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董四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1244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民生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传统民生思想及其近代嬗变11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民生思想11

一、先秦各学派民生思想的特点12

二、民生与民本的关系探视19

第二节 民生思想的边缘化和早期启蒙的民生指向25

一、儒家思想制度化与民生思想的边缘化25

二、早期启蒙与民生思想的转向32

第二章 近代以来社会变革与民生问题新探索43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民生纲领评价43

一、《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民生问题解决方案44

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民生纲领评价46

第二节 康有为大同小康论中的民生诉求49

一、康有为对传统文化的判断和对传统理想的创新49

二、康有为大同小康论中提出的民生思想52

第三章 早期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探讨56

第一节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57

一、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57

二、汉语词汇“爆炸”和中国人的观念变化67

第二节 早期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探讨69

一、孙中山的现代化追求和对民生主义的解说70

二、早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术语的阐释74

第三节 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83

一、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分歧84

二、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争论88

三、对早期国民党人和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91

第四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97

第一节 民生史观和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98

一、关于孙中山民生史观的问题98

二、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104

三、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110

第二节 民生主义是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112

一、国内外学者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性质的一些看法112

二、新世纪以来国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120

三、民生社会主义是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理论132

四、民生主义及其民本内涵139

第三节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142

一、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142

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与民生主义的发展150

三、五四运动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转变154

第五章 孙中山身后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解释158

第一节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别对民生主义的解释158

一、国民党正统派对民生主义的解释159

二、国民党其他派别对民生主义的发挥164

三、对民生主义的漠视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169

第二节 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对民生主义的发展171

一、邓演达对农村革命与民生主义关系的阐释172

二、对邓演达民生思想的评价174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对新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17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过程和新民主主义对它的发展180

一、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认识的过程180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新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18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对三民主义的评价193

一、现代化讨论中的社会主义取向194

二、“西化”、“本位文化”的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题中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203

四、新三民主义的现代化内涵和中国社会主义选择207

第七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涵分析217

第一节 民生主义的内容和发展217

一、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早期表述218

二、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晚期表达227

第二节 对民生主义的多视角分析235

一、民生主义是对传统理想的创造性转化235

二、民生主义的现代化诉求239

三、民生主义体现的现代性批判和乌托邦追求243

第三节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探视249

一、列宁对民生主义评价的再认识249

二、民生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土形态253

第四节 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和批评258

一、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258

二、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26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中的两岸经济文化互动26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民生问题确立了新的思路26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269

二、以人为本把握了现代化中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要求272

第二节 现代化中的民生主义再认识与两岸经济文化互动274

一、现代化的展开和国共两党对民生思想的再认识274

二、对民生的关注是两岸经济互动的重要内容282

第三节 从新民生主义到构建和谐社会285

一、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现代化内涵286

二、民生视野中的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反思288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民生在其中的意义293

第四节 民生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命题的破解297

一、“民生”是科学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体现29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对传统民生命题的破解301

第九章 逻辑起点与历史展开中的民生思想演变分析305

第一节 沟口雄三中国社会主义内生性分析和马克思资本逻辑起点论的借鉴意义306

一、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内生性的分析及启示306

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起点论的分析及其借鉴意义312

第二节 民生论题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演变315

一、民生命题的逻辑起点和历史展开316

二、中国历史逻辑中的民生问题再认识320

第三节 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26

一、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决定了民生问题的长期性326

二、第二次现代化与民生问题的前景分析331

附录Ⅰ民生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早期形态334

附录Ⅱ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核心命题344

附录Ⅲ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56

参考文献366

后记371

热门推荐