稳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577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578

三、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增强党的生机活力579

四、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581

第四节 党的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584

一、大力加强人才强国战略584

二、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585

第三章 痛下决心转变党的作风建设589

第一节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89

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标志589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589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590

第二节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591

一、坚持“四个大兴”,积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591

二、积极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593

第四章 坚定不移进行反腐倡廉建设59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回顾和基本经验599

一、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回顾599

二、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602

第二节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605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605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严峻形势606

第三节 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610

一、充分认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610

二、坚持原则,创新思路,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611

第四节 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614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重大意义614

二、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616

三、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落实到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去617

第五节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620

一、整体规划,狠抓重点,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620

二、切实有效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621

三、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构筑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文化基础622

第五章 严谨科学进行党的制度建设624

第一节 党的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624

一、党的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624

二、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628

第二节 党的制度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631

一、充分认识理解党的制度建设的目标631

二、准确理解把握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633

第三节 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和任务635

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635

二、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636

三、抓好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637

四、强化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639

五、健全和规范党内民主决策机制641

六、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643

第六篇 党的伟大历程64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647

一、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647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49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651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653

五、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656

六、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659

第二章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662

一、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662

二、革命运动的复兴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664

三、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666

四、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红军长征的胜利669

五、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671

第三章 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674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674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675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677

四、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680

五、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682

第四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686

一、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686

二、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687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和土地制度的改革690

四、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692

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人民政协的召开694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697

一、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和巩固697

二、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国民经济的恢复700

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702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704

第六章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707

一、党的八大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707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和全党整风709

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710

四、“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和政治上“左”的错误的发展713

五、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成就715

第七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717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717

二、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720

三、同“四人帮”的斗争和1975年的全面整顿721

四、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723

第八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727

一、在俳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727

二、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729

三、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732

四、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734

第九章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37

一、党的十二大和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737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741

三、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基本路线742

四、经济上的治理整顿和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考验744

第十章 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748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和党的十四大748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成功实施750

三、“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751

四、党的十五大和跨世纪发展战略752

五、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755

第十一章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757

一、党的十六大与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757

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伟大事业新局面757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759

四、科学发展观760

五、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的党的十七大761

附录765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765

中国共产党章程(全文)78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780

论中国梦798

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798

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799

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800

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801

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802

和世界共发展 与世界同分享803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804

在党的引领下汇聚圆梦力量805

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8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