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印钞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贵斌,李兴元,白士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80000906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08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纸币-印刷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中国印钞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纸币流通前的中国货币及金属造币业的发展与沿革第一章 纸币流通前的中国货币3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3
第二节 早期的中国货币及其发展概貌4
第二章 中国造币业的肇始、发展与沿革6
第一节 中国造币业的肇始与早期的金属铸币6
第二节 中国造币业的发展与沿革8
第三节 中国造币的设备器材与工艺技术25
第二篇 古代纸币印刷的肇始、发展与沿革37
第三章 古代纸币印刷的渊源、肇始与早期的纸币印刷37
第一节 纸币印刷的渊源37
第二节 纸币印刷的肇始与早期的纸币印刷38
第四章 古代纸币印刷的发展与沿革41
第一节 概述41
第二节 宋代的纸币印刷43
第三节 金代的纸币印刷51
第四节 元代的纸币印刷60
第五节 明代的纸币印刷63
第六节 清代的纸币印刷65
第七节 纸币印刷在推动印刷术持续发展上的价值和作用66
第五章 古代纸币印刷的设备器材与工艺技术69
第一节 古代纸币印刷的设备与器材69
第二节 古代纸币印刷的工艺与技术72
第六章 古代纸币印刷的机构与管理88
第一节 宋代纸币印刷的机构与管理88
第二节 金代纸币印刷的机构与管理91
第三节 元代纸币印刷的机构与管理93
第四节 明代纸币印刷的机构与管理95
第五节 清代纸币印刷的机构与管理97
第三篇 近代印钞术的传入与近代的纸币印刷103
第七章 近代印钞术的传入103
第一节 近代凸版印钞术的传入104
第二节 近代平版印钞术的传入111
第三节 近代凹版印钞术的传入118
第四节 近代孔版印钞术的传入132
第八章 近代印钞业的发展与沿革137
第一节 清朝末年的纸币印刷137
第二节 辛亥革命——民国初期的纸币印刷148
第三节 抗战前后国统区的纸币印刷187
第四节 香港与澳门地区的纸币印刷212
第五节 日伪及其他外国人操控的纸币印刷223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的纸币印刷237
第一节 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和苏维埃政权的纸(布)币印刷23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纸币印刷252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品种与票样308
第十章 近代纸币印刷的设备器材与工艺技术315
第一节 雕刻木版在印钞中的应用与变革315
第二节 石版印刷在印钞中的应用与变革317
第三节 胶版印刷在印钞中的应用与变革320
第四节 雕刻凹印在印钞中的应用与变革324
第五节 近代印钞设备器材的发展与变革333
附录341
附录一 简明中国印钞史大事年表343
附录二 当代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币及其他钞券的印制353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364
后记367
彩图371
图1 第一套人民币票样371
图2 第二套人民币票样381
图3 第三套人民币票样384
图4 第四套人民币票样388
图5 第五套人民币票样391
图1-1 早期的货币——海贝4
图1-2 清明上河图中商人们搬运货币情景图5
图2-1 铜贝7
图2-2 空首布7
图2-3 春秋时期齐国的货币——刀币7
图2-4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刀币8
图2-5 圜钱8
图2-6 楚国货币——蚁鼻钱8
图2-7 楚国金币——“郢爯”9
图2-8 西汉金币9
图2-9 银布币10
图2-10 宋代银锭10
图2-11 元代元宝10
图2-12 明代元宝11
图2-13 光绪元宝11
图2-14 西藏、新疆银币12
图2-15 铜元13
图2-16 秦半两钱13
图2-17 元狩五铢钱14
图2-18 唐开元通宝钱15
图2-19 唐年号钱15
图2-20 宋钱宋元通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16
图2-21 元丰通宝16
图2-22 大观通宝16
图2-23 淳熙元宝17
图2-24 元祐通宝铁钱、绍圣元宝铁钱17
图2-25 辽国钱币18
图2-26 金国钱币18
图2-27 西夏钱币19
图2-28 明代铸币20
图2-29 清代铸币20
图2-30 清代大钱21
图2-31 机制铜元21
图2-32 太平天国“大花钱”22
图2-33 袁头银元23
图2-34 孙中山银元23
图2-35 古代铸钱工艺26
图2-36 铸钱图28
图2-37 锉钱图28
图2-38 英人爱德华于1900年身着中国清政府授予蓝纽扣双龙官服在广州与造币厂员工合影29
图2-39 造币厂制造银元设备示意图32
图4-1 现存最早的纸币——交子印版印样44
图4-2 金银见钱关子版分版印样48
图4-3 关子票面图案结构示意图49
图4-4 南宋通行的会子——行在会子库50
图4-5 山东东路壹拾贯交钞版版样53
图4-6 壹拾贯合同交钞残版印样54
图4-7 泰和交钞残版54
图4-8 北京路壹佰贯交钞版55
图4-9 陕西东路壹拾贯交钞版56
图4-10 陕西东路壹拾贯伍合同交钞版57
图4-11 贞佑宝券伍贯两合同版印样58
图4-12 贞佑宝券伍贯版印样59
图4-13 贞佑宝券伍拾贯两合同版印样59
图4-14 兴定宝泉印样60
图4-15 元中统元宝交钞伍佰文61
图4-16 元中统元宝交钞拾文61
图4-17 至元通行宝钞壹贯62
图4-18 至元通行宝钞贰贯62
图4-19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版印版拓样63
图4-20 大明通行宝钞叁佰文63
图4-21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64
图4-22 大明通行宝钞伍拾文64
图4-23 大清户部官票65
图4-24 大清宝钞66
图5-1 雕版工具:刻刀、两头忙、半圆刃的凿子、平錾、刮刀、木槌69
图5-2 印刷和刷版用的工具及附件:将正文转到雕版版面上的平刷、蘸墨的圆刷、刷印的长刷、拓墨的软垫70
图5-3 套印工作台示意图71
图5-4 “景定伍年颁行版”及显微观察部位77
图5-5 菱形纹饰和“颁”字交界处82
图5-6 菱形纹饰82
图5-7 铸造缺陷82
图5-8 “宝瓶”版外观82
图5-9 “宝瓶”腹部83
图5-10 “尾花”83
图5-11 “宝瓶”版底部边缘83
图5-12 “国用金钱关子印”外观83
图5-13 砂眼83
图5-14 中统元宝交钞贰贯文省版84
图5-15 大明通行宝钞伍拾文陶范85
图5-16 套版印刷示意图86
图7-1 最早进入中国的凸版印刷机107
图7-2 摩诺排铸机107
图7-3 中华民国邮票样票109
图7-4 民国三十年印中央银行拾元券(背为凸版印刷)110
图7-5 三色凸印机110
图7-6 1914年竣工的原度支部印刷局活版科使用的落石机113
图7-7 塞氏木质石印架115
图7-8 吴友如绘点石斋石印工场图115
图7-9 热河官银号壹吊钱钞116
图7-10 束鹿辛集镇公所(信用券)117
图7-11 深县成聚兴壹吊(号票)117
图7-12 浏阳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壹角券118
图7-13 1655年,修道士马丁·马堤尼根据各种中国地图制作的《中国地图集》119
图7-14 阿尔楚尔之战图120
图7-15 度支部为印刷局局址择定呈光绪皇帝的奏折124
图7-16 1914年建成的财政部印刷局高级员司宿舍125
图7-17 原财政部印刷局工房大楼126
图7-18 海趣头像127
图7-19 首批雕刻家具代表性的习作“耕织图”127
图7-20 大清银行兑换券印样128
图7-21 当时度支部进呈朝廷审批的奏折129
图7-22 殖边银行兑换券壹元券131
图7-23 殖边银行兑换券伍元、拾元券131
图7-24 获国际巴拿马奖产品:共和纪念兑换券、邮票五种132
图7-25 舒式华文打字机134
图7-26 鄂东、鄂东南农民银行币136
图7-27 铜鼓县生产合作社银洋票136
图7-28 修水县赤色消费合作总社铜元票136
图8-1 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伍元138
图8-2 大清银行兑换券壹元138
图8-3 大清银行兑换券上海地名券壹元139
图8-4 开封大清银行银票叁两140
图8-5 陕西大清银行银票贰两140
图8-6 中国通商银行银两兑换券壹两141
图8-7 黑龙江广信银号吊票142
图8-8 台南官银票142
图8-9 湖北、湖南官钱局银两票143
图8-10 江苏裕苏官银钱局通用钞票144
图8-11 四川铜元票、银元票144
图8-12 北洋天津银号银元票壹元145
图8-13 河北银钱局铜元票145
图8-14 北德盛银号银元票贰元146
图8-15 聚丰银号银两票贰两146
图8-16 升昌银号银元票叁元146
图8-17 民国二十年由日异昌代兑的银元券147
图8-18 协同庆图片148
图8-19 中山先生在越南河内发行的中华革命军银票149
图8-20 中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华侨中发行的金币券149
图8-21 中华民国军用钞票拾元150
图8-22 陆军部军需用票150
图8-23 赣省暂行军用手票壹元正面151
图8-24 云南靖国军军用银行兑换券151
图8-25 河南省临时军用券伍元151
图8-26 陕西财政厅军用钞票壹两151
图8-27 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壹元152
图8-28 粤省军政府通用银票伍元152
图8-29 西北银行临时兑换券壹元153
图8-30 中央银行临时兑换券拾元背面153
图8-31 中央银行临时兑换券伍元背面153
图8-32 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流通券壹串正背面154
图8-33 中国银行兑换券伍元155
图8-34 中国银行兑换券(上海地名版)伍元156
图8-35 交通银行民国三十年版伍元券157
图8-36 190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的拾元券157
图8-37 中央银行加盖“湘赣桂”长戳的壹元券158
图8-38 中央银行加盖汉口字样的拾元券158
图8-39 中国农民银行印刷的贰角券159
图8-40 大业凹凸版制版印刷公司印制的红版拾元券159
图8-41 上海藻文石印局监造的龙洋壹元160
图8-42 1921年印刷的壹元券(正面)161
图8-43 1921年印刷的壹元券(背面)161
图8-44 由德国钞票公司印刷的拾元券161
图8-45 中国农工银行伍元券162
图8-46 中国实业银行壹佰元163
图8-47 西藏地方币——乾隆宝藏175
图8-48 藏币“章嘎嘎布”175
图8-49 藏币“五十章嘎”176
图8-50 藏币“五两”177
图8-51 藏币“二十五两”178
图8-52 巨额纸币陆拾亿元券179
图8-53 河北、山西等地流行的“土票”180
图8-54 万义川银号贰元181
图8-55 吉林永衡官钱局旧址及制钱伍吊182
图8-56 民国元年贵州银行印刷的伍元券183
图8-57 商务印书馆印刷的伍元银元券183
图8-58 新疆财政厅库官票肆百文184
图8-59 民国元年云南官印局印刷的富滇银行拾元券185
图8-60 印有林森像的钞票印样188
图8-61 彩色照相制版技术传播路线图191
图8-62 重庆印刷厂印制之第一张钞票193
图8-63 重庆印刷厂印制的贰拾元券193
图8-64 中央印制厂重庆厂印制的伍仟元券194
图8-65 中央印制厂重庆厂生产的高额本票195
图8-66 青岛分行银元辅币券195
图8-67 贵州银行银元辅币券195
图8-68 中华书局印刷之中央银行1936年版壹元券197
图8-69 华南印刷厂印刷之中央银行壹百元券198
图8-70 刚成立时的上海厂大门200
图8-71 上海厂总厂办公室外貌200
图8-72 中央印制厂组织系统框图201
图8-73 迁沪后印制的中央银行拾元券202
图8-74 面额巨大的纸钞202
图8-75 第一次采用“天下第一关”风景图案的钞票202
图8-76 1948年印刷的东北流通券贰仟元券203
图8-77 上海厂印有“驱荷海战图”的台湾流通券203
图8-78 台北厂使用内地原制印版印刷的壹百元券204
图8-79 背面印有维吾尔族文的新疆流通券204
图8-80 越南流通券204
图8-81 中央印制厂印刷之关金券壹仟元205
图8-82 中央印制厂印刷之贰万伍仟元关金券205
图8-83 上海厂印制的壹佰万元金元券206
图8-84 中央印制厂特约一厂(中华书局)印刷的钞券206
图8-85 大东书局印制之中央银行拾元券207
图8-86 大业书局代印之中央银行壹仟元券207
图8-87 百城印务局印刷的中央银行伍百元券208
图8-88 中央印制厂管理体制框图208
图8-89 1941年日本占领军逼签之港元214
图8-90 汇丰、渣打和中国银行设计的新版港钞215
图8-91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曾为内地印制钞券216
图8-92 香港印钞有限公司217
图8-93 1970年印制的以绿色为主色的拾元港币219
图8-94 香港金管局发表的港币的防伪特征220
图8-95 伪满洲中央银行百元纸币223
图8-96 伪满洲帝国印刷厂印刷的壹角券224
图8-97 伪蒙疆银行伍元券225
图8-98 经改头换面第二次加盖印戳的察南银行票225
图8-99 伪冀东银行伍角(主景山海关)226
图8-100 袭用大清银行兑换券的第一版“联合票”227
图8-101 1945年版“联合票”伍百元227
图8-102 中储币拾元、拾万元229
图8-103 日本银行军用票拾元229
图8-104 朝鲜银行拾元券230
图8-105 台湾银行印制的伪钞伍元231
图8-106 英国钞票公司印刷的纸币233
图8-107 德华银行印发的纸币234
图8-108 美国钞票公司印刷的纸币235
图8-109 俄国华俄道胜银行印发的纸币235
图8-110 中国印钞厂印刷的合资银行的纸币236
图9-1 浏东平民银行临时兑换券伍角238
图9-2 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流通券238
图9-3 莱阳工农苏维埃政府劳动券壹元239
图9-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工农银行壹元券240
图9-5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银元券壹元241
图9-6 中央印刷厂厂址242
图9-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贰角券242
图9-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壹元券242
图9-9 江西工农银行币拾枚243
图9-10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壹元券244
图9-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工农银行壹元(正、背)245
图9-12 神府特区银行印制的壹元券247
图9-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印制的壹元券247
图9-14 陕甘省苏维埃银行壹元布钞248
图9-15 南梁油坊沟制币厂旧址248
图9-16 子长县魏家岔中央印刷战备分厂旧址249
图9-17 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254
图9-18 当时的制版室254
图9-19 陕甘宁边区银行印刷边币使用的石印印版和打墨胶辊255
图9-20 石印部工人在制版255
图9-21 光华印刷厂工人自己动手挖的窑洞255
图9-22 光华印刷厂利用脚踏式铅印机装配上号码装置255
图9-23 光华印刷厂工人在印钞255
图9-24 用马兰草试制钞纸256
图9-25 “大生产”运动发展起来的振华造纸厂256
图9-26 延安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257
图9-27 陕甘宁边区拾元券257
图9-28 贸易公司商店流通券贰仟元券257
图9-29 兴县农民银行壹元券259
图9-30 西北农民银行壹元券261
图9-31 晋察冀边区第一张钞票“马耕地”壹元券262
图9-32 首发的伍元券263
图9-33 边币生产流程图265
图9-34 边区银行边币印刷厂工人在印钞266
图9-35 金龙洞边币造纸厂工人在晾纸266
图9-36 晋察冀边区银行印刷部古佛寺驻地(石咀镇)266
图9-37 察哈尔银行伍元券、拾元券267
图9-38 日伪蒙疆银行旧址(根据老照片绘制)268
图9-39 接收日伪印刷厂后生产的壹仟元边币269
图9-40 阜平县油盆村印刷局旧址270
图9-41 一二九师陈列馆陈列的部分印钞器材273
图9-42 冀南银行印刷所旧址(涉县悬钟村)273
图9-43 冀南银行1939年石印版叁元券275
图9-44 冀南银行1939年石印版伍元券275
图9-45 根据老照片绘制的冀钞印刷一所工房276
图9-46 根据老照片绘制的进出朱温坪基地的关隘276
图9-47 鲁西银行壹元券(1940年)277
图9-48 鲁西银行伍角券278
图9-49 范县邢楼村印刷所旧址(根据老照片勾画)278
图9-50 制版印刷技术甚佳的鲁西银行伍拾元券279
图9-51 鲁西银行(鲁西北)三所印出的贰元券280
图9-52 鲁西银行印钞机构发展框图281
图9-53 冀南银行印钞机构发展框图282
图9-54 冀南银行印钞厂生产的帆船图案版伍元券及其印版282
图9-55 冀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中州币贰拾元283
图9-56 冀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中州币伍拾元283
图9-57 中州农民银行币贰拾元286
图9-58 中州农民银行币贰佰元287
图9-59 江淮印钞厂生产的第一版凹印票288
图9-60 1944年“江淮银行”改版“华中银行”之伍拾元291
图9-61 1946年印红版火车图案的伍百元291
图9-62 1946年颐和园景贰百元291
图9-63 1938年北海银行币伍角(掖县鼓楼景)292
图9-64 北海银行1938年版壹元券正背面292
图9-65 北海银行战时印钞机构在应变发展中演进示意图295
图9-66 北海银行(胶东版)拾元券296
图9-67 北海银行(胶东版)壹百元券296
图9-68 北海银行凹版印刷的本票297
图9-69 北海银行渤海版伍百元券297
图9-70 1948年设计生产的凹印版伍佰元券299
图9-71 1948年印制的北海银行贰仟元券299
图9-72 东北银行直属印钞厂发展框图301
图9-73 印钞厂新民县原址及东北银行拾元301
图9-74 东北解放区印钞厂转迁路线示意图303
图9-75 1948年东北银行(工农组图)长幅面地方流通券305
图9-76 1948年东北银行地方流通券伍仟元券,长幅面,套色305
图9-77 东北银行1945年辽东券伍元305
图9-78 东北银行1946年辽西券拾元306
图9-79 内蒙古人民银行贰仟元券306
图9-80 长城银行壹仟元券(冀察热辽版)307
图9-81 长城银行壹佰元券(冀察热辽版)307
图9-82 1947年设计的人民币壹仟元印样308
图9-83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310
图9-84 541厂设计室全体人员欢送王益久离休合影。左起第一人为沈乃镛同志311
图9-85 河北博物馆藏石印版(伍元)311
图9-86 中国人民银行首发之人民币伍拾元券312
图9-87 中国人民银行首发之人民币贰拾元券312
图9-88 中国人民银行首发之人民币拾元券313
图9-89 刊发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及发行新币消息的《新华日报》313
图10-1 淮南银行印制的伍元券317
图10-2 彩色石印制版工艺框图319
图10-3 半裁手续胶印机323
图10-4 财政部印刷局钢版雕刻工作场所326
图10-5 1909年引进的万能雕刻机329
图10-6 原印刷科使用的手摇凹印机331
图10-7 原印刷科使用的平台凹印机331
图10-8 沈永斌研制的复色印刷机332
图10-9 用复色机印刷的接线产品333
热门推荐
- 3645755.html
- 3538056.html
- 1312722.html
- 93373.html
- 1912869.html
- 2076631.html
- 2051089.html
- 2181739.html
- 55852.html
- 3174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9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2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2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2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0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1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9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